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通识选修课现况的调查分析_第1页
综合性大学通识选修课现况的调查分析_第2页
综合性大学通识选修课现况的调查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大学通识选修课现况的调查分析作者:胡翩,刘康莉,段占南,汪春红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5期胡翩,刘康莉,段占南,汪春红(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430071)摘要:本文结合武汉大学通识选修课开课状况,抽样调查和分析了在校学生开课领域、选课状况和需求以及对已开设课程的满足程度、老师授课、校方开课的评价等。旨在希望为学校教务部门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资源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也能为选修课授课教师提供学生相对真实的想法来调整授课、考评的方式,达到更好的上课效果。初步实现通识选修课的实际效果与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一致。关键词:通识选修课;影响因素;综合性大学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51-02高校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尽管如今通识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武大在内的几乎所有高校都会规定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通识选修课才能毕业,但是通识选修课的实际效果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常常有一定差距。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常年在4个校区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近400门。本次调查主要是关注在校学生选课状况和需求、已开设课程的满足程度、学生对老师授课和校方开课的评价等,其结果希望能为学校教务部门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资源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为选修课授课教师提供学生相对真实的想法来调整授课、考评的方式,达到更好的上课效果,以期最终学生能更好更直接地选到自己满意喜爱并受益匪浅的选修课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一、开课领域和可选课人次情况本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至6月,本学期全校开设选修课共357门课程,分别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和跨学科5个领域,具体各领域开课门数和可选课人次数见表1。结果显示,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开设选修课课程门数和可选课人次均最多,紧随其后为跨学科领域;人文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和中外文明与外国文化领域所占比例均在10%左右。同时调查显示在四个校区开设的课程数目很悬殊,一校区最多,有200门课程开设;而四校区仅有12门开设。可选浬瞬蚌㈣ei聪ilA楠K【知|1(16:57?31311)廿U4柚!H1)45EEk一-■mis剔m42if.it:W113|啊er.?:IMi土一n虹咖:<r?JO1in二、学生选课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学生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共调查学生973人。在预调查的基础上以完善调查表内容,以面对面的调查方式督促保证调查问卷的完整性和实效性。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为1:1,符合武大学生整体性别比例。所调查的973名学生中大一、大二、大三及以上学生比例分别为27%、35%和38%。按大类专业比例为工科30.1%、理学和信息26.1%、人文社科24.8%、医学类19%。选课信息和希望选课领域。在5个课程领域中,40.4%的同学最希望选择人文科学领域方面的课程,紧随其后的是社会科学领域和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领域,分别达26%和25.1%,而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只达到了14.2%。结合表1的数据,开课数量最多是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超过40%。这些数据反映同学们的选课意愿与开课领域课程数量分布不均衡,而根据学校要求,每个领域至少选上2个学分的规则,导致了某些课程或是某个领域的热门和选不上。学校在开设选修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各专业学生比例、老师擅长领域、学校倾向引导等方面设置课程,我们认为,相关部门也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进行相应调整,毕竟选修课程针对的人群就是学生本体,要更多考虑学生们的需求。在选课前对选修课程信息比较了解的仅占13.9%,57.3%同学很想了解但认为信息来源少,21.2%的同学选课是“望文生义”。反映出大部分同学都想了解一些关于选修课程的资料,但是由于在设立和管理选修课程的时候,学校忽视了这部分的信息,以致不少同学在选课上存在盲目和随机性。在选课过程中78.2%的调查学生是根据兴趣爱好选课,比如喜欢音乐,就可能会选择一些建筑与音乐等课程。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认为很多课程的内容并不符合他们对课程名称的理解,比如公务管理写作,多数学生会认为该课程偏向分析如何写作和欣赏各类作文,然而实际课程内容是介绍公务管理写作的分类和定义。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选修课失望从而失去兴趣,造成上课不听甚至不到课的局面。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学生们了解选修课程的渠道多是通过学长学姐的介绍或是他人推荐等途径,说白了就是道听途说,其真实性有待考察。调查中65%的同学希望加强教务部官网对课程内容的详细介绍,同时也希望学院老师和班主任能宣传和介绍相关选修课程,以方便同学们慎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避免出现选择之后又失望不感兴趣的现象。影响选课的老师因素。在影响选课最主要的老师因素方面,授课方式以微弱的优势成为首选因素,紧随其后的是职称和知名度、给分松紧度。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已经落后,71%的同学希望上课老师幽默风趣,在借助PPT课件讲授的同时穿插课程有关的录像,并希望能安排实验等实践环节。学生们认为在教务系统开设选修课程的老师大多是不熟悉的低调的院系老师,虽然有开课老师姓名、开课地点和开课形式,但课程信息十分有限,他们在选课过程中很难根据理想中的老师风格进行选课,有时根据老师姓名还因受到其他同学的这样或那样对老师看法的建议而更改最初的想法,错过想选的课程。这是需要亟待改进的方面。出勤和听课积极性。近65%的同学通识课出勤率在75%以上。不能坚持听课的主要原因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是老师讲课乏味,无吸引力;另一半的同学则主要是与个人时间安排冲突。由于选修课程大多数安排在晚上,与大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冲突是不少同学翘课的原因。因综合性大学各校区距离远而不能坚持上选修课也是原因一。有43%的同学认为其所在校区课程容纳人数与选课人数比过低,以致存在多数同学选不到在自己所在校区开设的课程,需要远距离跨校区上课。46%的同学比较重视选修课课程,但在课堂认真听课的仅38%,有48.5%的同学会做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比如在选修课上写其他课程的作业、整理笔记、预习或复习专业课等。也许是同学们对选修课程的期望过高,又或者是与自己的想象不符,仅有11%的同学认为所选课程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见这一数字不太符合学校开展选修课程的初衷和期望。三、建议1.选课时段。针对同学普遍认为目前的选修课系统在随机分配人员名额的不合理性问题,课题小组思考了几个可以技术上操作,并且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最终49%的同学建议安排为:第一周高年级选课;第二周低年级选课;三四两周统一进行调课换课。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满足高年级的选课修满学分的需求,也很好地避免了在人员分配时,系统偏向高年级的设置,使得选课更加随机、公正。2.进一步完善选修课课程管理。调查中近70%的同学希望加强教学质量和选课指导。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选修课是大学生课程内容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校和学生都给予了充分关注。学校应在持续并加强对选修课重视的同时,对现行的选修课管理制度和具体内容加以完善,使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达到其应起的效果。基金项目:(1)大学生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