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1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一)从孩子经常接触的各种材料、玩具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1.积木、积塑。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搬、堆积、摆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状、重量、空间关系、结构、对称、体积等基本概念。在玩积木的过程中,还能引发出许多数学问题。以“砌房子”为例,孩子必须思考“怎样才能砌得高、砌得稳”等问题,幼儿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自然而生动的数学学习过程。2.穿珠。孩子在用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串出自己喜欢的彩链时,自然辨认了形状、颜色,并注意到了各种规律及顺序。
3.水和沙。在沙箱中提供各种类型的碗、纸盒、瓶子、管子、漏斗、水枪、小桶、勺、杯子等,当孩子把水从一个容器倒向另一个容器时,很容易发展容量、重量、容积等概念。沙还可以用来建模型,以此了解固体的形状、体积。4.叶子、种子。孩子在观察、收集各种类型的叶子、种子时,对形状、尺寸、数量及分类、排序等都会有所感知。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一)从孩子经常接触的各种材料、2(二)从孩子感兴趣的各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1.角色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来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戏中买卖东西,可学习物物交换等。而医院游戏中要排队、挂号、量体温、听心跳数等,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2.艺术活动。粘土可以用来捏各种物体,在给物体造型的动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感知结构、形状、硬度、质量。在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滚成一个球体,把一大团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团成一个大球等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体积、形状、重量的经验。绘画、折纸、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小玩艺、拼图等这些活动,都为孩子提供了感知对称、结构、空间关系以及辨认和分类的机会。音乐中的节奏则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数量以及某种连续性与非连续性。3.木工。把一块木头劈成很多小块或是将许多小块粘成结构形状各异的物体,对于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经验。不同重量、厚薄、长度、结构的物体可供孩子比较、测量,这也是发展幼儿数学语言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4.户外活动。幼儿在户外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速度与方位。例如,通过攀登脚手架体会方位;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方位;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另外,孩子从一个圆筒里钻进去和把圆筒抱起来可获得关于其内壁和外壁的不同的感觉。(二)从孩子感兴趣的各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3(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1.进餐、吃点心。进餐时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测量(倒牛奶)、匹配(杯子、勺、人)、顺序(先发……,再发……)、一一对应、数数等经验。
2.盥洗。幼儿轮流洗手时,能获得快、慢,顺序(先后以及第几组、第几个等序数)概念。(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4(四)从周围环境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1.自己所处的位置。寻找自己的班级在几楼第几间,自己家里住在第几层,自己的床位在第几行第几列,自己做操站什么位置等,都能使幼儿区分方位,感知序数。2.班室的大小。区分班级教室、寝室面积的大小,比较自己班级与其他班级面积的大小,了解自己班与别人班环境布置的差异等,都能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引导他们学习测量。
3.幼儿园的树与大型玩具。统计幼儿园的大型玩具数量,统计幼儿园的树,比较树的高矮、粗细等,能引发出许多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幼儿感知数量、学习测量。4.数学区和科学区。数学区是专门为孩子数学学习提供的活动区,孩子可在其中学习比较大小、多少、认识基数、数字与图形匹配、写数字,学习一些关于测量和方位的词语等。在科学区里,可以记录自然界的变化;收集各种石头、坚果、种子等进行分类;操作一些测量仪器如量杯、天平等。(四)从周围环境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5(五)从孩子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
幼儿经常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小明、小红谁的沙包投得远?10元钱能买些什么东西?两个不同杯子装的牛奶一样多吗?……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启发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操作、判断,就能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幼儿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巨大作用,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五)从孩子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6
二、引发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
(一)关注孩子的问题,从孩子的提问中引发数学学习。
“科学始于好奇”。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往往是与其孩提时的好奇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抓住孩子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孩子数学学习的好时机。如当孩子提出“究竟是这个瓶子装得多还是那个杯子装得多”的问题时,就是我们引发有关测量及守恒的探索活动的好时机。我们可以指导孩子通过反复的测量和比较,然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保护其探索精神,又可以使幼儿初步感知测量,了解守恒,并在活动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引发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
