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八年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课件_第1页
神经病学八年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课件_第2页
神经病学八年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课件_第3页
神经病学八年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课件_第4页
神经病学八年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桂永浩神经病学第一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病学八年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课件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

损害表现的定位诊断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吴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徐忠信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

损害表现的定位诊断吉林大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大脑半球表面为皮质,皮质下为白质、基底节及脑室

每侧大脑半球借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及边缘叶

左侧半球:语言中枢,分析综合、逻辑思维及计算能力,为优势半球

右侧半球:认识中枢,音乐、美术、空间、人物、视觉、记忆功能

一、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表面为皮质,皮质下为白质、基底节及脑室一、大脑半球图2-36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一、大脑半球

图2-36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一、大脑半球图2-37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一、大脑半球

图2-37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一、大脑半球解剖及生理功能

1.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

2.运动前区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是锥体外系的皮质中枢与联合运动、姿势调节和共济运动有关

3.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司双眼同向侧视运动

(一)额叶

额叶解剖及生理功能(一)额叶额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4.书写中枢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与支配手部的皮质运动区相邻

5.运动性语言中枢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管理语言运动

6.额叶联合区位于额叶前部,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一)额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一)额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1.精神症状额极损害,痴呆和人格改变

2.瘫痪中央前回损害,可出现对侧单瘫、中枢性面、舌瘫,偏瘫;旁中央小叶损伤出现双下肢瘫及尿失禁

3.言语及书写障碍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Broca区)损害,失写症-额中回后部损害

4.眼球同向运动障碍额中回后部侧视中枢病变破坏性病灶:两眼凝视病灶侧

刺激性病灶:两眼凝视对侧(一)额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一)额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5.强握及摸索反射额上回后部近中央前回处损害

6.额叶性共济失调额-桥-小脑束损害

7.Foster-Kennedy综合征额叶底部肿瘤压迫

表现:同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8.其他额叶运动前区、丘脑下部联系纤维损害

(一)额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一)额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1.皮质感觉区主要位于中央后回和顶上回

中央后回为浅感觉和深感觉的皮质中枢,接受对侧身体的深、浅感觉信息

身体各部位代表区排列与运动区的排列大致相对应,呈“倒人状”

顶上回为分辨性触觉和实体感觉皮质中枢

(二)顶叶

叶解剖及生理功能(二)顶叶顶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2.运用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缘上回

其功能与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有关

3.视觉语言中枢位于角回

为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的皮质中枢

(二)顶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二)顶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1.皮质感觉障碍复合性感觉为主的感觉障碍

2.体象障碍:右侧角回-自体认识不能

右侧缘上回-病觉缺失

3.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syndrome):

左侧顶叶角回损害

临床表现:失算症、手指失认症、左右失认症、失写症

(二)顶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二)顶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4.失用症顶叶后部、左侧缘上回、角回、胼胝体及其联系纤维损害。表现为肢体动作的运用障碍

运动性失用症

观念性失用症

结构性失用症

观念运动性失用症

5.视野改变顶叶深部视放射纤维损害,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

包括(二)顶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包括(二)顶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1.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2.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3.嗅觉中枢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

4.颞叶前部与记忆、联想、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5.海马边缘系统重要结构,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

(三)颞叶

颞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三)颞叶颞叶损害表现及定位1.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2.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病变3.听觉障碍颞横回听觉中枢病变4.颞叶癫痫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三)颞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三)颞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5.幻觉多为癫痫发作先兆,也可单独出现

包括:幻听、幻视、幻嗅

6.精神症状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

7.视野改变颞叶深部视放射纤维和视束受损

(三)颞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三)颞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1.枕叶内侧面由距状裂分为楔回和舌回,距状裂周围的皮质为视觉中枢,亦称为纹状区

2.枕叶的主要功能与视觉有关

(四)枕叶

枕叶解剖及生理功能(四)枕叶枕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1.视野改变

一侧病变:同向偏盲、象限盲,黄斑回避

双侧病变:皮质盲,对光反射存在

2.视幻觉视中枢刺激性病变,幻视、闪光、暗影等

3.视觉失认左侧纹状体区周围及角回病变,患者视力正常但所看物体不认识

4.视觉变形视中枢及顶颞枕交界区病变,可能是癫痫先兆

(四)枕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四)枕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岛叶位于外侧裂深面,表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与外囊紧相邻。岛叶功能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损害表现及定位

岛叶受刺激可引起内脏运动紊乱,出现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增加或饱胀感等

(五)岛叶

岛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五)岛叶岛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边缘叶:由扣带回、海马回、钩回组成,主要功能与精神和内脏活动有关

