四川省绵阳市琴泉职业高级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琴泉职业高级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琴泉职业高级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琴泉职业高级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琴泉职业高级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琴泉职业高级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欧盟条约由《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组成。它的经济目标是要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政治目标是实行共同的外交、防务。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和欧洲议会的权力,使其由原来的咨询和监督机构变成部分的权力机构。据此分析,以下对欧盟表述有误的是

A.欧盟成立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欧洲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超国家共同体

C.欧盟的建立使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逐渐消失

D.欧盟的发展方向是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的联合体参考答案:C2.《史记》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反映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思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稀罕推恩令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在理解史料的基础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关于推恩令一直是高考命题主要知识点之一,还可以考查推恩令的背景及内容。本题命题意蕴在此。题干中“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郡与诸侯国交叉存在),说明是当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中央权力得到加强,地方削弱)可以看出已经实施了推恩令;“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等级分明、事情有条不紊)说明对推恩令是持肯定态度的,故选C。【知识拓展】七国之乱后,地方诸侯权力仍然很大,到汉武帝时期,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另外附益之法也是常考的内容,不允许诸侯王结交地方高官,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干预地方政事。3.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责,第一届人大是1954年召开,故A项错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是由1949.9.21~9.30号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事宜而召开的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故C项错误;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所以这两部法律的颁布推动近现代民主化程,故D项正确。4.《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所涉及的西周政治制度不包括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郡县制参考答案:D5.1733年,荷兰在中国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对上述现象的正确分析是A.中国清王朝时期东西方贸易仍旧频繁B.荷兰商人应该是在广州买到的茶叶C.农业的商品化水平在清朝不断提高

D.荷兰保持着重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地位Ks5u参考答案:B略6.民初的剪辫意外地促进了服饰的改革,诚如孙中山所指明的:“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

)、A.剪辫巩固了革命成果

B.易服成为社会共识C.服饰变革具有经济性

D.社会崇洋风气盛行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剪辫后“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服饰的变革具有经济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剪辫后还是出现了复辟,因此A项错误;B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社会崇洋风气盛行”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7.从对下图分析中,知道西方人了解世界范围的变化以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关系出现的发展趋势有

①了解范围不断扩大②逐渐结束了各地相对孤

立状态③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④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加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的加强。新航路为西欧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是其直接的作用,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是其更深远的影响。从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来看,也是为了打开世界市场,殖民扩张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之一。8.邾城,为举水河畔的新洲城。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邾城由此而名。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C.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D.血缘分封是拱卫王室的手段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主要是宗室子弟,故排除A项;本题没有涉及到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曹侠被分封是因为他对武王有功,并不是因为他和武王有血缘关系,故排除D项;根据“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可知,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故选C。【点睛】周代的分封对象主要有三类:宗室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宗室子弟被分封的数量最多,所以周代分封的主体应该是宗室子弟,而不是功臣和先代贵族。9.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所处”。战国时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在于A.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B.使兼并战争的进程加速C.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参考答案: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快,逐渐打破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主的部族制度,故A选项正确;兼并战争的进程主要与诸侯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加有关,故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在秦朝开始,故C选项错误;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这不是战国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和重大事件,战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血缘部落的社会形态逐渐消失,其中人口流动的现象加速了这一变化的进程,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0.《景德镇陶录》载:“(清初)洋器,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样奇巧,岁无定样。”到清代中叶则变为:“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依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这说明

A.广州取代了景德镇的制瓷中心地位B.西方经济侵略瓦解了广州自然经济C.海外市场需求促进国内的地域分工D.广州由商业中心转型为手工业中心参考答案:C11.一位演说家称许:我们的政治体制最完美,政府由国王、贵族、平民三者组成,互相制衡,法律保障人人平等,以确保社会秩序,人民享有自由。这位演说家所说的体制最可能发生在A.十一世纪的英国

B.十七世纪的法国C.十八世纪的俄国

D.十八世纪的英国参考答案:D1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截止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扩至57个(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这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殆尽

B.经济区域集团化深度发展C.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参考答案:C美国取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美元失去霸主地位,但迄今为止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在发挥作用,与“瓦解殆尽”不符,故A项错误;亚投行是“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但“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不是区域性集团,故B项错误;“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创始成员国扩至57个(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体现了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故C项正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兴起,目前还不能使世界经济格局“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13.“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代