(一)关注孩子的问题,从7(二)鼓励幼儿操作,从孩子的操作中引发数学学习。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如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会遭遇“怎样将积木搭得高”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将方法告诉幼儿,而是鼓励他们反复操作、尝试,并引导他们注意到各种积木的区别。因为通过自己的不断操作、探索、观察、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总是更令人难忘。尤其是当这个结论被大家所认同时,成功的喜悦又会激起孩子更高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养成其积极探索的习惯。(二)鼓励幼儿操作,从孩子的操作中引发数学学习。8(三)引导幼儿观察,从日常偶发的数学现象中引发数学学习。如当孩子玩投沙包的游戏时,会遇到诸如“谁投得远、谁投得近”等问题,教师可由此引导幼儿想各种办法来区分远近;当孩子玩商店游戏时,又会出现钱币的兑换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学习了测量,区分了远近,认识了人民币,并运用了加减运算等。在引发数学学习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二个问题1.内容的兴趣性和随机性。教师要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教师要把数学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时支持幼儿个别或小组发起的探究活动。2.适当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数学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自身极强的知识体系。没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就很难理解后面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从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及已具备的数学知识水平。只有选取适合幼儿当前水平的知识点开展探究活动,才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三)引导幼儿观察,从日常偶发的数学现象中引发数学学习。9案例:不同方法的“站队”
一天午饭后,我象往常一样组织准备排成一队去散步,这时安琪跑过来对我说:“,我们也象大班的哥哥姐姐一样分成两队,男小朋友站一对,女小朋友站一队,好不好?”这不正是引导孩子进行分类计数的好机会吗?我说:“好呀,我们比赛,看哪队站得又快又好”,队伍站好后,我提议孩子们数一数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各有多少,谁多谁少。每一队小朋友开始派代表点数,最后他们数出男孩子有11个,女孩子8个,男孩子比女孩多。我又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几个呢?”,这下孩子们可被难倒了。短暂的沉默后,洋洋大声说:“我有办法了。”按照他的要求,两队小朋友一个一个拉起手来,多出来的男孩子没有人牵手,洋洋便走到他们中间数起来,很快就数出来是3个。
在无法直接运算的情况下,洋洋运用所掌握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和点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以后的散步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提议,我们不断改变站队的标准,有时按小朋友所穿衣服的颜色站:穿红衣服的站一队,穿蓝衣服的站一队,穿黄衣服的站一队;有时按个头站,高的站一队,矮的站一队;更有趣的是有时按小朋友的兴趣爱好站,喜欢唱歌的站一队,喜欢讲故事的站一队……在站队的过程中,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的分类、计数和统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散步活动中,我还引导孩子边上下楼梯时边数台阶学习计数;在园中散步时观察花坛里的花开了多少,哪种颜色的最多;秋季时观察天空飞过的大雁排得队形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少只;塑胶操场上都有哪些图形;周围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等等,有效的利用散步活动丰富了幼儿的各种数学经验。案例:不同方法的“站队”10
案例:为汽车加油
为了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我们幼儿园规定中班幼儿每天要喝够8杯水,最低不少于6杯,为了督促幼儿做到,且便于统计了解孩子真实的喝水情况,我设置了一面“为汽车加油”的墙面记录:用磁带盒和卡纸做成一辆辆小汽车,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往汽车里加一次油(往自己的汽车中放一个压膜的小水点),半日活动结束时,幼儿对自己的饮水记录进行计数和统计,数量不够的我及时加以提醒,每天离园时孩子们还会跟爸爸妈妈一起数一数今天喝了几杯水。这种有趣的形式既保证了幼儿身体发育所需的饮水量又解除了家长的顾虑,还提高了孩子的计数能力。
在饮水这一生活活动中,还蕴含着许多数学教育的契机,如:小班可以结合寻找杯子渗透上下方位;通过一个杯格里面贴一个标志放一个杯子渗透一一对应;通过一个杯架里有许多杯子渗透1和许多等内容。而大班则可以通过使用大小不同的杯子接水来渗透量的概念和守恒;通过数出杯架里共有多少个杯子进行计数,通过小朋友喝水时拿出杯架里所有杯子,杯架里一个杯子也没有了感知“0”的意义;等等案例:为汽车加油为了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我们幼儿园规定中班11
案例:分葡萄这天,起床后的水果是葡萄,每张桌上都放着满满一盘洗净的又圆又大的紫葡萄。我问:“小朋友,葡萄不象桔子或苹果能一人分到一个,这么多葡萄,怎样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有孩子们说:“先数一数共有多少粒葡萄,再看每人能分到几粒”有孩子反对道:“这么多能数过来吗
