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教学讲解课件_第1页
非典-教学讲解课件_第2页
非典-教学讲解课件_第3页
非典-教学讲解课件_第4页
非典-教学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1概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概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概述本病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2002年底首先在我国广东省出现,其后迅速蔓延至全国24个省区及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该次流行到2003年8月终止,累计感染8422多人,死亡916例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共发病7748例,死亡829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91.3%和89.5%),病死率为10.7%28个国家发病674例,死亡87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8.7%和10.5%),病死率为12.9%概述本病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3

中国SARS疫情概况

中国SARS疫情概况4

中国大陆SARS流行概况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另19例死于其它疾病发病率:0.39/10万;病死率:6.6%地区分布:大陆共有24个省区市、266个县(市、区)有临床诊断病例报告;城市多于农村(城市病例占总病例81.1%);南方早于北方;

中国大陆SARS流行概况病例5非典-教学讲解课件6

职业构成全国报告临床诊断病例中医务人员996例,约占18.8%,居第一位其他主要职业依次为离退人员(10.44%)、工人(8.95%),公务人员(8.85%)、家务及待业人员(8.46%)、学生(8.21%)

职业构成全国报7医院内暴发多见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诊疗、护理病人被感染,其中以口腔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感染通过探视、护理病人被感染因与SARS病人同住一病房被感染救护车、ICU、病房、X光室成为高危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十分重要通风尤其重要

聚集性发病医院内暴发多见

8病原学2003年3月香港大学首先从SARS患者鼻咽标本中分离培养出一种冠状病毒,并证实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SARS-CoV)。SARS-Co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29206个到29736个核苷酸。电镜下病毒颗粒直径80~140nm,周围有鼓锤状冠状突起,突起之间的间歇较宽,病毒外形呈日冕状

病原学2003年3月香港大学首先从SARS患者鼻咽标9非典-教学讲解课件10病原学SARS-CoV对外界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在干燥塑料表面可活4d,尿液中至少1d,腹泻病人粪便中至少4d以上对温度敏感,在-80℃保存稳定性佳,4℃可存活21d,37℃可存活4d,56℃90min或75℃30min可使病毒灭活对乙醚、氯仿、甲醛、紫外线等敏感病原学SARS-CoV对外界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11免疫学特征

一般发病后1周,患者体内IgM开始产生,最多可持续3个月;7-10天左右IgG开始产生,随后逐渐升高,1个月左右抗体滴度达到高峰并全部阳转,至患者恢复后6个月仍持续高水平阳性。

免疫学特征一般发病后1周,患者体内IgM开始产生,最多可持12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SARS-CoV侵入人体后,在细胞内繁殖,入血引起短暂病毒血症SARS-CoV可能对肺组织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SARS-CoV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3病理变化双肺明显膨胀,镜下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早期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病程3周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纤维闭塞、小血管内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的小叶性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变肺门淋巴结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肝、肾、心、胃肠道和肾上腺实质细胞可见退行性变和坏死病理变化双肺明显膨胀,镜下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早期有肺14

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染源:急性期SARS患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部分重症患者因为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呼吸道分泌物多,传染性强个别患者可造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被称之为“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

果子狸、貉、蝙蝠、蛇等动物可能是SARS-CoV的寄生宿主和本病的传染源,但有待证实流行病学

15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短距离的飞沫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或其他体液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实验室传播

实验人员在处理含SARS-CoV标本时未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或恰当的操作规程,造成实验室感染其他

患者腹泻物中的病毒经建筑物的污水排放系统和排气系统造成环境污染,可能引起局部流行流行病学

16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儿童和老人较少见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高危人群病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是一种中和抗体,可持续1年以上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流行病学

易17危险因素目前对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清楚,比较明确的发病因素有:1.病前两周内曾探访、医治或护理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2.发病前两周内到过外地(特别是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的地方)出差、旅行、探亲等。3.工作、生活环境不通风(特别是高档装修和使用中央空调的单位不开窗通风)。4.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和体质虚弱者。5.疲劳过度、工作劳累、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危险因素18临床表现