B.汉代C.宋代

D.唐代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郡、国十一,县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实行郡国并行制,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14.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参考答案:B本题以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进出口依存度的高低表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也是评价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80年到1996年,无论哪种类型的国家,对进出口的依存度都是增长的,这说明国际贸易总体是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加强的,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D项无法从表格信息中得出,也不符合实际。故选B项。15.元朝侍御史高鸣进谏,认为三省的行政效率不如一省。他说:“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只设中书省

B.设三省

C.废中书省

D.设内阁参考答案:A16.晚清时期一个中国驻外使节在日记中写道:“昨夜叛勇已入巴黎,约千万人,哗言鼓噪,声言将吏、兵二部大僚,并民勇将军、巴黎提督、按察司皆改用其党。各官畏惧,皆避往凡洒(凡尔赛)等处,巴黎遂无主矣”。这则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

B.普法战争

C.巴黎公社革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参考答案:C17.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C.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D.中国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参考答案:C材料并没有体现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排除A;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受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影响,中美关系进程笼罩着冷战阴影,故选C;当时中国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D。18.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此决策A.旨在扩大对外出口贸易范围B.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保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D.有利于带动工农业经济发展参考答案:D19.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这反映了(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

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

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参考答案: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据所学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体现,而不是价格革命,故A项排除;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因果关系不成立,故B项排除;英国、荷兰、法国位于西北欧地区,属于贸易中心区,故C项排除;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逐渐崛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掌握着世界经济的财富,国际贸易区域的划分成为了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故D项正确。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世界市场”等信息结合国际分工分析归纳即可。20.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上述法律()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B.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回应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后面临的挑战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参考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经济立法的发展,没有涉及基层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是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故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加强经济立法以适应其发展,故D项正确。21.陈旭麓先生认为,(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决定了革命与改良在互相对立中又互相联结,在不同一性中具有同一性。“同一性’,体现在A.发展实业

B.变革方式

C.领导阶层

D.变革道路参考答案: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试题分析:无论是改良还是革命都是方法,就起根本而言则是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改良和革命本身就是不同的方式,故B项错误;革命中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改革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引导,故C项错误;变革的道路,处于不同的目的会选择不同的道路,故D项错误。参考答案:A22.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在此,苏联代表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是世界控制美国经济的工具

B.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C.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最终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参考答案:B本题旨在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依据所学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他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确立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B项正确。23.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参考答案:B24.观察下图,对其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崇魏晋风范

B.追求个性

C.注重意境神韵D.遵循法度参考答案:D25.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参考答案:【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C解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宗法制影响的理解。26.王洛勇主演的《卧底警察》以其机智勇敢,不畏牺牲的新一代缉毒特警的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缉毒英雄的壮丽篇章。一个半世纪之前,也有过无数的爱国志士为抗击毒品而不惜一切。以下各位属于鸦片战争时期主战派的是(

)①林则徐

②关天培

③道光帝④邓世昌⑤李鸿章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B解析:前三项不仅符合题干所要求的时间,而且道光帝也是主战派。后两项不符合时间。27.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C.重农抑商政策