?又没有那么多盘子,往哪里数呀”激烈的讨论后,江浩说:“老师,我有办法。我们每人先都拿5粒葡萄,吃完后,看能剩下多少,如果够的话,然后再一起2粒2粒、1粒1粒的分着吃,这样不就一样多了吗。”我惊讶于他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赞同地说:“好吧,现在每个小朋友先吃五粒”教室里顿时响起了1、2、3、4、5的数数声。接下来,孩子们又采用了两次大家一同分2粒的方法,两次一同分1粒的方法,渐渐的他们发现盘子里的葡萄越来越少,最后宇宇说:“老师,还剩2粒葡萄,我们组有6个人,不够分了怎么办呀?”我走过去,对他们说:“这两粒我们就分给今天积极动脑的江浩,大家说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好”。此后,每当吃葡萄、草莓、枣等个头小而数量多的水果时,我和孩子们都会用这种方法,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计数本领,还渗透了均分的意识和概念,更培养了幼儿的估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进餐活动中,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如让幼儿摞放餐盘,练习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幼儿整理餐具,锻炼幼儿的分类能力;让幼儿点数进餐幼儿的男女人数,提高幼儿计数本领……
案例:分葡萄这天,起床后的水果是葡萄,每张桌上都放着12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1.对数字产生兴趣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1.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2.白纸,笔
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13活动过程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有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
师:它们的上面都有什么?
幼:数字。
师: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教师重新播放照片)
幼:1、2、3、4、5、6、7、8、9、O,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
幼:57538是这辆车的牌照,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牌照。
师:那电视遥控器和钟上的数字呢?
幼: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二、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它们都有什么用?
幼: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也有数字,是打电话用的。
幼:我家的门上也有数字,是门牌号码。
幼:我的本子上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我家的挂历上也有数字,是表示月份、日期的。
师:你们真能干,想出那么多(出示钱币、门牌号、报箱、公交车牌、乐谱等物体的照片)。你们知道这些东西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吗?
活动过程14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
幼:我的鞋上有数字,衣服上也有数字。
师: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呢?
幼:13、14、15。
师:老师的鞋子尺码是35。我们来比比谁的鞋子大。
幼:老师的鞋子大。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您的脚比我们大,您的鞋子也比我们大。
师:哦,原来鞋子的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
师:衣服上有数字吗?
幼:衣服的领子上有数字。
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码。
幼:衣服越大,数字就越大。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幼:电风扇上有数字,是调节风力大小的。
幼:我的抽屉上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温度计上有数字,表示现在的温度是几度。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
1.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师15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分类教育中,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对玩具的分类整理经验。●在学习“1”和“许多”及其关系时,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是“许多个”。●在学习比较两组物体多少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与椅子对应比较的经验。●在学习等分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等分饮料、火腿肠的经验。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幼儿在观察自然角的植物时,提出“植物到底有没有长高”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生成“自然测量”的活动,引导幼儿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故事《小熊分面包》,两只小熊为如何分一块面包才能吃得一样多而争执起来,由此可以生成“二等分”的数学活动。●糖果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钱。”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重量。”……由此教师可引导幼儿生成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16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小班认识圆形的活动——“找一找”,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并发现生活中各种与圆形相似的物体。●中班认识前后的活动——“我排在哪里”,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在户外及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区分前后空间方位,能大胆应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17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感知集合教育中的分类活动可以用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盖子和杯子、矿泉水瓶子和瓶盖、碗和盘子、碗和筷子、碗和汤匙、饮料和吸管等。●10以内基数教学中,利用遥控器、电话、手机和人民币等认识数字;可以用扣子、贝壳、花生、石子等学习点数。●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可以用小镜子、小手帕、书本、积木、球、纸张、饮料罐、茶叶筒等让幼儿区分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量的概念的教育中,可以用水、沙等学习量的守恒;可以选择皮球、小棍、饮料罐、茶叶盒、书本、筷子、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量的差异。