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学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学课件_第1页
苏教版教学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学课件_第2页
苏教版教学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学课件_第3页
苏教版教学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学课件_第4页
苏教版教学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教学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幻灯片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苏教版教学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1 (2)测定方法:

。2.年龄结构 (1)概念:一个种群的

的个体数量比例。 (2)分类 ①增长型:老年个体

,幼年个体

,种群密度将

。 ②稳定型:各年龄段个体比例

,密度较

。 ③衰退型:

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密度将

。 (3)意义:

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各年龄段较少较多越来越大相当稳定中老年个体越来越小预测 (2)测定方法:和。样方23.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

数量的 比例。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

种群密度。4.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

。雌雄个性影响主要因素3.性别比例雌雄个性影响主要因素3三、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1.数学模型 (1)“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

、气候

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②特点:种群数量

增长。 (2)“S”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资源

的条件。充裕适宜持续有限三、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充裕适宜持续有限4 ②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后将停止增长。2.影响因素 (1)决定因素:

、迁入率和迁出率。 (2)环境因素:气候、食物、空间、天敌、传染病、 人类活动等。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出生率和死5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6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图解高频考点突破7(2)析图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2)析图82.种群年龄结构图析解读(1)模式图①图解②析图种群年龄结构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幼年多,老年少>增加增长型2.种群年龄结构图析解读种群年龄结构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9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B各年龄比例适中=波动稳定型C幼年少,老年多<降低衰退型提醒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10(2)曲线图①图解②析图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2)曲线图11(3)统计图①图解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3)统计图12②析图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②析图13(4)柱形图①图解②析图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4)柱形图14特别提醒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特别提醒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15

对位训练1.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对位训练16解析从该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中可看出:该种群年幼的个体数非常多,年老的个体数相对比较少,属于增长型。而外来物种入侵后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即年幼的个体被天敌捕食的几率远大于其他的个体,导致该年龄段的个体数大量减少,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答案

A解析从该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中可看出:该种群年幼的17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1)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结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现在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通过控制

来控制人口数量。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A、B、C三种类18(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答案(1)A出生率(2)A(3)C(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19考点二“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前提条件(判断依据)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①理想条件下;②实验室条件下;③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④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⑤无环境阻力状况。(2)公式: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若λ>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λ<1,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λ=1,数量不变,为稳定型种群)。考点二“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20(3)曲线及解读①曲线1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个体数;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理想条件);c.特点:无K值,持续增加;d.影响因素:N0(即起始数量),λ值。(3)曲线及解读21②曲线2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率;b.特点:保持相对稳定。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达到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到平衡。②曲线222(2)曲线及解读①曲线1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个体数;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c.特点:有最大值K值,K/2时斜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大。(2)曲线及解读23②曲线2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速率;b.特点: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时),t1对应K/2值,t2对应K值。(3)K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稳定。②曲线224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254.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4.K值变动的示意图265.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5.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27对位训练3.(2009·安徽理综,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只)6102871130207270302327341对位训练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28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1~13天,成虫数量增长慢,在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在第25~37天,成虫数量增长慢,成虫数量的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原因是环境阻力小;第17~29天,成虫的增长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第21~37天,成虫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大,成虫增长速率下降。答案

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1~13天,成虫数量增长慢,294.右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②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③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④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哪一点4.右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30解析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J”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余量等于K/2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①②③④AbacdBdcbaCdbcbDcadc解析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K/31方法名称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取样器取样法黑光灯诱捕计数法对象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鼠、鸟、鱼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和虫卵)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实验强化在平时13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名称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取样器黑光灯32过程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计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计数统计→计算种群密度培养→抽样到计数板→显微计数→计算准备取样器→确定取样地点→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统计和分析制作黑光灯→确定诱捕地点→诱捕→统计和分析过程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计种群密33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内个体总数)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1、n2、n3……nm,则种群密度=若小格体积为1mm3,则1mL中个体数=×103×

稀释倍数①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体数;②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测,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直接计数,比较不同地块中害虫的爆发情况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内34注意问题(考点)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注意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①随机35①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自身前后已形成;②浓度过大需做稀释处理,但最后计算时需考虑稀释倍数;③吸取前需振荡摇匀;④计数板使用:先盖盖玻片→吸培养液→滴盖玻片边缘→自行渗入→吸去多余培养液→片刻后待沉降到室的底部→观察计数;⑤压线计数规则:计数左、上两线及夹角处,同样方法①取样器质地、大小视具体土壤而定;②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昆虫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特性;③70%酒精杀死并防止小动物腐烂,起保存作用;④吸虫器中的纱布防止将小虫吸走;⑤取样时标记好取样时间和地点,不知道小动物名称应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其特征 ①夜晚进行;②固定牢固;③毒瓶杀死诱捕害虫①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自身前后已形成;②浓度过大需做36提醒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提醒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37对位训练5.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数量特征的核心是种群密度,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法不一样。Ⅰ.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对位训练38(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初次捕获并标记只数(M)重捕只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只数(m)32364(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39Ⅱ.(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2)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组别12345678910株数/m2

