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页/共19页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B)2022.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而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材料三: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而《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因为兴亡盛衰之无常。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是()A.《罗密欧与朱丽叶》 B.《哈姆莱特》C.《雷雨》 D.《边城》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5.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1.C2.D3.B4.)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②论证语言严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③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5.材料一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悲剧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悲剧的艺术价值;材料三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整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而《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错,原文是“不是如此”。B.“鲁迅认为”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是作者的观点。D.“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错误。从原文中来看曹雪芹在创作中不仅没有规避“伤时骂世”,而且从开头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就说明“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原文的表述是“《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B.《哈姆莱特》中有大凶大恶之人,即哈姆莱特的叔父克劳迪斯。这是与《红楼梦》不同的善恶对抗的悲剧。其余三项都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都是各人性格、思想、立场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方法来看,文章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利的论证了“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一观点;然后举《红楼梦》的例子“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来佐证,论证有力。从论证的语言来看,用语严谨,如“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词语的使用,表述严谨。从论据的选择来看,文中选择了莎上比亚悲剧来论证“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选择《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论据与论点高度统一,论证有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可知,材料一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悲剧形成的原因。材料二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利的论证了“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一观点;然后举《红楼梦》的例子“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来说明“《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文中还提到“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所以材料二侧重论述《红楼梦》悲剧的艺术价值。依据材料三“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可知,材料三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整部作品的社会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买酒余显斌那时,这酒还不叫北大仓,叫聚源永,但已成为名酒,酒液清澈,颜色微黄,酱香悠长,回味隽永,人人称道。那时,这儿的当家的还不是叫经理,应当叫掌柜。那是1936年。那年冬天的雪啊,铺天盖地地下着,鹅毛一般。在聚源永掌柜的记忆里,那天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天。因此,他早早地让伙计们吃罢饭,一人喝了半碗烧酒,暖暖地上床睡了。然后,他也准备睡,就在这时,响起了敲门声,轻轻的,一声两声三声,接着,又是一声两声三声。掌柜的打开门,在雪光和屋内射出的灯光映照下,面前站着一个小叫花子,对他道:“大叔,打扰了。”掌柜说没啥,然后让进屋暖暖。小叫花进去,一笑,嘴角边露出两个酒窝。掌柜热心地问:“饿了吧?”小叫花子摇着头说:“我想买一坛酒。”掌柜的答应着,就拿了一坛酒。聚源永有个规矩,买酒的可以尝酒,满意了就掏钱,不满意的作罢。掌柜的就拿了酒让小叫花尝尝,小叫花轻轻抿一下,就咂吧着嘴唇道:“大叔,酒真好,真香!”掌柜的一笑,得意地道:“关外有名的聚源永啊。”小叫花拿了酒说:“大叔,我走了。掌柜的本来想留小叫花,天晓了,就在这儿歇着吧。再说了,晚上出去,在野外遇见野物了,或者遇见小鬼子巡逻兵了,多危险啊,可是,他还没来得及说,小叫花就走出了门,就消失在门外。本来,小叫花这样走了就没事了。可是,小叫花又回来了。多年后,掌柜已经老了,头发已经花白了,每次想到这儿,都忍不住摇头,忍不住流泪。就在他再次关门时,又传来了敲门声。他忙打开,小叫花站在门外一笑道:“大叔,我忘了给酒钱了。”掌柜的说算了,就算送的。小叫花说不,买东西咋能不给钱呢。小叫花就进门给了钱,准备走时,院子外面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还有狗叫声,和小鬼子叽哩嘎啦的声音。掌柜的忙关上大门,外面响起喊声:“注意,有脚步从山里下来的,岗村少尉吩咐,一定是抗联,仔细搜索。”