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十堰市姚坪板桥中学2023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阅读宋代耕地面积与税收情况,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项目总耕地面积农业税各级商业税996年312万顷1249万两2210万两1021年525万顷2321万两6389万两A.宋代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B.封建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C.经济的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基础
D.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看题干中最后一个项目“各级商业税”的数目比前一个项目“农业税”的比较,商业税比农业税的数目大,尤其是1021年的数目更是大很多,可见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故答案选D。ABC图表没有体现2.1922年底,美国人在上海办的英文报刊《密勒氏评论报》做了一次“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孙中山得票最高。其原因应该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C.领导了北伐战争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参考答案:依据材料“1922年底”,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因此在问卷调查孙中山得票最高,故A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是在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国民大革命的意义,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素称发达的是官营手工业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参考答案:D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素称发达,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制瓷业繁荣,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丝织技术也是由中国首先发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铜,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通读材料,分析可知:黄宗羲认为天子的儿子如果不贤德,还可以由宰相传贤加以补救,废除宰相后,天子之子假如不贤德就没有补救的办法了。由此可知黄宗羲是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故选B。他倡导设相,这也是他的一个主张。A、C、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全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5.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国共合作抗日,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38年”“CHINA”。由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①显然错误;美国于1945年8月向日本投放原子弹,②错误;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共产党则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故③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备注】【备考链接】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反侵略性;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支持等。6.建国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杜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B.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C.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改变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建国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杜会矛盾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是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代行人大职能转变,故本题选择D项;A是1949年;B是1949-1954年;C中各党派错误。考点:现代中国政治·新中国初期政治·政协职能转变7.下图反映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政治机构。图示中,皇帝之下是六部,说明六部长官直接向皇帝负责。此种制度是在明朝时期出现。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向皇帝负责。唐朝时期,皇帝之下是三省六部。宋朝时期皇帝之下有参知政事等,清朝时期,皇帝之下是军机处。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专制政体的演变·明代中枢机构8.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A.西周
C.西汉
D.宋代
B.秦朝
参考答案:A9.《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参考答案:C据材料“中原地区……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初年北方地区由于战争的破坏,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人烟萧条,故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不是唐朝初年,故A项错误;唐朝之前北方地区已经得到有效开发,故B项错误;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战争的破坏,不是由于人烟稀少,故D项错误。故选C。10.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A.扩大了地方权力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集权D.促进了文化整合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是指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的开明政策;“变其俗、革其礼”是指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两者的做法体现了分封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D项正确。材料强调分封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与扩大了地方权力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推动了经济发展,而是强调其促进了文化整合,排除B。材料反映齐国和鲁国推行的统治政策,与强化了中央权力无关,排除C。11.“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参考答案:A略12.“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B.国共合作道路C.民族统一战线的道路D.城市中心道路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走相反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就是毛泽东所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有别于俄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即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具体实践,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C两项属于无关项。D项是俄国的革命道路模式,与材料主旨相悖。故正确答案选A。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3.《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按遗嘱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C.按军功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参考答案:D14.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参考答案:C15.近代西方某位思想家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下列言论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B.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C.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思想家是卢梭,而“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卢梭的观点,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伏尔泰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薄伽丘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莎士比亚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6.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过程是A.《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民法大全》B.《十二铜表法》—习惯法—万民法—《民法大全》C.习惯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D.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参考答案:D17.北京《晨报》发表了北京政府顾问、外交委员会委员林长民的文章,该文沉痛叹息“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作者发出这一叹息的背景之一是A.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B.清朝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D.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参考答案:D18.1855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B.成为日本以后对外扩张的“路线图”C.日本很早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D.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蓄谋已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对外扩张,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者主张并非政府决策,C、D两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时间判断A项错;根据史实可知B项正确,故选B。19.孔子自述身世时尝称:“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后人也以“殷汤之后”、“微子之后”等称呼孔子。由此推断,西周时孔子先祖可能受封于下图中()A.①B.②C.③D.④参考答案:D【考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析】由材料“殷汤之后”、“微子之后”可知,微子启不是姬姓贵族,而是商朝旧贵族,图示中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地,D项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燕国、鲁国是姬姓贵族,结合地图排除AC项两项;
齐国是功臣姜尚的封地,排除B。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答题的关键是先识记封国的类型,然后结合地图分析出结论。【解析】20.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①协定关税
②领事裁判权
③划定使馆界
④在通商口岸设厂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参考答案:A21.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是因为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参考答案:D22.使古代中国人走上读书——考试——做官这一人生轨迹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推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参考答案:D【详解】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世袭为依据,不需要经过考试这一步骤,故A错误。推举制是由地方与当朝官员自行推荐再封官,也不需要经过考试这一步骤,故B错误。三省六部制是自隋朝开始的中央官制,并不是选官制度,故C错误。科举制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方式,学生通过各级考试入仕做官,符合题干要求,故D正确。23.阅读下表: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下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时期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1850-1879721549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参考答案:A材料反映了种田人数减少而从事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增加,这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典型表现,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宗法社会遭到破坏、资本主义萌芽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解体而非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24.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A.宽领域
B.全方位
C.多层次
D.高起点
参考答案:D略25.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素,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因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方面的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B、D两项时间不符,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答案应为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余粮收集制26.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参考答案:D略27.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主管军事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中书省
参考答案:C秦朝政治体制。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是被称为三公,其中太尉负责军事,故选C。28.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参考答案:C29.霍布斯鲍姆指出:“就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及90年代初期,世界历史的一个纪元告终,新的一幕开始,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以下与材料描述相符合的是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意识形态斗争终结C.两极格局结束 D.多极化趋势出现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二战后日、欧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不甘于受到美国的控制和束缚,资本主义阵营就已经开始出现分化,故排除A;材料叙述的是两极格局的瓦解,不是意识形态斗争的终结,故排除B;多极化趋势出现于两极格局瓦解之前,故排除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这与“一个纪元告终,新的一幕开始”符合,故选C。30.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现代化”一词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科学词汇在报刊上被广泛运用,开始于1933年7月《申报月刊》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针对这一问题,编者明确写道:“须知今后中国……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现在我们特地提出这近几十年来,尚无切实有效方法去应付的问题,作一回公开的讨论。”——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材料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材料三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出现现代化讨论热潮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经济建设实践”是如何开展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又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因素?