02334124233Ⅱ.(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组别123456789140解析Ⅰ.(2)根据公式N=Mn/m,计算出2hm2的种群总数为288只,种群平均密度则为144只/hm2。由于第一次捕捉的个体被标记后,第二次很难捕捉到,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减少,在公式N=Mn/m中由于分母m的值减小,使得N值比实际情况偏高。Ⅱ.(1)取样调查只有随机取样才具有科学性。(2)要舍弃特别悬殊的数据,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故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株/m2。解析Ⅰ.(2)根据公式N=Mn/m,计算出2hm2的41答案

Ⅰ.(1)N=Mn/m(2)144高Ⅱ.(1)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点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2)3株/m2答案Ⅰ.(1)N=Mn/m(2)144高426.(2009·宁夏、辽宁理综,3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6.(2009·宁夏、辽宁理综,32)跳虫、甲螨43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44解析跳虫和甲螨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用手难以直接捕捉,因此常采用捕虫器进行采集。若采集的跳虫要用于实验室培养,则在采集时必须保持跳虫的活性,吸虫器B中浸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的湿润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若要采集甲螨作为标本,则在采集时不需要保持甲螨的活性而是要保持其形态不变,捕虫器D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解析跳虫和甲螨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用手难以直接捕捉,45思维方法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

1.种群概念理解判断不到位(1)种群概念的理解①2个要素:“同种”和“全部”。②2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在一定区域,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③2个观点:第一,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第二,从进化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思维方法探究46

(2)种群的特点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而年龄、性别则属个体特征。(2)种群的特点472.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关系辨析不清(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不同说明:图甲为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乙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两图中t1时种群数量为K/2,t0~t2时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t2时种群数量最多,但种群增长速率为零,而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因此种群增长率也为零。2.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关系48

(2)“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曲线(如下图):“J”型增长曲线(图A)和“S”型增长曲线(图B)。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下降,其增长速率(相当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2)“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49

(3)“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不是“J”型增长曲线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下降的,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②“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3)“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不是“J”型增长曲线50纠正训练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解析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出生、性别、年龄、死亡则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A纠正训练A51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解析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判断种群的标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可包括多个物种,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D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523.下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B.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C.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下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53解析图中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当到n线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如果人口数量强行增长,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的种内斗争必然加剧,这样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量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此岛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

C解析图中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当到n线时54综合知识应用重点提示

通过“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考查,提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典例分析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综合知识应用55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

小时。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56(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块田地里(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57①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只/平方米。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捕获次数12345678每次获数(Y)7263443223171615捕获积累数(X)72135179211234251267282①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捕获12345658解析(1)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上,只计样方相邻两个边上的个体。(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故种群个体数N∶160=200∶10,N=3200。(3)50个细菌经4h后产生了80×10个细菌,即1个→16个,细菌分裂次数为4次(24=16),故该细菌分裂周期为1h。(4)利用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作直线,直线向右延伸跟X轴相交得到种群估计数为360,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为3只/m2。解析(1)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上,只计样方相邻两59答案(1)8株(2)3200尾(3)1(4)①3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误区警示(1)样方法:样方的获取——随机取样(等距法或五点取样法);样方的大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样方的数量——不能太少,计算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并求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2)标志重捕法: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有大的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不易脱落。(3)显微计数法:计算时不要忘记稀释倍数的计算。答案(1)8株(2)3200尾(3)160变式训练

我国生态工作者对某草原进行调查时,将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某同学根据该表,调查草原中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调查面积cm210×1020×2040×4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物种数量3569111313131313变式训练调查面积cm2102040809010011061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62答案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选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时的作为调查面积,最小面积为100cm×100cm。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草原中随机取样。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答案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选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时的作为63

随堂过关检测

题组一:种群的特征1.(2009·广东生物,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A、C、D都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B随堂过关检测B64题组二:种群的概念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有多种,不是一个种群。B题组二:种群的概念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B65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66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

C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67题组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4.(2008·上海生物,2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解析首先注意纵坐标是种群的增长速率,而不是种群数量,在增长速率为最大时,数量为K/2(K为种群最大值),因此K值=200×2=400(只)。D题组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685.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和

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

,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5.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69(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

