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南开区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历史学科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形成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部落4.《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5.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由此可知,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A.加强了西周统治 B.实现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割据分裂 D.加强了思想控制6.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7.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这一时期”是指(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8.《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群雄兼并 D.王室衰微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段材料孔子旨在说明A.以德治国,爱惜民力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因材施教,有教无类10.秦实现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 B.分封制西周 C.郡县制 D.行省制11.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12.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关键词: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3.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文景之治” B.楚汉之争 C.“光武中兴” D.盐铁专卖14.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2000多年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隋唐统治者重用韩非 D.清朝大兴“文字狱”15.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6.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17.“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18.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史上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提出“治未病”预防理念的东汉名医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19.“上承大汉下启大隋,前后历经了350多年的大混乱,期间政权更迭,战火纷飞”,这一时期是A.春秋战国 B.三国两晋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秦汉时期2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图中①代表的内容(
)A.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1.下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22.两晋时期,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材料反映了两晋时期(
)A.对外交往频繁 B.民族交融现象 C.社会生活丰富 D.政治局势动荡2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反映出当时南方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农业超过北方C.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D.经济得到开发24.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25.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第II卷非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按朝代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朝代,完成如下填空:(1)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2)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E建立前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段,发生过很多著名的战役,请列举其中两例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_、______。27.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1)根据材料一回答“商君”是谁?他的做法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战国时期,秦国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国新法”的主要作用。材料三
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为“正音”,“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8.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材料二: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材料原文)材料三
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3)材料三中“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如何?材料四
丞相李斯说:“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212年,有一些儒生说秦始皇“天性刚暴,贪于权势,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是妖言惑众,下令大肆搜捕,把抓到的儒生连同方士460多人全部活埋。(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五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5)根据材料五的主张,董仲舒向统治者提出了什么建议?答案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88页答案第=page77页,共=sectionpages88页1.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最能支持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BCD均是第二手资料,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3.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4.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正确;“天下为公”反映的是禅让制,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排除C;科举制是隋朝建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故选B。5.A【详解】根据材料“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起到了拱卫王室、治理天下的作用,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故选A;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统治,但并未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排除B;分封制不能避免割据分裂,相反为割据分裂埋下了隐患,故排除C;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不能起到加强思想控制的作用,故排除D。6.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夏、商、西周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业的发达,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被誉为青铜时代,C正确,D排除;打制石器、原始陶器是在原始社会时期,AB排除。故选C。7.B【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此时战争争霸不断,百家争鸣出现。在争霸过程中,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B符合题意;西周时期是统一时期,排除A;秦汉时期是大一统时期,排除C;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出现,排除D。故选B。8.D【详解】周王去世要向诸侯“求赙(钱财)”才能进行安葬,反映了周王地位的衰微,故选D;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周王室的衰微,ABC与这一主旨都不符,排除。9.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旨在说明以德治国,爱惜民力,故A符合题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仁”,排除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的是“仁”,排除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与孔子的教育思想相关,排除D。故选A。10.C【详解】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C符合题意;秦朝建立后在中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A排除;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B排除;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D排除。故选择C。11.D【详解】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1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汉时期。秦的统一,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可中国历史首创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对秦汉时期解答特征归纳描述,正确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说法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是的特征,A项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魏晋时期的特征,C项排除;“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宋朝时期的特征,D项排除;故选B项。13.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汉初‘大饥馑’“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可知,汉朝经历了由汉初的饥荒遍野到汉武帝时期的粮食丰足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徭役和赋税,使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所以A项正确;楚汉之争时还没有建立汉朝,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光武中兴”是东汉的盛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实行的政策,该政策增加国家税收,但不是“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4.B【详解】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选B项;秦始皇焚书坑儒,焚毁诸子百家书籍,坑杀儒生,禁锢人们思想,故排除A项;韩非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言论,加强文化专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1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6.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故选B项;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班超出使西域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和统治,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丝绸之路是张骞开辟的,未涉及到材料中地区归属西汉中央,故排除D项。17.D【详解】依据“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调、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D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是题干没有体现,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而非民族融合,也没有体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C排除。故选D。18.C【详解】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辨证施治”,还提出“治未病”理论。《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的基础,为中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扁鹊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排除A;华佗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排除B;李时珍是明朝的医药学家,排除D。故选C。19.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直至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全国,350多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混乱结束,故B正确;春秋战国是从前770年到前221年,五代十国是从907年到960年,秦汉时期是从前221年到220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0.D【详解】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进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涿鹿之战是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排除A;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战役,排除B;官渡之战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C;故选D。21.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由袁绍、曹操等各自割据,到魏、蜀、吴局部统一,再到西晋全国统一,体现了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故B符合题意;示意图一体现是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二体现的是三国鼎立、政权并立,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2.B【详解】“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说明匈奴人吸收汉人文化,学习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说明汉人在社会生活方面也吸收少数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两晋时期民族交融现象,B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两晋时期的民族关系,而非对外交往,A排除;题干的重点不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丰富或政治局势动荡,而是反映民族交融,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CD排除。故选B。23.D【详解】由题干中的“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等因素,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所以D项符合题意;南宋时期,已经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农业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涉及民族交融,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24.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制作于原始社会。秦半两出现在出秦统一六国之后;商鞅铜方量出现在战国时期,故按着时间排序是②①④③,故C符合题意;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制作于原始社会早于秦半两出现在的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秦半两出现在出秦统一六国之后;晚于商鞅铜方量出现的时间,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B排除;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C排除;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排除。故选A。26.(1)
夏朝
西周
战国
西汉
三国
南北朝(2)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为: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由此可知,A处填写“夏朝”;B处填写“西周”;C处填写“战国”;D处填写“西汉”;E处填写“三国”;F处填写“南北朝”。(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在此前夕,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7.(1)商鞅;法家思想。(2)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学汉礼等);尊崇孔子,以孝治国;作用: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4)相同原因有: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改革,因此是商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因此是法家学派的思想。(2)根据材料“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可知,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根据材料“
魏主(孝文帝)下诏”可知,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有迁都洛阳;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学汉礼等);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迅速强大,同时也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28.(1)措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作用:巩固统一。(2)措施:“推恩令”;作用: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政策:盐铁官营、专卖;作用:大大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4)焚书坑儒。(5)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解析】(1)第一问,①根据材料一“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统一货币的措施。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股权转让合同股权比例与转让价格
- 2024建筑水电工程合同书
- 2024年销售中介服务条款正式版协议版B版
- 2025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项目股份转移及合作意向合同一
- 2024年舞台灯光维修保养协议版B版
- 2025年仓储物流安全管理规范执行合同3篇
- 2024年高效农业设备定制与供应合同
- 2025年度食品铺货与餐饮行业合作合同3篇
- 职业学院学生外出活动管理规定
-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 数学-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八省联考)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上数学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0:“5领导作用-5.4创新文化”(雷泽佳编制-2025B0)
- 【物 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人教版
-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 2024年期货居间业务代理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化妆品原料名称对照及用途
- 双梁门式起重机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