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让幼儿去寻找家庭生活中相关的形体的物体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交流分享;也可以布置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寻找家里或是周围环境中相关形体的物品。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18四、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如教师可以把“整理东西”这一生活事件创设成一个教育情境——准备一些杂乱的衣物、文具、水果等物品,让幼儿充当“小管家”,把物品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整理摆放整齐,也可以创设一个“超市”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扮演“营业员”,按照玩具、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整理物品,从中学习分类。●小班“区分上下方位”的活动,可以用橱柜、床、桌子等布置成娃娃家,让幼儿结合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区分并说出“娃娃躺在床铺的上面”“电话放在橱柜的上面”“鞋子放在床铺的下面”“电视放在桌子的上面”。●中班“复习5以内的序数”活动,可创设体育馆的情境,将蕴含序数学习的“跳格子”“投飞镖”“套圈”等各种运动项目设置其中,让幼儿边玩边表述,如“我的飞镖飞到第4行第3格”。●大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活动,可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和营业员,到超市购物付钱,复习1O以内数的加减。四、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19五、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1.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关于“对应比较”的经验。进餐时分发餐具,一个小朋友负责按人数一人分一个碗一把汤匙,另一小朋友负责在每个人的碗里分两个包子;上课时,一把椅子对应一个小朋友。●关于“空间方位”的经验。幼儿熟悉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谁坐在我的旁边,谁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后面坐着谁。玩滑滑梯时,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如爬、跑、跳等获得上下、左右、里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间方位的经验。●关于“量的比较”的经验。如在生活中幼儿经常听到“你比小明高,小红比你矮”,“这支笔太短了,换一根长的”等表述。●关于“时间概念”的经验。进餐前让幼儿安静地闭上眼睛或伏在桌子上,让幼儿体验1分钟、2分钟时间的长短,发展幼儿的时间感;根据固定的时间收看动画片,可以让幼儿积累辨认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的相关经验。五、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1.在生活中感受数学202.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午餐后到户外散步时,可以让幼儿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数一数楼梯有几层台阶。●在乘电梯时,可以引导幼儿学习“10以内顺数和倒数”;在和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时进行“倒计时”等等。●结合值日生、气象记录等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如“小明做值日生是哪天?今天是谁做的气象记录,明天该轮到谁了?”等,引导中班幼儿认识昨天、今天、明天以及星期等常见时间单位。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时间词汇,加深幼儿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体育游戏活动中,通过具体项目的比赛和评比,让幼儿感知时间的“快”和“慢”。●艺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空间方位等才能较好地开展绘画、泥工、剪贴等活动。2.在生活中学习数学213.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学习了分类,在家庭生活中请幼儿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并能对家长表述自己是怎么整理的;请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超市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用的餐具归类。●认识了数字,去电影院看电影或乘坐火车时,可以让幼儿根据票上的数字找到自己的位置;上街购物时,辨认自己要乘坐的几路公共汽车或根据车牌找到爸爸的车子等。●学了等分,当有小朋友在班上开生日会时,让幼儿懂得一个大蛋糕怎么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吃到一样大的蛋糕。●学会了看时钟就应该有时间观念,懂得自己掌握时间,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去幼儿园等。3.在生活中运用数学22谢谢谢谢23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24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一)从孩子经常接触的各种材料、玩具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1.积木、积塑。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搬、堆积、摆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状、重量、空间关系、结构、对称、体积等基本概念。在玩积木的过程中,还能引发出许多数学问题。以“砌房子”为例,孩子必须思考“怎样才能砌得高、砌得稳”等问题,幼儿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自然而生动的数学学习过程。2.穿珠。孩子在用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串出自己喜欢的彩链时,自然辨认了形状、颜色,并注意到了各种规律及顺序。