的影响,生物因素有

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即该种群的

。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

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70解析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理解环境阻力,其主要包括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加剧、疾病蔓延、捕食者因捕食对象的增多而增多等,从而导致该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出生率降低,最终使种群数量趋向平衡。答案(1)生活资源(食物)空间种内斗争(2)阳光、温度、水分捕食竞争零(3)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理解环境阻力,其主要包括同种生物71一、选择题1.“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所谓“华南虎照片”系假照片,“拍照人”周正龙涉嫌诈骗罪被逮捕。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野生华南虎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直接影响野生华南虎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C.如果野外发现野生华南虎,可进行迁地保护D.生活在动物园中的老虎可以组成一个种群定时检测一、选择题定时检测72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同种个体的总称;动物园中的老虎可以是一只或多只,只有具有繁殖能力的一个虎群才能组成一个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是对前者的补充,是把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答案

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732.(2008·江苏生物,16)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000m321000m3②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353600kg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④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2.(2008·江苏生物,16)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编号生74A.①B.②C.③D.④解析甘草每年增长200kg,而被采收300kg,受影响最大,采收量大于增加量使其种群密度持续下降。答案

CA.①B.②C.③D.④753.(2009·山东卷,6)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3.(2009·山东卷,6)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76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正确;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答案

D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77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7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几种与数据处理相关的实验方法。在标志重捕法中,若标志物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的值要偏大。若调查某种遗传病时,只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则发病率要高,这正是考生要特别区分的;调查患病率,应该进行社会调查,而如果调查遗传的遗传方式时,一般才进行家系调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就是要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这种处理接近理论值,不好判断是否比实际值大或小。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该随机取样,如果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会偏小。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几种与数据处理相关的实验方法。在标志79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解析群落丁含有的物种多,且每种的种群密度悬殊不太大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群落不易受到影响D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D806.(2009·广东理基,50)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表: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1925年~1930年B.1930年~1935年C.1940年~1945年D.1945年~1950年年份(只)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6.(2009·广东理基,50)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年份(只)81解析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30年~1935年内种群变化率是(990-398)/(1935-1930)=118.4,1935年~1940年为72,1940年~1945年与1945年~1950年均为负值。答案

B

解析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从表中可827.(2009·广东卷,1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时,营养条件pH、O2浓度等都能影响酵母菌数量。调查酵母菌的数量时,可采用血球板计数法,不可用普通载玻片。

D7.(2009·广东卷,1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D838.(2009·江苏生物,1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8.(2009·江苏生物,1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试管号Ⅰ84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解析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由表中数据知Ⅳ试管中的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答案

B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859.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9.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86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87解析比较甲、乙两图中中央两格酵母菌数,乙是甲的两倍,乙是稀释100倍后的镜检结果,故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体型较大的动物,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计数不能用标志重捕法。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相邻两边的菌体。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并不能确定是否已经达到K值。答案

A解析比较甲、乙两图中中央两格酵母菌数,乙是甲的两倍,乙8810.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0.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89A.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B.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C.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D.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答案

CA.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9011.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种群数量(只)5080----捕捉标志数(只)--80808080第二次捕数(只)--8080808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只)--168101311.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年份19791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解析首先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分别计算出1972、1973、1974、1975这四个年份的种群数量,即400、800、640、约492;然后以时间作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作为纵坐标绘制出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C。C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C9212.下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表明,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 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CD段种群数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有天敌、生 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 C时期的水平12.下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93解析首先要知道C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点也表示K/2值,所以在海洋经济鱼类捕捞时,种群数量保持在K/2的水平,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若该曲线为某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一个物种的种群增长速率与其他物种有关;CD段种群数量是增长的而不是下降的;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会出现负值(即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答案

D解析首先要知道C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点也表示K/2值94二、非选择题13.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 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 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有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

。(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

(答两点)。二、非选择题95(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96解析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取样要保证随机性。种群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存斗争加剧,包括食物、空间不足和天敌增多。在绘图时一定要注意按照要求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由于A点种群数量不为零,所以曲线的起点不能为零。当种群数量为D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所以D点对应种群数量最大值。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取样要保97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如图(要求:画成“S”型曲线;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9814.(2009·江苏卷,27)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14.(2009·江苏卷,27)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99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高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l00100<h≤300h>300数量(株)1206232166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100(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解析将红豆杉从江西引种到南京种植、保护,属于迁地保护。红豆杉是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柱状图可据表中数据画出。由表中数据看出,此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鸟类和红豆杉之间存在捕食和互利共生关系。(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101答案(1)迁地保护(2)样方法柱形图见下图(3)增长型(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返回答案(1)迁地保护返回102苏教版教学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幻灯片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苏教版教学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103 (2)测定方法:

