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诗歌鉴赏表达技巧1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3、规范答题步骤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古代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习目标:2一、预习体验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离愁?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词人把“离愁”这样抽象的情感比喻成春水这样具体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离愁”之深、之多,体现了词人对家乡、对居者的怀念。一、预习体验3二、考点阐释2013考试说明:

选材为唐宋诗词。阅读鉴赏诗词,要了解诗词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艺术表现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等。要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注意诗词中包含的文化意蕴。要把握试题的指向和要求,有针对性的实实在在的回答问题。二、考点阐释4考查角度:1)辨认并具体分析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方法2)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出题模式:诗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什么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及效果。考查角度:5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双关。

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6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一)比喻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7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经典回顾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81.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答:“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1.近试上张水9【高考链接】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高考链接】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10【课堂巩固】野望①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⑴“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2分)比喻,以“风尘”喻战争。评分建议:比喻,1分;说明,1分。【课堂巩固】野望①杜甫11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4分)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⑶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分)“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12(二)借代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二)借代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1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终岁不闻丝竹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经典回顾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经典回顾141、用事物特征或标志借代。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以事物的作者或产地借代。例如:①天气好冷,来一杯「绍兴」驱寒吧!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以事物的质料或工具借代。例如:①田园寥落「干戈」后。②终岁不闻「丝竹」声。4、以具体和抽象借代。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5、部分代替全体。例如:孤「帆」远影碧山尽。

1、用事物特征或标志借代。15比喻和借代的区别:比喻侧重相似性,强调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借代侧重相关性,强调借体和本体有关系。比喻和借代的区别:16(20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2008江苏卷)17(2009江苏卷)满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2009江苏卷)18【课堂巩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答案: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课堂巩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9(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2分)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2分)(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1分)。(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20(三)比拟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三)比拟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21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作者是使用何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搬家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时,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②诗人主要是使用拟人手法。一个“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中的柳条腾蔓修长柔软。黄莺“浑相识”“欲别频啼”更似凄凄惜别,表现出他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③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移家别湖上亭22(四)夸张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四)夸张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23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欢乐喜悦之情。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24(五)对偶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五)对偶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25(六)排比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六)排比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2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7定义: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七)反复定义: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28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29(八)设问定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八)设问30(九)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使用反问句式,直抒傲岸不屈的人格操守,情感激越强烈。(九)反问31(十)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例如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凉、冷(十)双关32

[解题方法]1、确定修辞方法2、结合诗句分析此种修辞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3、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解题方法]33综合训练综合训练3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借代北宋都城汴京、比喻帝王。(2分。每点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35(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①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②孤:流落江湖的孤独;③思: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杨炎正②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拟人(或“比喻”,或“双关”)。(2分)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3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làng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8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9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3、规范答题步骤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古代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习目标:40一、预习体验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离愁?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词人把“离愁”这样抽象的情感比喻成春水这样具体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离愁”之深、之多,体现了词人对家乡、对居者的怀念。一、预习体验41二、考点阐释2013考试说明:

选材为唐宋诗词。阅读鉴赏诗词,要了解诗词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艺术表现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等。要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注意诗词中包含的文化意蕴。要把握试题的指向和要求,有针对性的实实在在的回答问题。二、考点阐释42考查角度:1)辨认并具体分析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方法2)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出题模式:诗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什么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及效果。考查角度:43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双关。

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44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一)比喻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45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经典回顾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461.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答:“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1.近试上张水47【高考链接】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高考链接】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48【课堂巩固】野望①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⑴“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2分)比喻,以“风尘”喻战争。评分建议:比喻,1分;说明,1分。【课堂巩固】野望①杜甫49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4分)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⑶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分)“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50(二)借代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二)借代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5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终岁不闻丝竹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经典回顾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经典回顾521、用事物特征或标志借代。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以事物的作者或产地借代。例如:①天气好冷,来一杯「绍兴」驱寒吧!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以事物的质料或工具借代。例如:①田园寥落「干戈」后。②终岁不闻「丝竹」声。4、以具体和抽象借代。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5、部分代替全体。例如:孤「帆」远影碧山尽。

1、用事物特征或标志借代。53比喻和借代的区别:比喻侧重相似性,强调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借代侧重相关性,强调借体和本体有关系。比喻和借代的区别:54(20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2008江苏卷)55(2009江苏卷)满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2009江苏卷)56【课堂巩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答案: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课堂巩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7(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2分)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2分)(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1分)。(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58(三)比拟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三)比拟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59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作者是使用何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搬家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时,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②诗人主要是使用拟人手法。一个“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中的柳条腾蔓修长柔软。黄莺“浑相识”“欲别频啼”更似凄凄惜别,表现出他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③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移家别湖上亭60(四)夸张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四)夸张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61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欢乐喜悦之情。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62(五)对偶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五)对偶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63(六)排比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六)排比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6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65定义: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七)反复定义: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66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67(八)设问定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八)设问68(九)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使用反问句式,直抒傲岸不屈的人格操守,情感激越强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