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六章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_第1页
课件:第六章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_第2页
课件:第六章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_第3页
课件:第六章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_第4页
课件:第六章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主讲:卢守亭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知识要点:

1.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

2.凯恩斯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3.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4.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六章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知识要点:1.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革命3.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是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危机时期,又因70年代中期产生的“停滞膨胀”而逐步走向衰败。9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又开始在西方国家政府中发挥作用。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它不仅标志着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而且导致西方国家经济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转折,因而被称作“凯恩斯革命”导言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涉及面广、程度深、持续时间长,造成长期萧条的局面。在应对危机上,各国政府仍习惯性地采取自由放任政策,非但没有摆脱经济危机,反而越陷越深。(二)新古典经济学的衰落1.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重商主义15世纪中叶—17世纪初(中)期古典政治经济学1750-1875年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约翰•穆勒萨伊马尔萨斯等新古典经济学(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NeoclassicalEconomics)英国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边际效用学派的杰出代表,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剑桥学派)的创始人。1890年《经济学原理》,标志着西方微观经济学完整体系的彻底建立。在此后长达40年中,一直居于西方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被视为西方经济学的“正宗”。边际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供给为核心的分析剑桥学派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2.新古典经济学的破产传统经济学的“以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为考察对象”的微观研究方法,无法解释国民经济总体的失衡问题,也无法研究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手段问题,所以迫切需要创立宏观分析的理论和方法。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生产剧烈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带来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这是传统的经济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也宣告了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思想的破产。二、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一)凯恩斯生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英国人出生于英国剑桥市的一户书香门第1897年考入英国最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学校1902年,进入剑桥大学,深得马歇尔的赏识1906年,凯恩斯通过了文官考试,被分配到英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1908年,辞职,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任经济学讲师1909年,他当选为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成员,《指数编制法》“亚当•斯密奖”1911年,经马歇尔的推荐,担任《经济学杂志》的主编1913年,他的第一本著作《印度的通货与财政》一战爆发后,被调任英国财政部回到剑桥大学后,从事当前经济问题的研究,从事外汇期货买卖1941年,当选为英格兰银行董事。1942年,被选为上议院议员。1944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理事。1946年,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享年62岁(二)凯恩斯主义1.凯恩斯的贡献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提出了以国家干预为核心内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改变了自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提出以来,经济学一直相信的放任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建立起了影响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凯恩斯主义。是能“与18和19世纪中涉及经济学和为经济学指明方向的顶尖人物相匹敌的人”。2.凯恩斯主义的形成1923年,《货币改革论》,反对恢复金本位制,主张“管理”货币制度,“基石”。1926年,《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1930年,《货币论》,主张用调节利息率的办法保持投资与储蓄的平衡,以便通过货币政策来保持资本主义经济无危机地发展。1933年出版《通向繁荣之路》1936年,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形成(三)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主义,不仅标志着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而且导致西方国家经济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转折,因而被称作“凯恩斯革命”1.它否定了传统经济学中的“萨伊定律”2.它摒弃了传统经济学关于“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体制的机理3.它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病因探索方面的“外因论”4.它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5.它摈弃了传统的健全财政政策的原则(四)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1.就业一般理论“充分就业”:在某一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实现就业,它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摩擦性失业”:在劳动力资源转移过程中造成的临时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劳动力因拒绝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古典经济学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常态,在充分自由竞争情况下,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不存在“非自愿性的真正失业”。凯恩斯非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的通常状况,现实社会中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外,还存在第三种失业类型——“非自愿性失业”。2.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就业理论和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思路:社会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的水平;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源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而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则是由三大心理规律所致。