损害表现及定位

损害时出现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症状及内脏活动障碍

(六)边缘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六)边缘叶患者:男,69岁,言语不能伴右上肢瘫痪3天症状:言语不能,右上肢活动不灵活体征:问话不能回答,能理解问话并正确完成指令,右中枢性面瘫,右上肢肌力2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1.回答下列问题:失语类型?瘫痪类型?初步定位?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69岁,言语不能伴右上肢瘫痪3天损害表现及定位患者:男,69岁,言语不能伴右上肢瘫痪3天症状:言语不能,右上肢活动不灵活体征:问话不能回答,能理解问话并正确完成指令,右中枢性面瘫,右上肢肌力2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2.思考下列问题:诊断、病因?辅助检查?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69岁,言语不能伴右上肢瘫痪3天损害表现及定位患者:女,19岁,发热伴抽搐、精神异常3天症状:感冒后出现抽搐、精神异常,胡言乱语,高热体征:体温39℃,口唇可见疱疹,胡言乱语,问话不答,查体不配合初步诊断:考虑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性大1.回答下列问题:抽搐定位?精神异常定位?精神异常损害部位?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19岁,发热伴抽搐、精神异常3天损害表现及定患者:女,19岁,发热伴抽搐、精神异常3天症状:感冒后出现抽搐、精神异常,胡言乱语,高热体征:体温39℃,口唇可见疱疹,胡言乱语,问话不答,查体不配合初步诊断:考虑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性大2.思考下列问题:进一步诊断?辅助检查?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19岁,发热伴抽搐、精神异常3天损害表现及定解剖及生理功能

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的白质带

内囊前肢: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含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

内囊膝部:位于“V”的尖端部,内含皮质脑干束

内囊后肢:位于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含有皮质脊髓束、丘脑辐射、听辐射、视辐射等

二、内囊及皮质下白质

内囊解剖及生理功能二、内囊及皮质下白质内囊图2-38内囊模式图二、内囊及皮质下白质

图2-38内囊模式图二、内囊及皮质下白质1.完全损伤脑血管病等严重而广泛损伤时,病灶对侧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2.部分损伤部位及程度不同出现单独或合并出现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偏盲、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等症状

3.半卵圆中心损害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完全损伤脑血管病等严重而广泛损伤时,病灶对侧出现“三患者:女,59岁,左侧肢体瘫痪伴麻木3天症状: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偏身麻木体征: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面部和偏身痛觉减退,左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1.回答下列问题:初步定位?“两偏”?“三偏”综合征?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59岁,左侧肢体瘫痪伴麻木3天损害表现及定位患者:女,59岁,左侧肢体瘫痪伴麻木3天症状: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偏身麻木体征: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面部和偏身痛觉减退,左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2.思考下列问题:诊断、病因?影像改变?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59岁,左侧肢体瘫痪伴麻木3天损害表现及定位解剖及生理功能

基底神经节:是埋藏在大脑白质深部的灰质块

尾状核

纹状体屏状核豆状核

(壳核、苍白球)杏仁核红核黑质丘脑底核三、基底神经节

包括解剖及生理功能三、基底神经节包括图2-39基底节模式图三、基底神经节

图2-39基底节模式图三、基底神经节图2-40基底节主要结构及其关系三、基底神经节

图2-40基底节主要结构及其关系三、基底神经节

1.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新纹状体病变

舞蹈样动作:壳核病变

手足徐动症:尾状核病变

偏侧投掷运动:丘脑底核病变

2.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苍白球、黑质病变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及静止性震颤,见于震颤麻痹

损害表现及定位

1.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新纹状体病变损害表现及图2-41纹状体结构与功能三、基底神经节

图2-41纹状体结构与功能三、基底神经节解剖及生理功能

间脑: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间脑前方以室间孔与视交叉上缘的连线为界,下方与中脑相连,两侧为内囊左右间脑之间的矢状窄隙为第3脑室,其侧壁为左右间脑的内侧面

包括: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及底丘脑

四、间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四、间脑图2-42间脑四、间脑

图2-42间脑四、间脑解剖及生理功能

丘脑:对称分布于第三脑室两侧,是感觉传导的皮质下中枢和中继站,对运动系统、边缘系统、上行网状系统和大脑皮质的活动均有影响

丘脑内部被Y型白质纤维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

(一)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一)丘脑图2-43丘脑示意图(一)丘脑

图2-43丘脑示意图(一)丘脑解剖及生理功能

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躯体、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与记忆功能、情感有关

外侧核群:传导躯体及四肢感觉、面部感觉和味觉,并与运动协调和锥体外系有关

(一)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一)丘脑丘脑病变产生丘脑综合征,包括: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

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

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失调

情感障碍

损害表现及定位

丘脑病变产生丘脑综合征,包括:损害表现及定位1.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外侧核群、特别是腹后核受损

(1)所有感觉皆有障碍

(2)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

(3)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

(4)严重的深感觉障碍可表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5)亦可出现感觉异常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外侧核群、特别是腹后核受损损害2.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内髓板核和中央核受累

(1)疼痛部位不准确、不固定、较弥散

(2)疼痛的性质不定,烧灼感、冷感和难以描述的痛感

(3)疼痛常受情绪的影响,情绪激动可使疼痛加重

(4)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血压增高或血糖增高

(5)止痛剂无效,抗癫痫药有一定的疗效

损害表现及定位

2.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内髓板核和中央核受累损害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

