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学年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学年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学年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C.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变异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2.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可能来自基因重组B.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子3.下图表示同一种群经地理隔离后的两个种群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时刻该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全为AaB.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C.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D.T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4.小麦原产西亚,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学者推断在四千多年前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中小麦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呈镶嵌分布B.将大豆与小麦轮作可以提高氮元素的利用率C.麦田中的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小麦利用D.拓荒种麦导致群落发生初生演替,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5.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细胞团逐渐分化形成内胚层和中胚层,然后在两胚层之外形成外胚层B.胚胎体外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成分相同C.在胚胎移植之前需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査,以免受体子宫与外来胚胎发生排斥反应D.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试管动物属于有性生殖6.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类囊体薄膜上有能合成ATP的酶B.植物根细胞膜上有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蛋白质载体C.人体线粒体内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蛋白质载体D.人体黏膜细胞表面有与某些病毒结合的蛋白质受体7.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B、b和Y、y控制,其中B基因控制产生蓝色素,Y基因控制产生黄色素,蓝色素和黄色素混在一起时表现为绿色。两只绿色鹦鹉杂交,F1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鹦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相同B.F1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四种C.F1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2D.F1中蓝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个体占2/98.(10分)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C.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D.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二、非选择题9.(10分)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被发现,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1日该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COVIO-19。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2)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过程中,病毒表面的S蛋白首先与人体细胞膜上ACEⅡ蛋白结合,这体现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之后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已知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翻译出RNA聚合酶,这一过程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3种)。(3)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细胞后,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与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________,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0.(14分)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棕色;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D对d完全显性,位于3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发现可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具有抗病基因E和耐干旱基因H,其中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位置如下图所示:将玉米品种甲与玉米品种乙进行测交实验,F1自交,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EEEeeeHHHhhh39120815912160请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通过数学统计发现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并且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进而推测带有E基因的花粉成活率低。请利用已有的品种甲、乙、F1,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方法一、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3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3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①据此可知,F1带有E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而P2可能在_________细胞中表达。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11.(14分)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毛色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但哪种毛色为显性性状未知。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想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它的基因型。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工作,请设计合理的配种方案,并写出预期鉴定结果和结论。(1)配种方案:①实验一: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二:__________________。(2)预期鉴定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12.请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或分析与讨论:(1)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时的操作。若直接从静置锥形瓶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计数,其结果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若制片时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____。(2)某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3)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4)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②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答案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生物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染色体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倒位。【题目详解】A、多倍体育种不需要长期地理隔离就产生了生殖隔离,A错误;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对保护区内的大熊猫种群来说是迁入个体,会影响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C正确;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不利变异个体的基因频率有可能下降至0,因此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D正确。故选A。【答案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生物进化、染色体变异、基因频率等有关知识。2、C【答案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题目详解】A、三倍体香蕉是不可育的,因此其变异不可能来自基因重组,A错误;B、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由于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C。3、B【答案解析】

分析曲线图: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甲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乙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1、初始时刻,A的基因频率是0.5,a的基因频率也是0.5。2、T时刻甲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乙种群中A的频率为0.2,a的频率为0.8。【题目详解】A、分析两幅图可知,初始时刻,A的基因频率是0.5,a的基因频率也是0.5,但不能推断出群体中个体的基因型全部是Aa,A错误;B、由图可知,T时刻甲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乙种群中A的频率为0.2,a的频率为0.8,由于存在着选择,所以不能准确计算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所以二者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B正确;C、由于甲和乙这两个种群的大小不知,因此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C错误;

D、T时刻甲、乙种群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4、B【答案解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题目详解】A、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具有镶嵌分布的特点,A错误;B、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将大豆与小麦轮作可以提髙氮元素的利用率,B正确;C、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拓荒种麦过程中发生的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5、D【答案解析】