掌柜急了,忙指着床底,让小叫花进去躲着。小叫花摇着头道:“大叔,躲不住的。”小叫花说,如果搜出来了,这里的人就都完了。小叫花说:“大叔,求你一件事。”看掌柜点头答应了,就说,请他务必将这坛酒放在后山的老虎石上。说完,小叫花推开后门冲了出去,外面响起杂沓的脚步声,响起叫喊声。接着一声枪响,划破夜空。掌柜的心里一缩,一夜都没睡着。第二天,大家被小鬼子集中在那边的场地上,场地中间放着一具尸体,是小叫花的。小叫花的脸洗净了,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大大的眼睛望着天空,嘴角竟然盛开着两朵微笑,花骨朵儿一般。掌柜的泪水一滴滴落了下来。他按照女孩的要求,不是将一坛,而是将几坛聚源永烧酒放在后山的老虎石上。有时,闲下来的时候,他就想到女孩的事,他想,女孩当晚冲出去,为啥要朝那边的河沿跑啊,咋的就不朝后山跑啊。他想,跑到后山不就没事了吗?一直到了解放后,他才明白其中的原因。解放后,聚源永成为国营酒厂,掌柜成了厂长。那天,几个部队上的人来到这儿,拉着他的手连连感谢着,说那个冬天,如果不是他的几坛好酒,既为大家消了伤口的毒,又御了寒,大家是活不过那个冬天的。原来,这是几个抗联老兵。那年,他们负伤,躲在后山养伤。女孩呢,是他们的卫生员。他们伤口化脓,浑身发冷。女孩于是就扮作叫花子,连夜冒雪下山买酒,谁知再也没有回米,幸亏掌柜放了几坛酒,救助了他们。老掌柜再次想到女孩,才理解她当年跑向河沿的原因,她是故意将小鬼子引开,引离藏在后山上的战友的啊。抗联老兵们听了,一个个落下了泪。掌柜也流着泪。那时,距离女孩离世,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那时,聚源永也已改名北大仓了。(选自《山花》)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描写冬天的大雪既介绍故事发生时的节令,又交代自然环境,“那天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天”暗示了故事的悲剧性。B.掌柜为人善良、热情、慷慨,打开门见到小叫花,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小叫花拿了酒没有付钱,掌柜也特意不言不语。C.小说描写掌柜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掌柜厚道、仁慈的性格,又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小说语言通俗平实,多用口语,如话家常,句式短小,有的一句话独立成段,既使小说叙述节奏明快,又增强了抒情意味。7.小说在“小叫花推开后门冲了出去”之后,多次写到掌柜的神情和心理。下面关于这些描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掌柜的心里一缩,一夜都没睡着。”写出了掌柜为小叫花的安危极度担心。B.“掌柜的泪水一滴滴落了下来。”写出了掌柜对小叫花惨遇害的同情和惋惜。C.“他想,跑到后山不就没事了吗?”写出了掌柜的迷惑,同时设置了悬念。D.“掌柜也流着泪。”写十年后,掌柜因看到抗联战士落泪而情不自禁地流泪。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9.小说反复写到小叫花的“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D8.①明线是掌柜卖酒给小叫花,送酒到后山过程;
②暗线是女卫生员下山买酒救治抗联伤兵,被发现后为引开小鬼子而牺牲的过程。9.第一次,小叫花“笑”,表达对掌柜热情请她进屋取暖的感激;
第二次,小叫花“笑”是她回到酒店付酒钱,表达歉意;
第三次,写小叫花“笑”,是她牺牲后,“嘴角竟然盛开着两朵微笑”,表现了她舍身救人,视死如归的品质;也反衬了小鬼子的凶狠、残忍。
三次写“笑”,丰富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突出了人物高贵性格,强化了故事的感染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掌柜也特意不言不语”错误,无中生有,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掌柜正在为小叫花的安危担心,另外,小叫花出门快,并非“特意”。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D.“掌柜因看到抗联战士落泪而情不自禁地流泪”错误。由“老掌柜再次想到女孩,才理解她当年跑向河沿的原因,她是故意将小鬼子引开,引离藏在后山上的战友的啊”可知,应是掌柜在时隔十年之后,回想起往事,仍然为小叫花当年的事迹而感动得流泪。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行文思路及其作用的能力。由“掌柜的答应着,就拿了一坛酒”“就在他再次关门时,又传来了敲门声。他忙打开,小叫花站在门外一笑道”“掌柜的说算了,就算送的”“他按照女孩的要求,不是将一坛,而是将几坛聚源永烧酒放在后山的老虎石上”得出明线是掌柜卖酒给小叫花,送酒到后山的过程。由“小叫花子摇着头说:‘我想买一坛酒’”“小叫花说不,买东西咋能不给钱呢”“小叫花就进门给了钱,准备走时,院子外面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还有狗叫声,和小鬼子叽哩嘎啦的声音”“小叫花说,如果搜出来了,这里的人就都完了。小叫花说:‘大叔,求你一件事。’……说完,小叫花推开后门冲了出去,外面响起杂沓的脚步声,响起叫喊声”“老掌柜再次想到女孩,才理解她当年跑向河沿的原因,她是故意将小鬼子引开,引离藏在后山上的战友的啊”得出暗线是女卫生员下山买酒救治抗联伤兵,被发现后为引开小鬼子而牺牲的过程。【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次,“小叫花进去,一笑,嘴角边露出两个酒窝”,结合上文“掌柜说没啥,然后让进屋暖暖”分析理解小叫花“笑”,表达对掌柜热情请她进屋取暖的感激,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纯朴善良可爱的人物形象;第二次,“他忙打开,小叫花站在门外一笑道:‘大叔,我忘了给酒钱了’”,小叫花“笑”是她回到酒店付酒钱,表达歉意,是不好意思的“笑”;第三次,“小叫花的脸洗净了,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大大的眼睛望着天空,嘴角竟然盛开着两朵微笑,花骨朵儿一般”,写小叫花“笑”,是她牺牲后,使用了比喻修辞,把微笑的神情比喻成花朵,表现了小叫花为了掩护伤员不怕死的精神品质,“老掌柜再次想到女孩,才理解她当年跑向河沿的原因,她是故意将小鬼子引开,引离藏在后山上的战友的啊”,也反衬了小鬼子的凶狠、残忍。三次写“笑”,丰富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突出了人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坚强智慧的性格,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善良美好纯真的小姑娘被凶残者杀害,属于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读者看,令人扼腕唏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胥将之吴,辞其友申包胥曰:“后三年,楚不亡,吾不见子矣!”