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五十四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
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参考答案:D:本题立足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的解读能力。就引文内容言,既崇尚礼制,又注重法治,即“隆礼重法”,这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特征。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先”,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2.明清时期文人的作品逐步具有了商品属性,郑板桥公开开出自己的书画价格(时称“笔榜”)。袁枚给某盐商题跋22个字,得了2000两银子,成为最善经营文化产业的文人。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开始重视文化修养
B.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C.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参考答案:D3.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项目1894年1914年1920年1936年(包括东北)资本总额(亿元)1.22887999.91中国资本所占比重55.53%42.84%48.44%42.77%其中官僚资本为39.14%76%96%27%注: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如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A.产业结构不合理B.民族工业发展缓慢C.重工业发展迅速D.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资本总额在上升,而官僚资本额在1920年以后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但是中国资本额却并未大幅下降,说明当时民营经济发展较快,选项D正确;根据材料“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因此无法判断产业结构情况,排除A、C;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较快,选项B排除。4.“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对外开放
B.思想解放C.文明碰撞
D.政府提倡参考答案:D5.《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参考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金属工具使用与材料中百姓辛苦劳作没有关联,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并非彻底瓦解,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土地出现,赋税制度进行变革,征收赋税,从而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与百姓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关联不大,故D项错误。答案:C6.在西方某些国家还保留着一种古代民主制的遗风,如瑞士某些州的广场集会或露天会议,以及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小镇的镇民大会等,通过这些会议决定本州(镇)的事务。这里的“民主制的遗风”指的是A.尊重一定区域内风俗习惯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C.集体表决决定人员的去留
D.维护小国寡民的城邦利益参考答案:B7.明代士绅等读书人有免除徭役和少缴赋税的特权,许多地主将土地记在士绅名下,1567年仅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就曾査出这种寄名土地将近200万商。这种状况A.有利于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B.导致明朝廷调整了旧的赋税制度C.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D.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土地兼并发展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地主利用士绅特权寄名土地,以达到减免徭役赋税的目的,因此统治者必定会调整赋税制度,这就是后来张居正改革,即一条鞭法,所以答案选B;材料并没有涉及到科举制度的问题,排除A;从材料中也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南移,而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排除C;材料讲的是士绅等读书人有免除徭役和少缴赋税的特权,因此有很多地主将土地记在士绅名下以此来减少徭役和赋税,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土地兼并的问题,所以排除D。8.有人认为,眼下在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这是指下列哪两者的东扩A.北约与华约
B.北约与欧盟
C.欧盟与北约
D.恐怖与流感参考答案:C9.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古人以“树之根,水之源”比喻人的祖根,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3年7月8日癸巳年清永陵(作为清代第一陵的清永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其先祖设立的墓地陵园)祭祖活动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正式启动。这种现象深受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回顾历史,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B.嫡长子的大宗地位是绝对的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参考答案::B:本题学生易误选D,误以为宗法制下的各诸侯经常会发生冲突,因而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到宗法制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而B项错在把嫡长子的大宗地位绝对化,其实大宗、小宗是相对的。10.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力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
)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
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D.迎合了当时“制洋器”的需要参考答案:B解析:中体西用与材料中“西学中源”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材料观点是方便国人的接受西方技术,减少引进西方技术的阻力,故B项正确;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不是主要的目的,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11.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参考答案:A略12.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参考答案:A【详解】“六经责我开生面”是说自己致力于儒家的学术研究,“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整体两句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呼唤“政治变革”,排除B;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与“人性本善”无关,排除C;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并非批判社会现实,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王夫之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即可。13.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题目要求是排列事件的顺序,判断每个事件的时间点然后排序是最简单而实用的做法,但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够给考生提供有效信息的并不是宣传画本身,更主要在于宣传画下面的文字说明,抓住文字说明中的“跃进”“样板戏”“第一部宪法”“香港回归”等历史信息可以判断第一部宪法颁布最早,而香港回归最晚,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14.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D.科举制度已经衰落参考答案:A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戊戊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通B.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C.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辟”;B项错误,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D项错误,这是辛亥革命。16.如图6所示,二战前后国际经济体系(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 A.促进了战后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B.完全是为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C.使世界贸易从此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 D.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参考答案:D17.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1937、1942年”,这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批民族工业内迁西南西北地区,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以为抗战服务,因此重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本题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重工业的发展18.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A.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B.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D.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参考答案:A19.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艰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 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参考答案:考点:P7: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分析:本题考查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考查清末新政的内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光绪帝”、“痛除积弊,详筹兴革”,结合所学知识,与此有关的是“改革科举,废除八股”,故B项正确.“尊孔复古”是袁世凯时期,故A项错误.“立行宪法,大开国会”是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在光绪帝的变法诏书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设置内阁”是明朝时期的措施,与题干时间和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20.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参考答案:C
