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包容的天津城市文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1.gif)
![多元包容的天津城市文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2.gif)
![多元包容的天津城市文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3.gif)
![多元包容的天津城市文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4.gif)
![多元包容的天津城市文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5a2f7b0eef9d0eacf38e9669f04a5fc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包容的天津城市文化——在天津市西青区文联骨干培训班的学术演讲(201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风骨。没有文化的城市,必定缺乏生机。城市风格第一印象就是地域环境和建筑,富有风格内涵的保留着历史文脉的建筑,是城市风格的外在表现和依托的载体。另外城市风格更内在地表现在市民的精神气质、文化作品乃至日常习俗的层面上。北京作为千年古都,作为共和国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其城市风格就是一种“皇家气派”的大气,市民精神的张扬,以及精英文化。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其城市风格就是得风气之先得现代意识、商业化和与狭窄空间相关而产生的精明细腻的市民精神,以及商业文化。以京沪城市文化而言,前者更侧重厚重的历史感,后者更侧重现代感。对京沪市民精神进行实质剖析,说得刻薄点儿——前者是夸夸其谈,后者是斤斤计较。天津的城市风格是什么?可以说界乎京沪二者之间,京畿门户、河海相通、移民城市、九国租界等因素,造久了中西合璧、南北兼容、雅俗共赏、鲜活灵动的独特文化风貌。一、天津城市文化特色分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分野,如以西安、咸阳为代表的三秦文化,以洛阳、开封为代表的河洛文化,以保定、邯郸为代表的燕赵文化,以临淄、曲阜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以南京、苏州、杭州、绍兴为代表的吴越文化,以武汉、长沙、岳阳、荆州为代表的荆楚文化,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巴蜀文化,以福州、泉州、漳州为代表的闽台文化,以广州、雷州、琼山为代表的岭南文化,以梅州、赣州、长汀为代表的客家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既各不相同,又交相辉映,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璀璨多彩。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个性特征鲜明而显豁。约在4000多年前,现在的天津市区所在地才全部露出海底成陆。到了战国时期,已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西汉时,现在天津的地域隶属渔阳郡。金朝在海河岸边设立“直沽寨”,成为军事重镇。元代在直沽设“海津镇”。明永乐二年在直沽设卫,兴工筑城,赐名“天津”,意为“天子渡河之处”;接着设立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天津三卫共驻军16800人。清顺雍正年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不久升州为府,辖六县一州。可见,天津滥觞于临河滨海渔村,起家于军事卫所,初以京畿门户、辅卫京师为城市职能。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的大运河,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随着大运河漕运之繁盛,直沽寨逐步发展成闻名天下的“天津卫”。九河下梢、东临渤海、漕运码头——三者集结而形成的河海文化,造就了天津文化流动开放、多元结构、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作为华北大都市,北方文化的粗犷质朴,燕赵文化的刚烈热情,都沉浸在津沽文化与天津人的气质之中,这是天津城市性格的主调。从建卫之初到商业都市崛起的历史,天津城市性格又得益于军旅文化与移民文化的相融,漕运文化与商埠文化之相生。五方杂厝,促成南北文化交融;众水凑集,造就雅俗文化共赏。天津是擅长吸纳的都市,她汇九河精华,汲天地灵气,有容乃大,博采众长,兼赅南北,沟通中外,形成多元包容,遗存丰富,民俗浓郁,民风朴实的城市文化。明清以来,苏皖、粤闽、沪杭等南方省市商贾纷纷辐辏天津,经商定居,“数世之后,子孙孳息,而户口始繁如。”居住津门的外省商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以乡谊为纽带设立多家会馆。广帮、潮州帮、山西帮、宁波帮、河北冀州帮等在天津工商界都很有实力和影响。外省文化,特别是南方商业文化对天津都市文化和风气习俗等的形成发展,都有直接影响。“货真价值,童叟无欺”“和气生财”的商风,对于造就天津人热情好客、乐善好施、乐观幽默的城市性格,亦不无影响。自清代中叶后,天津商业贸易、手工业、制造业、餐饮业、文化艺术业等渐成规模,商业都市功能逐渐显现。天津卫在全国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已显示出称雄华北地区辐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之气势,几与京华比肩齐名。