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_第1页
【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_第2页
【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_第3页
【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_第4页
【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1①生于忧患,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

。③天时不如地利,

。④得道多助,

。幼吾幼人之幼死于安乐地利不如人和失道寡助①生于忧患,。幼吾幼人2

孟子,名

,字

时邹人,是

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

”“

”。孟子简介

仁政亚圣儒战国子舆轲民贵君轻孟子,名,字,时邹

关于《孟子》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等记录战国时期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南宋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经典窄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共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分为上下两篇)

关于《孟子》43.相关知识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还有一本《乐经》,与其合称为“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该书亡于秦末战火,故只剩下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书。【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3.相关知识【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5【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61.性善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保有气节)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中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同义也。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孟子思想【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1.性善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孟子思想【新教材】-《齐桓晋文7【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8【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9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

童年【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新教材】-《齐桓晋文10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孟子长大后,被孔11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成年与晚年时代【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孟子醉心研究,终12觳觫便嬖庠序孝悌忖度邪侈胡龁褊小颁白则王畜妻子彼恶知之húsùxiángcǔnduó

piánbìtì

chǐhébānbiǎnwàngwūxù朗读字音字形【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觳觫便嬖庠序孝悌忖度邪侈胡龁褊小颁白则王畜妻子彼恶知之hú1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2.主要人物3.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春秋五霸,成就霸业齐桓、晋文————春秋霸主齐宣王——齐国国君孟子——亚圣,一生周游列国,传扬学说,最后未被用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实现王道。【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春秋五霸,成就1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5.什么是霸道?什么是王道?保民而王霸道: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王道: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保民而王霸道:15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结构层次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16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不得已。以,同“已”,这类人宾语前置翻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结合注释,疏通语句谈论名词活用动词,行王道。【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不得已。以,同17概括第一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巧妙地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概括第一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18思考:孟子引入话题的方法(1)避而不答:孟子托辞“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避开齐宣王的问题而不回答。(2)转移话题:孟子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谈的“王道”上去,婉转地说:“无以,则王乎?”使宣王难以拒绝。思考:孟子引入话题的方法(1)避而不答:孟子托辞“仲尼之徒,19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保民〕安民,养民。

翻译:

(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翻译:(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20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何之〕到哪里去?之,往。﹝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

钟行祭,叫作“衅钟”。﹝舍之〕放了它。舍,释放。

﹝觳觫(húsù)〕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走向。

﹝以羊易之〕用羊来替换它(指牛)。古人以牛为牲

之最大者,羊的地位低于牛。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21翻译:(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翻译:(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22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爱〕吝惜,舍不得。

﹝诚有百姓者〕的确有这样(对我有误解)的百姓。

﹝褊(biǎn)小〕狭小。

翻译:(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曰:“有之。”翻译:(齐宣王)说:“有这事。”23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异〕对……感到奇怪。

﹝彼恶(wū)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隐〕痛惜,哀怜。

﹝牛羊何择焉〕牛和羊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择,区别。﹝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宜,应当。

﹝是〕这,指以羊易牛。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24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仁术〕仁道,行仁政的方式。

﹝远庖厨〕意思是把厨房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庖

厨,厨房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25翻译: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翻译:(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26概括第二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孟子以“百姓皆以为爱也”一句使齐宣王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紧接着又替他开脱,以“臣固知王之不忍”与之作对比,表明自己很了解宣王,博得了宣王的信任。孟子再进一步为宣王辩解:首先指出以羊易牛一事中,羊和牛其实没有区别,同样是“无罪而就死地”,指出宣王思想行为上的矛盾,又一次使他陷入自己也不能解释的困境中,一直逼得齐王说出“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话来。然后再进一步为他辩解,最后点明“以羊易牛”一事与行仁政的共通点﹕皆有怜悯仁爱之心;皆有不忍见其它生命受苦及被杀害之心。而这正是“保民而王”的基础。解决了齐王缺乏信心的问题。概括第二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孟子以“百姓皆以为爱也”一句27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说〕同“悦”,高兴。

﹝他人有心,予忖度(cǔnduó)之〕语出《诗经》。意思是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

﹝夫子之谓也〕(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意思是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28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

﹝复〕禀报。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明〕视力。

﹝秋毫之末〕鸟兽秋天生的纤细羽毛的尖端。

﹝舆薪〕整车的柴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29翻译: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翻译: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30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独何与〕却是为什么呢?独,偏偏、却。

﹝不见保〕没有受到爱护。见,表示被动。

﹝形〕表现。

﹝何以异〕怎么区分?何以,凭借什么

曰:“否!”31翻译:(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翻译:(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32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挟(xié)太山以超北海〕挟着泰山跃过北海。

﹝语(yù)〕告诉。

﹝为长者折枝〕为长者按摩肢体。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均喻指常人不难办到的事情。

