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成就_第1页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成就_第2页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成就_第3页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成就_第4页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成就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MGY摘要:朱自清是一个正直的、爱国的、不断追求真理的作家,因而他的作品就深深地打上了他的人生烙印和时代色彩。他从一个时代战乱的知识分子的角度,以富有诗情画意而又酣早朴实的笔调,抒写了战乱时代的真情实感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纵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其情真意浓、率真朴素的思想内容与个性独特、风韵别致的艺术特色的完美结合,从而奠定他作为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关键词:朱自清;散文;真;艺术风格;文字风格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师。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创作原则,无论是写景叙事,朱自清都饱含着浓郁的感情,景中有情、景为情设、情从景出,以事写情,情事溶合,以情动人,其完美的散文意境,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就成就而言,他的散文创作其情真意浓、率直朴素的思想内容与个性独特、风韵别致的艺术特色的完美结合,从而奠定他作为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一、“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可以说,“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他所有的记人记事的一类里,最成功的就是《背影》、《择偶记》、《给亡妇》、《白采》等。他那真实的叙事足以打动读者的心灵。象《背影》中描写的父子间的深情,《给亡妇》中抒发的对亡妻的思念,《白采》中对朋友的诚恳,都能扣击读者的心扉,产生共鸣,摧人下泪的。这种艺术的感染力,并非用什么艺术技巧取得的,而是出于那真情。在朱自清记人叙事散文中,除了他写个人和家庭的自叙性质散文外,还有一部分散文是为怀念朋友而作的,从《我所见的叶圣陶》到《怀魏握青君》等,作者均在朴实平淡的述说中,袒露出于朋友诚挚信爱的胸襟,散发着友情的温馨,从而也折射出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影子。在他的散文里不谈什么大的哲学道理,都是生活中的琐事,让人看起来更能感受到事情的存在,更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而这些真情的流露更是催人泪下。这也是他之所以能以真动人,以情感人的原因吧。

“真”不但蕴含在他的记事的散文中,即便是写景的抒情散文也是情真意切。朱自清最擅长浓书彩墨、精工细描水光山色,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这类散文文笔优美、绮丽纤浓、雍容典雅,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绿》等,尤其可贵的是,这些散文无不深蕴着作者生命中亲身的人生体味和感情色彩,表达出作者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复杂的思想内涵。正是由于一个“真”字,才能作者的情感如此轻松的通过文章溶于读者的心灵,才能使读者更真切的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而这些真又都来源于朱自清都的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如《荷塘月色》中描写作者在一个夏夜独自到荷塘赏月的情景。透过人化、情感化的景物,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及自然美的向往,又寄托着在黑暗现实中寻求暂时的超脱、安宁而终不可得的苦闷情怀。幽静的小路、风致的荷叶、洁白的荷花、飘香的荷塘、脉脉的流水,不能朗照的作者简介:MGY(1975.12.8),男,吉林省长春市人,教师月光与作者内心的愁绪,相交织组成一曲和谐的旋律。不仅显示了艺术构思的缜密精巧,而且表现出写景抒情的工妙技巧,同时又表现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那“颇不宁静”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好情操,更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了。又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与好友俞平伯一起泛舟郊游六朝金粉胜地的秦淮河,备极朦胧奇诡的美,作者在涂抹丰富浓郁的色彩来描绘秦淮河的灯影、水色、月光和歌声时,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进去,让人深味作者心中隐藏的“幻灭的情思”。作者产生这样的心境,是可以理解的,当时,“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高潮已过去,他在文化思想界处于暂时沉寂的苦闷氛围中,不免有些“寂寞”和“惆怅”,但他依旧踏踏实实地进行着探索和思考。即使象《绿》、《春》这种似乎纯粹写景状物的散文,也流露出作者执着现实,向往光明与美好未来的乐观情绪。此外,还有诸如《扬州的夏日》、《白马湖》、《南京》、《重庆一瞥》》、《松堂游记》等写景记游篇章,也都表现了作者对山水和乡土的热爱之情。郁达夫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1)总之,在朱自清的笔下,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从上述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中意蕴储蓄,往往借飘逸、超脱的艺术意境,曲折地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批语,对美好事物的赞颂,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抒发作者的真切感受。这类散文不仅给读者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热情。这种“真”在他反帝反封建主题散文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朱自清的散文多为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或写疆内域外名地胜境,或写家人亲情及友人友情,一般说来,这些散文题材都不算很大;但也有好些作品是重大题材的,这就是《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等。这类散文虽仍表现出他固有的细致沉着的风格,却细致中透出抑郁,沉着中透出激愤,显示出他作为正直作家应有的是非观,以及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因而能尖锐地触及社会现实,具有明显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意义。