俗语云:“五千年历史看西安,千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天津。”1860年之后,在不断遭受外强侵入的背景上,九国租界,华洋杂处,中西碰撞,彼此相异的中西文化,却在天津这座都市奇迹般地交融相生。租界内的教堂、洋行、商家、现代的城市管理、西方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近代天津的文化走向。西方文化一方面和固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发生撞击;另一方面在华洋杂处、中西交流之中,二者又有交融。在近代中国北方,天津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得领世界风气之先。由于中西文化在天津的撞击与融合,使得具有开放思维和现代意识的广大市民阶层得以涌现,为天津现代都市文化奠定了根基。天津市民那种竞争意识生活理念和价值追求、较为规范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组织,都直接推进了都市文化水平的提升。19世纪80年代前后,天津成为全国洋务运动中心,通过移植西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现代军工厂、船坞、铁路、轮船、电报、电话、邮政、洋学堂、报纸、公交、自来水等相继首创,使天津得领现代风气之先。近百年来,天津张开双臂,敞亮胸怀,迎纳了大量的现代人才。人口素质的提升,必然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特别是外贸的迅速扩展,为天津跃升为现代化大都市奠定了基础。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作为九国租界地和京畿门户,天津曾是清廷遗老遗少、下野政客隐居的首选都市,另有爱国人士、社会名流寓居津门,从事社会活动,故依河枕海的津门为近代海内外风云人物荟萃之地。据统计,天津尚存小洋楼1000多幢,其中名人故居100多幢。从辛亥革命后到“七七事变”前这一阶段,仅在天津租界做寓公的政客军阀及清朝遗老遗少等就不下数百人。如清末代皇帝溥仪,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段祺瑞、唐绍仪、顾维钧等,以及梁启超、吉鸿昌、张学良、张自忠、宋哲元、李叔同、曹禺、周学熙、严修、张伯苓等都在天津留有故居。在天津五大道寓居的外国名人有:美国31届总统胡佛,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美国将军史迪威、麦克鲁、鲍德温、包瑞克,德国名人德璀琳、汉纳根,开滦煤矿经理、英人纳森等。名人旧居是天津建筑与文化的象征,具有历史文化和旅游观光双重资源而呈现出巨大价值。二、天津简史天津从千年之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聚落,历经由“寨”→“镇”→“卫”→“州”→“市”的逐步升格,终于发展成为千万人口的直辖市,成为中国三北地区的经贸中心都市,这取决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天津北枕燕山,东临渤海,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等在三叉河口汇聚为海河,横贯市区东流注入渤海。河海相衔并毗邻北京,使天津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京畿门户。朱棣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把国土分封给子孙,这叫“分藩”。朱棣被封在北(今北京),称为燕王。朱元璋临死时,并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这一辈,而把帝位传给孙子朱充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就设法削减藩王的兵力和权势,名为“削藩”。燕王朱棣带头反对建文帝,用武力造反,所打旗号为“靖难”。朱棣从北京出兵,在直沽渡河攻下沧州(直沽是天津的老名字,传说渡河点在今北大关),统领大军攻下首都南京,当了皇帝,就是明成祖、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时,朱棣想到: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东通渤海、西连内河的军事要地,为了保卫京畿安全,必须派军队戍守,于是就设立了“天津卫”。“卫”是警备小区的意思,每卫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天津筑城设卫之后,商贩船家云集,戍守军旅常驻,流动人口激增。通过来往于三叉河口的无数船舶,天津城接纳了漕运船民、移居商贾、垦戍军士、破产农户和外省务工人员,形成“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1845年编写的《津门保甲图说》显示,城内和北部、东部沿河一带属于城区范围的居民中,“土著”居民为740户,仅占全城区总户数的2·28%。这表明在天津城市人口中移民占了绝大比重。另外,一些居住在天津的外省籍商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以乡谊为纽带结成了民间组织——会馆,如山西会馆、闽粤会馆、山东会馆、云贵会馆、安徽会馆、广东会馆等。在天津工商界广帮、潮州帮、山西帮、宁波帮、河北冀州帮等都很有实力和影响。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外省文化,特别是南方的商业文化对天津都市文化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天津地处“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地区,通过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子牙河、大清河这五大水系,天津乃至天津居民与河北、山西、北京等北方省市保持着血脉相通的联系。