翻译:((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3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敬爱,后面两个“老”指老人。幼,爱护,后面两个“幼”指小孩。

﹝天下可运于掌〕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意思是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刑,同“型”,

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寡妻,正妻,一说为贤妻。御,治理。﹝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34“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权〕称重。

﹝度(duó)〕计量长短。

﹝抑〕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

﹝危士臣〕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

﹝构怨〕结怨。

﹝快于心〕心里痛快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35翻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翻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36概括第三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阐述齐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齐桓王已经承认了自己有不忍之心,相信自己可以行仁政。孟子于是就势举出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等例子说明齐桓王只恩及禽兽,却功不至于百姓,这是不肯行王道,而并非“不能”做到。他劝说齐宣王应把“不忍”之心,扩展至恩及百姓,统一天下的事业上去。概括第三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阐述齐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37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是什么?用何方法取得什么效果?接着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推恩。推恩的方法﹕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举斯心加诸彼,把恩惠推广开去。推恩的效果﹕推恩可以“莫之能御”,天下无敌。推恩可以使天下运于掌上。推恩足以保四海。推恩可以如古之人,能超越常人。不推恩则无以保妻子。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是什么?用何方法取得什么效果?接着孟子38“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求吾所大欲〕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翻译: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翻译:还39“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肥甘〕指美味的食物。

﹝轻暖〕又轻又暖的衣服。

﹝采色〕绚丽的服饰、玩好等。采,同“彩”。

﹝声音〕指音乐。

﹝便嬖(piánbì)〕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40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辟〕开辟。

﹝朝秦楚〕使秦楚来朝见﹝莅(lì)中国〕统治中原地区。莅,临视,指统治。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若〕如此。

﹝缘木而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41翻译:(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翻译:(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42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殆〕恐怕,可能。

﹝邹〕当时的一个小国,在今山东邹城、滕州一带。

王曰:“若是其甚与?”43翻译: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翻译: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44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方千里者九〕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这是当时流行的说法。《礼记·王制》:“凡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

﹝齐集有其一〕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九分之一。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

﹝盖(hé)亦反其本矣〕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盖,同“盍”,何不。本,指仁政王道。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45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施行仁政。﹝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做生意的人都想(把货物)

储存在大王的市场上。

﹝涂〕同“途”,道路。

﹝疾〕憎恨。

﹝赴愬(sù)〕跑来诉说。愬,同“诉”,诉说

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46翻译:(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翻译:(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47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惛(hūn)〕不明白,糊涂。

﹝进于是〕达到这一步。

﹝辅吾志〕帮助(实现)我的志愿。

﹝不敏〕愚钝。谦辞。敏,聪慧。

﹝尝试〕试行。尝,试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48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

﹝士〕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下文的“民”指普通百姓。

﹝放辟(pì)邪侈,无不为已〕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放,放荡。辟,不正。侈,过度。

﹝从而刑之〕接着就加以处罚。刑,处罚。

﹝罔民〕陷害百姓。罔,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49曰:“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制〕规定。

﹝畜〕养活。

﹝乐岁终身饱〕意思是好年成时终年温饱。

﹝凶年〕荒年。

﹝驱而之善〕驱使他们向善。

﹝从之也轻〕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之,指国君。

轻,容易。

曰:“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50曰:“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不足以做到。惟,只。赡,足。

﹝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奚,

何。暇,空闲。治,讲求。

曰:“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51曰:“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衣(yì)帛〕穿丝织的衣服。衣,穿。

﹝彘(zhì)〕猪。

﹝时〕季节。

﹝庠(xiáng)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申〕反复(做)。

﹝孝悌(tì)〕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颁,同“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

曰:“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52翻译: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翻译: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53翻译:(孟子)说:“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翻译:(孟子)说:“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54孟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阅读文章开头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思考:文中句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无伤也,是乃仁术孟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阅读文章开头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思55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道—没有谈论无传—没有流传臣未之闻也—我没有听说过桓文之事。未闻之宾语前置2、德何如,则可以王矣?何如—如何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之能御也—没有人能抵御他莫能御之宾前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道—564、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宾前5、牛何之牛何之宾前6、然则废衅钟与?—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仪式吗?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7、不识有诸?识—知道诸—之乎4、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宾前5、牛何之牛何之宾前6、然则578、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对……感到奇怪。以……为……—认为……9、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这真是什么心理呢?以羊易之状后10、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11、君子之于禽兽也取独12、夫子之谓也谓夫子宾前8、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对……感到奇怪。以……为……58