潜伏期:2~16d,常见为3~5d早期:急起,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呈弛张热、不规则热或稽留热,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腹泻,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3~7d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胸痛,部分可闻少许湿啰音临床表现潜伏期:2~16d,常见为3~5d19临床表现进展期: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加重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胸闷,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渗出、多器官衰竭、死亡,死亡率10%左右(有基础病40%~50%)易发生继发感染恢复期:病程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吸收和恢复则较慢临床表现进展期:20儿童SARS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SARS的发病率较低(占全部病例2%~5%),临床表现较轻。一般没有严重的呼吸衰竭,不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没有死亡病例和后遗肺纤维化样改变;较少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症状;肺部阴影的吸收较成人患者更为迅速.目前还没有发现患儿传播给其家庭成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的依据。

儿童SARS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SARS的发病率较低(占全部21并发症

肺部继发感染肺间质改变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和气胸胸膜病变心肌病变骨质缺血性改变并发症肺部继发感染22辅助检查

血常规

病程初期到中期WBC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常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均减少,尤以CD4+亚群减低明显。血液生化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气分析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辅助检查血常规23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测ELISA和IFA检测血清中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在起病后2周末检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以上,病后6个月仍保持高滴度IgM发病1周后出现,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达高峰,3个月后消失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特异性抗原,用于早期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法检查SARS-CoVRNA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测24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和CT检查)磨玻璃样影像和肺实变影像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双肺或单肺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两侧肺野密度普遍增高,心影轮廓消失,仅在肺尖及肋膈角处有少量透光阴影,称为“白肺”肺部阴影吸收、消散较慢阴影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有时可不一致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和CT检查)25A46-year-oldhealthcareworkerpresentedwith2-dayhistoryoffever,chillsandmyalgia.Figure1-CXRonadmissionwasnormal

Figure3-CXRafteranother4daysshowedprogressivemulti-focalconsolidationinmidandlowerzonesofbothlungsFigure2-CXRafter3daysshowedill-definedconsolidationinperipheryofleftlowerzoneA46-year-oldhealthcarework26SARS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资料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

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硬”条件1.2发病前二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城市——“软”条件SARS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资料27SARS的诊断标准2.症状体征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T>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发热及相关症状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呼吸系统症状SARS的诊断标准2.症状体征28非典-教学讲解课件29

SARS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常减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胸部影像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部分患者进展迅速,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必须动态观察肺部病变情况SARS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30

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作出SARS临床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分泌物SARS-CoVRNA检测阳性,或血清SARS-CoV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作出确定诊断诊断

诊31诊断

诊断标准疑似病例

对于缺乏明确流行病学依据,但具备其他SARS支持证据者,可以作为疑似病例,需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追访,并安排病原学检查以求印证对于有流行病学依据,有临床症状,但尚无肺部X线影像学变化者,也应作为疑似病例。对此类病例,需动态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CT,一旦肺部病变出现,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医学隔离观察病例

对于近2周内有与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表现者,应进行医学隔离观察2周诊断

诊断32

诊断

诊断标准重症SARS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三项之中的任何一项,均可以诊断为重症SARS)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占双肺总面积1/3以上病情进展,48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50%且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39.9kPa)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

诊33预后

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经综合性治疗后痊愈少数患者可进展至ARDS甚至死亡我国患者的死亡率6.55%全球平均死亡率10.88%重症患者、患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以及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少数重症病例出院后随访发现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预后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经综合性治疗后痊愈34治疗