4.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失调

5.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强哭强笑

损害表现及定位

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损害表现及定位解剖及生理功能

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

位于丘脑下沟的下方,由第三脑室周围的灰质组成

是人体较高级的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中枢

下丘脑损害可产生严重的内脏机能活动紊乱

(二)下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二)下丘脑图2-44下丘脑(二)下丘脑

图2-44下丘脑(二)下丘脑解剖及生理功能

下丘脑核团分为四个区

视前区:体温调节

视上区:视上核--水代谢

室旁核--糖代谢

结节区:腹内侧核--性机能

背内侧核--脂肪代谢

乳头体区:产热保温

(二)下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二)下丘脑损伤表现及定位

1.中枢性尿崩症

2.体温调节障碍

3.摄食异常

4.睡眠、觉醒障碍

5.生殖与性功能障碍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7.间脑癫痫

(二)下丘脑

损伤表现及定位(二)下丘脑解剖及生理功能

上丘脑:位于第三脑室顶部周围,两侧丘脑的内侧

主要结构:

(1)松果体:位于两上丘之间,其基底附着于缰连合

(2)缰连合:为横行的纤维素,在松果体的前方,位于两个上丘中间

(3)后连合:为横行排列的纤维束,在松果体的下方

(三)上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三)上丘脑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

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syndrome):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及眼球垂直运动障碍,由于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和中脑导水管而引起

损伤表现及定位

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损伤表现及定位解剖及生理功能

底丘脑是位于中脑被盖和背侧丘脑的过度区域,外邻内囊,前内侧是丘脑下部,红核和黑质的上端也伸入此区底丘脑主要的结构是丘脑底核,又称路易氏体,属于锥体外系的一部分,接受苍白球和额叶运动前区的纤维,发出的纤维到苍白球、黑质、红核和中脑被盖

(四)底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四)底丘脑丘脑底核损害时可出现偏身投掷症

表现:对侧肢体近端大而快速的连续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

特点:以上肢为重,症状只在患者清醒时出现,入睡后消失

损害表现及定位

丘脑底核损害时可出现偏身投掷症损害表现及定位解剖及生理功能

中脑:第3、4对脑神经核

1.脑干脑桥:第5、6、7、8脑神经核

延髓:第9、10、11、12对脑神经核

2.脑干的传导束:

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外通路及内侧纵束

五、脑干

解剖及生理功能五、脑干

五、脑干

五、脑干解剖及生理功能

3.脑干的网状结构分布脑干中轴,与所有的中枢神经均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几乎参与所有的神经活动

4.脑干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生理功能区域之一

是血管运动、血压反射、呼吸、呕吐中枢,又称“生命中枢”

五、脑干

解剖及生理功能五、脑干1.延髓

2.脑桥

3.中脑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图2-44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

图2-44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1.延髓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yndrome):病变位于延髓上段背外侧区,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

2)真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麻痹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

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部分小脑损害)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1.延髓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yndrome):病变位于延髓上段背外侧区,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

4)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

5)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

同侧面部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损伤)

对侧半身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脊髓丘脑侧束受损)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1.延髓

(2)延髓旁正中综合征(Djerinesyndrome):病变位于延髓中腹侧,患者出现舌下神经交叉瘫

1)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舌下神经损害)

2)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损害)

(3)延髓广泛损害或枕大孔疝常累及生命中枢,造成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图2-45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

图2-45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1.延髓

2.脑桥

3.中脑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图2-46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

图2-46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损害表现及定位

2.脑桥

(1)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syndrome):病变位于脑桥腹外侧部,近于延髓

1)病灶侧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对侧中枢性偏瘫

3)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损害表现及定位2.脑桥损害表现及定位

2.脑桥

(2)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病变位于脑桥背外侧部

1)病灶侧展神经和面神经核性瘫痪

2)眼球震颤、向病灶侧注视不能

3)同侧偏身共济失调

4)对侧痛温觉障碍

5)触觉、位置觉及振动觉减退

损害表现及定位2.脑桥损害表现及定位

2.脑桥

(3)闭锁综合征(locked-insyndrome):脑桥基底部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引起脑桥基底部梗死所致

表现: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害而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感觉和意识正常,只能以眨眼或眼球垂直性运动示意

损害表现及定位2.脑桥图2-47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

图2-47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1.延髓

2.脑桥

3.中脑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图2-48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

图2-48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3.中脑

(1)大脑脚综合征(Webersyndrome):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病变,侵犯动眼神经及锥体束

1)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

2)病灶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肌瘫痪)

五、脑干

3.中脑五、脑干3.中脑

(2)红核综合征(Benediktsyndrome):中脑病变,侵犯动眼神经、黑质、红核

1)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

2)病灶对侧肢体震颤、强直(黑质损害)或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红核损害)

(3)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损害可引起意识障碍;中脑红核水平网状结构下行通路阻断可导致去大脑强直

