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时节景阳行(兰善清)1_第1页
桐花时节景阳行(兰善清)1_第2页
桐花时节景阳行(兰善清)1_第3页
桐花时节景阳行(兰善清)1_第4页
桐花时节景阳行(兰善清)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桐花时节景阳行兰善清壬辰三月,艳阳渐炽,春山日绿,弥漫视野的景阳桐盛开着浅淡的白花,一树一树,一片一片,荡漾着无边的秀色,犹如成群的山妹子见人露出的宜人笑颜,给你扑面的温馨,也给这穷乡僻壤平添一派醉人风致。景阳冈上桐花开采风活动于此时节举行,适逢其时。也许你以为桐花有什么可采风的,不就是那乡间寻常不过的桐子花、桐子树,鄂西北多的是,原郧阳地区大抓农业那年月,曾推崇三大宝“红薯、桐子、龙须草”,其中之一的桐子在郧阳的山山岭岭遍植,哪有什么稀奇的?的确,此桐即彼桐,都是普通山间的地产,种不了庄稼,长不成苹果、桔子、茶叶等高等水果林木的山陬,那耐于贫瘠、不问好歹的桐子树就以贫贱之身在此无怨无悔的生根开花结果了。景阳的岭、景阳的坡,也就是这样的桐子家园,它们在此长得欢实而广袤。然而,此桐又非彼桐,毕竟景阳山势是如此高峻,举目皆扑鼻的陡坡,抬脚是逼仄的溪涧,所见是连绵不绝的峰岭,桐在这里就得了藏气之山的英气,当其他山地仅能结出二三颗一挂的桐子时,景阳桐则很有底气的结出五颗、七颗一挂的五爪桐、七星桐,显得格外的皇家派头,俨然一种天下独一无二之风采;当平凡的桐子经年积蓄、日积月累,最终也还是很低的出油率时,景阳桐出油已高达六成,而且用于现代工业,性能出奇的好,比重轻,不传电,抗冷热,防潮防锈又防腐,是工业油料望尘莫及的。国家专家十分青睐,命景阳为“中国油桐之乡”。景阳年轻文气的党委书记李锋为他的行政区有如此扬名之产而自豪,特作赋以颂,颂之曰:“挺累累硕果于华林而无矜色,育盈盈秋实于中园犹有遗风,不争而名扬海内,无欲则得天地之精,”你看,这桐还是那陌路乡桐么?这是桐中皇族啊!可见,迎着景阳桐花开去采风是桩盛事,是向高山财富的一次献礼。沐浴着桐花的芬芳,咂摸景阳桐的特质,陶陶然兴味盎然,不胜快意。然而,此时更让我心境受到慰藉的是,一个惦念了十年之久、一直没有讯息的学生突然在此相见,不啻人海失散又相逢一般的惊喜,这是梦么,是天慰我意么?桐花时节的采风,了了我久久的牵念,一解多年的沉重,这采风意外所得,是此行更让我踏实的采风收获,我也因此对景阳桐花多了一层感喟。哦,一个桐花般秀外慧中的姑娘,一个很有才气却时运不济的女生啊!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于一所师范学校执教,所教的学生中有个朴实文静的郧西姑娘叫周芳,稳重端庄,勤学上进,成绩好,尤善写作,每次语文课不论有无作文练习都写几篇,这是她刻意练笔,也是兴致所致。起初改她文章还有些劳神费力,随着她的提高,渐渐由劳辛变为欣赏,对她印象也深了。凭她语文成绩,我认为,将来上讲台会是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进机关将是个像样文秘人员,到企业也会被选用到办公室,总之,她的基础应有良好归宿。可是,那几年经济调整,财政供养吃紧,政府曾承诺的分配,临了不算数,周芳们当初都是筹借了上万的钱才买得这师范指标,为的是毕业后一碗稳定的饭,可指望活活落空了,他们成了经济转型期大中专不包分配的第一批上十字架的受难者。