参考答案:(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推出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日本加紧侵华,为抗战作经济准备。(2)背景:西方国家的封锁敌视;中苏友好;苏联模式的成功经验;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国家已经控制经济命脉。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3)方式: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4)因素:取得民族独立;实行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不断改革经济体制;科教兴国。【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这场讨论“开始于1933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完成了统一,开展国民经济建设等运动,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等;由“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日本加紧侵华,国内民族意识觉醒和抗日民主运动兴起等。(2)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很快实现了工业化”可知苏联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可知中苏相似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可得出新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苏友好、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以及国家通过建立国营经济等控制了经济命脉。开展:根据材料二“党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建设实践”主要包括一五计划的制定、实施和优先发展重工业。(3)方式:根据材料三“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可知,我国进行“对外开放”,开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4)因素:根据以上材料及相关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独立、改革开放、政策推进、科教兴国、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等。32.自古以来,我国对市场的认识和运用经历了曲折起伏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细绢、丝绵,私出私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大明律附例》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
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政府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明朝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农业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实质。(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答案:(1)政策:“海禁”或“闭关锁国”。 影响:影响商品经济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表现: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实质:中国经济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趋势: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 原因:苏联模式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近代自然经济的瓦解和现代经济体制的变化。 第(1)问,根据“私出私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可知明朝政府执行了“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封闭了中国对外的往来和贸易,影响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第(2)问,根据“几乎增加了一倍……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可知中国近代农产品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变化意味着中国开始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实际上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3)问,根据“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可知,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是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当时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和苏联模式的影响。 33.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府风俗考》(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材料二(2)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材料四从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呈现出来。借鉴1933年苏联的做法,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善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4)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参考答案:(1)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证据:“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2)新气象:产生了一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主要原因:近代小农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变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3)政策: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效果: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4)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原因: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变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详解】第(1)小问的第一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雇佣关系,表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及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中的“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体现了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雇佣关系的体现,说明这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因此这句话是最有力的证据。第(2)小问的第一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前两幅图是洋务企业,第三幅图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说明此时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产生一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小问的第一问,依据材料中的经济建设方案“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可以推出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第二问,根据材料中国民政府制定经济建设方案,方案侧重于重工业并兼顾轻工业发展,同时结合相关数据,可以推知轻重工业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材料数据中,重工业的进口仍然增加,说明国内重工业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内其他工业的发展需要,仍然较为落后。第(4)小问的第一问,本题考查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借鉴1933年苏联的做法,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回答出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问,根据材料“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呈现出来”可知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借鉴1933年苏联的做法”可知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第三问,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工业地产有偿转让协议
- 2024年度南京二手房交易合同
- 2024年度水果交易合同模板
- 【初中生物】病毒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2024年度法律服务委托合同
- 2024年度工程监理合同标的及服务内容具体描述
- 2024年工程劳务分包补充协议
- 2024个人向公司借款合同范本(简单版)
- 2024冷却塔填料生产工艺优化合同
- 2024年度CFG桩基工程水土保持合同
- Unit2 School things Lesson 3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江苏省2024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DB11T 2256-2024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踏面维修技术规范
- 急诊科提高出诊车物品放置规范率PDCA项目
- 经济学金融学课件-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 反渗透膜清洗合同
- 07J901-2 实验室建筑设备(二)
- 脑挫伤课件完整版本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 责任保险行业研究报告
- 初级经济师(初级建筑与房地产经济)题库含答案(精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