南来北往的交通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使天津成为受南方影响最大的北方大都市,因此天津人在北方人豪放爽朗的性格主调之外,还兼具南方人柔婉精明的性格特点。元、明、清三代,天津作为京畿要冲、北方临海商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近代又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典型代表城市,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租界是资本主义列强国家侵占殖民地和经济掠夺的产物。对于天津的旧租界,常人有两种模湖认识:一是认为只有天津有租界,至少天津租界出现最早;二是由于八国联军入侵,导致产生了八国租界。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11月29日,英领事划定上海英租界地,这是帝国主义在我国强划租界的开端。天津是在咸丰十年(1860)9月11日签订《中英续增条约》时,规定“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准许英国人“在此居住贸易”,比上海晚了十多年。第二天,法国与清廷也签订了“续增条约”:“直隶之天津府,克日通商,与别口(按指其它口岸)无异。”当年,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今承德道天津图书馆旧址附近)以南一带强占了英租界;紫竹林村以北一带,划为法租界。不久,美国又逼迫清廷在英租界之南划为美租界。在晚清时,英法租界都进行了大面积的扩张,美国则放弃了租界的管辖。中日甲午战争(1895)之后,德国、日本在津又强划了租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奥地利、意大利、俄国、比利时等四国,在海河东岸分别设立租界。天津九国租界占地23000余亩,其面积是旧天津城的八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收回徳租界和奥租界。1924年收回俄租界。1929年收回比租界。抗战胜利后,收回英、法、日、意租界。三、天津地名文化地名是历史产物,是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活化石,也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天津地名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资源信息,有待于开发探研。天津市共有各类地名约4万个,其中城市街巷名约占40%。在形容城市建筑风貌时,人们喜欢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来加以概括;在研究天津古今地名发展嬗变的沿革时,笔者概括一句话:“街名是城市凝固的自传。”天津有一种“方位词”加“开”字的地名,如“南开”“北开”“老西开”“西广开”“东开”等,这在国内城镇地名中是极为少见的。“南开”这个地名,最初是指旧城西门外以南的开洼荒地,就是今天南马路和南门外大街相交的西南一带地区。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水泊,草木丰茂,芦苇丛生。明代天津八景之一的“南原樵影”,就指此地。明永乐初年在此驻军,屯田垦种。清康熙年间,开辟洼地为稻田。清代“津门八景”的“定南禾风”,就是对当时南门外稻田风光的艺术化描写。1901年,城垣拆除后,城内居民逐渐向南门外地区迁徙,此地逐渐被开拓为城区。“南开”就泛指旧城以南的开洼地。1903年,比利时商人在西门外广仁堂(天津最早的教养院)的南部,营建了电车公司。1907年天津第一私立中学堂迁到电车公司之南,遂改名为“南开学堂”。电车公司和南开学堂是南开地区走向繁华的标志。尤其是南开学堂,学校以地为名,但这个寻常的地名却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声誉而名扬五洲。“北开”最初是指天津城北门外的开阔地带,今指红桥区东部河北大街与北营门东马路交会处东南一带,东临北运河。清光绪年间,周盛传因镇压捻军有功,受赐在此建造祠堂,即周公祠。此后逐渐形成卖艺场地和旧货市场,黑白铁作坊也集中于此。“老西开”原指位于天主教堂(今滨江道国际商场附近)以西一带的开阔地区,后泛指南京路与营口道交会口以西一带。“西广开”地区,在清朝时是城南的旷野墓地,仅有清康熙、乾隆年间所建的育黎堂、掩骨会、白骨塔等几处建筑,当时人们习称此地为“白骨塔”。1901年随着城里居民南迁,“南开”地区形成。此地成为“南开”再向西扩展的开拓地。随着民居建筑不断向西部开发拓展,西广开已成为南开区的区片名之一,泛指南大道以南,长江道以北,南开区片以西,墙子河以东的地域。由“西广开”又派生了“广开大街”“广开新街”“广开后街”等地名。天津有南开、西开和北开,惟独没有东开。前些年曾有人询问笔者:“天津为什么没有东开?”当时笔者回答:“东门外面对海河,没有开洼旷野,何来东开?”其实,“东开”也是天津的老地名,位于河北区东南部,指现王串场一带广大地区。清同治九年(1870年)《续天津县志·郡城壕墙图》就明确标有“东开”之名。因清末乃至解放之前,“东开”地处僻野,人迹罕至,其发展远不及“南开”“西开”等地,故“东开”之名渐渐隐没无闻了。从文化生态学角度观察分析,自然环境、人的素质、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是制约地域文化的四个要素。天津的自然环境,是长期由河流淤积而形成的沿海平原,水是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因而人们把海河视为天津的母亲河。水文化在天津地名上也有所体现——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全市18个区县,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河西、河东、河北、塘沽、汉沽、大港、津南、武清、静海、宁河。