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市濠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市濠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市濠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市濠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市濠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市濠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参考答案:D据材料“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故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故B选项错误;立法与行政之争,属于三权分立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与联邦制的相关知识,学生容易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等概念混淆从而错选C选项,复习和考试训练中应该加强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对比下面两幅图,请判断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A、手工业发达

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

D、打破了坊市界限参考答案:D3.在西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有A.建立武装B.征派赋役C.设置官员D.镇守疆土参考答案:D【详解】西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有定期朝觐、服从命令、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等,故D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设置官员的权力,ABC不是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排除。4.《钏影楼回忆录》记载:“上海那个地方是开风气之先的,外国的什么新发明、新事物,都是先传到上海。”下列不属于上海社会生活近现代化的史实是A.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B.1906年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C.1924年有公共汽车运行D.2003年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A项与设问不符,排除。1906年,在天津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B项符合设问,所以选B。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C项与设问不符,排除。上海磁悬浮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D项与设问不符,排除。【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抓住设问要求“不属于上海社会生活近现代化的史实”,运用近现代上海发展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对此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民族经济,壮大革命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列强在华利益,以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支持革命”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共,广泛地发动群众参考答案:D6.北宋李觏认为:“一夫之耕,食有佘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由此可知,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的负担较重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小农经济的脆弱D.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可知农民赋税负担过于沉重是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结论,B选项排除。脆弱性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C选项排除。自然灾害的破坏不是农民“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D选项排除。7.下列关于上海交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高考资源网(

)A、20世纪初,汽车传入上海高考资源网B、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出现于上海高考资源网C、近代以来的中国首条空中航线是上海—北京航线高考资源网D、1872年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在上海成立高考资源网参考答案:C8.《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

D.分封制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根据材料“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有三老”可知,“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参考答案:C略10.1964年1月,戴高乐不顾美国的抗议,在外交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解释说这只是“承认世界现状”。并且,他在东南亚也发起挑战,而当时美国正在干涉越南。这表明A.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法国企图取代美国的霸权地位C.欧洲正在朝着政治一体化发展D.欧共体形成挑战了美国的地位参考答案:A【详解】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法国不顾美国的抗议,在外交上承认中国,并在东南亚挑战,可见法国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中强调法国在外交的独立,想摆脱美国的控制,但未体现其争夺霸权地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的政策,不是欧洲各国的政治联合,排除;D项,欧共体形成挑战美国的地位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11.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里描述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A.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B.泰晤士河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白烟C.人们兴高采烈地搭乘飞机去旅行D.一座座石油开采公司拔地而起参考答案:B电线、霓虹灯、飞机、石油开采公司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故A、C、D不符合题意。12.《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里的诗篇不包含A.“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B.“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C.“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D.“发展才是硬道理”参考答案:A略13.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思考并坦率地讨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任何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参考答案:考点:D1: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本题考查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体考查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解答:根据材料“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思考并坦率地讨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任何作用的可能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A项,“冷战”局面开始形成于二战结束,排除;B项,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192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殖民体系瓦解无关,排除;D项,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故选D.14.下列是毛泽东的四句诗词,其中描写1949年渡江战役的是A.“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B.“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奖。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参考答案:D15.“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参考答案:B16.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应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辛亥革命的推动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参考答案:D17.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参考答案:D18.20世纪末,“一国两制”构想在我国先后成功实践的地区是()A.澳门、香港

B.台湾、澳门

C.香港、台湾

D.香港、澳门参考答案:D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选择D项符合题意。19.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从美国兴起,迅速蔓延,唯独一个国家独善其身。这个国家是A、中国B、英国

C、苏联D、德国参考答案:C解析: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独善其身的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功。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依据所学即可。20.《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已经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参考答案:A21.近代前期西方列强曾两次攻入北京,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其中火烧圆明园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鸦片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参考答案:A【详解】1856年到1860年,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火烧圆明园,故选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指1894年到1895年,鸦片战争时期指1840年到1842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指1900年到1901年,时间不符,排除BCD。22.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

)A、跃居欧洲第一位

B、占世界第一C、开始复苏

D、陷入经济危机参考答案:A23.“夏朝建立,虽然专制的世袭取代民主的禅让,但禹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初步建立了军队、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器,这一切,为后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述材料肯定禹的贡献主要采用的评价史观是A、整体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阶级史观

D、文明史观参考答案:D2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③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

