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生理课件_第1页
血细胞生理课件_第2页
血细胞生理课件_第3页
血细胞生理课件_第4页
血细胞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生理生理性止血血型和输血原则第三章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造血过程:血细胞生成部位的迁移造血过程及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s):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

定向祖细胞(committedprogenitors)前体细胞(precursors)成熟血细胞(bloodcells)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造血过程:血细胞生理课件血细胞生理课件血细胞生理课件红细胞生理数量形态双凹圆碟形(面积/体积相对较大)耗能维持(糖酵解)功能运输O2、CO2

O2-氧合血红蛋白

CO2-碳酸氢盐(88%)、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缓冲功能

RBC中的缓冲对:KHb/Hb、KHbO2/HbO2、KHCO3/KH2CO3、

K2HPO4/KH2PO4RBCHb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L红细胞生理数量RBC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血沉):

RBC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女:0-20mm/h。

影响因素:血浆,不是RBC.

增高:球蛋白、纤维蛋白、胆固醇;降低:白蛋白、卵磷脂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渗透脆性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蛋白质: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铁:合成血红素的必需原料来源:外源性铁-从食物中吸收

内源性铁-RBC破坏后释放(95%)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叶酸和VB12: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

是保证幼红细胞正常分裂和发育成熟的物质。巨幼红细胞贫血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三)红细胞生成调节1、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原料合成血红蛋白需要:铁(Fe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成熟(红细胞DNA)需要:叶酸和维生素B12。内因子-Vit.B12复合物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贫血(anemia):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三)红细胞生成调节1、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原料贫血(anem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糖蛋白肾脏产生:肾皮质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糖蛋白白细胞生理形态:无色、有核、球形细胞数量:正常成年人4.0~10.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淋3%~8%淋巴细胞20%~40%生理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吞噬

e.g.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生理形态:无色、有核、球形细胞(三)各类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neutropil):属吞噬细胞。吞噬、杀菌;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坏死组织、衰老或受损红细胞。2、单核细胞(monocyte):属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前体(骨髓)单核细胞(外周血)巨噬细胞(macrophage)(组织)合成、释放细胞因子。吞噬、清除致病细菌和衰老、受损细胞和细胞碎片。激活淋巴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参与粒细胞生长调节。(三)各类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neutropil):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il):基本无杀菌作用。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4、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无吞噬能力。

释放肝素、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引起过敏反应。5、淋巴细胞(lymphocyte):特异性免疫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细胞免疫骨髓干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特异抗体体液免疫。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il):基本无杀菌作用。4、血小板生理生成: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

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形态:静息状态-无核圆盘状,

受刺激时-伸出伪足呈不规则形状破坏:7~14天数量:(100~300)×109/L功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营养和支持作用参与生理性止血血小板生理生成: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

粘附: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壁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上。(血浆vW因子)聚集:血小板相互黏着。致聚剂:ADP和血栓烷A2(TXA2)介导。释放: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止血过程。生物活性物质:5-羟色胺、组胺、ADP、PF3、PF6等。收缩:血小板收缩→凝块(血栓)→加强止血过程。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壁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第三章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生理生理性止血血型和输血原则第三章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造血过程:血细胞生成部位的迁移造血过程及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s):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

定向祖细胞(committedprogenitors)前体细胞(precursors)成熟血细胞(bloodcells)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造血过程:血细胞生理课件血细胞生理课件血细胞生理课件红细胞生理数量形态双凹圆碟形(面积/体积相对较大)耗能维持(糖酵解)功能运输O2、CO2

O2-氧合血红蛋白

CO2-碳酸氢盐(88%)、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缓冲功能

RBC中的缓冲对:KHb/Hb、KHbO2/HbO2、KHCO3/KH2CO3、

K2HPO4/KH2PO4RBCHb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L红细胞生理数量RBC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血沉):

RBC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女:0-20mm/h。

影响因素:血浆,不是RBC.

增高:球蛋白、纤维蛋白、胆固醇;降低:白蛋白、卵磷脂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渗透脆性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蛋白质: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铁:合成血红素的必需原料来源:外源性铁-从食物中吸收

内源性铁-RBC破坏后释放(95%)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叶酸和VB12: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

是保证幼红细胞正常分裂和发育成熟的物质。巨幼红细胞贫血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三)红细胞生成调节1、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原料合成血红蛋白需要:铁(Fe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成熟(红细胞DNA)需要:叶酸和维生素B12。内因子-Vit.B12复合物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贫血(anemia):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三)红细胞生成调节1、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原料贫血(anem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糖蛋白肾脏产生:肾皮质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糖蛋白白细胞生理形态:无色、有核、球形细胞数量:正常成年人4.0~10.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淋3%~8%淋巴细胞20%~40%生理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吞噬

e.g.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生理形态:无色、有核、球形细胞(三)各类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neutropil):属吞噬细胞。吞噬、杀菌;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坏死组织、衰老或受损红细胞。2、单核细胞(monocyte):属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前体(骨髓)单核细胞(外周血)巨噬细胞(macrophage)(组织)合成、释放细胞因子。吞噬、清除致病细菌和衰老、受损细胞和细胞碎片。激活淋巴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参与粒细胞生长调节。(三)各类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neutropil):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il):基本无杀菌作用。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4、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无吞噬能力。

释放肝素、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引起过敏反应。5、淋巴细胞(lymphocyte):特异性免疫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细胞免疫骨髓干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特异抗体体液免疫。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il):基本无杀菌作用。4、血小板生理生成: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

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形态:静息状态-无核圆盘状,

受刺激时-伸出伪足呈不规则形状破坏:7~14天数量:(100~300)×109/L功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营养和支持作用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