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天津有包括月牙河、西减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天津地名中有典型反映。天津带“沽”字的地名很多,有七十二沽之说。凡是带“沽”字的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地区,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沽、小直沽、咸水沽、丁字沽、东泥沽、三叉沽等。另外,天津别称——津沽、沽上;海河又称沽水,是天津市的风景轴线。以港、泊、洼、淀、沟、塘、湾、滩等为通名的地名亦为多见,如:大港、双港、官港;杨家泊、团泊洼、青泊洼;贾口洼、唐家洼、卫南洼;南淀、北淮淀、三角淀;陈家沟、九道沟、南清沟;北塘、西双塘、白塘口;赵家湾、唐家湾、西大湾子;柳滩、大滩等。如此之多的带“水”偏旁字的地名,不正是天津低洼多水的地理特点的生动写照吗?天津以“台”(高地)、“坨”(土堆)、“头”(河岸的末梢)等为地名的更为多见,例如芦台、侯台、八里台,王庆坨、西塘坨,西堤头、上河头等。“台”“坨”“头”等字的形虽不直接从水,但作为地名用字的词义却与“水”密切关联。如此众多的与水结缘的“台”“坨”“头”等地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津地势低洼,人们只能择高台而居的历史状况。回顾民俗史,重温老地名,是步入新世纪的天津人乡土情结和历史情怀的体现。对已在地图上消失的老地名,我们进行抢救式的整理研究,初衷有三:一、抒发尊重历史、敬畏祖先和珍惜文化的情怀;三、地名、方言、建筑,是文保大业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三、立此存照,使年轻朋友对天津老街老胡同老地名有概略了解,让后人对历史文化遗存不丢弃不遗忘。四、“小洋楼”文化俗话说“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一座历史名城诱人的魅力,首先来自其独有的建筑美。风貌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自传,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外现。天津千百幢小洋楼,几乎囊括了西方近代建筑的所有样式——英国中古式、德国哥特式、法国罗曼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古典式、希腊雅典式、近代摩登式等等,风格迥异,千姿万态,争奇斗妍。因此,天津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馆”。外地朋友首次来天津观光,从天津站下车,过了解放桥,鳞次栉比的外来建筑映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恍如置身欧陆。天津这种独特的城市景观,被称为“小洋楼文化”,成为天津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洋楼,诞生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战大沽口的硝烟中。是年,天津被开为商埠,英、法、美租界相继在天津海河西岸划定。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德租界分设于英法美三国租界的左右侧。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俄、意、奥三国即以海河东岸所占领地区辟为租界。不久,比利时将俄租界以西大片土地辟为租界。位于海河两岸的九国租界,分别按各自国家的建筑风格,建起一片一片的国中之国。租界洋楼,既是旧中国饱受凌辱的实证,但也给我们留下大批建筑艺术的精华。天津小洋楼大体可分三类:办公类洋楼——集中在被称为“东方华尔街”的解放路两侧,多为各国开设的行政、金融、贸易、通讯机构。商业类洋楼——集中在被称为“东方小巴黎”的原法租界劝业场和小白楼地区,商厦林立,巍峨壮观。住宅类洋楼——集中在原英租界五大道和原意租界一带。每当夜幕降临,充满异国情调的幢幢别墅,在昏灯朗月映照下,隐约闪现着岁月风霜和时代沧桑,引发徜徉游客的无穷遐想。
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从它诞生那天起,租界地所享有的某些特权和静谧幽深的街区环境,对失意军阀、下野政客、豪商显贵、名流雅士及清廷遗老遗少等,具有绝大的吸引力。他们纷纷来此筑宅建邸,安家落户。其楼舍建筑格局和风格发生明显变化,就是将许多中国元素包容进去。为数众多的中西合璧式样的建筑,令人耳目一新。随着各国租界洋楼的拔地而起,天津的市政建筑和公用设施开始走向近代化——邮政、电报、电话、医院、公园、报纸、煤气、电力、自来水、电车体育场、游泳池、电影院等现代设施及文体场所纷纷涌现。1860年开埠后的天津,在遭侵略受凌辱的同时,也揭开了向城市近代化艰难转型过渡的序幕。小洋楼文化所展示的近代城市风貌与物质文明程度,租界在市政管理、经济结构、建筑风貌、公用设施、人文意识、生活方式等显现出层出不穷的新气象新事物,为封闭滞后的老城区如何向近代城市转化攀升,打开眼界,激活思想,提供样板,注入活力。另外,小洋楼文化把西方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一股脑地带进天津,对天津青年一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来的西方文化在与本土传统文化激烈碰撞和反复摩荡之中,逐渐适应,历经磨合,渐趋交融。因此,小洋楼文化成为中国年轻一代向西方文化观摩学习的窗口。近现代天津籍的一些著名政治家、学者、教育家和文艺家,他们接受基础教育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小洋楼里度过的。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伴随着小洋楼文化的形成,晚清的洋务运动和北洋新政先后以天津为北方的中心次第展开,其势亦如大潮涌起。