五、脑干

3.中脑五、脑干图2-49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

图2-49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患者:男,59岁,头晕、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麻木2天症状:头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左面部和右肢体麻木体征:左眼裂变小,左侧软腭抬举无力,左侧咽反射消失,左手指鼻不准,左侧面部和右侧偏身交叉性感觉障碍1.回答下列问题:病变定位?损害结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59岁,头晕、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麻木2天损患者:男,59岁,头晕、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麻木2天症状:头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左面部和右肢体麻木体征:左眼裂变小,左侧软腭抬举无力,左侧咽反射消失,左手指鼻不准,左侧面部和右侧偏身交叉性感觉障碍2.思考下列问题:进一步诊断?影像改变?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59岁,头晕、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麻木2天损患者:女,62岁,视物成双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天症状:复视,左眼睑闭合不能,右肢体瘫痪体征:左眼外展不能,左周围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1.回答下列问题:病变定位?损害结构?桥脑腹外侧综合征?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62岁,视物成双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天损害患者:女,62岁,视物成双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天症状:复视,左眼睑闭合不能,右肢体瘫痪体征:左眼外展不能,左周围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2.思考下列问题:进一步诊断?影像改变?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62岁,视物成双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天损害患者:男,60岁,视物成双伴左侧肢体瘫痪6天症状:复视,右眼睑下垂,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体征:右眼裂变小,抬举不能,眼球上视、下视、内收不能,左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病理反射阳性1.回答下列问题:病变定位?损害结构?大脑脚综合征?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60岁,视物成双伴左侧肢体瘫痪6天损害表现患者:男,60岁,视物成双伴左侧肢体瘫痪6天症状:复视,右眼睑下垂,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体征:右眼裂变小,抬举不能,眼球上视、下视、内收不能,左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病理反射阳性2.思考下列问题:进一步诊断?影像改变?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60岁,视物成双伴左侧肢体瘫痪6天损害表现解剖与生理功能

小脑位于颅后窝小脑幕下方,脑桥及延髓的背侧。借助小脑下脚(绳状体)、中脚(桥臂)、上脚(结合臂)分别与延髓、脑桥及中脑相连

小脑中央为小脑蚓部,两侧为小脑半球。小脑表面为灰质(小脑皮质),皮质下为白质(小脑髓质)。在两侧小脑半球白质内各有四个小脑核,由内向外依次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

六、小脑

解剖与生理功能六、小脑图2-24小脑上下面观六、小脑

图2-24小脑上下面观六、小脑解剖与生理功能

小脑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在传导过程中传出纤维经过二次交叉,因此,小脑对躯体活动发挥同侧协调作用,并有躯体各部位的代表区

小脑半球为四肢的代表区,其上半部分代表上肢,下半部分代表下肢,蚓部则是躯干的代表区

六、小脑

解剖与生理功能六、小脑1.小脑蚓部损害:小脑蚓部与脊髓和前庭神经核密切联系,管理躯干平衡功能。病变时出现躯干共济失调,即平衡障碍表现:站立不稳、步幅加宽、左右摇摆、步态蹒跚,故称醉汉样步态,但肢体共济失调及眼震很轻或不明显见于小脑蚓部肿瘤等损害表现及定位

1.小脑蚓部损害:损害表现及定位2.小脑半球损害

小脑半球病变以新小脑损害为主,主要功能是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

一侧小脑半球病变表现: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可伴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出现水平性眼震及小脑性语言(构音不清或爆发性语言等)

见于肿瘤、脑血管病、遗传变性疾病等

损害表现及定位

2.小脑半球损害损害表现及定位解剖与生理功能

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是脑干向下延伸的部分

上端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下端形成脊髓圆锥,终止于第一腰椎下缘或第二腰椎上缘水平,占据椎管的上2/3

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髓解剖与生理功能1.外部结构31对脊神经:颈—8对、胸—12对、腰—5对、骶—5对、尾—1对两个膨大:颈膨大(C5-T2)、腰膨大(L1-S2)脊髓圆锥:第3、4、5骶节和尾节组成马尾:第2腰节至尾节10对腰骶神经根组成脊髓被膜: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髓解剖与生理功能2.内部结构(1)脊髓灰质:由神经细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组成脊灰质分为前角、后角及侧角(C8-L2和S2-S4),还包括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联合和灰质后联合灰质内含各种不同大小、形态和功能的神经细胞,是脊髓接受和发出冲动的关键结构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髓解剖与生理功能前角:含运动神经细胞,属下运动神经元司躯干和四肢的运动支配后角:含传递痛温觉和部分触觉的II级感觉神经细胞为感觉信息中转站侧角:C8-L2的侧角为脊髓交感神经中枢S2-S4的侧角为脊髓副交感神经中枢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髓解剖与生理功能2.内部结构(2)脊髓白质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薄束和楔束:后索,传导肌肉、肌腱、关节深感觉,皮肤精细触觉脊髓小脑束:分前、后束,外侧索周边前后部,与运动和姿势调节有关脊髓丘脑束:分侧束、前束,走行于外侧索前半部和前索,分别传导痛温觉、触压觉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髓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2.内部结构(2)脊髓白质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皮质脊髓束:分侧束、前束,分别走行于侧索和前索,支配躯干和肢体的运动红核脊髓束:侧索,支配屈肌运动神经元,协调肢体运动前庭脊髓束:前索,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调节身体平衡网状脊髓束:前索、外侧索,参与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控制顶盖脊髓束:对侧前索,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运动七、脊髓解剖与生理功能解剖与生理功能3.脊髓节段与椎体的对应关系成人脊髓较脊柱短,约占椎管全长的2/3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相当于L1椎体下缘或L2椎体上缘脊髓各节段位置比相应的脊椎高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髓解剖与生理功能成年人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颈1~颈4脊髓节段:平相应同序数椎骨颈5~胸4脊髓节段:比相应颈、胸椎高出1个椎骨胸5~胸8脊髓节段:比相应的胸椎高出2个椎骨胸9~胸12脊髓节段:比相应的胸椎高出3个椎骨整个腰髓节段:相当于第10~11胸椎水平整个骶髓节段:相当于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髓图2-50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对应关系七、脊髓