隔离和护理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和护理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分开收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理辅导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咳嗽剧烈者给予镇咳,咳痰者给予祛痰药发热给予解热镇痛药,或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对症治疗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腹泻患者应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治疗隔离和护理35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目的: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肺的渗出、损伤,防止或减轻后期的肺纤维化有以下指征之一即可应用:严重中毒症状,对症治疗3d以上最高体温仍超过39℃X线胸片显示多发或大片阴影,进展迅速,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达到急性肺损伤或ARDS的诊断标准成人推荐剂量相当于甲泼尼龙80~320mg/d,可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36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治疗和控制继发细菌、真菌感染,亦可用于对疑似患者的试验治疗,以帮助鉴别诊断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针对SARS-CoV的特异性药物早期可试用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咯匹那韦(lopinavir)及利托那韦(ritonavir)等免疫治疗重症患者可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疗效尚未肯定,不推荐常规使用中医药治疗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37

治疗

重型病例的处理

动态观察和监护生命体征、出入液量、心电图及血糖的监测尽可能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重型病例38

治疗

重型病例的处理呼吸支持治疗

氧疗无创正压人工通气(NIPPV)标准:

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93%;

呼吸次数>30次/分;

有明显的胸闷和呼吸困难。治疗

重型病39非典-教学讲解课件40

治疗

重型病例的处理有创正压人工通气使用呼吸机通气极易引起医务人员被SARS-CoV感染,故务必注意医护人员的防护谨慎处理呼吸机废气,在气管护理过程中吸痰、冲洗导管等均应小心对待治疗

重型病41

治疗

重型病例的处理糖皮质激素对于达到急性肺损伤标准的病例,应该及时规律地使用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继发感染,必要时可慎重地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治疗

重型病42钟南山院士提出四条有效的临床治疗经验1.在起病初期病人出现类似流感症状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清热解毒治疗有效;2.肺纹理或病理改变酷似纤维化病程时,及时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3.病人出现缺氧,呼吸困难时,及早采用无创通气;4.对中后期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关注患者的继发感染概括为:三早二合理(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合理氧疗、合理应用激素)钟南山院士提出四条有效的临床治疗经验1.在起病初期病人出现类43

预防

控制传染源

疫情报告2003年我国将SARS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范畴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其预防、控制措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方法执行发现或怀疑本病时,应尽快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治疗患者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诊断病例应在指定的医院按呼吸道传染病分别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对医学观察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为期14d发现疑似患者,立即以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指定医院预防

44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社区综合性预防开展本病的科普宣传,保持公共场所通风换气、空气流通出现SARS暴发或流行,可以实施国境卫生检疫、国内交通检疫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确保住所或活动场所通风严格隔离病人医院应设立发热门诊,建立本病的专门通道病房、办公室等均应通风良好疑似患者与临床诊断患者应分开病房收治住院患者应戴口罩,不得任意离开病房患者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进入病区时,要切实作好个人防护工作预防

切断45非典-教学讲解课件46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

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均衡饮食,避免疲劳尚无效果肯定的预防药物可供选择针对SARSCoV感染的灭活疫苗正处于临床验证阶段预防

保护易47常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感染有关3.恐惧与疾病威胁生命有关常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48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隔离与消毒2.休息3.饮食4.病情观察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49(二)对症护理1.高热的护理2.意识障碍的护理3.呼吸衰竭(窘迫)的护理4.循环衰竭的护理(三)心理护理(四)健康教育(二)对症护理50THEEND!THEEND!5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52概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概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53概述本病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2002年底首先在我国广东省出现,其后迅速蔓延至全国24个省区及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该次流行到2003年8月终止,累计感染8422多人,死亡916例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共发病7748例,死亡829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91.3%和89.5%),病死率为10.7%28个国家发病674例,死亡87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8.7%和10.5%),病死率为12.9%概述本病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54

中国SARS疫情概况

中国SARS疫情概况55

中国大陆SARS流行概况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另19例死于其它疾病发病率:0.39/10万;病死率:6.6%地区分布:大陆共有24个省区市、266个县(市、区)有临床诊断病例报告;城市多于农村(城市病例占总病例81.1%);南方早于北方;