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题目详解】A、囊胚内的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内胚层和外胚层,外胚层细胞在胚盘正中线处形成一条增殖区,该区的细胞增殖分裂,进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A错误;B、胚胎培养比细胞培养要困难得多,需要配置一系列含有不同成分的培养液,用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B错误;C、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的供体和受体有相同的生理状态,同一物种的受体子宫一般不会与外来胚胎发生排斥反应,C错误;D、试管动物的流程为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胚胎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工程的概念、相关技术及胚胎移植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C【答案解析】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2、膜的组成成分可以转化,由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3、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4、许多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化学反应所需是酶提供了大量附着点,为化学反应提供了广阔的场所。【题目详解】A、类囊体薄膜能进行光反应合成ATP,因此膜上具有ATP合成酶,A正确;B、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C、线粒体运输丙酮酸,不运输葡萄糖,C错误;D、病毒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D正确。故选C。7、D【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绿色的基因型为B_Y_,蓝色的基因型为B_yy,黄色的基因型为bbY_,白色的基因型为bbyy。两只绿色鹦鹉杂交,F1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鹦鹉,说明亲本绿色的基因型都是YyRr。【题目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都是YyRr,A正确;子一代绿色的基因型共有四种,分别是YYRR、YYRr、YyRR、YyRr,B正确;F1蓝色个体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yy:Bbyy=1:2,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y:by=2:1,因此F1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2/3×2/3)÷(1-1/3×1/3)=1/2,C正确;F1中蓝色个体(B_yy)和黄色个体(bbY_)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bbyy)个体占1/3×1/3=1/9,D错误。【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再根据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关系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以及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情况。8、B【答案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题目详解】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A错误;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正确;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如口腔上皮细胞,C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而不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错误。【答案点睛】归纳总结:(1)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起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改变。酶会随反应次数的增加而钝化导致活性下降并最终被分解,同时产生新的补充。(2)激素包括蛋白质、多肽、固醇及氨基酸衍生物。多为生命活动的调节物质,不供能、不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不起催化作用。发生作用后会被自身相关酶分解而失去活性,因此需要不断产生。(3)抗体为免疫球蛋白,其作用为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使抗原失去继续侵染正常细胞的能力,并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神经递质包括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和其它类。由神经元细胞的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并引起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发生作用后迅速失活。二、非选择题9、活细胞(或宿主细胞)信息交流新型冠状病毒的+RNA、氨基酸、ATP、酶、tRNA、rRNA效应T细胞抗体【答案解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2、新冠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题目详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或宿主细胞)内增殖。(2)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膜上ACEⅡ白结合,是通过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翻译合成RNA聚合酶的过程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RNA与核糖体结合,tRNA将氨基酸搬运至核糖体发生脱水缩合,该过程需要酶和ATP,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rRNA也参与翻译过程。(3)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的抗体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答案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的社会热点考查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对于免疫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基因分离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F2中耐干旱植株比例为3/4)玉米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E和控制黏性性状的基因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将F1种植下去,收集其花粉并用碘液染色,观察统计花粉的颜色、数量和比例花粉颜色有两种,棕色:蓝色为1:2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进行杂交,统计F2的抗病情况和比例F2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为1:2精细胞(花粉)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答案解析】

分析题中甲品种的细胞图可知,D、E连锁于3号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与D、E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基因型为DDEEHH,乙品种的基因型为ddeehh,F1基因型为DdEeHh,F1自交,只考虑E、e一对基因,F1产生的雌配子为E(占1/2)、e(占1/2),由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ee占2/6,可推算出e的雄配子占2/3,E的雄配子占1/3,故E的雄配子(花粉)的成活率为1/2。【题目详解】(1)据表可知,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因此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据图可知,玉米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E和控制黏性性状的基因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方法1:由题干可知E基因和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可以通过D基因判断E基因是否存在,含D的花粉遇碘变棕色,再由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可推知含有E的花粉死亡率为1/2,只考虑D、d和E、e两对基因,则F1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DE(棕色):de(蓝色)=1:2。方法2:如果只考虑E、e一对基因,让F1为父本,其基因型为Ee,产生的雄配子及数量比例为E:e=1:2,乙为母本,其基因型为ee,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抗病):ee(不抗病)=1:2。(3)①据题干可知,F1为杂合子,一条3号染色体上携带D、E基因,另一条3号染色体上携带d、e、P1、P2基因,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使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毒蛋白,而P2在部分精细胞(花粉)中表达,解除了精子的毒性,从而使含E的花粉成活率低。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更多的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地稳定性。【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情况的分析,解题关键是由F2的比例推出E精子的成活率。11、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交配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若实验一的子代出现白色小马,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若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栗色,实验二的子代也全为栗色,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若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栗色,实验二的子代有栗色和白色,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答案解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题意分析,因为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而且要求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工作,因此需要让该匹公马与多匹母马进行杂交,以便获得更多的后代,经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题目详解】(1)鉴于上述分析,可以这样设计:①实验一: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交配;②实验二: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2)若实验一后代中有白色马出现,则说明栗色对白色为显性,且该栗色公马为杂合子,即基因型为Bb;若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子代都全为栗色,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若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栗色,实验二的子代有栗色和白色,且栗色个体多于白色个体,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答案点睛】理解分离定律的本质以及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提取关键信息,并会用遗传定律解释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2、偏大或偏小偏大取材位置不合适;取材时间不合适;视野选择不合适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两次或多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