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中,天津近代工业体系、商贸格局、金融市场、市政管理和文化结构等五大体系相继形成,为天津城市近代化和跃升为中国北方商贸中心奠定了基础。知古方鉴今,开掘为传承。在中国逐步融入世界潮流的今天,我们对天津小洋楼文化进行宏观审视,对其中蕴藏着近代史的丰富资料进一步挖掘整理;对其中的人物故事和事件进一步搜集考证;对其历史作用、社会意义进行科学分析,给予客观评价。小洋楼文化是租界文化的外现,其特点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五、天津的俗文化如果说北京是精英文化,属京派;上海是商业文化,属于海派;而天津则是市民文化、通俗文化,属“津派”。这种市民文化,并不是比主流低一些或者是被主流文化所排斥的东西,而是主流文化的“泛化”,也就是说:精英文化不能离开通俗文化的基础。精英文化要想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必须经过亚文化的过滤、筛选和整合。相声之所以在北京生,却在天津长,除了天津观众的热情好客之外,就是他们的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胸怀。天津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天津观众能接受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不论山西梆子还是河北梆子,不论是豫剧还是越剧,一句话,不管你是什么,只要好就行,在这里就认可。天津被称为“曲艺发祥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曲艺之乡”。天津曲艺曲种繁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除了当地独有的一些曲种,北方的大多曲种一流入天津,都很快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曲艺是植根于下层社会、具有鲜明市民色彩的民间艺术,天津之所以成为北方曲艺的大码头,这与天津码头文化和商埠文化的影响密切关联。再如天津的特色食品: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大饼卷酱牛肉、煎饼果子等,在就餐时不用碗筷,也不必正襟危坐,用荷叶一包或用纸一托,卷起来就咬,可边走边吃,既方便省时,又价廉实惠,吃起来瓷实,还不耽误干活——这就是码头文化和商埠文化在天津民间饮食上的典型体现。俗文化中有一个难以割舍的情结,就是幽默。天津方言中有“哏”这个典型的天津词儿,是什么意思?“哏”就是“好笑”,幽默诙谐。其实它体现了天津人待人接物的一种化解意识,不和自己过不去,敢于拿自己找乐,善于把人生的严肃课题游戏化、谐趣化!天津地处九河下梢,码头遗风,生存竞争激烈。想在天津养家活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化解生活的压力,只能自己找乐儿。走路跌倒了,又是跌倒在泥泞里,天津人不往别扭上想,“老头儿钻被窝”,哈哈一笑,哪儿跌倒的,哪儿爬起来,赶路是正事。世代相传,天津人磨合了一种活法,高高兴兴,乐乐呵呵,不说不笑不热闹,说说笑笑度时光。俗语“卫嘴子”之说,是钦佩天津人能说,爱说,表达能力强。天津人说话的确活泼幽默,善于挖掘语言潜能,说出话来,内容丰富,词语新颖,洋溢着达观聪睿和燕赵豪情。天津人能说、幽默的三个成因:商埠沟通和移民创业的需求,多元文化提供鲜活题材,戏曲相声的熏陶造就。首先,天津人爱说话,是地理位置之使然。九河下梢,交通枢纽;漕运码头,河海相通;移民城市,五方杂处。天南地北的人聚到一块,无论经商贸易,还是装船卸货,第一要务,就是用语言沟通。——这是天津人能说会道的动因。另外,天津是商埠码头,九国租界,多元文化。当年,租界里住着末代皇帝、总统总理、部长督军、豪族贵戚、盐商巨贾、外国政要和高官寓公。南北文化交汇,东西文化相生,上层雅文化与下层俗文化在这里融合。于是,天津人经多识广,眼界开阔。——这为天津人提供了能说会道的广阔的素材。再次,受北方曲艺影响,天津人言辞犀利,一语中的;语言得体,擅长交游;幽默诙谐,富于创意。在调侃中表情达意,议论抒情。常能化干戈为玉帛,妙在以四两拨半斤!——这为天津人锻炼了非凡的口才和表达方式。当然,说“卫嘴子”,也并不都是赞扬,其中也包含某些批评。例如:口若悬河,纸上谈兵,天桥把式,光说不练——如马三立、王凤山相声《明天十点钟开始》塑造的不断立志,不断泄气的“你看我行吗?”的那个人物形象。天津人对自身,并不盲目矜持自夸,也敢于无情地解剖自身的缺陷和弊病,并给予辛辣嘲讽。——这种清醒的不护短的求实精神,难能可贵!幽默是睿智的标志,是热爱生活的体现。幽默的作用——幽默是智者的通行证,凭借它可以出奇制胜,一笑泯恩仇,四两拨千斤;幽默又是弱者的快活林,依赖它可使自身抚慰心灵的创伤,保持惬意乐观的心境。幽默也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消除陌生与冷漠,使人们在会意的笑声中,达到心灵的沟通与拥抱。天津人喜爱相声,天津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天津相声的幽默和感染力还体现在它的语言特色上。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天津相声界能人辈出与天津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天津方言的滋润分不开。马三立的相声扎根于津门,除贴近生活之外,还有天津地域文化的深厚背景。天津人热爱生活,谈吐幽默,善于用笑声来调剂生活,有声、有色、有情。马三立便是天津地域文化的一个优秀代表和象征。愈有地域性,也就愈有全国性。因此,马三立不仅是天津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盐业、海运、漕运的发展,四海商贾、八方艺人云集津门,普天下的奇闻怪论、道听途说俯拾皆是,这就为鼓曲、诵说等民间文艺形式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其中演绎的传奇故事,全是有鼻子有眼的“真人真事”。