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与民族的觉醒_第1页
《马关条约》与民族的觉醒_第2页
《马关条约》与民族的觉醒_第3页
《马关条约》与民族的觉醒_第4页
《马关条约》与民族的觉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论文(二○一五至二○一六学年度第二学期)论文题目:《马关条约》与民族意识的觉醒启示学生姓名:王雨白学生学号:20152511310040所在学院:旅游学院年级专业: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何泌章完成日期:2016年4月30日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马关条约》与民族意识的觉醒王雨白(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海南省海口市570000)【内容摘要】甲午中日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是近代以来最不平等的一个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让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亡国灭种的危机警醒了大批的中国人,纷纷抵抗议和、反对签条约。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关键词】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民族意识《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背景日本在明治时期进行现代化改革后,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拓展市场,日本国内市场的狭小,使得它把眼光放大到朝鲜与中国。甲午海战后谈判过程中,李鸿章要求议和的前提是双方先停战,但日本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迫使李鸿章放弃了停战要求,由于害怕来自国际其它国家的介入,日本主动宣布停战,但即使停战也只是在有限范围内,对台湾的攻占军事活动却一直未有停止,日本方面提出的较为苛刻的条件,并不允许中方讨价还价,最后在日本的一再军事危险下,清政府同意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丧失国体的《马关条约》。(二)《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向日本开放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输入各种机器以及可以设立领事馆;二、《马关条约》签订的历史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对当时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产生了阻碍作用,在发生签署合约之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开始出现严重的分化。(一)《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内部的影响1.《马关条约》引发中国社会极大变动 (1)统治阶层中的分裂满清政府中有些主战派的官员强烈反对停战,鼓励继续对抗,以康有为最为代表,康有为上书给光绪要求继续抵抗并迁都,以免影响满清统治的合法性。(2)民间组织的分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间团体早期支持康有为的抗战行为,希望得到国家重用,在中后期发现满清的统治根本不是以中华民族发展的利益为重以后,也并非真正会改变封建统治,积极救亡图存,于是开始试图通过军事颠覆这样的方式来取代满清政府的统治,但这种军事政变,是以割让东北关外沈阳等地获得日本军事援助为前提,日本参与国内权力的内斗,一方面松动动摇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但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进程,也为后期日本侵华战争提供了备战基地。2.《马关条约》加深了对台湾殖民统治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采用了武官高压统治的军事政策。在法律、经济、政治等方面对台湾人民都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1]在民族文化上,日本取消台湾人使用汉字和传统的祭祀习俗,强迫台湾人民移风易俗,强迫使用日语,取日本的姓名,并开设殖民教学,祭祀天照大神,同时大量掠夺台湾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迫使得台湾经济难以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这一系列的政策割裂了台湾人民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造成了对中华文化的离心力,当今台湾部分人士的台独思想正是这一社会历史因素造成的。[2]3.《马关条约》一定程度刺激民族资本经济发展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殖民化进程,但也一定程度减轻了满清半封建的统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这些好处在于:(1)推进了运输的现代化各国列强在中国为了获得更多资源和输出资本,加强对过剩产品输出以及廉价原材料的掠夺,建立了大量的现代化的运输设施,特别是铁路建设,改变了原始落后的牲畜运输模式,把经济延伸到内陆地区,活跃了当地经济,增强了当时商品市场的活力。(2)科学技术的引进各国列强在中国建立各种新型的工厂,在这些新兴企业建立和生产过程中都引进了国外先进工业技术,客观上启蒙了一些中国的民间资本家的思维,争相来模仿这些先进的工业技术。大型重化工业经过技术改造,建立起了机械化的大型企业,包括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和汉阳铁厂组成的汉冶萍联合企业。[3]另外,随着国际资本在《马关条约》签署后进入中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商业性的服务组织也有了很大发展,除此来自美国的加工的石油和煤炭类的洋行贸易公司也越来越多。(3)促使农村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外资本对中国农业原材料大量需求和低价收购,也在一定程度刺激了中国当时农业化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专业化的农业商品区,这有利娥瓦解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加速了半封建性质社会的变革。这种背景下,也极大的刺激了中国国人面临亡国的危机感,很多仁人志士开始为国运而奋斗,有的从政治上入手,有的从经济上进行民间建设,也促使了满清政府放松经济政策,打破了洋务运动的政府垄断,让民族资本能参与到经济中来,最终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二)《马关条约》签订在世界的影响1.日本大肆收刮钱财,军国主义抬头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国内矛盾聚集,成为引爆这场战争的催化剂。作为《马关条约》中获利的一方,日本通过这一条约获得了巨额经济“财富”,缓解了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矛盾,综合国力得以同步展开,进而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开始了大肆领土扩张,同时这一条约所窃取的红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政府的贪婪之欲,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其国际地位也逐渐上升。《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扩张了领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形中也激发了日本侵略扩张的贪欲,助长了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的蔓延,血渍斑斑的倭刀再次被磨出晃晃利刃。2.鲜解除宗藩关系,帝国主义争夺《马关条约》从法理上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东亚传统的华夷秩序和封贡体制也遭最后一击而宣告崩溃。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3.列强相互勾心斗角,加强远东争夺《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日两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改变,整个远东地区的局势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朝鲜由中国的附属国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俄之间因辽东半岛问题矛盾激化,西方列强伺机而动,图谋再次榨取更多的利益。