3.水和沙。在沙箱中提供各种类型的碗、纸盒、瓶子、管子、漏斗、水枪、小桶、勺、杯子等,当孩子把水从一个容器倒向另一个容器时,很容易发展容量、重量、容积等概念。沙还可以用来建模型,以此了解固体的形状、体积。4.叶子、种子。孩子在观察、收集各种类型的叶子、种子时,对形状、尺寸、数量及分类、排序等都会有所感知。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一)从孩子经常接触的各种材料、25(二)从孩子感兴趣的各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1.角色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来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戏中买卖东西,可学习物物交换等。而医院游戏中要排队、挂号、量体温、听心跳数等,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2.艺术活动。粘土可以用来捏各种物体,在给物体造型的动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感知结构、形状、硬度、质量。在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滚成一个球体,把一大团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团成一个大球等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体积、形状、重量的经验。绘画、折纸、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小玩艺、拼图等这些活动,都为孩子提供了感知对称、结构、空间关系以及辨认和分类的机会。音乐中的节奏则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数量以及某种连续性与非连续性。3.木工。把一块木头劈成很多小块或是将许多小块粘成结构形状各异的物体,对于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经验。不同重量、厚薄、长度、结构的物体可供孩子比较、测量,这也是发展幼儿数学语言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4.户外活动。幼儿在户外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速度与方位。例如,通过攀登脚手架体会方位;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方位;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另外,孩子从一个圆筒里钻进去和把圆筒抱起来可获得关于其内壁和外壁的不同的感觉。(二)从孩子感兴趣的各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26(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1.进餐、吃点心。进餐时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测量(倒牛奶)、匹配(杯子、勺、人)、顺序(先发……,再发……)、一一对应、数数等经验。
2.盥洗。幼儿轮流洗手时,能获得快、慢,顺序(先后以及第几组、第几个等序数)概念。(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27(四)从周围环境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1.自己所处的位置。寻找自己的班级在几楼第几间,自己家里住在第几层,自己的床位在第几行第几列,自己做操站什么位置等,都能使幼儿区分方位,感知序数。2.班室的大小。区分班级教室、寝室面积的大小,比较自己班级与其他班级面积的大小,了解自己班与别人班环境布置的差异等,都能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引导他们学习测量。
3.幼儿园的树与大型玩具。统计幼儿园的大型玩具数量,统计幼儿园的树,比较树的高矮、粗细等,能引发出许多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幼儿感知数量、学习测量。4.数学区和科学区。数学区是专门为孩子数学学习提供的活动区,孩子可在其中学习比较大小、多少、认识基数、数字与图形匹配、写数字,学习一些关于测量和方位的词语等。在科学区里,可以记录自然界的变化;收集各种石头、坚果、种子等进行分类;操作一些测量仪器如量杯、天平等。(四)从周围环境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28(五)从孩子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
幼儿经常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小明、小红谁的沙包投得远?10元钱能买些什么东西?两个不同杯子装的牛奶一样多吗?……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启发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操作、判断,就能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幼儿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巨大作用,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五)从孩子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29
二、引发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
(一)关注孩子的问题,从孩子的提问中引发数学学习。
“科学始于好奇”。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往往是与其孩提时的好奇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抓住孩子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孩子数学学习的好时机。如当孩子提出“究竟是这个瓶子装得多还是那个杯子装得多”的问题时,就是我们引发有关测量及守恒的探索活动的好时机。我们可以指导孩子通过反复的测量和比较,然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保护其探索精神,又可以使幼儿初步感知测量,了解守恒,并在活动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引发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
(一)关注孩子的问题,从30(二)鼓励幼儿操作,从孩子的操作中引发数学学习。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如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会遭遇“怎样将积木搭得高”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将方法告诉幼儿,而是鼓励他们反复操作、尝试,并引导他们注意到各种积木的区别。因为通过自己的不断操作、探索、观察、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总是更令人难忘。尤其是当这个结论被大家所认同时,成功的喜悦又会激起孩子更高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养成其积极探索的习惯。(二)鼓励幼儿操作,从孩子的操作中引发数学学习。31(三)引导幼儿观察,从日常偶发的数学现象中引发数学学习。