图2-50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对应关系七、脊髓解剖与生理功能4.脊髓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低级中枢,具有传导和反射能力传导能力:上、下行传导通路中继站反射功能:脊髓固有反射躯体反射: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内脏反射: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髓解剖与生理功能5.脊髓的血液供应脊髓前动脉:脊髓横断面的前2/3区域中央灰质、前角、侧角、前索、侧索沟动脉:终末支,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后动脉:脊髓横断面的后1/3区域前角、后索根动脉:脊髓表面结构、脊髓实质外周部分动脉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动脉七、脊髓解剖与生理功能脊髓静脉组成前后脊髓外静脉血液由根前静脉和根后静脉引流至椎内静脉丛椎内静脉丛后者向上与延髓静脉相通胸段与胸腔内奇静脉、肺静脉和上腔静脉相通腹部与下腔静脉、门静脉和盆腔静脉有多处相通七、脊髓

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髓七、脊髓

七、脊髓1.脊髓灰质损害前角损害:节段性骨骼肌下运动神经元瘫见于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后角损害: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空洞症侧角损害:Horner

综合征、自主神经症状损害表现及定位

1.脊髓灰质损害损害表现及定位2.脊髓白质损害皮质脊髓束损害:病灶侧损害平面以下上运动神经元瘫脊髓丘脑束损害:对侧损害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触觉、深感觉保留损害表现及定位

2.脊髓白质损害损害表现及定位2.脊髓白质损害后索损害:病灶侧损害平面以下深感觉、精细触觉缺失或减退,可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白质前连合损害: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或缺失而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保留)损害表现及定位

2.脊髓白质损害损害表现及定位3.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yndrome)表现:损害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见于脊髓外伤、髓外肿瘤等损害表现及定位

3.脊髓半侧损害损害表现及定位4.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深浅感觉均减弱或缺失、尿便障碍不同脊髓平面损害可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详见第七章脊髓疾病)损害表现及定位

4.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表现及定位小结1.大脑半球

2.内囊

3.基底神经节

4.间脑

5.脑干

6.小脑

7.脊髓

知识梳理与回顾

小结知识梳理与回顾图2-50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对应关系解剖与生理功能

1.外部结构

2.内部结构

3.脊髓节段与椎体的对应关系

4.脊髓功能

5.脊髓的血液供应

七、脊髓

图2-50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对应关系解剖与生理功能七、脊神经病学八年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课件第一章绪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桂永浩神经病学第一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病学八年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课件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

损害表现的定位诊断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吴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徐忠信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

损害表现的定位诊断吉林大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大脑半球表面为皮质,皮质下为白质、基底节及脑室

每侧大脑半球借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及边缘叶

左侧半球:语言中枢,分析综合、逻辑思维及计算能力,为优势半球

右侧半球:认识中枢,音乐、美术、空间、人物、视觉、记忆功能

一、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表面为皮质,皮质下为白质、基底节及脑室一、大脑半球图2-36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一、大脑半球

图2-36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一、大脑半球图2-37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一、大脑半球

图2-37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一、大脑半球解剖及生理功能

1.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

2.运动前区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是锥体外系的皮质中枢与联合运动、姿势调节和共济运动有关

3.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司双眼同向侧视运动

(一)额叶

额叶解剖及生理功能(一)额叶额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4.书写中枢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与支配手部的皮质运动区相邻

5.运动性语言中枢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管理语言运动

6.额叶联合区位于额叶前部,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一)额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一)额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1.精神症状额极损害,痴呆和人格改变

2.瘫痪中央前回损害,可出现对侧单瘫、中枢性面、舌瘫,偏瘫;旁中央小叶损伤出现双下肢瘫及尿失禁

3.言语及书写障碍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Broca区)损害,失写症-额中回后部损害

4.眼球同向运动障碍额中回后部侧视中枢病变破坏性病灶:两眼凝视病灶侧

刺激性病灶:两眼凝视对侧(一)额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一)额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5.强握及摸索反射额上回后部近中央前回处损害

6.额叶性共济失调额-桥-小脑束损害

7.Foster-Kennedy综合征额叶底部肿瘤压迫

表现:同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8.其他额叶运动前区、丘脑下部联系纤维损害

(一)额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一)额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1.皮质感觉区主要位于中央后回和顶上回

中央后回为浅感觉和深感觉的皮质中枢,接受对侧身体的深、浅感觉信息

身体各部位代表区排列与运动区的排列大致相对应,呈“倒人状”

顶上回为分辨性触觉和实体感觉皮质中枢

(二)顶叶

叶解剖及生理功能(二)顶叶顶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2.运用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缘上回

其功能与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有关

3.视觉语言中枢位于角回

为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的皮质中枢

(二)顶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二)顶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1.皮质感觉障碍复合性感觉为主的感觉障碍

2.体象障碍:右侧角回-自体认识不能

右侧缘上回-病觉缺失

3.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syndrome):

左侧顶叶角回损害

临床表现:失算症、手指失认症、左右失认症、失写症

(二)顶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二)顶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4.失用症顶叶后部、左侧缘上回、角回、胼胝体及其联系纤维损害。表现为肢体动作的运用障碍

