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1经络学说是研究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兽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从针灸、推拿、气功、按摩等各个方面积累了经验,并结合当时的解剖学知识,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它对于辨证、用药以及针灸治疗等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清代喻嘉言也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见掌握经络学说的重要意义。
经络学说是研究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2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脉大多循行于较深的部位,有一定的循行经路。络脉大多循行于较浅的部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家畜畜体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因为经脉和络脉将机体内所有的组织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联结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经络的概念3经络系统
经脉:正经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奇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
络脉:别络浮络孙络经络系统4经络的系统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络学说课件5经脉
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其又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经脉6正经
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及其附属部分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是前肢三阳经和前肢三阴经以及后肢三阳经和后肢三阴经,这十二条经脉是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纵行分支,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系统的部分,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正经7奇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
合称“奇经八脉”,其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奇经8络脉
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
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的主要功能是加强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浮络是循行于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络脉9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前肢或后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前肢或后肢、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
如前肢太阴肺经,后肢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10走向和交接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表现如下:
前肢三阴经,从腹胸走到前肢末端,交前肢三阳经;前肢三阳经,从前肢末端走到头部,交后肢三阳经;后肢三阳经,从头部走到后肢末端,交后肢三阴经;后肢三阴经,从后肢末端走到腹胸,交前肢三阴经。走向和交接11
头
前肢三阳
胸
前肢
前肢三阴
腹
后肢三阳
后肢三阴
后肢
12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循行部位),也有一定的规律。
头面部前肢三阳经止于头,后肢三阳经起于头,前肢三阳经与后肢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具体地说,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侧,太阳经在后。
四肢部前肢经行于前肢,后肢经行于后肢;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内侧面,太阴经在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后;外侧面,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分布规律13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后肢太阳与后肢少阴,前肢太阳与前肢少阴,后肢少阳与后肢厥阴,前肢少阳与前肢厥阴,后肢阳明与后肢太阴,前肢阳明与前肢太阴。表里关系的两经循行特点是:都在四肢末端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都分别络属于互为表里的脏腑。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表里关系14十二经脉简表
循行部位阴经阳经(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属脏络腑)(属腑络脏)前缘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前肢中线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后缘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
前缘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后肢中线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后缘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简表15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是依次循环贯注的,自前肢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相传至后肢厥阴肝经,再复注于肺,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构成十二经脉循环。
前肢太阴肺经→前肢阳明大肠经→后肢阳明胃经→后肢太阴脾经→前肢少阴心经→前肢太阳小肠经→后肢太阳膀胱经→后肢少阴肾经→前肢厥阴心包经→
前肢少阳三焦经→后肢少阳胆经→后肢厥阴肝经→
前肢太阴肺经→流注次序16奇经八脉
定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原因:由于它们的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作用: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带脉有“约束诸经”的作用,督脉有“总督诸阳”的作用。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出”,给予补充。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将十二经脉比作江河,奇经八脉比作湖泽,相互间起着调节、补充的作用。3、奇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奇经八脉17
督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头部(风府穴),一部分进入颅腔,一部分上行头部正中线,百会,额部鼻上唇系带处。基本功能:督,有总管、统领之意。能总督一身之阳脉,故有“阳脉之海”的称号。督脉18
任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胸腹部的正中线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分行于目下。基本功能:任,有担任、任受之意。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有“阴脉之海”的称号。任,又与“妊”意义相同,其脉起于胞中,与妊娠有关,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说。十二经脉加上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脉”,是经脉的主干。任脉19
冲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夹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后至下颌部,同任脉。基本功能:冲,有要冲、要塞之意,是一身之气血的要冲、要道,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和“血海”之称。(一是因其能调节十二经气血,另一是其与妇女的月经有密切关系)因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才别道而行,分布于背腰胸腹等处,故此三脉有“一源三歧”之说。
冲脉20
带脉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基本功能:带脉状如束带,能约束纵行诸脉。带脉21阴维脉和阳维脉,
分别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或阳经的作用。阴跷脉和阳跷脉,
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肌肉运动,司眼睑开合的作用。阴维脉和阳维脉,22经络的基本功能
运行气血,温养全身。联系全身,协调脏腑。抗御外邪,护卫机表。
经络的基本功能23
运行气血,温养全身。
动物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不仅以气血为基本物质,而且还均需气血的温煦、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必须通过经络的沟通和传注,方能通达周身,发挥其温养脏腑组织的作用。因此,《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联系全身,协调脏腑。