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注意题目中“用全球史观”,是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C项正确。21.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参考答案:C22.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B.法家地位有所下降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D.思想专制局面形成参考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秦国的重视,秦国重视的是法家思想,故可排除A;战国中后期,法家思想逐渐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视,所以B的说法违背了史实,故排除B;依据材料中的“《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一信息可知,在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的趋势,故选C;思想专制局面形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可排除D。23.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参考答案:C24.“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巴黎公社报》
D、《资本论》参考答案:A25.某启蒙思想家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该思想家应该是()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康德 D.卢梭参考答案:考点:启蒙运动.分析: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的思想,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康德指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卢梭的主要思想是天赋人群与人民主权思想.【解答】A、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的思想,排除;B、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排除;C、康德指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材料中“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一致,正确;D、卢梭的主要思想是天赋人群与人民主权思想,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以启蒙思想观点的论述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启蒙运动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6.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学”——《奇器图说》是17世纪初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翻译、编写而成的。以下情况有可能出现的是①该书吸收了伽利略研究成果
②该书介绍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③后来的中国学者对该书不予重视乃至贬斥④该书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现象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参考答案:D27.某历史研究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伏》中多次出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将领抢购黄金和美金的情节。当时美金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
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要求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解放战争后期”这一时间概念。大概就是1948~1949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之材料中“美金”的字眼,综合判断应该是在1947年《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解放战争后期”“黄金”进行分析即可。28.隋唐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政事堂
D.门下省参考答案:B29.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前(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D.较封闭导致世界史研究落后参考答案:B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30.“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C.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
D.目的是实现对天子和王侯的谏议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王安石变法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命王安石推行新法。内容如下:均输法——设发运使,由政府采购物资,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收获后还本付息;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募役法——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材料二:“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深威塞境牢……”
——(北宋)韦骧《钱塘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设青苗法……而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至倍息……”
——(北宋)苏辙《城三集》材料四:“王安石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问题:(7分)⑴阅读材料一,体验下列两类人群对新法的态度,结合新法内容说明理由。(4分)
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对变法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农民……⑵后三则材料是如何看待变法效果的?(3分)参考答案:⑴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反对变法,理由: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直接打击了大地主和大官僚的特权和利益,均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2分)农民基本赞成变法,理由:青苗法和均输法使农民免受大地主和大商人的高利贷盘剥,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减轻农民赋役负担及保证农时,农田水利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三点写出两点给2分)。
注:不说明理由不给分⑵材料二是北宋诗人以诗歌的形式肯定变法的积极作用,夸张而片面。材料三是擅长史论的苏辙认为王安石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新法执行脱离实际情况而事与愿违。材料四是后世史学家批判新法用人不当、乱旧章而导致弊端丛生。(3分)32.阅读下列材料: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不是中国人兴建的,也不是中国人推行的,而是境外对中国的丝绸有需要,才形成了丝绸之路。所以查中国的古籍,是找不到“丝绸之路”这个词的。186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提出“丝绸之路”概念。他结合考察情况,又对照中国历史,提出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存在着这样一条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不是为了贸易。当时汉武帝为了打败匈奴,他想派张骞去现在的阿富汗一带去跟大月氏联系,大月氏本来在燕山这一带的,后来是被匈奴赶过去的,跟匈奴有世仇,因此汉武帝希望能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张骞被匈奴扣住了,一呆呆了十年,后来逃脱,来到大夏,找到了大月氏。但大月氏已熟悉了这里的生活,不想再打仗了。这时,汉朝已经打败了匈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带了很多人,浩浩荡荡,也带上了中国的丝绸、金银财宝,沿途散给这些小国,巩固汉朝对这些小国的影响。后来中亚、西亚的人发现丝绸是好东西,然后把丝绸带到了罗马帝国。罗马那边有钱,但没有丝绸,所以有非常强大的需求。因为丝绸适合长途贩运,并且利润高,所以李希霍芬把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了贸易和利润开辟过这条路。在这之后,每当有战乱,或者西方的需求变小了时,这条路也就不通了。因此从有了这条路后,往往是通的时间短,断的时间长。因为当时的自然条件恶劣,而运输代价是很高的。到了安史之乱,唐朝从中亚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长安附近,丝绸之路基本上不存在了,变成了中亚内部的一条路。而这时,阿拉伯人掌握了航海技术,到了广州、宁波这些地方。海运一通,丝绸之路的价值就没有了,因为海上运输量大,除了丝绸,还增加了茶叶、陶瓷等日用品。所以丝绸之路并不是始终都有那么多的价值。———葛剑雄谈丝绸之路概括丝绸之路兴起和衰败的原因,并为搞好“一路一带”建设献一策。(1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兴起原因:1、境外尤其是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求。2、汉朝打败匈奴,张骞通西域,保障了交通安全。3、丝绸利润高,适合长途贩运。(6分)。衰败原因:1、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西北交通受阻。2、阿拉伯人掌握航海技术,东南海运畅通。(4分)献一策:1、坚持国家之间平等互利,互通有无。2、坚持创新驱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3、加强国际协作,确保投资和交通安全。(2分,言之成理,一点即可)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丝绸之路以及“一路一带”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的观点,第一小问“兴起的原因“,依据材料中“境外对中国的丝绸有需要,才形成了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不是为了贸易。当时汉武帝为了打败匈奴”“有非常强大的需求。因为丝绸适合长途贩运,并且利润高”的信息来归纳概括;“衰败的原因”,依据材料中“安史之乱,唐朝从中亚节节败退”“阿拉伯人掌握了航海技术……海运一通”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中“献一策”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坚持国家之间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坚持创新驱动以及加强国际协作,确保投资和交通安全”的角度思考作答。33.1840年以来,经济现代化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一个重大目标。材料一:1864年,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涵义。简述该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材料二: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2)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3)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参考答案:(1)“外国利器”:指西方以“坚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灌溉设施合同范本
- 2024版家居软包装修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智慧农业解决方案IT服务正规购销合同3篇
- 2024版电商运营决策权分配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艺术中心租赁合同文化创意3篇
- 舞蹈学校学员培训合同及免责
-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合同
- 2024年服装品牌设计与制作合同
- 2024年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合作协议
- 企业间商业信息共享合作协议
- 光伏工程各单位归档资料
- 《美丽中国是我家》 课件
- 全面依法治国
- GB/T 17215.304-2017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4部分:经电子互感器接入的静止式电能表
- 2023年最新的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互相批评意见2023
- 商务沟通第二版第6章管理沟通
- 培训课件-核电质保要求
- 过敏原检测方法分析
-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个人独资】企业有限公司章程(模板)
- 外观GRR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