运动性失用症

观念性失用症

结构性失用症

观念运动性失用症

5.视野改变顶叶深部视放射纤维损害,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

包括(二)顶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包括(二)顶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1.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2.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3.嗅觉中枢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

4.颞叶前部与记忆、联想、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5.海马边缘系统重要结构,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

(三)颞叶

颞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三)颞叶颞叶损害表现及定位1.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2.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病变3.听觉障碍颞横回听觉中枢病变4.颞叶癫痫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三)颞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三)颞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5.幻觉多为癫痫发作先兆,也可单独出现

包括:幻听、幻视、幻嗅

6.精神症状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

7.视野改变颞叶深部视放射纤维和视束受损

(三)颞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三)颞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1.枕叶内侧面由距状裂分为楔回和舌回,距状裂周围的皮质为视觉中枢,亦称为纹状区

2.枕叶的主要功能与视觉有关

(四)枕叶

枕叶解剖及生理功能(四)枕叶枕叶损害表现及定位

1.视野改变

一侧病变:同向偏盲、象限盲,黄斑回避

双侧病变:皮质盲,对光反射存在

2.视幻觉视中枢刺激性病变,幻视、闪光、暗影等

3.视觉失认左侧纹状体区周围及角回病变,患者视力正常但所看物体不认识

4.视觉变形视中枢及顶颞枕交界区病变,可能是癫痫先兆

(四)枕叶

损害表现及定位(四)枕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岛叶位于外侧裂深面,表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与外囊紧相邻。岛叶功能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损害表现及定位

岛叶受刺激可引起内脏运动紊乱,出现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增加或饱胀感等

(五)岛叶

岛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五)岛叶岛叶解剖及生理功能

边缘叶:由扣带回、海马回、钩回组成,主要功能与精神和内脏活动有关

损害表现及定位

损害时出现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症状及内脏活动障碍

(六)边缘叶

解剖及生理功能(六)边缘叶患者:男,69岁,言语不能伴右上肢瘫痪3天症状:言语不能,右上肢活动不灵活体征:问话不能回答,能理解问话并正确完成指令,右中枢性面瘫,右上肢肌力2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1.回答下列问题:失语类型?瘫痪类型?初步定位?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69岁,言语不能伴右上肢瘫痪3天损害表现及定位患者:男,69岁,言语不能伴右上肢瘫痪3天症状:言语不能,右上肢活动不灵活体征:问话不能回答,能理解问话并正确完成指令,右中枢性面瘫,右上肢肌力2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2.思考下列问题:诊断、病因?辅助检查?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69岁,言语不能伴右上肢瘫痪3天损害表现及定位患者:女,19岁,发热伴抽搐、精神异常3天症状:感冒后出现抽搐、精神异常,胡言乱语,高热体征:体温39℃,口唇可见疱疹,胡言乱语,问话不答,查体不配合初步诊断:考虑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性大1.回答下列问题:抽搐定位?精神异常定位?精神异常损害部位?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19岁,发热伴抽搐、精神异常3天损害表现及定患者:女,19岁,发热伴抽搐、精神异常3天症状:感冒后出现抽搐、精神异常,胡言乱语,高热体征:体温39℃,口唇可见疱疹,胡言乱语,问话不答,查体不配合初步诊断:考虑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性大2.思考下列问题:进一步诊断?辅助检查?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19岁,发热伴抽搐、精神异常3天损害表现及定解剖及生理功能

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的白质带

内囊前肢: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含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

内囊膝部:位于“V”的尖端部,内含皮质脑干束

内囊后肢:位于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含有皮质脊髓束、丘脑辐射、听辐射、视辐射等

二、内囊及皮质下白质

内囊解剖及生理功能二、内囊及皮质下白质内囊图2-38内囊模式图二、内囊及皮质下白质

图2-38内囊模式图二、内囊及皮质下白质1.完全损伤脑血管病等严重而广泛损伤时,病灶对侧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2.部分损伤部位及程度不同出现单独或合并出现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偏盲、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等症状

3.半卵圆中心损害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完全损伤脑血管病等严重而广泛损伤时,病灶对侧出现“三患者:女,59岁,左侧肢体瘫痪伴麻木3天症状: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偏身麻木体征: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面部和偏身痛觉减退,左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1.回答下列问题:初步定位?“两偏”?“三偏”综合征?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59岁,左侧肢体瘫痪伴麻木3天损害表现及定位患者:女,59岁,左侧肢体瘫痪伴麻木3天症状: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偏身麻木体征: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面部和偏身痛觉减退,左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2.思考下列问题:诊断、病因?影像改变?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59岁,左侧肢体瘫痪伴麻木3天损害表现及定位解剖及生理功能

基底神经节:是埋藏在大脑白质深部的灰质块

尾状核

纹状体屏状核豆状核

(壳核、苍白球)杏仁核红核黑质丘脑底核三、基底神经节

包括解剖及生理功能三、基底神经节包括图2-39基底节模式图三、基底神经节

图2-39基底节模式图三、基底神经节图2-40基底节主要结构及其关系三、基底神经节

图2-40基底节主要结构及其关系三、基底神经节

1.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新纹状体病变

舞蹈样动作:壳核病变

手足徐动症:尾状核病变

偏侧投掷运动:丘脑底核病变

2.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苍白球、黑质病变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及静止性震颤,见于震颤麻痹