经络既有运行气血的作用,又有联系动物体各组织器官的作用,使机体内外上下保持协调统一。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上下贯通,左右交叉,将动物体各个组织器官,相互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起到了协调脏腑功能枢纽的作用。
抗御外邪,护卫机表。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经络之所以能够抗御外邪是因为经络中的十二皮部是一个抗御外邪的屏障,如果经络之气(正气卫气)不足或不利,则皮部抗邪的屏障作用减弱,就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而发病。
运行气血,温养全身。24经络学说经络学说25经络学说是研究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兽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从针灸、推拿、气功、按摩等各个方面积累了经验,并结合当时的解剖学知识,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它对于辨证、用药以及针灸治疗等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清代喻嘉言也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见掌握经络学说的重要意义。
经络学说是研究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26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脉大多循行于较深的部位,有一定的循行经路。络脉大多循行于较浅的部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家畜畜体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因为经脉和络脉将机体内所有的组织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联结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经络的概念27经络系统
经脉:正经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奇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
络脉:别络浮络孙络经络系统28经络的系统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络学说课件29经脉
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其又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经脉30正经
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及其附属部分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是前肢三阳经和前肢三阴经以及后肢三阳经和后肢三阴经,这十二条经脉是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纵行分支,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系统的部分,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正经31奇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
合称“奇经八脉”,其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奇经32络脉
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
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的主要功能是加强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浮络是循行于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络脉33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前肢或后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前肢或后肢、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
如前肢太阴肺经,后肢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34走向和交接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表现如下:
前肢三阴经,从腹胸走到前肢末端,交前肢三阳经;前肢三阳经,从前肢末端走到头部,交后肢三阳经;后肢三阳经,从头部走到后肢末端,交后肢三阴经;后肢三阴经,从后肢末端走到腹胸,交前肢三阴经。走向和交接35
头
前肢三阳
胸
前肢
前肢三阴
腹
后肢三阳
后肢三阴
后肢
36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循行部位),也有一定的规律。
头面部前肢三阳经止于头,后肢三阳经起于头,前肢三阳经与后肢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具体地说,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侧,太阳经在后。
四肢部前肢经行于前肢,后肢经行于后肢;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内侧面,太阴经在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后;外侧面,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分布规律37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后肢太阳与后肢少阴,前肢太阳与前肢少阴,后肢少阳与后肢厥阴,前肢少阳与前肢厥阴,后肢阳明与后肢太阴,前肢阳明与前肢太阴。表里关系的两经循行特点是:都在四肢末端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都分别络属于互为表里的脏腑。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表里关系38十二经脉简表
循行部位阴经阳经(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属脏络腑)(属腑络脏)前缘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前肢中线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后缘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
前缘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后肢中线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后缘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简表39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是依次循环贯注的,自前肢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相传至后肢厥阴肝经,再复注于肺,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构成十二经脉循环。
前肢太阴肺经→前肢阳明大肠经→后肢阳明胃经→后肢太阴脾经→前肢少阴心经→前肢太阳小肠经→后肢太阳膀胱经→后肢少阴肾经→前肢厥阴心包经→
前肢少阳三焦经→后肢少阳胆经→后肢厥阴肝经→
前肢太阴肺经→流注次序40奇经八脉
定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原因:由于它们的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作用: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带脉有“约束诸经”的作用,督脉有“总督诸阳”的作用。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出”,给予补充。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将十二经脉比作江河,奇经八脉比作湖泽,相互间起着调节、补充的作用。3、奇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奇经八脉41
督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头部(风府穴),一部分进入颅腔,一部分上行头部正中线,百会,额部鼻上唇系带处。基本功能:督,有总管、统领之意。能总督一身之阳脉,故有“阳脉之海”的称号。督脉42
任脉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胸腹部的正中线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分行于目下。基本功能:任,有担任、任受之意。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有“阴脉之海”的称号。任,又与“妊”意义相同,其脉起于胞中,与妊娠有关,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说。十二经脉加上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脉”,是经脉的主干。任脉43
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退出公司股份协议书
- 足球培训合同协议书
- 餐饮外带打包协议书
- 书画院分院合作协议书
- 便利店劳动合同协议书
- 青岛养老产业协议书
- 充电桩租赁合同协议书
- 苏北计划资助协议书
- 健身工作室合同协议书
- 车牌北京转让协议书
- 环保管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桩顶地系梁专项施工方案
- 电气工程概论-肖登明
- 民间个人借款还清证明范本
- 胶粘剂制造业行业营销方案
- 【江淮汽车公司财务现状及其盈利能力问题分析(10000字论文)】
- Sibelius使用教程教材说明
- 柔力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学会宽容快乐生活主题班会课件
- ASME-B31.3-2008-工艺管道壁厚计算
- (完整版)培训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