。2.年龄结构 (1)概念:一个种群的

的个体数量比例。 (2)分类 ①增长型:老年个体

,幼年个体

,种群密度将

。 ②稳定型:各年龄段个体比例

,密度较

。 ③衰退型:

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密度将

。 (3)意义:

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各年龄段较少较多越来越大相当稳定中老年个体越来越小预测 (2)测定方法:和。样方1043.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

数量的 比例。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

种群密度。4.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

。雌雄个性影响主要因素3.性别比例雌雄个性影响主要因素105三、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1.数学模型 (1)“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

、气候

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②特点:种群数量

增长。 (2)“S”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资源

的条件。充裕适宜持续有限三、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充裕适宜持续有限106 ②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后将停止增长。2.影响因素 (1)决定因素:

、迁入率和迁出率。 (2)环境因素:气候、食物、空间、天敌、传染病、 人类活动等。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出生率和死107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108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图解高频考点突破109(2)析图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2)析图1102.种群年龄结构图析解读(1)模式图①图解②析图种群年龄结构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幼年多,老年少>增加增长型2.种群年龄结构图析解读种群年龄结构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111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B各年龄比例适中=波动稳定型C幼年少,老年多<降低衰退型提醒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112(2)曲线图①图解②析图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2)曲线图113(3)统计图①图解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3)统计图114②析图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②析图115(4)柱形图①图解②析图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4)柱形图116特别提醒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特别提醒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117

对位训练1.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对位训练118解析从该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中可看出:该种群年幼的个体数非常多,年老的个体数相对比较少,属于增长型。而外来物种入侵后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即年幼的个体被天敌捕食的几率远大于其他的个体,导致该年龄段的个体数大量减少,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答案

A解析从该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中可看出:该种群年幼的119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1)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结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现在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通过控制

来控制人口数量。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A、B、C三种类120(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答案(1)A出生率(2)A(3)C(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121考点二“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前提条件(判断依据)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①理想条件下;②实验室条件下;③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④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⑤无环境阻力状况。(2)公式: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若λ>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λ<1,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λ=1,数量不变,为稳定型种群)。考点二“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122(3)曲线及解读①曲线1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个体数;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理想条件);c.特点:无K值,持续增加;d.影响因素:N0(即起始数量),λ值。(3)曲线及解读123②曲线2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率;b.特点:保持相对稳定。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达到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到平衡。②曲线2124(2)曲线及解读①曲线1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个体数;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c.特点:有最大值K值,K/2时斜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大。(2)曲线及解读125②曲线2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速率;b.特点: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时),t1对应K/2值,t2对应K值。(3)K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稳定。②曲线2126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1274.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4.K值变动的示意图1285.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5.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129对位训练3.(2009·安徽理综,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只)6102871130207270302327341对位训练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130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1~13天,成虫数量增长慢,在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在第25~37天,成虫数量增长慢,成虫数量的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原因是环境阻力小;第17~29天,成虫的增长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第21~37天,成虫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大,成虫增长速率下降。答案

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1~13天,成虫数量增长慢,1314.右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②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③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④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哪一点4.右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132解析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J”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余量等于K/2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①②③④AbacdBdcbaCdbcbDcadc解析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K/133方法名称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取样器取样法黑光灯诱捕计数法对象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鼠、鸟、鱼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和虫卵)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实验强化在平时13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名称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取样器黑光灯134过程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计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计数统计→计算种群密度培养→抽样到计数板→显微计数→计算准备取样器→确定取样地点→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统计和分析制作黑光灯→确定诱捕地点→诱捕→统计和分析过程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计种群密135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内个体总数)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1、n2、n3……nm,则种群密度=若小格体积为1mm3,则1mL中个体数=×103×

稀释倍数①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体数;②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测,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直接计数,比较不同地块中害虫的爆发情况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内136注意问题(考点)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注意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①随机137①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自身前后已形成;②浓度过大需做稀释处理,但最后计算时需考虑稀释倍数;③吸取前需振荡摇匀;④计数板使用:先盖盖玻片→吸培养液→滴盖玻片边缘→自行渗入→吸去多余培养液→片刻后待沉降到室的底部→观察计数;⑤压线计数规则:计数左、上两线及夹角处,同样方法①取样器质地、大小视具体土壤而定;②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昆虫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特性;③70%酒精杀死并防止小动物腐烂,起保存作用;④吸虫器中的纱布防止将小虫吸走;⑤取样时标记好取样时间和地点,不知道小动物名称应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其特征 ①夜晚进行;②固定牢固;③毒瓶杀死诱捕害虫①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自身前后已形成;②浓度过大需做138提醒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提醒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139对位训练5.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数量特征的核心是种群密度,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法不一样。Ⅰ.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对位训练140(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初次捕获并标记只数(M)重捕只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只数(m)32364(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