表演或诵唱起来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因而使天津成为海内外公认的中国曲艺之乡。代表人物就是马三立、骆玉笙。天津有“戏剧码头”之称。在这城中,名角会聚,好戏连台——这里是戏剧名流的必到之地,中国京剧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先后莅临,评剧名家白玉霜、刘翠霞、新凤霞,河北梆子名家金宝环、银达子,豫剧名家马金凤以及越剧、川剧、晋剧、汉剧、吕剧等众多名家、名流都曾献艺津门……众多演艺明星都是在天津演出后,又名声大振于大江南北。天津还培养了一大批歌唱家:李光曦、于淑珍、蒋大为、石惟正、关牧村、刘欢、刘维维……他们都是海河水哺育的艺术家,也为天津的城市文化注入了活力和魅力。六、风格独具的杨柳青文化(一)运河造就与推动了杨柳青文化杨柳青,西青区政府所在地,面积64平方公里,\o"人口"人口11万,全国文化传承魅力名镇,也是天津市最大的卫星城镇。这座千年古镇,以民风淳朴、风光秀丽、商业发达、文化昌盛闻名天下。南运河与子牙河环镇而过,自\o"金代"金代建镇起至今,杨柳青\o"年画"年画的灿烂、商帮赶西大营的辉煌、历史文化传承的厚重,使她驰名中外。回顾杨柳青兴盛的原因,乃运河文化的造就与推动。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主要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力,开凿贯通了大运河,为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的大运河,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全长1794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其价值堪比长城,甚至在经济和文化价值上大有过之。现存的大运河,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那时是运河发展的鼎盛期。大运河宛如中华大地的一条大动脉,带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南北物资大交流,也推动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在大运河的推动下,中国的农业、运输业、商业,以及民俗、文艺、饮食、工艺等都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和漕运文化。京杭大运河在天津境内,就是长180公里的北运河和长414公里的南运河。南运河在历史上曾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部分,因隋炀帝曾乘龙舟沿永济渠抵达涿郡,因此人们称南运河为御河。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然后在三岔河口汇入海河,流入渤海。因此,海河成为连接大运河航运与海运的唯一通道。据历史文献记载,在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运河,每年承载2万艘运粮漕船,动用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总数达3万艘,平均每天迎来82艘南来的漕船或商船。这条黄金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为遐迩闻名的天津卫。天津城市的兴起与漕运存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可以说,天津就是由运河载来的一座城市。漕运的兴盛,使得天津迅速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以及河海相通的国际贸易港口城市。作为南接北连、东出西进的水陆交通枢纽,川流不息的漕船和商船在带来粮食、绸缎、茶叶的同时,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贸易发展。用今天的话说,中国南北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就靠这条运河的勾连。天津因河而兴盛,因漕运而繁荣。在很久以前,人们沿海河两岸靠水而居,渐成村落,形成集市,随着南北交通的日益发达,海河两岸越发繁荣,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市井风情。运河作为古代联结南北经济的运输线、生命线,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养育了沿岸百姓。他们利用运河灌溉农田、发展水上运输、捕鱼捞虾,沿河湿地盛产的芦苇等也成为百姓谋生的重要资源。在历史上,苇席、苇编业在天津经济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另外,驰名中外的天津大白菜、天津冬菜、独流老醋、沙窝萝卜等都与南运河水的灌溉,有着密切关系。南运河天津段沿岸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闻名世界的“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历经几百年的流传,传统工艺不仅完好地保持下来,而且有新的发展,现已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古镇杨柳青已有2000多年历史,此地原为海滩沼泽,后黄河经此入海,沉淤泥沙渐成陆地。宋代之前,杨柳青的西南隅是三角淀(东淀),为子牙河、大清河的入海处,曾名“流口”,意为河流入海之口。后因子牙河、大清河两岸广植杨柳,又谐音为“柳口”。据《金史》载: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置柳口镇,任命完颜咬住任柳口镇巡检(巡检,从九品,设于各州府县要害处,负责巡捕盗贼的武官),这是杨柳青镇行政建制之开端。到元末明初,“柳口”这个地名逐渐被“杨柳青”所取代。