申包胥曰:“子其勉之!吾未可以助子,助子是伐宗庙也;止子是无以为友。虽然,子亡之,我存之。”于是乎观楚一存一亡也。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哀公曰:“诺,吾固将图之。”申包胥不罢朝,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声。哀公曰:“有臣如此,可不救乎?”兴师救楚。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中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功成受赐,是卖勇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诗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着,无当其处。臣为令尹十年矣,国不加治,狱讼不息,处士不升,淫祸不讨;久践高位,妨群贤路;尸禄素餐,食欲无厌;臣之罪当稽于理。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孙叔敖,秀羸多能,其性无欲,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庄王曰:“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域,遂霸诸侯,非子如何?”虞丘子曰:“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能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为人臣不忠,君王又何以为忠?臣愿固辞。”庄王从之,赐虞子采地三百,号曰“国老”,以孙叔敖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骫,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之赐也已!”(《说苑·至公》)【注】骫:同“委”,枉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B.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C.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D.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亡之,我存之”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两句中的“存”字含义不同。B.“吾固将图之”与“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与“轩凡四遭火”(《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凡”字含义相同。D.“尸禄素餐,食欲无厌”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两句中的“厌”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军攻打楚国,楚昭王出逃,申包胥西去秦国请求援助,站秦国朝廷上哭泣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哀公,秦国出兵救楚,吴国军队撤退回国。B.楚昭王返国复位,想要封赏申包胥。申包胥认为拯救国家危亡并不是为了虚名,接受赏赐就是炫耀自己的勇敢,于是他拒绝赏赐,退身隐居。C.虞丘子认为自己做令尹十年,国家没有得到更好的治理,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取代自己。在他的坚决请求下,楚庄王依从了他,并赏赐他食邑。D.孙叔敖担任令尹后,虞丘子家族里有人犯了法,被孙叔敖抓来杀了。虞丘子入宫拜见楚庄王,称赞孙叔敖办事公正平直,请求楚庄王奖赏孙叔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其勉之!吾未可以助子,助子是伐宗庙也;止子是无以为友。(2)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域,遂霸诸侯,非子如何?14.请从申包胥和虞丘子两人中任选一位,简要分析其“至公”品格在文中有哪些体现。【答案】10.C11.C12.D13.(1)您努力去做吧!我不能够帮助您。帮助您就是攻伐自己的宗庙;制止您这就是不把您当朋友。(2)您辅佐我,我才能在中原作盟主,号令行施到极边远的地方,终于称霸诸侯。没有您将怎么办?14.申包胥:①在朋友与国家之间,毅然选择保卫国家;②卫国成功后,谢绝昭王的封赏。
虞丘子:①认为自己已不适合做令尹,主动请辞;②族人被绳之以法,他却对孙叔敖的做法表示赞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申包胥没有接受君命,便西去拜见秦国君王说:“吴国无道,军队强大人马众多,将要征讨天下,现从楚国开始。我国君王出走,住在云梦,派我前来告急。”“命”作“受”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天下”作“将征”的宾语,不能断开;“使下臣告急”为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下臣”为“使”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能力。A.存,使动用法,使……存在,保存。句意:我就要保存它。/存,动词,存在。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含义不同。B.固,本来。句意:我本来就打算考虑这件事。/固,动词,巩固。句意: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含义不同。C.凡,凡是。句意:凡是百姓有灾祸,都要尽全力去拯救。/凡,共。句意:这座轩共遭过四次火灾。含义不同。D.厌,满足。句意: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贪得无厌。/厌,满足。句意: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含义相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请求楚庄王奖赏孙叔敖”错误,原文是“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孰,可谓公平”,没有说请求楚庄王奖赏孙叔敖。“夫子之赐也已!”意思是:楚庄王说:“这也是先生的赐予。”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勉”,努力;“止”,制止;“无以……为”,不把……当作。(2)“子”,您;“长”,动词,作盟主,管理;“中国”,中原;“绝域”,极边远的地方;“如何”,怎么办;“霸”,称霸。【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申包胥:由原文“申包胥曰:‘……虽然,子亡之,我存之’”可知,申包胥在朋友与国家之间,毅然选择保卫国家;由原文“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可知,卫国成功后,申包胥谢绝昭王的封赏。虞丘子:由原文“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之罪当稽于理。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孙叔敖,秀羸多能’”“虞丘子曰:‘……臣愿固辞’”可知,虞丘子认为自己已不适合做令尹,主动请辞;由原文“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可谓公平’”可知,族人被绳之以法,他却对孙叔敖的做法表示赞赏。