这三大心理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对有效需求的解释和对影响收入转变为需求的“三大心理规律”的阐述3.经济危机理论传统西方经济学凯恩斯(1)态度根据萨伊“供给=需求”的定理,从根本上否认资本主义存在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承认普遍性生产过剩危机和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存在,并且断言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到使现行社会濒临“全部毁灭”的极端危险的境地。(2)性质经济危机只是局部失衡的暂时现象,市场不稳定不是常态,市场机制自身有完善和协调功能。认为市场不稳定是常态,仅仅依靠私营经济和市场自我调节不能保证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不可能避免和克服经济危机。(3)病因坚持外因论,从外部因素去寻找经济危机的原因。坚持内因论,从内在结构上寻求经济不稳定的原因。4.政府干预理论传统经济理论凯恩斯主张自由放任,消极等待,反对政府干预必须扩大政府职能,加强国家的干预和调节。但干预是为了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不是要完全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仍然以维护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为基本前提。第二节凯恩斯经济学的福利思想及影响知识要点:1.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2.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一、凯恩斯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一)经济危机的病因分析: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1.何谓“有效需求”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它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2.有效需求原理资本家为了获得最大利润,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考虑生产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规模,雇用的工人人数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就会解雇工人,减少产量。反之,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当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才既不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也不会解雇工人,缩减生产,才会达到均衡状态。这种在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就是凯恩斯所讲的“有效需求”。3.三大“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倾向: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可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在全部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边际消费倾向:在新增加的每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人们天生就有爱好储蓄的心理倾向,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虽然也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及收入的增加多。这样,在整个收入中,用于消费的份额就会随着收入的递增而递减。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个人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越来越低。(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资本家在进行新的投资时,预期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与这笔投资所可能带来的新增利润之比,亦即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的因素:一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二是利息率。资本边际效率的预期,对投资需求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越多,生产越多,资本家的利润率就越低,资本边际效率将逐步下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3)流动偏好规律人们在心理上更喜欢以现金形式来保存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或财富。这种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流动偏好”流动:一种资产在不损害其原有价值的条件下,转换成现金的难易程度。心理上存在流动偏好的动机:第一,交易动机第二,谨慎动机第三,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相对比较平稳,对利息高低变化的反应不很敏感。能够引发货币需求剧烈波动,对利息变化十分敏感。当利息足够高时,它可以把人们手中留作投机的货币全部吸走;当利息低到对人们没有吸引力时,人们出于投机而预留的货币就会迅速增加。——“流动性陷阱”。上述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有效需求经常低于社会总供给水平,导致就业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总结:其中,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是造成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二)克服经济危机的对策: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1.政策的重心:赤字财政政策“有效的”挽救危机的财政政策只能是一个用举债方法扩大政府支出,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尤其是投资需求的不足。具体办法:逆经济波动的“风向”而采取扩张与紧缩两种行动: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政策开支和实行减税,甚至采取赤字财政和发行公债,以扩大总需求;在经济高涨时,政府则应实行紧缩政府开支和增税的措施,以减少总需求。2.辅助政策: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或者变动利息来稳定国民经济的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扩大社会支出,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即通过通货膨胀来引诱投资和弥补赤字。通货膨胀既可以扩大社会支付能力,又可以压低利率;既可刺激消费,也可增加投资,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3.主张奢侈消费和降低分配不公(1)力主消费支出,甚至是奢侈性的消费支出鼓励政府消费:(2)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以进行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国家改变税收体系,通过对富人征收累进税的办法来重新分配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此来增加社会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3)降低利息率,消灭“食利阶层”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而利息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收入,因此应该予以限制和降低;而较低的利息恰恰可以引诱投资的增加。政府可以增加其购买水平,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举办公共工程,如修建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等政府可以提高其转移支付水平二、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克服经济危机和增加就业的最有效途径:国家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对社会福利的积极干预和倡导,也有助于增加社会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作用机理:在经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收入增加缓慢,而支出增加,这有利于社会需求的增长,有利于经济的早日复苏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缓慢,而收入增加迅速,这可以适当降低社会有效需求,避免因经济的过快增长而导致的不均衡“稳定器”(二)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社会各个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并不相同,富有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