那个毕业的夏天,我没敢见学生们一面,不敢面对他们那无助凄然的眼神。周芳们是怎么走出校门的?怎么回到眼巴巴热望了三年、自己却无法给其交代的父母身边的?我不敢想象,只能在心底默默为之祈祷好运,祈愿苍天开个门缝,千万不要一概拒于门外,使之走向社会的暗角。我知道,一些姑娘迷茫无着时,就撞向了澡堂、洗脚屋、夜总会把青春之身抵押出去,饮鸩止渴,了却无望的心痛。在心心念念的担忧中步入了这年年底,元旦的贺卡中居然有周芳寄来的一张,这让我大喜过望:好!好!她工作一定有着落了,且有理想去处了,不然,不会有心情寄贺卡。然而,当细看了邮封没有寄卡地址,欣慰的心情瞬间落到了谷底:啊呦,尚在漂呀,漂泊途中仍念记我这个老师,让我感慨复感动。没有联系地址,只能在心里为她祈福,愿她一路吉星高照!此后,便无音讯。不久,我也离开那所学校,颠沛于几个单位,每逢贺卡纷飞的时候我总还不期然的张望,寄望有周芳的一张到来,让我至少知道她的下落。但总是渺然,惦念复惦念,我就写了散文《一帧寄自途中的贺卡》发于《女子文学》,兴许周芳能看到,取得联系。然而,依然杳然。岁月打着滚的飞逝,环境也渐渐的物是人非,那所学校因学生不再分配而生源枯竭终至于撤掉。校之不存,人之焉附,那些当年的学生、老师,也因没了共同的心灵家园而彼此不再往来,彻底失去联系,但周芳的去向仍让我记挂,我想,天南海北,总该有个立足之地吧,千万不能一直漂,美国那本《飘》的小说,我看一遍沉重一次,人似浮萍,是何等惊惧的事儿。就业形势在冷淡一时后好转起来,各地各部门开门进人,周芳们是否已错过了毕业时限,与招考无缘了呢?每每有了招考的信息就会想到她。一晃十多年过去,惦记坠入悠远的心间,慢慢的被封存,我以良好愿望姑且认定周芳们归宿不错。早已不再期望知道一个明确信息,不成想天释我怀,让我参加这事先并无什么预设的采风活动,居然意外碰到了周芳,积淀已久的心念瞬间放开。可谓久别重逢,相互感慨不已。这天午餐邀周芳同聚,她珍视这难得的一遇,默默坐下,尤其听到我说一直以来对她前途的关心,更是心存感激,端碗拿筷都有些无措,只顾给我及同桌文友敬酒,一达她的心情。她还是在校时的修养,不多言语,朴拙内敛。说及贺卡的事儿,她说那是她去武汉打工途中寄出的,当时已是元旦前夕,诸多的空虚无望,唯想到老师给自己的精神寄托和依赖,于是,就在临时寄居的旅店买了张贺卡寄出,由于落脚何处尚不知,落款地址也就只好空着,没想到给老师留了悬念,牵挂至今。刚到武汉,母亲得病,只得返回,这一回就没再出远门。弟弟要读中学,家里很需要她,待弟弟上了大学,她也错过了许多外出谋职的机会,也该是当嫁的年龄了。地便人熟,认识了景阳卫生院一位医生,就此成家。婚后有了可爱的儿宝宝,不觉间,就是上小学的小子了,相夫教子,也是很充实而自得的。可是,当丈夫上班、孩子上学后,自己这个曾为学习百般投入的知识女性,丢在家里打转转,那是什么心情啊?不甘于做家庭主妇,又撇开家庭到十堰搞了一年幼教,收入低廉,也顾不了家,就又回到景阳。县里招公职也给了机会,可总因离校太久缺乏复习,缺乏人指导而落聘。不过,千难万难也不会跑到那不该去的地方,人生追求始终还是老师指给的正道,不会是无头苍蝇乱撞。目前,生活还很艰窘,在景阳邮所做做快递业务谋得些许收入,虽如此,一家人的小日子也还可过。她说得很平静,似无啥难处,但我看得出她是有意淡化愁绪,让我减少对她的沉重担心,显然,她忍了生活尚不如意的隐痛和苦衷。毕竟读了一场书,又那么好的文化。经历了风霜的周芳,我感觉她的话语多少有些鲁迅《故乡》中闰土的落寞。