参考译文:
伍子胥将要出奔吴国,向他的朋友申包胥告辞说:“三年以后,楚国不亡,我不再见您了。”申包胥说:“您努力去做吧!我不能够帮助您。帮助您就是攻伐自己的宗庙;制止您这就是不把您当朋友。尽管这样,您要灭亡楚国,我就要保存它。”于是人们都在观察楚国一存一亡的两种可能。三年后,吴军伐楚,楚昭王出逃。申包胥没有接受君命,便西去拜见秦国君王说:“吴国无道,军队强大人马众多,将要征讨天下,现从楚国开始。我国君王出走,住在云梦,派我前来告急。”秦哀公说:“好吧!我本来就打算考虑这件事。”申包胥不退朝,站在秦国朝廷上,昼夜哭泣,七天七夜哭声不断。秦哀公说:“有这样的臣子,怎么能不援救呢?”于是就出兵救楚。吴军知道这个消息,就率领军队撤退回国。楚昭王返国复位,想要封赏申包胥。申包胥辞谢说:“拯救国家危亡,不是为了虚名。成功了接受赏赐,这就是炫耀自己的勇敢。”推辞不受。他于是退身隐居,终身不再露面。《诗经》说:“凡是百姓有灾祸,都要尽全力去拯救。”楚国令尹虞丘子,向楚庄王禀告说:“我听说奉公执法,能够得到荣耀;才能品德浅薄,就不要指望得到高位;不具备仁义智慧,不要追求显赫尊荣;才能在某方面不显著,就不要承担那样的职位。我做令尹十年了,国家没有更好地治理,案件争讼不停,隐士未得进升,邪恶祸乱没有受惩,久登高位,妨碍了众多贤者的进升之路,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贪得无厌,我的罪过应当受到法官的审理。我私下选中了一个国内杰出的人材,是乡下的士人名叫孙叔敖。他虽然文雅瘦弱,但十分能干。他的本性恬淡寡欲。君王举拔他并授给他国政,那么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并且能使士人百姓归附。”楚庄王说:“你辅佐我,我才能在中原作盟主,号令行施到极边远的地方,终于称霸诸侯。没有你将怎么办?”虞丘子说:“长久维护自己官位的人,是贪鄙的;不举贤进能的人,是欺骗国君;不能让出职位的人,是不正直的。有这三不能的人,就是不忠。作为人臣不忠,君王又为什么要把他当作忠臣呢?我坚决请求辞职。”楚庄王依从了他,并赏赐他食邑三百户,号称国老。楚庄王让孙叔敖作了令尹。不久,虞丘子家族里有人犯了法,孙叔敖抓来杀了。虞丘子很高兴,入宫拜见楚庄王说:“我推荐的孙叔敖,果真能让他操持国政。奉行国法而不结朋党,施行刑法而不枉曲,可以称得上是公正平直。”楚庄王说:“这也是先生的赐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张炎①候蛩②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③,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注】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宋亡时,家产籍没,以卖卜为生。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②候蛩:蟋蟀。③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庾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曾作《哀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用“候蛩”“西风”“落月”“秋江”“芦花”等意象,展现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B.“望尽芦花无雁”句,既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切,也抒发了词人乡思难以寄托的愁苦。C.下片用典,借庾信之事,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是对上片所写之景总结与升华,侧重于抒情。16.“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诗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写一叶梧桐叶的飘落,而知天下秋声,表达人生沧桑之感。②词人写的梧桐,只有“一枝”,仿佛是孤苦无依的自己,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孤独潦落的处境。③同时,“一枝”与“多少”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不尽的家国之痛故国之思。【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错误,“愁损”意为愁杀,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表达国破家亡之痛。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两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秋之梧桐,由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声。而“梧桐树”、“梧桐雨”在古典诗词中是愁苦、悲伤、凄凉的代名词,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直接由梧桐雨而写到离情别绪,作者借写“一枝梧叶”,表达人生沧桑之感。词人写的梧桐,只有“一枝”,仿佛是孤苦无依的自己,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孤独潦落的处境,刻画人物情景入木三分。这首词原是作者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的,当时,张炎已年过半百,再加上当时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所以词中弥漫着浓重的悲秋之气。同时,“一枝”与“多少”形成对比,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在对比中,抒发了作者不尽的家国之痛故国之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做人的道理看得至高无上,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2)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物,就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决不松懈。【答案】①.朝闻道②.夕死可矣③.己所不欲④.勿施于人⑤.慎终如始⑥.