损害表现及定位

1.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新纹状体病变损害表现及图2-41纹状体结构与功能三、基底神经节

图2-41纹状体结构与功能三、基底神经节解剖及生理功能

间脑: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间脑前方以室间孔与视交叉上缘的连线为界,下方与中脑相连,两侧为内囊左右间脑之间的矢状窄隙为第3脑室,其侧壁为左右间脑的内侧面

包括: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及底丘脑

四、间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四、间脑图2-42间脑四、间脑

图2-42间脑四、间脑解剖及生理功能

丘脑:对称分布于第三脑室两侧,是感觉传导的皮质下中枢和中继站,对运动系统、边缘系统、上行网状系统和大脑皮质的活动均有影响

丘脑内部被Y型白质纤维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

(一)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一)丘脑图2-43丘脑示意图(一)丘脑

图2-43丘脑示意图(一)丘脑解剖及生理功能

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躯体、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与记忆功能、情感有关

外侧核群:传导躯体及四肢感觉、面部感觉和味觉,并与运动协调和锥体外系有关

(一)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一)丘脑丘脑病变产生丘脑综合征,包括: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

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

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失调

情感障碍

损害表现及定位

丘脑病变产生丘脑综合征,包括:损害表现及定位1.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外侧核群、特别是腹后核受损

(1)所有感觉皆有障碍

(2)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

(3)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

(4)严重的深感觉障碍可表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5)亦可出现感觉异常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外侧核群、特别是腹后核受损损害2.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内髓板核和中央核受累

(1)疼痛部位不准确、不固定、较弥散

(2)疼痛的性质不定,烧灼感、冷感和难以描述的痛感

(3)疼痛常受情绪的影响,情绪激动可使疼痛加重

(4)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血压增高或血糖增高

(5)止痛剂无效,抗癫痫药有一定的疗效

损害表现及定位

2.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内髓板核和中央核受累损害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

4.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失调

5.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强哭强笑

损害表现及定位

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损害表现及定位解剖及生理功能

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

位于丘脑下沟的下方,由第三脑室周围的灰质组成

是人体较高级的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中枢

下丘脑损害可产生严重的内脏机能活动紊乱

(二)下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二)下丘脑图2-44下丘脑(二)下丘脑

图2-44下丘脑(二)下丘脑解剖及生理功能

下丘脑核团分为四个区

视前区:体温调节

视上区:视上核--水代谢

室旁核--糖代谢

结节区:腹内侧核--性机能

背内侧核--脂肪代谢

乳头体区:产热保温

(二)下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二)下丘脑损伤表现及定位

1.中枢性尿崩症

2.体温调节障碍

3.摄食异常

4.睡眠、觉醒障碍

5.生殖与性功能障碍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7.间脑癫痫

(二)下丘脑

损伤表现及定位(二)下丘脑解剖及生理功能

上丘脑:位于第三脑室顶部周围,两侧丘脑的内侧

主要结构:

(1)松果体:位于两上丘之间,其基底附着于缰连合

(2)缰连合:为横行的纤维素,在松果体的前方,位于两个上丘中间

(3)后连合:为横行排列的纤维束,在松果体的下方

(三)上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三)上丘脑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

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syndrome):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及眼球垂直运动障碍,由于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和中脑导水管而引起

损伤表现及定位

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损伤表现及定位解剖及生理功能

底丘脑是位于中脑被盖和背侧丘脑的过度区域,外邻内囊,前内侧是丘脑下部,红核和黑质的上端也伸入此区底丘脑主要的结构是丘脑底核,又称路易氏体,属于锥体外系的一部分,接受苍白球和额叶运动前区的纤维,发出的纤维到苍白球、黑质、红核和中脑被盖

(四)底丘脑

解剖及生理功能(四)底丘脑丘脑底核损害时可出现偏身投掷症

表现:对侧肢体近端大而快速的连续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

特点:以上肢为重,症状只在患者清醒时出现,入睡后消失

损害表现及定位

丘脑底核损害时可出现偏身投掷症损害表现及定位解剖及生理功能

中脑:第3、4对脑神经核

1.脑干脑桥:第5、6、7、8脑神经核

延髓:第9、10、11、12对脑神经核

2.脑干的传导束:

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外通路及内侧纵束

五、脑干

解剖及生理功能五、脑干

五、脑干

五、脑干解剖及生理功能

3.脑干的网状结构分布脑干中轴,与所有的中枢神经均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几乎参与所有的神经活动

4.脑干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生理功能区域之一

是血管运动、血压反射、呼吸、呕吐中枢,又称“生命中枢”

五、脑干

解剖及生理功能五、脑干1.延髓

2.脑桥

3.中脑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图2-44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

图2-44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1.延髓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yndrome):病变位于延髓上段背外侧区,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

2)真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麻痹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

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部分小脑损害)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1.延髓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yndrome):病变位于延髓上段背外侧区,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

4)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

5)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

同侧面部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损伤)

对侧半身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脊髓丘脑侧束受损)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1.延髓

(2)延髓旁正中综合征(Djerinesyndrome):病变位于延髓中腹侧,患者出现舌下神经交叉瘫

1)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舌下神经损害)