中国大陆SARS流行概况病例56非典-教学讲解课件57

职业构成全国报告临床诊断病例中医务人员996例,约占18.8%,居第一位其他主要职业依次为离退人员(10.44%)、工人(8.95%),公务人员(8.85%)、家务及待业人员(8.46%)、学生(8.21%)

职业构成全国报58医院内暴发多见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诊疗、护理病人被感染,其中以口腔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感染通过探视、护理病人被感染因与SARS病人同住一病房被感染救护车、ICU、病房、X光室成为高危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十分重要通风尤其重要

聚集性发病医院内暴发多见

59病原学2003年3月香港大学首先从SARS患者鼻咽标本中分离培养出一种冠状病毒,并证实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SARS-CoV)。SARS-Co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29206个到29736个核苷酸。电镜下病毒颗粒直径80~140nm,周围有鼓锤状冠状突起,突起之间的间歇较宽,病毒外形呈日冕状

病原学2003年3月香港大学首先从SARS患者鼻咽标60非典-教学讲解课件61病原学SARS-CoV对外界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在干燥塑料表面可活4d,尿液中至少1d,腹泻病人粪便中至少4d以上对温度敏感,在-80℃保存稳定性佳,4℃可存活21d,37℃可存活4d,56℃90min或75℃30min可使病毒灭活对乙醚、氯仿、甲醛、紫外线等敏感病原学SARS-CoV对外界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62免疫学特征

一般发病后1周,患者体内IgM开始产生,最多可持续3个月;7-10天左右IgG开始产生,随后逐渐升高,1个月左右抗体滴度达到高峰并全部阳转,至患者恢复后6个月仍持续高水平阳性。

免疫学特征一般发病后1周,患者体内IgM开始产生,最多可持63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SARS-CoV侵入人体后,在细胞内繁殖,入血引起短暂病毒血症SARS-CoV可能对肺组织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SARS-CoV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64病理变化双肺明显膨胀,镜下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早期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病程3周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纤维闭塞、小血管内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的小叶性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变肺门淋巴结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肝、肾、心、胃肠道和肾上腺实质细胞可见退行性变和坏死病理变化双肺明显膨胀,镜下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早期有肺65

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染源:急性期SARS患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部分重症患者因为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呼吸道分泌物多,传染性强个别患者可造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被称之为“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

果子狸、貉、蝙蝠、蛇等动物可能是SARS-CoV的寄生宿主和本病的传染源,但有待证实流行病学

66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短距离的飞沫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或其他体液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实验室传播

实验人员在处理含SARS-CoV标本时未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或恰当的操作规程,造成实验室感染其他

患者腹泻物中的病毒经建筑物的污水排放系统和排气系统造成环境污染,可能引起局部流行流行病学

67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儿童和老人较少见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高危人群病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是一种中和抗体,可持续1年以上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流行病学

易68危险因素目前对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清楚,比较明确的发病因素有:1.病前两周内曾探访、医治或护理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2.发病前两周内到过外地(特别是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的地方)出差、旅行、探亲等。3.工作、生活环境不通风(特别是高档装修和使用中央空调的单位不开窗通风)。4.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和体质虚弱者。5.疲劳过度、工作劳累、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危险因素69临床表现

潜伏期:2~16d,常见为3~5d早期:急起,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呈弛张热、不规则热或稽留热,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腹泻,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3~7d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胸痛,部分可闻少许湿啰音临床表现潜伏期:2~16d,常见为3~5d70临床表现进展期: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加重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胸闷,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渗出、多器官衰竭、死亡,死亡率10%左右(有基础病40%~50%)易发生继发感染恢复期:病程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吸收和恢复则较慢临床表现进展期:71儿童SARS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SARS的发病率较低(占全部病例2%~5%),临床表现较轻。一般没有严重的呼吸衰竭,不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没有死亡病例和后遗肺纤维化样改变;较少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症状;肺部阴影的吸收较成人患者更为迅速.目前还没有发现患儿传播给其家庭成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的依据。