明嘉靖《河间府志》载:柳口,即今杨柳青。明万历年间蒋一葵注《长安客话》载:杨柳青地近丁字沽,因四面多种杨柳,故名。其实,“杨柳青”之名取代“柳口”的动因,是元代著名文人揭傒斯(1274-1344)路过此地,见运河两岸杨柳青青,一片苍翠,因赋诗《杨柳青谣》。开头四句:“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揭傒斯时任翰林侍讲学士,参与撰修辽、金、宋三史,任总裁;是很有影响的人物,因而他写的《杨柳青谣》不胫而走,流传很广。从地名沿革上看,“柳口”这个地名,自然胜过原名“流口”,但形象感不强,读音为仄仄,不上口,于是颇具形象感和诗意情怀的、读音为平仄平的“杨柳青”,就后来居上,取而代之。“杨柳青”这个洋溢着盎然诗意的地名,得天独厚地充满着形象感,引人遐想。其名本身就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乡镇区片地名何啻千万,只有“桃花源”、“紫竹林”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地名可与比肩。但桃花源系文学作品的地名,带有乌托邦理想化色彩;紫竹林由寺庙名演化为码头名,后来成为天津英租界发祥地,遗憾的是它不久即泯没无闻。唯有杨柳青,这个实实在在的历史地名,沿用至今,历久不衰。天津西站建成后,由西站到杨柳青的大道,以起讫点地名首尾二字命名为西青道。天津西青区命名理据:地处天津中心城区西侧,驻地杨柳青镇而得名。“杨柳青”这个地名蕴含着悠久的诗情和诱人的魅力。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二)“赶大营”清光绪元年(1875)钦差大臣左宗棠(1812-1885)督办新疆事务,率军进入新疆、征讨阿古柏入侵,收复了乌鲁木齐、和田等地,阻遏俄国和英国对新疆的侵略。所谓“赶大营”,是在这个背景下兴起的,已历经百年风云。左宗棠率领大部队进军西北时,考虑到军队长途跋涉,辎重粮草由后勤运输部队供应,但官兵的生活日用品供应确实存在难题。于是,就很有远见地命令先遣部队在沿途设立官店,搭盖帐篷临建,供工匠、驭手、脚夫等随军后勤人员歇脚住宿。同时,在军队驻扎营地附近,划出一块地盘,称为买卖圈子,允许持有出关印照的内地商人随营做生意,并可在这个圈子内搭棚设帐休息。许多杨柳青人就跟随征戍大军做小买卖,一路小跑地追随部队的行踪向西征发——这就是“赶大营”。在杨柳青博物馆珍藏着一份九十多年前赶着大篷车,离开杨柳青,前往新疆迪乌鲁木齐的“路程图”。在展开后长1·5米的折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沿途经过153站的地名和里程。其中主要站名是:经静海、沧县、德州、临清、濮阳;渡过黄河后,过开封、郑州、洛阳;再入陕西西安、宝鸡、天水,到甘肃兰州;出嘉峪关,过玉门关,进入新疆,抵达迪化县(今乌鲁木齐市)——行程8171里。博物馆还收藏当年赶大营所使用的“褡裢”,上面绘有西部风情图案仍依稀可见。开始时杨柳青人随军或作肩挑生意或赶着大篷车,然后逐渐定点经营,最终形成遍布整个新疆、规模庞大的“天津商帮”,翘居“新疆八帮”之首。赶大营将天津地区的百货远销新疆,又把西北地区的棉花、药材、皮货等运回天津,有力地促进了两地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随着“赶大营”艰苦卓绝的进行,天津地域文化也随之传入新疆,被称为“百艺进疆”。“赶大营”是杨柳青人的壮举,也是我国近代商贸史上的奇迹。“赶大营”兴起于清光绪元年(1875),在光绪十年(1884)进入全盛时期。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盛转衰,其陈迹遗存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赶大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成功的大规模自发移民,使约3000余户至少1.5万杨柳青人成功移民新疆。这些杨柳青人艰苦创业,爱国爱乡,既建有协军卫国之功,也沟通了新疆与天津的经贸、文化交流,成为开发西北边疆的先驱。安氏为杨柳青镇八大家之一,清光绪年间经商新疆致富。安氏家祠占地800多平方米,中间一穿堂,将建筑分为南北二座院落,布局相同,皆为四合院式,至今保存完好。安家大院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系杨柳青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的宅邸。安家大院和安氏祠堂,就是“赶大营”的实物见证。征尘万里赶大营——为杜明岑先生八十华诞作谭汝为津门巨匠杜明岑,宝刀不老胆气横。紫毫叱起巫峡月,彩笔引来嘉峪风。大漠孤烟助豪气,濠江葡韵添柔情。千年戈壁山河壮,万里乾坤入画屏。寒秋津卫图始成,御河市井似清明。丹青不知老将至,老骥驰骋赶大营。西域商旅画轴展,西出阳关气恢宏。寻踪揽辔大营客,墨洒戈壁见真情。渤海天山骋玉骢,嘉峪关外漠无垠。雪原寒雾塞湖雨,烽燧驼铃峡谷风。千佛洞外胡杨绿,六道湾前火焰红。阳关三叠左公柳,大漠风驰魔鬼城。安家大院杨柳青,澄肝澈胆从军行。奇台昌吉库尔勒,哈密伊吾巴里坤。塔城库车喀什路,征尘万里赶大营。千家货栈千山绿,百艺进疆百业勤。津门故里沽上人,三千货郎随军行。远行壮志怀乡井,涉水跋山忆征尘。血染峡谷仍鏖战,汗洒驿站自清宁。帷幄左公静烽燧,红山宝塔映铭旌。策马挑担风雪行,天山南北响驼铃。黄河飞瀑激夙志,异域雪莲映真情,风范高标悬日月,情怀霁月映苍穹。津沽血脉连朔漠,民族合作更圆融。夜画轮台风露宿,感天动地助神灵。笔落苍茫当博大,灵生墨韵自雄浑。线条飘逸描金凤,墨色洒脱掣长鲸。巨幅绵亘三十米,创意白描胸襟弘。耄耋创意六十春,棹歌帆影伴画魂。历练人生接地气,万象入怀眼独青。红柳胡杨英雄树,寒梅翠竹不老松。御河流水贺公寿,千幅丹青列锦屏。(三)崇文书院元末太学生高居宝,在杨柳青首设私塾,奠定了此地在明、清两代皆盛塾学的基础。至清朝末年,杨柳青尚存私塾20多家,义塾三处。崇文书院位于文昌阁南侧至南运河河畔,占地约3000平方米。该书院以国学研究、学术交流、文化教育、藏书为主要功能,正房为崇文讲堂,东西两侧设学舍、致知斋和格物斋。所谓“致知”,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做明白人,行事有章法。