无以为助,只能安慰她:有子万事足,有家天地宽,把志向植入丈夫和孩子身上,同样的富有成就感。她则说:有老师关心,业已知足,至于生活光景,顺其自然,车到山前就是路。难得她始终坚守当年良好的写作情操,文笔练达至诚。她递我两首词《水调歌头.景阳广场》《声声慢.阳春桐花》,此后又写一篇《景阳野菜好健身》,都很唯美,有思想,富有景阳山水造化的独有韵致,那《声声慢.阳春桐花》有“风雨不减风流,只求果满枝头。桐花落,芳影永驻,此时节,满目收成已铺就”的佳句,这不是她在托物寓意么?寄予她对生活前景的乐观信心。有这份心志和情致,生活的支柱是不必悲观的。周芳,一株植根于景阳乡土的桐,祝福周芳像景阳桐一样被识才,被重视,得以展示才识之光。从桐花缭绕的心境中走来,我趁兴一睹景阳。在这秦楚交接之地,除了直撞心际的景阳桐让你铭记,这里还有奇谲的传说叫人留步。当年全国知名的地方文化研究学者傅广典先生,途经此处到漫川关,一不小心就被这里丰富的传说故事和说唱艺术留住了。他一次落脚,便结了缘,以至于协助当地发掘整理了属于景阳故地上的、又具有民族范畴的《创世歌》,一时轰动。同时,还发现了贯通秦岭南麓的景阳至长安古驿道,考察了景阳人大胆离奇的民间传说,进而給出了“景阳现象”这一区域文化定位,为鄂西北打造地方文化获得又一建树,功德可赞!景阳人敢于传说,他们何年何月创造了开天辟地的《创世歌》不得而知,既然敢有天地肇始的人类大剧的联想,那后世再衍生种种故事也就如母鸡下蛋,一个接一个的顺势而来。我们来到刘洪寨,来到当地人称说的唐僧出生落难地,感受景阳的最离奇的传说故事原发之处。他们说《西游记》中所写的唐僧父母被强人刘洪劫持落难的事儿,就发生在这儿,唐僧就在这儿出生又在这儿被母亲置于江流而逃生的。人们传得真而又真,说的水都点得着灯。来到这万丈绝壁的汉江危崖之上,大家都在嘘唏:这几近于非人环境,强盗们是如何常住其上供养不竭的呢?山巅仅仅数百平米,几道防御的石墙石垒一摆,基本就无生活空间了,他们在这促狭的隔世之境,长年累月是怎么呆的?下山一趟极难,当年唐僧母亲以孱弱之身如何躲过强盗们的眼睛,悄然把孩子送下山的?杂草荆棘缠绕,鸟道狼径隐匿,人间烟火很难升起,一簞食一瓢饮全靠强取,这里与天下驰名的高僧玄奘有牵连么?作为传说,大可不必一是一二是二的追究,但故事多半是有影的。水上文明、农耕经济时代,占山为王、掠人妻女的强横之人大多都是选择这政治统治薄弱之处,依凭人迹罕至的地方为非作歹,以不可能为能,在这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汉江边,在大唐的南来之路旁,出现这刘洪寨、唐高僧落难故事或其他什么受难故事,就很是自然。郧西作家赵天禄先生,以他匪夷所思的奇异想象力为刘洪寨传说进行复原再造,使之原本的仅只是片段之说来一番生死肉骨,还原出生动的情节和完整故事,演义出比吴承恩的唐僧出生劫更为丰富多彩的高僧临世苦难记,使刘洪寨由传说化作了现实,这一文化造就便成了现今的传奇了。景阳的前人敢于传说,今人则善于坐实传说,这就是景阳,真真的地灵人奇呀!当我们步入高高的吴家扁村,走进那葆有古典村落遗风的祝家大院,又被另一传说所吸引。该院人自称明朝硬臣方孝孺之后,是当年方氏满门抄斩后唯一幸存的一个孙子的传人。在那赶尽杀绝的惨烈形势中,一个躲在外婆家的小孙得到有效庇护,为远离灾难,外婆带他顺汉江来到景阳大山隐匿。过兰滩时遇官兵问其姓氏,孩子见船工竹篙撑渡,随机答曰“姓竹”,得以躲过盘查。