本文为对话体散文,对话过程基本省略主语,但也有几处保留主语。请圈划出这几处,思考保留主语和连带动词的作用。

保留“王”这个主语的几处为齐宣王心理变化的转折点,也是孟子游说效果越来越见成效的转折点,包含着齐宣王的思想转变过程。(分析齐宣王心理变化)本文为对话体散文,对话过程基本省略主语,但59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宾前)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被动)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三个“之”将宾语提前强调,“百姓”前置,尤其体现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三个“不用”强调“不为”的原因,整散结合,气势凌厉,善用类比,节奏铿锵,可以管窥孟子散文的力量与气势。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三个“之”将宾语提前强调,“百姓”前置60B.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B.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61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以何异宾前天下可运于掌于掌运状后构怨于诸侯于诸侯构怨吾何快于是?状后吾于是何快?状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比较急切地否定自己并不想兴甲兵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以何异宾前天下可运于掌于掌运状后构怨62王之所大欲取独王笑而不言。“笑而不言”透露出齐宣王不可言说的心思。此时他的心进一步被打动,但其霸业之心尚未完全消除,承上句“否,……”,但现在已经不好意思说出口了,只能“笑而不言”,这个表情耐人寻味。王之所大欲取独王笑而不言。“笑而不言”透露出齐宣王不可言说的63B.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连用五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以反问句暗示齐宣王之“所大欲”并非这些口腹声色的享受,“逼着”齐宣否定回答,自然引出下文孟子从反面分析实行“霸道”的后果,一气呵成。整散结合,节奏铿锵,充分体现孟子散文说理的气势与力量。B.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64“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从句式角度赏析)缘木求鱼固然一场空,,而“霸道”的后果就是一个字—灾,指出“霸道”的严重后果。全部用短句进行对比,铿锵有力,不容分说,体现了孟子说理的气势。“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缘木求鱼固65“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本段用了什么说理方式?对比和假设,阐述霸道的危害,描绘了仁政的前景,加强了警醒之意。“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本段用66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君王此时被行王道的美好图景感染,主动请求“明以教我”。“请”是“请让我”的意思,态度非常诚恳。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君王此时67将“士”与“民”比较,强调“民无恒产”的危害;将“制民之产”的“明君”与“今”的做法对比,突出“恒产”是王道基础;形象描述“制民恒产”的具体措施。效果:善用比较,叙议结合,形象生动,描述了一幅王道乐土的理想图景。请概括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效果。将“士”与“民”比较,强调“民无恒产”的危害;请概括最后一段68请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先明确告之保民而王的智慧接着让齐宣王发现自己的仁心,知道自己有实行王道的基础为其解释之所以不王是因为不为,而不是不能进一步用霸道的后果警示齐王,打消其图霸念头最后以王道的具体美景、具体策略消除其疑惑请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先明确告之保民而王的智慧接着让齐宣王发69

思辨与表达孟子散文波澜壮阔,气盛言和。以当代视角观察,也有一些不合常理之处。针对本文孟子的观点和论证过程,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质疑?A.人之常情,真的可以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吗?孔子也承认远近亲疏、长幼有序,反对墨子“兼相爱”的理论。B.“挟泰山以超北海”这段存在假逻辑。行王道仁政是非常复杂的工程,还要区分小仁与大仁,真仁与假仁。王道仁政怎可类比“折枝”之易?C.保民而王只需制民之产而已吗?书生之见!北宋有《清明上河图》,物阜民丰,经济文化艺术发达。但不要忘了北宋还有“靖康耻”“臣子恨”。思辨与表达70作业: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当代外交风云看“霸道与王道”400字左右。作业:71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是诚不能也3.是折枝之类也4.是罔民也

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主谓倒置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特殊句式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置句72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4.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5.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6.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7.舆薪之不见: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8.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宾语前置句73介词结构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

介词结构后置句74【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75①生于忧患,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

。③天时不如地利,

。④得道多助,

。幼吾幼人之幼死于安乐地利不如人和失道寡助①生于忧患,。幼吾幼人76

孟子,名

,字

时邹人,是

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

”“

”。孟子简介

仁政亚圣儒战国子舆轲民贵君轻孟子,名,字,时邹

关于《孟子》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等记录战国时期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南宋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经典窄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共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分为上下两篇)

关于《孟子》783.相关知识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还有一本《乐经》,与其合称为“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该书亡于秦末战火,故只剩下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书。【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3.相关知识【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79【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801.性善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保有气节)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中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同义也。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孟子思想【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1.性善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孟子思想【新教材】-《齐桓晋文81【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82【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83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

