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案_第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案_第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案_第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案_第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朝中高一年级学科教学案第十九周课时第3课时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015.12.24学习目标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重点1.掌握某一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2.重点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学习难点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流程时间分配学习内容学习指导教学方法课前两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温故知新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图)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填出图中横线上的内容:整体性的表现:(1)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律成因表现典型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沿纬线延伸,随更替和北半球低高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纬度地带,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沿延伸,随经度变化更替中纬度地区垂直分异规律随高度上升,降低,降水发生变化沿延伸,随方向更替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较小尺度的地域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

,前者的分异基础是,后者的分异基础是。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平行,沿方向延伸,方向更替的热量带,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3.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受导致从沿海向内陆方向递减,形成了大致和平行,沿方向延伸有规律变化的自然带,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4.陆地上许多高大的山脉,和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因是。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5.陆地环境某些地区,因受、、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此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三、主要陆地自然带: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条件的制约。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的高度不同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具体如下图所示:(2)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3)雪线在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4)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一般排列顺序:基带→森林带→高山草甸带→带→带。有的中间会存在过渡带。(5)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纬度位置愈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地带性相似。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纬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迎风坡(高于、低于)背风坡;阴坡(高于、低于)阳坡。雪线高度问题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1.对照右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图中自然带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植被同属温带落叶阔叶林。(2)造成沿下列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F—A:____________,C—G:____________(3)自然带G—H—K的更替.反映了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__分布规律。(4)我国从大兴安岭到塔里木盆地,自然带依次为:、、,体现出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国东部,从南到北自然带依次为:、、,体现出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其主要原因是。2.(1)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ABCDEF(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考点过关】图甲至图丁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的变化过程(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1~2题。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3~5题。3.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4.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5.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B.海拔高度低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2010高考真题)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6—7题。6、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地表形态变化C.海陆变迁D.人类活动7、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8—10题。8.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9.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10.山地垂直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土壤D.植被11.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12.从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观点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枯枝落叶就地烧掉B.将枯枝落叶打扫干净送到垃圾站C.将枯枝落叶埋在草地旁边D.将枯枝落叶送到食堂做燃料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13~14题。1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从气候上看,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②从自然带上看,甲是温带荒漠带,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从地形区上看,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乙位于东北平原④山脉东西两侧的差异,显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4.与乙地气候成因一致的另一种气候,可能分布在A.澳大利亚西部B.我国秦岭—淮河以南C.南美大陆东南部 D.非洲大陆东南部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2)从自然带可分析出A、B、C、D各自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学案答案【合作讨论】2.(1)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热带雨林气候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选择题:1---5DBAAB6---10BACCA11---15BCCC15.答案(1)A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是温带草原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水分。(3)变化: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原因:全球变暖等。16.思路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组合有规律地变化,引起植被、土壤等因素的有规律更替。判断山地的位置可通过山地山麓自然带的类型。

答案:(1)B

(2)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冰原气候各山地山麓的自然带

(3)山地垂直分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组合有规律地变化,引起植被、土壤等因素的有规律更替。17.(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由沿海到内陆

水分

中纬度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4)畜牧业

干旱

“绿洲”18.(1)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一线

(2)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或夏季高温,冬季低温[不能答严寒]),四季分

明,降水集中在夏季[或春夏两季])

(3)纬度地带分异;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15.(探究学习)下图甲、乙分别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2)图甲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什么?(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述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属_______(地带性或非地带性)规律,其形成原因是什么?17.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___________因素为基础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4)B自然带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区,农业特色是发展________________农业。①②③④①②③④其大致分界线是:(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气候,④气候(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主要分布的大洲有(2个以上)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变化规律,主要受因素的制约。课代表组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练习巩固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种类型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种类型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加强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有关。侵蚀地貌时期(部位)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发育初期(上游山地)以向和向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和。型谷中期(中游)向的侵蚀作用减弱,向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侵蚀,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展成熟期(中下游平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型谷思考:1.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观中有“攻位于讷”(讷: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这种风水观有其科学性吗?2.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二)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减弱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和三种类型。部位(位置)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山区(山麓地带)当水流流出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堆积下来,形成地貌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堆积物颗粒由变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堆积,形成。、的面积不断扩大,在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地势平坦、宽广河流入海口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河水流速,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思考:根据黄河三角洲的案例推断一般形成三角洲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类型人口主体规模形成早晚乡村聚落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城市聚落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大较晚思考: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2.我国南北方的乡村聚落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3.在山区河谷中的聚落如何分布,为什么?4.平原低地的聚落一般怎样分布,为什么?难点突破

(1)A、D为凹岸,B、C为凸岸。

(2)A岸堤坝要特殊加固,A岸为河流的凹岸,侵蚀作用强。

(3)A处适宜建港口,B处适合淘金,因为A是河流凹岸,侵蚀作用强,河床较深,泥沙堆积少,而B是河流凸岸,泥沙堆积多。

合作探究三

典型例题

(1)A

A是河流凹岸,侵蚀作用强,河床较深

(2)北岸;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右偏,所以南岸侵蚀、北岸堆积,最终与北岸相连。

(3)河口三角洲;因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而成。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预习案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2、表现形式——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及作用岩浆活动——岩浆只有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3、结果:形成与洋底、山脉与等,使地表变得4、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分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