俄国一直以来就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虎视眈眈,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俄立刻联手德法两国干涉辽东半岛的问题。[4]日本在强大的外压下,不得不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但因此日对俄的仇恨变得愈加强烈。总而言之,《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颠覆了中日之间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关系,打破了远东地区的内部平衡,更是对中、日、俄、英、法、德甚至美国日后的地区战略和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民族”与“觉醒”1.“民族”的概念“民族”的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含义是随着现代化的进行而逐渐形成的,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或族群“它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国内共同市场的建立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力理的素质并对该民族国家与有认同感的人民共同体。”[5]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地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在自在到自觉与自为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不断觉醒的过程。2.“民族觉醒”的内涵“民族”与“酣睡”是相对意义,亦有“觉醒”“醒悟”之意,意指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探索现代化建设的过程。[6]任何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对在共同生存空间上群体的肯定或否定,以及愿意为这个群体的发展而有所贡献,就可以称之为觉醒,这就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觉醒包括两个主题,“一是认识中华民族利益一致、休戚与共的关系,二是认识民族危机的紧迫性呼吁救亡图存、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富强。”中华民族的意识觉醒是从国难中的觉醒,民族意识缓慢复苏,民族精神不断高昂,并最形成了民族发展的方向的觉醒,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即民族模式觉醒。(二)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1.民族危机意识的普遍产生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由此促成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和在救亡的总目标激励下对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提出一套新的思路。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经历过1840年和1856年发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1884年发生的中法战争。战争的结果一方面是半殖民地化的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也给中国人由于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所铸就成的优越意识的民理板块造成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击。在甲午战争之前,多次战争失败带来的冲击力都不足以使中国统治者和全民族真正惊醒思变。“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方策在20多年后被付诸于行动时,强调的是“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不必也不能做任何根本性变动。社会主要的思想潮流是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引进和利用某些西方国家的物质文明(主要是坚船利炮之类)来维护和强固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的统治。少数先进的人们也仅仅认为传统的封建统治机器,只需加洋器或稍加修补仍可照旧统治下去。[7]1840年以来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也都产生过惊醒于民族危机、怀优国忧时之思的先觉者。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它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深重也给中国人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创痛和震憾。这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哑变。把改良主义思潮推上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运动,从此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成为时代的主流,吸引一切爱国的人们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所以公车上书应是中国民族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标志。(二)民族观念与民族主义思想的逐步形成与民族的觉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互为表里的还在于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对危机形势该不容缓的认识。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加强了,毫无疑间,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公车上书的一个重要心理动因,而此后为“广联人才,创通风气”维新改良派广泛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时,康有为在《强学会序言》中爱国知识分子的血诚一呼再呼;中国的局势处于“俄此瞰,英西吐,法南瞬,日东耽,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中国同胞正在“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人割宰,此四十年中未有之奇变”、“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中隆隆,凡百君子,岂能无论青非类之患乎”。[8]1895年至1898年三年间,康有为连续6次上书,每次都力陈国家危局,建议采取措施予以防范,这些呼号反映了甲午战争之后知识分子在面临内外压力因素的情况下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认识自己所处的境地和情怀在心头的深切强烈的危机感。康有为、梁启超作为甲午战争后风云激荡的时代思想代表者,他们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民族危机意识是民族奋发、进取和自强的强大内在驱动力。甲午战争之后两三年,中国社会民族危机意识的迅速加强梁启超曾十分兴奋地肯定这一事实。这表明中国民族觉醒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实的基础。其次,甲午战争的深创巨痛改变了先进的中国人只在封建传统中谋求发展的思维定势。先进的中国人摒弃了“中体西用”①的教条,开启了一个从传统到近代漫长新过程的历史契机。甲午战争之前的30年中,以办洋务为中心的“自强新政”曾被人们看成是救时良方。甲午惨败后,知识界对洋务运动的认识迅速改变,康有为直截了当地抨击办洋是“变事而已,非变法也”,谭嗣同则进一步为“洋务”正名,认为过去数十年来所办之“洋务”“皆洋务之枝叶,非其根本州”维新志士认为只有西方的法度,政令才是“洋务”的根本。[9]康有为等还认为,甲午之战“致中国败弱之由,百蔽丛生皆由体制尊隔之故”。这些认识较之“中体西用”“中本西末”无疑是一种飞跃。与此同时,许多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从社会种种熟视无睹、见惯不惊的东西中看出了衰象和破洞。一部分觉悟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封建文化的陈旧腐朽,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急需吹进一股清新的空气。维新派深刻地揭露八股取士,内容陈旧,知识畸形,使知识分子麻木干天下事。(三)以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目标的变革思想的正式形成甲午战争的惨败震动了每一个先进的中国人。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日本一个小岛国,能够一举击败中国,主要就是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