D.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参考答案:B考察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材料反映土地买卖现象,其出现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28.1490年,米开朗基罗创作了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下图)。作品中的圣母年轻秀丽,温文尔雅;表情充满着无声的哀痛,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该作品反映出A.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B.文艺复兴呼唤高雅的人性C.启蒙运动对爱的崇尚D.宗教改革复苏了人文主义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圣母年轻秀丽,温文尔雅”“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可知该作品反映出文艺复兴的时代特征。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故B项正确。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是在古希腊时期,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张民主与科学,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而不是复苏,故D项错误。29.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参考答案:【知识点】K2M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都涉及到经济体制的变革。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罗斯福新政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的准确把握。30.“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段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参考答案:B【详解】军功爵制主要是战国时期以军功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两汉时期实行以才能和品德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故选B;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以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排除;D是隋唐以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西学东渐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材料一: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开办后,前门大街贴出了这样的对联:“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监察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大学士倭仁道:“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亦无所损。”——《洋务运动资料》第2册材料三:1866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出版了一本介绍西方的小册子,仅仅在出版后的一年的时间里,这本小册子就发行了25万册。而中国江南制造局自1856年开始出版介绍西方的书,在此后30年时间里,总共加在一起,只销售了1.3万册。如果再考虑到日本人口只有同时期中国人口的1/12、日本国土面积只有中国国土的1/27,这个数字对比就更令人吃惊了。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回忆说,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尽管此时已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材料四: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的遗折中说:“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材料五: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问题:(25分)(1)根据材料一,图中利玛窦为何身着中国的服饰进行传教?(2分)(2)指出材料二中对待西学的态度。(2分)(3)解释材料三中出现的现象并说明这种现象在戊戌变法前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6分)(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西学东渐的看法。(15分)参考答案:(1)为了适应中国国情,做“中国人”更方便传教。(2分)(2)坚持守卫祖宗之法,反对西学。(2分)(3)说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挑战的迟钝和麻木。(2分)当时的科举考试不需要考生懂得世界地理的知识;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在价值观念上具有高度同质性,难以适应已经新环境的挑战。(2分)1895年知识分子发动“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后,各地报刊、学会、学堂纷纷涌现。(2分)(4)第一层次:没有回答问题,杂乱无章。0分第二层次:只有一个结论,缺乏材料论证。(1—2分)第三层次:单维度,能联系1—2个材料。(3—5分)能联系2个以上材料,且论证较好。(6—7分)第四层次:二个维度以上,能联系2个以上材料。(8—9分)能联系2个以上材料,且论证较好。(10—12分)第五层次:能够提炼或扩展深层次意义,且论证较好。(13—15分)32.以下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时间地区作者书籍记载的地理范围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地中海、多瑙河、波斯地区和北方草原前1世纪汉朝司马迁《史记》东起朝鲜,西到大夏、安息,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半14世纪伊斯兰伊本·赫勒敦《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史》除伊斯兰传播地区外,周围地区不过是世界的外化而已15世纪末到16世纪早期威尼斯撒贝里克《恩耐阿德》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18世纪法国伏尔泰《风教通义》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19世纪德国朗克《世界历史》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18世纪法国伏尔泰《风教通义》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19世纪德国朗克《世界历史》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鸦片战争前后清朝林则徐魏源《四洲志》《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摘编于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据上述信息,评述研究历史视野的变化(12分)(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变化:16世纪以前的研究是各地区各民族历史,以后才是真正的世界史(2分)16世纪以前,因古代经济、交通条件的限制,地理知识的匮乏、人类的交往范围十分有限(2分)。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促进各地经济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促进世界由孤立到连成一起;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政治需要(6分)。作用:研究世界历史视野的变化,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新领域,改变了观念;推动了世界文明史的研究。(2分)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化的历程,考查学生分析历史表格信息和评述历史观点的能力。首先依据表格信息,提炼核心观点:16世纪以前的研究是各地区各民族历史,以后才是真正的世界史,世界的全球化历程开始了。其次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列举相应的史实说明该观点。最后分析这种史学观念的变化所产生的作用。请考生在45、46、47、48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计算分数,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33.“士人·国民·人民”材料一从思想文化角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兴起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在周代,士是贵族阶层的一员,他们接受教育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在社会大变动时期,少部分的士跻身于卿大夫的阶层,大多数人则降入庶人的行列,成为士农工商的一分子,这是士人的主要来源。此外,王官下降、庶人上升也增加了士人。士人既在本邦国“学而优则仕”,也在各诸侯国之间流动“仕无定主”。随着君主对于士的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养士之风逐渐盛行。——整理自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士人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士人兴起”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材料二国民一词出现于近代中国。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法国时写道:“道光二十七年,民叛,国王逃避于英国,国民又自专制,不复立君矣”。李鸿章在奏陈皇帝与巴西修约情形折中写道:“华民有赴领事官控告巴国民,在中国者,领事官亦应一体劝息”。甲午战后,国民所指发生变化。20世纪初的十年,国民一词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大量涌现。梁启超在《论立法权》中写道:“立法权属于民,非徒为国民个人之利益而已,而实为国家本体之利益。何则?国也者,积民而成。”1906年,孙中山写道:“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有革命之责任”。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中指出,以前的革命不成熟,“只有两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这个时期的成熟是可以拿……要求打倒军阀、建设民主政治的呼声可以证明的。”(2)从“近代人士对国民理解”的角度解读上述材料。材料三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结合所学,指出上文发表的背景。参考答案:(1)特点:身份构成多样;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辅助诸侯是其主要出路。影响:推动了诸侯国的变法;促进了私学的兴起发展;有利于百家争鸣(2)略。(3)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新中国政治体制即将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在即);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详解】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的特点、近现代人们对国民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士人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们接受教育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在社会大变动时期,少部分的士跻身于卿大夫的阶层,大多数人则降入庶人的行列,成为士农工商的一分子,这是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