则无败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朝”“道”“矣”“欲”“慎”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在“村BA”现场,四面看台____①____,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村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____②____,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村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____③____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BA’。”有人说,“村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村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村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网友们所取的“村BA”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A.“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 B.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C.操着“贵普”的解说员 D.绝不囿于“乡土”二字【答案】18.①座无虚席(人潮涌动)②蜂拥而至(纷至沓来)③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热火朝天)19.①化用国际通用的知名篮球赛事的简称,体现乡村篮球赛事巨大的社会影响;②在简称前冠以“村”字,点明了篮球赛的“乡土”属性,与后文国际化的“职业篮球联赛”的简称连用,构成强烈反差,具有幽默效果。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下文“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和“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可知,此处是说四面看台人多,故可填“座无虚席”或“人潮涌动”。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人潮涌动:形容人很多很多的样子。第二空,根据下文“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可知,本空是在陈述人们从四面八方迅速迫切地前来,故可填“蜂拥而至”或“纷至沓来”。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第三空,根据上文“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和下文“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可知,本空是在形容比赛氛围非常热烈,故可填“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或“热火朝天”。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村BA”是网友们对贵州黔东南地区“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的称呼,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叫“N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叫“CBA”,很明显,“村BA”这一称呼是化用国际通用的知名篮球赛事的简称,体现乡村篮球赛事巨大的社会影响。系列篮球赛事是“美丽乡村”主题,又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BA”前加上“村”,点明了篮球赛的“乡土”属性。“村BA”与“NBA”和“CBA”在称谓上有明显相似性,但“乡土”性更浓,与国际化的“职业篮球联赛”形成反差,对比强烈,语带幽默感,也表现出网友们对“乡土”赛事的关注和喜爱。【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表特定称谓。B.表特定称谓。C.表特定称谓。D.表强调。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6月17日,___①___,拉开了中国三艘航母并驾齐驱的序幕,它将与辽宁舰、山东舰一同驰骋中国海域,守卫祖国碧海蓝天。毫无疑问,第三艘航母和山东舰一样,完全是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国产航母。福建舰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比辽宁舰、山东舰的吨位都要大。从外观尺寸来看,应该超过美国的“小鹰”号航母,虽然比满载排水量11万吨的美国“福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密冷锻件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无石棉橡胶板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微波功率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太阳能设备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20250401-223402
- 节庆庆典用气球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 花花草草》教学设计
- 2025-2030中国期货行业经营趋势及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旅游度假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放置类游戏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32-T 4281-2022 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配备标准
- 自卸车整车装配检验规范-ok
-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第2章ppt课件
- 技能操作鉴定要素细目表(电工技师)
- 武广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技术的突破QC成果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教材分析单元分析
- 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流程
- 初级培训机器人的机械系统
- 制造工厂品质宣传海报标语
- 涉密文件接收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