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沙河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沙河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沙河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沙河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沙河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沙河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参考答案:C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句话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参考答案:C3.形成经典力学体系的著作是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参考答案:A4.下列哪项不是孔子的主张(

)A、仁

B、礼

C、有教无类

D、兼爱非攻参考答案:D

5.1944年7月《新华日报》社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据此可知A、中国共产党要仿行美国政治制度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C、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的根本革命目标一致

D、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仍是实现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参考答案:D6.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参考答案:A7.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意思结合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意义来解答。中世纪科学发展受到基督教教会的控制,日心说的提出推翻教会在科学方面的权威观点地心说,使科学开始摆脱教会神学的控制而独立发展。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都是在日心说开始突破教会神学束缚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因此答案为A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说”等8.卓别林曾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说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的原因应该是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与人们日常经验不一致C.经典力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近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参考答案:B9.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参考答案:A10.宋人刑昺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参考答案:C11.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温故而知新

B.有教无类

C.当仁不让于师

D.因材施教参考答案:B12.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中“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联系所学知识,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提出“还我青岛”口号,可知,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思想,排除B;结合1919年5月7日和青岛可知此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主要是为了宣传爱国意识,此时也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故C错误;材料主要是借传统文化来深化国人的爱国意识,并非博得列强的理解,D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1919年5月7日”“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联系五四运动的背景、时间分析解答。13.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参考答案:B14.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反映出智者学派A.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B.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C.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D.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参考答案:C智者学派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相对的。根据材料中的“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和“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可以看出智者学派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故答案为C项。智者学派认为法律与自然不是协调统一的,排除A项;B项结论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和城邦以及公民生活的关系,排除D项。15.列宁在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到的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据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问题主要是①主要目的是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②力图通过集中人力物力战胜敌人③超越了当时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④保留了过多小农经济的落后成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C16.“他安抚四邻,持续发展与美国的外交,并修复与苏联的关系。在国内……建立自由贸易区,放弃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引进外国资本,这标志着某种意识形态的转变。”材料中的“他”A.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 D.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材料中表述的都是邓小平的贡献,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故A、D两项错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周恩来,故B项错误。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的正是邓小平,故C项正确。17.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反映了宋代A.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B.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C.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D.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参考答案:A【详解】唐朝统治者实行尊道、礼佛、崇儒的三教并行政策,因此将佛诞和老子的诞辰也作为法定假日;从材料中的“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来看,佛教和道教地位下降,说明宋朝时期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皇权的变化,排除B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从材料中只能看出佛诞和老子诞辰不再是法定假日,不能得出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的结论,排除。18.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反映了当时()A.西学传播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B.崇洋媚外遭到社会鄙视C.新旧思想的冲突此起彼伏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愤慨参考答案:考点: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分析: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答:根据材料中“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得出文人士大夫对西方学说的排斥,故A项正确;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等表现,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化的应给与肯定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新旧思想的冲突,但“此起彼伏”及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冲突体现不明显,故C项错误;列强的侵略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故D项错误.故选A.19.“如果不是蒸汽机提供了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很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了纺织品生产的速度后逐渐消失……。”为此,我们必须感谢的人是

)A.牛顿

B.瓦特

C.法拉第

D.西门子参考答案:B略20.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B.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C.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D.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参考答案:D秦汉时期是两餐制,汉代以后实行三餐或者四餐,主要是汉代以后物质生活较为发达,导致民众用餐次数增多,故D项正确;材料饮食增多不能说明健康水平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并不是越来越贫困,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故C项错误。2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获取在华特权 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参考答案:B八国联军侵华是因为中国义和团的反抗斗争伤害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们出兵的主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目的;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国早已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因此扩大资本输出和获得在华特权已经不再是新尝试了。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对比能力。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要具有历史对比的眼光,关键要对比不同事件的共性和差异,要注意强调共性,分析差异,阐述差异的原因,这是我们要格外培养的意识。22.“诸侯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县统辖。”这是汉代的:A.设置通判

B.推恩令C.藩镇割据

D.行省制度参考答案:B23.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打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参考答案:D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排除A项;材料中称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项;“变局论”是王韬在1864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故正确选项为D项。【解析】24.阎立本在高祖武德九年画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后来所画的《永徽朝臣图》都是描绘当时文臣谋士的大型作品。贞观十七年画的《凌烟阁功臣图》,更是继汉代麒麟阁及南宫云台画功臣像后为表彰功臣勋将而进行的重要创作。这些作品的主要功能是

(

)A.表彰功臣勋将

B.为巩固统治服务

C.描绘重大事件

D.歌颂唐高祖的威德参考答案:B25.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23小亩1.37石32石中原农耕区30小亩1.5石45石西北屯垦区74小亩0.4石29石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参考答案:C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中原农耕区的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最高,这说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故C选项正确;虽然南方农耕区年人均耕田数最少,但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居中,不能说明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故A选项错误;西北屯垦区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最低,故B选项错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决定农业生产水平,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表格数据分析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各个地区的的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是农业经济水平的重要原因,当时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6.《梦溪笔谈》这样描述一项发明:“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为神速。”这项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参考答案:C2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C.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参考答案: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解答:由“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28.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A.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决策效率C.加强宰相权力D.规范政务运作参考答案:D29.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也推动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所以答案选B;宗教改革时候没有创新教派,故A错误;新的宗教观点在改革中没有提出,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使改变信仰方式,不是破除宗教,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名师点睛】宗教改革的实质和意义:其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改变传统依靠教主信教的模式,提倡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打击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30.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增其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有关这一制度的评价A.运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粮价,政府重商意识浓厚B.限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利益C.避免“谷贱伤农”,亦能防止“谷贵伤民”D.目的在于控制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参考答案:C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政府重商意识浓厚”的表述不合史实,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土地兼并的内容,故B项排除;解题时紧扣“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增其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即命令沿边各郡一律修建粮仓,在粮价低时加价买进,粮价高时减价售出,这样既可以避免“谷贱伤农”,亦能防止“谷贵伤民”,故C项正确;由于封建经济发展,粮食产量增多,粮价下跌,危及农民利益,以及灾荒年间,粮食产量减少,需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再加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所以实行常平仓,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什么?(有一国错即不得分)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4分)材料二右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幅漫画:“三头怪兽”(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8分)材料三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3)材料三对消除“三头怪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是1995年发行的电话磁卡,卡上画面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天仙配》的故事发展脉络设计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可谓家喻户晓。材料二、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引自《苏州风俗考》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3)根据材料二,判断在当时苏州的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从材料二中找出你判断的文字依据。(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战期间创造“空前”丰厚利润的时代背景。参考答案:(1)铁犁牛耕。(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生产(或个体经营)等。(3)资本主义萌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4)时代背景: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33.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1941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材料二1945年2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一一《国际条约集》材料三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一一《国际条约集》

材料四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2分)(3)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2分)其最终目的是什么?(3分)(4)据上述四则材料,评价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3分)参考答案:答案:(1)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并取得苏联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2)大国之间谋求妥协,推行以牺牲弱国的利益为条件谋求自身利益的大国霸权主义。(3)争取到苏联在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