他们来到景阳一片凹地吴家扁,左右端详,十分看好:背山椅子圈,前面是好天地,左面有水右面有道,可谓风水独具。传说古人曾见一头神猪追食,追到这里一个石槽边不走了,这槽常吃常有,生生不已,源源不断,灵猪也就卧下不走,隐身于此,成为这里恒久的地气。现今那石槽尚在,似是传说的见证。好地方,可长住久安,于是就买下此地,置田建院,隐姓埋名常住下来,一住六百年,如躲进桃花源,朝代兴替、人世变迁,与此无干,方氏一脉薪火绵延。他们由从前即兴说出的“竹”姓谐音姓了“祝”,一“祝”至今不变,但骨子里方姓情结恒在,祖传相约:生时姓祝,逝后姓方,墓碑均凿方氏。哦,一幕感慨万端的历史悲剧,一个血缘赓续的沧桑故事!历史是这样么?似可究其某些相关因素,说法也许有理。从方孝孺当年于汉中府做事多年的经历看,可以想象在他南京做官后,汉中还会留有亲人的,也许就是他留下的这些后人而后得以从刀锋上躲过,来到景阳住下;再从这上下两院居住派头和祠堂陈设看,其家风人气以及环境氛围,均非一般财主富家所能比,那优质青石凿成的宽阔门楣、铺就的地面、打理的屋柱、码砌的屋坎,还有那抬梁穿斗式屋架、马头封火墙造型以及官宦家庭方才使用的帐幔四合的优质木睡床、雕龙画凤的八仙桌、以俭藏富的箱储柜、玲珑精致的竹簸、竹篮、稀有的青花瓷器等,都透出一种高古大气的贵人家生活风范,非名门而无此遗风。如此几百年相沿不变,一定是对先祖生活遗风的膜拜尊奉所致;正庭里的中堂横批是“正学遗风”,其“正学”两字更是凸显了此乃方氏后裔的信息,“正学”是当年方孝孺在汉中府任教授的斋命,也是他的号,是蜀献王特为他命的,所以世称他“正学先生”,这里高展“正学遗风”,不正是旗帜鲜明的继承彰显方孝孺之志么?可见,祝家乃方孝孺后人之说不虚。在此游目观赏,与老少攀谈,被一种悠远的世家教养所感动。那位已近八旬的大娘,干一辈子农活,灶前锅后的忙碌,可面相是那么光鲜,收拾穿戴那么整齐洁净,头发纹丝不乱,衣服合身得体,见人慈祥亲切,没乡村老太一丝的邋遢和见人的迷茫;他们中男女老幼,个个慈眉善目,对人彬彬有礼,摆出农家出产的花生、核桃、土鸡蛋和自酿的白酒,迎上宾般的款待来人;他们不掩自豪的称道先祖方孝孺的骨气,对世居于此的农家日子颇为恬然自安,上下两院近百十口人,不求闻达,不图富贵,只为家道平安永昌。祝家大院,最可珍惜的古村落活化石!凭籍这份原生态我们可以穿越千年,想象到早已被风吹雨打去的世代农耕文化,他温馨养生,让你沉浸在一种清平乐中,听鸡鸣狗吠,看麦黄谷秀,颐颐然与苍山同化。景阳有刘洪寨、祝家大院、古驿道、兰滩古印刷这是它人文厚重的几页,在这里,往古的东西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留存,而是活在现实人们之间,活在世道人情中。所谓“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那世代不绝的民间说唱艺术,她说古唱今,送悲迎喜,臧否世道,褒贬忠奸,劝恶向善,怡情娱性,把古往今来的正统文本与乡间活蹦乱跳的村头文明随机的统一在一起,将地面上只言片语的传说和散发着历史气息的遗存变成唱腔歌声,早早晚晚拿起来就唱,逢场合就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唱便成了这大山生活的大戏,成了人们精神的盛典,成了一种与日月光景一样的常态,成了一种活生生的东西,这就是来此感受的“景阳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