所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以增长见识和才干。崇文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由杨柳青镇士绅刘光先、石元俊等人捐款在文昌阁院内创办。修建了十几间厢房,书院主持人称为“山长”,多为德隆望尊的学者担任。招收学生多为富家子弟,最多时达80余人。学习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中庸》等。书院除由山长指导授课外,还经常请京津江浙名士前来讲学。崇文书院办学20多年,为杨柳青镇造就了翰林、进士和举人30余人。其中著名者为刘学谦、杜彤和郑联鹏三位翰林。刘学谦,光绪十二年(1886)考中进士,后任地方长官。杜彤,光绪十八年(1892)考中进士,后任新疆提学使。郑联鹏在光绪三十年(1905)参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任内阁中书,授正四品官衔。杨柳青这个历史名镇,之所以人才辈出,百姓知书明理,除人杰地灵之外,崇文书院的教育与熏陶亦功不可没。戊戌变法后,洋务运动方兴未艾,西学东渐,在废科举,建新学,办学堂的潮流中,崇文书院停办,于1905年改为天津县私立第二中学堂。解放后,杨柳青镇第五小学也曾在这里上课。杨柳青历来人杰地灵,人才济济。历史上这些教育、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乡贤名宦,是杨柳青镇的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五)西青地名文化杨柳青人口密集,街市繁荣,道路纵横,里巷交叉。其中一些街巷地名与天津市中心区地名相同,例如和平路、勤俭道、估衣街、耀华里、崇仁里等。杨柳青街巷名命名,体现简洁易行、方便实用的特色。像“杨柳青街十三条”、“建设西里十二条”、“兴业里十一条”、“文昌阁西十条”、“延安道北九条”、“荣华里八条”、“柳青西里七条”等按序号排列的系列地名很为多见。如“杨柳青一街”次第排列,直至“杨柳青十六街”。位于镇东的“耀华里”,从“耀华里一条”直到“耀华里二十六条”。位于杨柳青西部的“建设西里”,从一条排到二十一条。“兴华里”有十五条胡同、“兴业里”有十一条胡同,“三联里”有十条胡同等。位于杨柳青东部的“文昌阁西”有十一条胡同;“小梁庄南”有十条胡同。这些序号系列地名,昭示出杨柳青城镇建设发展的繁荣。杨柳青街巷的派生地名很多,例如与“刘家胡同”对应派生的,有“小刘家胡同”、“大刘家胡同”、“北刘家胡同”,“刘家实胡同”等。以上两种命名方式指向定位功能很强,且形成系列,简便实用易行。杨柳青老胡同中有以“疙瘩”命名的,如“乔家疙瘩”、“金家疙瘩胡同”、“韩家疙瘩胡同”等,都是明末清初形成的聚落,因路面崎岖多疙瘩而得名。因方音缘故,当地人把疙瘩读为“gāhā”。在村落地名中,有“杜家堼(hèng)”和“王家堼”。所谓“堼”指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是极为罕见的地名用字。杨柳青还有一些根据胡同特殊的地形命名的地名,例如“线拐胡同”,呈工字形,和旧时妇女纺线用的拐子相似,故名。盘香横街呈东西走向,四通八达,南侧和四条小巷相通,北侧与三条小巷相连,形似盘香,故名。与这条横街相勾连的七条小巷分别称为“盘香一条胡同”到“盘香七条胡同”。寺庙地名西青区宗教建筑很多,据记载有寺庙50余座,西青区的村落以寺庙为地名的也很多见。在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杨柳青镇,寺庙达32座之多。据《天津地名志·西青区》记载:杨柳青现存的寺庙地名,有土地祠东大街、天齐庙东大街、药王庙东大街、三官庙东大街、关帝庙胡同、经堂庙大胡同、药王庙横胡同、准堤庵胡同、白衣庙前、佛爷庙大胡同等。这些庙宇大多分布在南运河两岸地带,如福寿宫、佛爷庙、三官庙、龙王庙、玉皇庙、紫竹庵等,坐落在南运河南岸;大觉庵、天齐庙、东土地祠、东关帝庙、三义庙、泰山行宫、玄帝庙、火神庙、地藏庵、药王庙、白衣庙等20余座庙宇,坐落在南运河北岸。各种宗教寺庙,其本身就是令人注目的独特建筑,往往成为某一个地区的典型标志物,对附近地区的村庄、街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动态图像分析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自动粉末喷涂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可生物降解微胶囊解决方案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生物分析测试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压清洗机喷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幼儿园科学讨论活动概述模块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讲解
- 必杀08 第九、十单元 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综合题20题)(解析版)
- 猜想02 重难点(70道题25个重难点)【考题猜想】(解析版)
- 2025我国合同法对合同效力的规定
- 合法的房屋租赁合同
- 消防维保服务方案及实施细则
- 保卫管理员培训课件
- 香港朗文4B单词及句子
- 数据中心运维方案
- 小龙虾啤酒音乐节活动策划方案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五章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 财务部规范化管理 流程图
- 苏教版2023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断绝关系协议书范文参考(5篇)
- 量子力学课件1-2章-波函数-定态薛定谔方程
- 最新变态心理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