童年【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新教材】-《齐桓晋文84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孟子长大后,被孔85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成年与晚年时代【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孟子醉心研究,终86觳觫便嬖庠序孝悌忖度邪侈胡龁褊小颁白则王畜妻子彼恶知之húsùxiángcǔnduó

piánbìtì

chǐhébānbiǎnwàngwūxù朗读字音字形【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觳觫便嬖庠序孝悌忖度邪侈胡龁褊小颁白则王畜妻子彼恶知之hú87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2.主要人物3.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春秋五霸,成就霸业齐桓、晋文————春秋霸主齐宣王——齐国国君孟子——亚圣,一生周游列国,传扬学说,最后未被用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实现王道。【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春秋五霸,成就88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5.什么是霸道?什么是王道?保民而王霸道: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王道: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保民而王霸道:89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结构层次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90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不得已。以,同“已”,这类人宾语前置翻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结合注释,疏通语句谈论名词活用动词,行王道。【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不得已。以,同91概括第一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巧妙地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新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概括第一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92思考:孟子引入话题的方法(1)避而不答:孟子托辞“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避开齐宣王的问题而不回答。(2)转移话题:孟子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谈的“王道”上去,婉转地说:“无以,则王乎?”使宣王难以拒绝。思考:孟子引入话题的方法(1)避而不答:孟子托辞“仲尼之徒,93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保民〕安民,养民。

翻译:

(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翻译:(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94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何之〕到哪里去?之,往。﹝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

钟行祭,叫作“衅钟”。﹝舍之〕放了它。舍,释放。

﹝觳觫(húsù)〕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走向。

﹝以羊易之〕用羊来替换它(指牛)。古人以牛为牲

之最大者,羊的地位低于牛。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95翻译:(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翻译:(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96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爱〕吝惜,舍不得。

﹝诚有百姓者〕的确有这样(对我有误解)的百姓。

﹝褊(biǎn)小〕狭小。

翻译:(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曰:“有之。”翻译:(齐宣王)说:“有这事。”97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异〕对……感到奇怪。

﹝彼恶(wū)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隐〕痛惜,哀怜。

﹝牛羊何择焉〕牛和羊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择,区别。﹝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宜,应当。

﹝是〕这,指以羊易牛。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98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仁术〕仁道,行仁政的方式。

﹝远庖厨〕意思是把厨房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庖

厨,厨房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99翻译: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翻译:(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100概括第二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孟子以“百姓皆以为爱也”一句使齐宣王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紧接着又替他开脱,以“臣固知王之不忍”与之作对比,表明自己很了解宣王,博得了宣王的信任。孟子再进一步为宣王辩解:首先指出以羊易牛一事中,羊和牛其实没有区别,同样是“无罪而就死地”,指出宣王思想行为上的矛盾,又一次使他陷入自己也不能解释的困境中,一直逼得齐王说出“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话来。然后再进一步为他辩解,最后点明“以羊易牛”一事与行仁政的共通点﹕皆有怜悯仁爱之心;皆有不忍见其它生命受苦及被杀害之心。而这正是“保民而王”的基础。解决了齐王缺乏信心的问题。概括第二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孟子以“百姓皆以为爱也”一句101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说〕同“悦”,高兴。

﹝他人有心,予忖度(cǔnduó)之〕语出《诗经》。意思是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

﹝夫子之谓也〕(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意思是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102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

﹝复〕禀报。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明〕视力。

﹝秋毫之末〕鸟兽秋天生的纤细羽毛的尖端。

﹝舆薪〕整车的柴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103翻译: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翻译: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104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独何与〕却是为什么呢?独,偏偏、却。

﹝不见保〕没有受到爱护。见,表示被动。

﹝形〕表现。

﹝何以异〕怎么区分?何以,凭借什么

曰:“否!”105翻译:(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翻译:(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106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挟(xié)太山以超北海〕挟着泰山跃过北海。

﹝语(yù)〕告诉。

﹝为长者折枝〕为长者按摩肢体。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均喻指常人不难办到的事情。

翻译:((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10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敬爱,后面两个“老”指老人。幼,爱护,后面两个“幼”指小孩。

﹝天下可运于掌〕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意思是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刑,同“型”,

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寡妻,正妻,一说为贤妻。御,治理。﹝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108“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权〕称重。

﹝度(duó)〕计量长短。

﹝抑〕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

﹝危士臣〕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

﹝构怨〕结怨。

﹝快于心〕心里痛快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109翻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翻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110概括第三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阐述齐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齐桓王已经承认了自己有不忍之心,相信自己可以行仁政。孟子于是就势举出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等例子说明齐桓王只恩及禽兽,却功不至于百姓,这是不肯行王道,而并非“不能”做到。他劝说齐宣王应把“不忍”之心,扩展至恩及百姓,统一天下的事业上去。概括第三层的含义,赏析孟子的智慧阐述齐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111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是什么?用何方法取得什么效果?接着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推恩。推恩的方法﹕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举斯心加诸彼,把恩惠推广开去。推恩的效果﹕推恩可以“莫之能御”,天下无敌。推恩可以使天下运于掌上。推恩足以保四海。推恩可以如古之人,能超越常人。不推恩则无以保妻子。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是什么?用何方法取得什么效果?接着孟子11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求吾所大欲〕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翻译: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