如当孩子玩投沙包的游戏时,会遇到诸如“谁投得远、谁投得近”等问题,教师可由此引导幼儿想各种办法来区分远近;当孩子玩商店游戏时,又会出现钱币的兑换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学习了测量,区分了远近,认识了人民币,并运用了加减运算等。在引发数学学习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二个问题1.内容的兴趣性和随机性。教师要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教师要把数学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时支持幼儿个别或小组发起的探究活动。2.适当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数学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自身极强的知识体系。没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就很难理解后面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从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及已具备的数学知识水平。只有选取适合幼儿当前水平的知识点开展探究活动,才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三)引导幼儿观察,从日常偶发的数学现象中引发数学学习。32案例:不同方法的“站队”
一天午饭后,我象往常一样组织准备排成一队去散步,这时安琪跑过来对我说:“,我们也象大班的哥哥姐姐一样分成两队,男小朋友站一对,女小朋友站一队,好不好?”这不正是引导孩子进行分类计数的好机会吗?我说:“好呀,我们比赛,看哪队站得又快又好”,队伍站好后,我提议孩子们数一数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各有多少,谁多谁少。每一队小朋友开始派代表点数,最后他们数出男孩子有11个,女孩子8个,男孩子比女孩多。我又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几个呢?”,这下孩子们可被难倒了。短暂的沉默后,洋洋大声说:“我有办法了。”按照他的要求,两队小朋友一个一个拉起手来,多出来的男孩子没有人牵手,洋洋便走到他们中间数起来,很快就数出来是3个。
在无法直接运算的情况下,洋洋运用所掌握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和点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以后的散步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提议,我们不断改变站队的标准,有时按小朋友所穿衣服的颜色站:穿红衣服的站一队,穿蓝衣服的站一队,穿黄衣服的站一队;有时按个头站,高的站一队,矮的站一队;更有趣的是有时按小朋友的兴趣爱好站,喜欢唱歌的站一队,喜欢讲故事的站一队……在站队的过程中,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的分类、计数和统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散步活动中,我还引导孩子边上下楼梯时边数台阶学习计数;在园中散步时观察花坛里的花开了多少,哪种颜色的最多;秋季时观察天空飞过的大雁排得队形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少只;塑胶操场上都有哪些图形;周围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等等,有效的利用散步活动丰富了幼儿的各种数学经验。案例:不同方法的“站队”33
案例:为汽车加油
为了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我们幼儿园规定中班幼儿每天要喝够8杯水,最低不少于6杯,为了督促幼儿做到,且便于统计了解孩子真实的喝水情况,我设置了一面“为汽车加油”的墙面记录:用磁带盒和卡纸做成一辆辆小汽车,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往汽车里加一次油(往自己的汽车中放一个压膜的小水点),半日活动结束时,幼儿对自己的饮水记录进行计数和统计,数量不够的我及时加以提醒,每天离园时孩子们还会跟爸爸妈妈一起数一数今天喝了几杯水。这种有趣的形式既保证了幼儿身体发育所需的饮水量又解除了家长的顾虑,还提高了孩子的计数能力。
在饮水这一生活活动中,还蕴含着许多数学教育的契机,如:小班可以结合寻找杯子渗透上下方位;通过一个杯格里面贴一个标志放一个杯子渗透一一对应;通过一个杯架里有许多杯子渗透1和许多等内容。而大班则可以通过使用大小不同的杯子接水来渗透量的概念和守恒;通过数出杯架里共有多少个杯子进行计数,通过小朋友喝水时拿出杯架里所有杯子,杯架里一个杯子也没有了感知“0”的意义;等等案例:为汽车加油为了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我们幼儿园规定中班34
案例:分葡萄这天,起床后的水果是葡萄,每张桌上都放着满满一盘洗净的又圆又大的紫葡萄。我问:“小朋友,葡萄不象桔子或苹果能一人分到一个,这么多葡萄,怎样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有孩子们说:“先数一数共有多少粒葡萄,再看每人能分到几粒”有孩子反对道:“这么多能数过来吗
?又没有那么多盘子,往哪里数呀”激烈的讨论后,江浩说:“老师,我有办法。我们每人先都拿5粒葡萄,吃完后,看能剩下多少,如果够的话,然后再一起2粒2粒、1粒1粒的分着吃,这样不就一样多了吗。”我惊讶于他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赞同地说:“好吧,现在每个小朋友先吃五粒”教室里顿时响起了1、2、3、4、5的数数声。接下来,孩子们又采用了两次大家一同分2粒的方法,两次一同分1粒的方法,渐渐的他们发现盘子里的葡萄越来越少,最后宇宇说:“老师,还剩2粒葡萄,我们组有6个人,不够分了怎么办呀?”我走过去,对他们说:“这两粒我们就分给今天积极动脑的江浩,大家说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好”。此后,每当吃葡萄、草莓、枣等个头小而数量多的水果时,我和孩子们都会用这种方法,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计数本领,还渗透了均分的意识和概念,更培养了幼儿的估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进餐活动中,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如让幼儿摞放餐盘,练习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幼儿整理餐具,锻炼幼儿的分类能力;让幼儿点数进餐幼儿的男女人数,提高幼儿计数本领……
案例:分葡萄这天,起床后的水果是葡萄,每张桌上都放着35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1.对数字产生兴趣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1.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2.白纸,笔
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36活动过程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有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
师:它们的上面都有什么?