儿童SARS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SARS的发病率较低(占全部72并发症

肺部继发感染肺间质改变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和气胸胸膜病变心肌病变骨质缺血性改变并发症肺部继发感染73辅助检查

血常规

病程初期到中期WBC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常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均减少,尤以CD4+亚群减低明显。血液生化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气分析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辅助检查血常规74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测ELISA和IFA检测血清中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在起病后2周末检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以上,病后6个月仍保持高滴度IgM发病1周后出现,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达高峰,3个月后消失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特异性抗原,用于早期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法检查SARS-CoVRNA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测75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和CT检查)磨玻璃样影像和肺实变影像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双肺或单肺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两侧肺野密度普遍增高,心影轮廓消失,仅在肺尖及肋膈角处有少量透光阴影,称为“白肺”肺部阴影吸收、消散较慢阴影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有时可不一致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和CT检查)76A46-year-oldhealthcareworkerpresentedwith2-dayhistoryoffever,chillsandmyalgia.Figure1-CXRonadmissionwasnormal

Figure3-CXRafteranother4daysshowedprogressivemulti-focalconsolidationinmidandlowerzonesofbothlungsFigure2-CXRafter3daysshowedill-definedconsolidationinperipheryofleftlowerzoneA46-year-oldhealthcarework77SARS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资料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

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硬”条件1.2发病前二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城市——“软”条件SARS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资料78SARS的诊断标准2.症状体征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T>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发热及相关症状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呼吸系统症状SARS的诊断标准2.症状体征79非典-教学讲解课件80

SARS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常减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胸部影像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部分患者进展迅速,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必须动态观察肺部病变情况SARS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81

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作出SARS临床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分泌物SARS-CoVRNA检测阳性,或血清SARS-CoV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作出确定诊断诊断

诊82诊断

诊断标准疑似病例

对于缺乏明确流行病学依据,但具备其他SARS支持证据者,可以作为疑似病例,需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追访,并安排病原学检查以求印证对于有流行病学依据,有临床症状,但尚无肺部X线影像学变化者,也应作为疑似病例。对此类病例,需动态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CT,一旦肺部病变出现,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医学隔离观察病例

对于近2周内有与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表现者,应进行医学隔离观察2周诊断

诊断83

诊断

诊断标准重症SARS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三项之中的任何一项,均可以诊断为重症SARS)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占双肺总面积1/3以上病情进展,48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50%且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39.9kPa)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

诊84预后

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经综合性治疗后痊愈少数患者可进展至ARDS甚至死亡我国患者的死亡率6.55%全球平均死亡率10.88%重症患者、患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以及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少数重症病例出院后随访发现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预后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经综合性治疗后痊愈85治疗

隔离和护理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和护理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分开收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理辅导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咳嗽剧烈者给予镇咳,咳痰者给予祛痰药发热给予解热镇痛药,或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对症治疗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腹泻患者应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治疗隔离和护理86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目的: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肺的渗出、损伤,防止或减轻后期的肺纤维化有以下指征之一即可应用:严重中毒症状,对症治疗3d以上最高体温仍超过39℃X线胸片显示多发或大片阴影,进展迅速,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达到急性肺损伤或ARDS的诊断标准成人推荐剂量相当于甲泼尼龙80~320mg/d,可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87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治疗和控制继发细菌、真菌感染,亦可用于对疑似患者的试验治疗,以帮助鉴别诊断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针对SARS-CoV的特异性药物早期可试用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咯匹那韦(lopinavir)及利托那韦(ritonavir)等免疫治疗重症患者可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疗效尚未肯定,不推荐常规使用中医药治疗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88

治疗

重型病例的处理

动态观察和监护生命体征、出入液量、心电图及血糖的监测尽可能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重型病例89

治疗

重型病例的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