2)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损害)

(3)延髓广泛损害或枕大孔疝常累及生命中枢,造成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图2-45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

图2-45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1.延髓

2.脑桥

3.中脑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图2-46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

图2-46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损害表现及定位

2.脑桥

(1)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syndrome):病变位于脑桥腹外侧部,近于延髓

1)病灶侧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对侧中枢性偏瘫

3)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损害表现及定位2.脑桥损害表现及定位

2.脑桥

(2)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病变位于脑桥背外侧部

1)病灶侧展神经和面神经核性瘫痪

2)眼球震颤、向病灶侧注视不能

3)同侧偏身共济失调

4)对侧痛温觉障碍

5)触觉、位置觉及振动觉减退

损害表现及定位2.脑桥损害表现及定位

2.脑桥

(3)闭锁综合征(locked-insyndrome):脑桥基底部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引起脑桥基底部梗死所致

表现: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害而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感觉和意识正常,只能以眨眼或眼球垂直性运动示意

损害表现及定位2.脑桥图2-47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

图2-47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1.延髓

2.脑桥

3.中脑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延髓损害表现及定位图2-48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

图2-48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五、脑干3.中脑

(1)大脑脚综合征(Webersyndrome):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病变,侵犯动眼神经及锥体束

1)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

2)病灶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肌瘫痪)

五、脑干

3.中脑五、脑干3.中脑

(2)红核综合征(Benediktsyndrome):中脑病变,侵犯动眼神经、黑质、红核

1)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

2)病灶对侧肢体震颤、强直(黑质损害)或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红核损害)

(3)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损害可引起意识障碍;中脑红核水平网状结构下行通路阻断可导致去大脑强直

五、脑干

3.中脑五、脑干图2-49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

图2-49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五、脑干患者:男,59岁,头晕、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麻木2天症状:头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左面部和右肢体麻木体征:左眼裂变小,左侧软腭抬举无力,左侧咽反射消失,左手指鼻不准,左侧面部和右侧偏身交叉性感觉障碍1.回答下列问题:病变定位?损害结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59岁,头晕、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麻木2天损患者:男,59岁,头晕、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麻木2天症状:头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左面部和右肢体麻木体征:左眼裂变小,左侧软腭抬举无力,左侧咽反射消失,左手指鼻不准,左侧面部和右侧偏身交叉性感觉障碍2.思考下列问题:进一步诊断?影像改变?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59岁,头晕、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麻木2天损患者:女,62岁,视物成双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天症状:复视,左眼睑闭合不能,右肢体瘫痪体征:左眼外展不能,左周围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1.回答下列问题:病变定位?损害结构?桥脑腹外侧综合征?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62岁,视物成双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天损害患者:女,62岁,视物成双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天症状:复视,左眼睑闭合不能,右肢体瘫痪体征:左眼外展不能,左周围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2.思考下列问题:进一步诊断?影像改变?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女,62岁,视物成双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天损害患者:男,60岁,视物成双伴左侧肢体瘫痪6天症状:复视,右眼睑下垂,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体征:右眼裂变小,抬举不能,眼球上视、下视、内收不能,左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病理反射阳性1.回答下列问题:病变定位?损害结构?大脑脚综合征?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60岁,视物成双伴左侧肢体瘫痪6天损害表现患者:男,60岁,视物成双伴左侧肢体瘫痪6天症状:复视,右眼睑下垂,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体征:右眼裂变小,抬举不能,眼球上视、下视、内收不能,左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病理反射阳性2.思考下列问题:进一步诊断?影像改变?治疗?

损害表现及定位

患者:男,60岁,视物成双伴左侧肢体瘫痪6天损害表现解剖与生理功能

小脑位于颅后窝小脑幕下方,脑桥及延髓的背侧。借助小脑下脚(绳状体)、中脚(桥臂)、上脚(结合臂)分别与延髓、脑桥及中脑相连

小脑中央为小脑蚓部,两侧为小脑半球。小脑表面为灰质(小脑皮质),皮质下为白质(小脑髓质)。在两侧小脑半球白质内各有四个小脑核,由内向外依次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

六、小脑

解剖与生理功能六、小脑图2-24小脑上下面观六、小脑

图2-24小脑上下面观六、小脑解剖与生理功能

小脑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在传导过程中传出纤维经过二次交叉,因此,小脑对躯体活动发挥同侧协调作用,并有躯体各部位的代表区

小脑半球为四肢的代表区,其上半部分代表上肢,下半部分代表下肢,蚓部则是躯干的代表区

六、小脑

解剖与生理功能六、小脑1.小脑蚓部损害:小脑蚓部与脊髓和前庭神经核密切联系,管理躯干平衡功能。病变时出现躯干共济失调,即平衡障碍表现:站立不稳、步幅加宽、左右摇摆、步态蹒跚,故称醉汉样步态,但肢体共济失调及眼震很轻或不明显见于小脑蚓部肿瘤等损害表现及定位

1.小脑蚓部损害:损害表现及定位2.小脑半球损害

小脑半球病变以新小脑损害为主,主要功能是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

一侧小脑半球病变表现: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可伴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出现水平性眼震及小脑性语言(构音不清或爆发性语言等)

见于肿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