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参考答案:C26.《大公报》载文:"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考答案:C27.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某些利益

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依法行政,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参考答案:2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参考答案: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多是工匠,而不是科学家,这说明当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D选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各种经济、政治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具有必然性,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家对技术改良与发明重视与否,故C选项错误。故选D29.《后汉书?王符传》:“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中央集权制度D.郡国并行制度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舍本农,趋商贾”,反映的是农业人口向商业转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统治者一般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为B。A项时间不符,CD两项与题目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30.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领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指的是A.大跃进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设立经济特区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家庭经营,自负盈亏,故B正确。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与材料也无关,排除A;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农村合作与否无关,故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52年-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56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经济(政策)因素。(4分)材料二(2)材料二中①所示阶段粮食产量变化的政策因素是什么?(2分)材料②③所示阶段苏俄(联)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并分析其特点?(4分)材料三、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地面积消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2分)并分析《农业调整法》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2分)参考答案:(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一五计划实施或国家开展有计划地工业化建设(4分)(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新经济政策(2分)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分)(3)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收入(2分)作用: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2分,任意两点即可)32.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般认为,缣帛作为书写记事材料,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与简牍并行了相当一段时间。但历史的车轮进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西汉时代,就开始有了许多发明新的书写材料的历史冲动,这些发明有的可能是有意无意间的发明。仅从我国20世纪30年代8次出土古纸——我们姑且称之为“蔡伦前纸”来看,确实存在类纸物,这些类纸物,确实成为蔡伦发明造纸的“方向”,甚至我们可以说,西汉时代已经有了“纸的雏形”。……蔡伦是个宦官,由一个宫廷宦官,后加位尚方令,他很有才学,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做调查研究,后来又组织发明造纸,终于获得成功。——摘编自曹天生《蔡伦“发明”造纸术之谜的再探秘》材料二造纸术发展大事记

公元大事记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618~907年唐朝手工纸施胶与染色问世1637年《天工开物》载入造纸术工艺793年阿拉伯第一座手工纸作坊在巴格达建成。继而传遍欧洲各国:西班牙、西西里、意大利、法国、德国1807~1809年造纸机在法国、英国相继问世1840~1870年德国首创用机械方法处理木材制浆造纸1854~1874年欧洲相继利用氢氧化纳和亚硫酸盐打制纸浆1897~1920年长网造纸机最高车速从160m/分钟达到320m/分钟

——摘编自戴家璋《中国造纸技术简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造纸术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角度分析造纸技术在欧洲发展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因素:竹简沉重;缣帛昂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需求;西汉的纸提供了方向;东汉朝廷力量的支持;蔡伦的才学和勤奋研究。(2)主要特点:我国最早发明改进并领先世界;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7世纪后欧洲国家采用机器、化学技术造纸;近代中国造纸技术落后于西方。原因:政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出现了重大突破,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详解】第(1)问,“主要因素”,依据材料一信息“确实存在类纸物,这些类纸物,确实成为蔡伦发明造纸的‘方向’……他很有才学,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做调查研究,后来又组织发明造纸,终于获得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竹简沉重、缣帛昂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西汉的纸提供了方向、东汉朝廷力量的支持以及蔡伦的才学和勤奋研究等角度概括。第(2)问,“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二信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唐朝手工纸施胶与染色问世……《天工开物》载入造纸术工艺……阿拉伯第一座手工纸作坊在巴格达建成……继而传遍欧洲各国:西班牙、西西里、意大利、法国、德国……造纸机在法国、英国相继问世……德国首创用机械方法处理木材制浆造纸……欧洲相继利用氢氧化纳和亚硫酸盐打制纸浆……长网造纸机最高车速从160m/分钟达到320m/分钟”并结合概括得出:我国最早发明改进并领先世界;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7世纪后欧洲国家采用机器、化学技术造纸;近代中国造纸技术落后于西方等。“主要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上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回答。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注:包括民主、平等、人权、自由等)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文池《思想的灵光》(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人文思想产生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人文思想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参考答案:答案:(1)作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的原因是延续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此外的原因有: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都阻碍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2)特点: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事件:维新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近代化过程。第(1)问,考查中国的近代化过程,近代化的进程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军事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等。根据材料“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可知延续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这仅是政治因素,其他的结合经济、思想方面阻碍转型的因素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可知受西方文明影响,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相关史实进行列举即可。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冶﹣﹣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领域发生哪些变化。(2)依据材料二并运用具体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