幼:数字。
师: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教师重新播放照片)
幼:1、2、3、4、5、6、7、8、9、O,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
幼:57538是这辆车的牌照,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牌照。
师:那电视遥控器和钟上的数字呢?
幼: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二、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它们都有什么用?
幼: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也有数字,是打电话用的。
幼:我家的门上也有数字,是门牌号码。
幼:我的本子上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我家的挂历上也有数字,是表示月份、日期的。
师:你们真能干,想出那么多(出示钱币、门牌号、报箱、公交车牌、乐谱等物体的照片)。你们知道这些东西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吗?
活动过程37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
幼:我的鞋上有数字,衣服上也有数字。
师: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呢?
幼:13、14、15。
师:老师的鞋子尺码是35。我们来比比谁的鞋子大。
幼:老师的鞋子大。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您的脚比我们大,您的鞋子也比我们大。
师:哦,原来鞋子的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
师:衣服上有数字吗?
幼:衣服的领子上有数字。
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码。
幼:衣服越大,数字就越大。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幼:电风扇上有数字,是调节风力大小的。
幼:我的抽屉上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温度计上有数字,表示现在的温度是几度。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
1.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师38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分类教育中,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对玩具的分类整理经验。●在学习“1”和“许多”及其关系时,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是“许多个”。●在学习比较两组物体多少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与椅子对应比较的经验。●在学习等分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等分饮料、火腿肠的经验。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幼儿在观察自然角的植物时,提出“植物到底有没有长高”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生成“自然测量”的活动,引导幼儿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故事《小熊分面包》,两只小熊为如何分一块面包才能吃得一样多而争执起来,由此可以生成“二等分”的数学活动。●糖果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钱。”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重量。”……由此教师可引导幼儿生成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39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小班认识圆形的活动——“找一找”,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并发现生活中各种与圆形相似的物体。●中班认识前后的活动——“我排在哪里”,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在户外及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区分前后空间方位,能大胆应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40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感知集合教育中的分类活动可以用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盖子和杯子、矿泉水瓶子和瓶盖、碗和盘子、碗和筷子、碗和汤匙、饮料和吸管等。●10以内基数教学中,利用遥控器、电话、手机和人民币等认识数字;可以用扣子、贝壳、花生、石子等学习点数。●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可以用小镜子、小手帕、书本、积木、球、纸张、饮料罐、茶叶筒等让幼儿区分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量的概念的教育中,可以用水、沙等学习量的守恒;可以选择皮球、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故宫模板课件教学课件
- 街心广场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批量货物搬运与运输合同
- 2024年度某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合同
- 2024年人工智能研究员全职合同
- 2024国际许可合同的格式国际许可合同的种类
- 2024年广告牌更新改造施工合同
- 2024规范的办公室装修合同范本
- 2024店面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2024年店面租赁升级协议
-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中国融通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ICU谵妄患者的护理
- 村医卫生室考勤管理制度
- 2024新版英语英语3500个单词分类大全
- 2024至2030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全景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
- 住宅小区物业快递柜合作合同2024年
- 1《百合花》第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五上《中国民间故事》表现性任务设计
- 2024至2030年成都市酒店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