《执政府大屠杀记》是朱自清散文中比较特殊的一篇,此文与他一贯的温文尔雅、老成持重的作风略有不同,全文语调冷隽,竟有些“金刚怒目”之势。作者以自己的亲历目击,控诉了“三一八”惨案中段祺瑞执政府对北京学生和市民的血腥大屠杀,在事件的叙述和场面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到作者的激情,虽然压抑,仍存激荡,其中交织着对反动当局的愤怒、对无辜死者的痛惜、对英勇女性的钦佩以及作者自省的惭愧之情,表现了作者反抗暴政、追求民主、热爱青年、挺身而出的思想内涵。《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作者描写自己在电车上受到西洋小孩凶恶的逼视而痛切感受到民族歧视的屈辱,表达了自己反对民族歧视、反对强权政治的思想,抒发了自己反帝爱国的感情。《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写的是在旧社会里经常可以见到的悲惨事件──卖小孩,全文主题的揭示──表现了对受污辱、受压迫的弱小者的同情,揭露和抨击了吃人社会的黑暗。在《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则从航船中男女分坐的习俗写起,辛辣地讽刺了所谓的“国粹”和所谓的“精神文明”。

二、独特的情致,风韵别致、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感染力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笔就象一支万能的神棒,不论什么题材,都能幻化成优美动人的散文。他的散文,内容上无不渗透着他个人经历与体验的社会内容与生活内容,而这些内容,每事每物,他“必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无论锱铁之别,淄渑之辨,总要看出后已。”(2)即通过观察、分辨与剖析,去同求异把握特征。他认为:“人生的丰富的趣味,正在细端末节的千着万别里,能显明这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的文艺才是活泼的、真实的文艺。”(3)所以他的散文,无论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寓意,在艺术上都是风韵别致、个性独特的。1、真挚深厚的感情流露。《择偶记》中写祖母为自己说媳妇的幽默,《给亡妇》中悼念亡妻的真诚和哀伤,《背影》中写父子的至情,《儿女》中写儿女的天真稚气,《白采》中写朋友间的友情,乍读似很平淡,往往不过是写实记事,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动人的伟业,写来不过是家庭琐事、朋友交往、儿女常情,但在作者笔下,写得却不一般,能够抓住读者,有一股扣击心弦的力量。这种艺术的感染力,就是出自情致。2、情景交融的意境描画。朱自清善于将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融化为有机统一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原是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诗情画意,“贮满着诗意,构成情景交融,文中有画,画里有情的艺术意境,是朱自清散文的特色。”(4)作者笔之所及,无论是写春花、状瀑布,还是记秦淮灯影、染荷塘月色,都做到传情寄意,要么融情入景,要么借景抒情,使情随景生,景随意动,具有“情景合一,形神兼备”的艺术意境美。《荷塘月色》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那原是一个平凡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那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春雾、蓊蓊郁郁的树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3、精巧缜密的结构布局。朱自清散文大多篇幅精短,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或以“情”为线,或以“物”为线,或以时间变化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或先整体,后局部;要么一线贯穿、前后呼应,要么明暗交错、穿插交融,要么分散重合、反复点染。总之,纵观其文,布局缜密,衔接自然,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背影》中,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文中四次出现“背影”,首尾呼应,并以此为文眼,反复点题,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荷塘月色》开头写“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结尾又写我“轻轻地推门进来”,前后照应,缜密自然;此文的立意本来写“心里不宁静”,文中却处处见“静”。《冬天》一文,作者超前地运用了当今摄影艺术手法,用变幻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主画面中又重现出若干连动的小画面,大中套小,大小衔接粘合,主次相间补充,形成一组冬天里独有的不同景观,别有一番韵味。至于作者欧洲诸地的游记,行文力避“我”的出现,但“我”的情思及感受,却又历历可见。

三、清秀隽永的文字风格是朱自清散文成功的重要原因朱自清的散文写得很美,读后使人爱不释手。他的文字很讲究,但不过分雕琢,“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的动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他反映了真情实感,而至诚的感情总是朴素的、自然的,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种平淡是有着丰厚的内涵和巨大的感染力的,所谓“豪华落尽见真纯”,便是这样的一种语言文字风格。郁达夫曾这样评价过朱自清:“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的文章来者,大约是因为他在浙江各地住久了的缘故。”(5)朱自清口语化的语言,使他的作品增加了朴素的美感。如《择偶记》的评人生,《给亡妇》中的叙家常,或冷峻,或亲切,使作品的感染力渗透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中。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富于创造性。诚然,朱自清散文也有不足之处。叶圣陶曾说:“现在大学生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全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信的。”但同时他又指出:“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做作,太过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由于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等原因,他多少还蕴含着一股古老的意蕴与情趣,往往摆脱不掉被陈旧传统凝固和净化的影响,较多地趋向于艺术技巧的追求,却不自觉地淡化了对于思想冲力的追求。这样,也就不能不影响到他的散文创作在思想深度上的开拓。但当他的思想方面的追求,能艰苦地走向切实和广阔的生活道路时,艺术上却又丢失了不少浓郁的个性和审美的追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鲁迅在评价这一时期的散文时说:“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6)从这个意义上说,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是这一时期成绩最大、成就最高的,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参考文献:(1)、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版,第18页。(2)、朱自清:《山野摄拾》。(3)、朱自清:《文艺的真实性》。(4)、吴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