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近年,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雏菊与罂粟花》以5500万美元落槌,被誉为近年拍场上屈指可数的梵高佳作,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话的热爱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参考答案:C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是印象画派代表作。A项是浪漫主义风格;B项是现实主义风格;C项是印象画派;D项是现代主义。故C项正确。2.《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参考答案:A3.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陈旭麓先生说西欧是走出中世纪,而“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把中国“轰”出中世纪的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启蒙思想

D.工业革命参考答案:A4.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产生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出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故①②③正确,选择C项;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不是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早期民主色彩,但仍属于儒学的范畴。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除了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批判,还构建了资产阶级的蓝图,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里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故④错误,因此排除ABD三项。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天主教在西欧各国的地位

参考答案:D6.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参考答案:B7.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

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参考答案:C8.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参考答案:C9.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儒家理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故B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的影响。10.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参考答案:A11.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A.目的是消灭经济危机 B.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D.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参考答案:考点:D4: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罗斯福新的实质.解答:由“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知罗斯福新政最终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正确;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引起的,是无法消灭的,所以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故A排除;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经济的一次自我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故排除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就开始出现,故排除D.故选B12.1943年1月,中美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简称《中美新约》,美承诺放弃近代条约赋予它在中国的各项特权,这是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成果。这一成果取得的原因主要有

①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中美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需要③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④美国扭转太平洋战场劣势的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D13.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作品是A.《大卫·科波菲尔》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百年孤独》参考答案:A14.右图所反映的近代化主题是()A.民主共和B.君主立宪C.变法图强D.宪政民主参考答案:D15.下列关于近代民主思想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斯宾洛莎—-倡导思想自由—-开启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B.洛克――首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开创性的否定有限君主制C.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最系统的论述了分权思想D.卢梭――社会契约论-发出要求民主的最强音参考答案:B16.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①信仰得救②因信称义

③简化仪式

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C17.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参考答案:D1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本质目的在于(

)A、维护共和政体

B、限制袁世凯

C、使资产阶级继续掌握国家政权

D、发展资本主义参考答案:C略19.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A、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B、《大西洋宪章》的发表C、英美对日本贸易禁运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参考答案:D20.观察右图,从史学角度看,该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是基督教经典,不能作为史料引用B.是研究早期希腊历史的第一手资料C.是研究早期罗马历史的第一手资料D.是了解早期地中海东岸地区宝贵史料参考答案:D考察历史研究。结合所学可知,《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的源头。分析选项,D项表述准确。故应选D。2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22.颁布“解负令”是梭伦采取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措施,这一法令

()。A.满足了平民的所有要求B.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C.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D.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实力参考答案:C解析:A项错在“所有”上;B项是梭伦政治改革的结果,与“解负令”没有直接的关系;“解负令”解决的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与工商业奴隶主无关,因此D项也不正确。根据“解负令”,债务奴隶制被取消,这就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23.牛顿学说表明存在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孟德斯鸠受此影响,在研究“法”时,希望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这说明近代科学的发展()A.对社会科学的进步意义重大B.导致人治被法治所取代C.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D.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法则参考答案:考点:经典力学.分析:本题考查经典力学的影响.关键词是“孟德斯鸠受此影响,在研究“法”时,希望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解答:依据材料“孟德斯鸠受此影响,在研究“法”时,希望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B说法绝对,故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的主张,故排除D.故选A.24.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庄重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

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C.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参考答案:D25.“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参考答案:D【详解】“灾异示警”“君权神授”被广大统治者所接受,说明这些思想有助于巩固统治,即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故选D;“灾异示警”对统治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其本质还是有利于加强专制,排除B;材料只是强调其有利于巩固统治而被统治者接受,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排除C。26.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与人类的东西”。这反映出他()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思想中包含有理性的内容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 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参考答案:考点:VE: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他对变法和改革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非到万不得已不宜改革.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善于考虑”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包含了理性的内容.故选B.点评:亚里士多德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因为城邦不仅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们满足自身需求的产物.因此他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并提出了分权学说.2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教训是()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国情相结合

B.搞社会主义必须时刻要警惕西方“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必须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

参考答案:D2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财源滚滚,达到了“涨破上衣”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A.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B.本土远离战火避免了战争的破坏C.美国利用和平的国内环境发展经济D.美国的大量科技成果运用于工业生产参考答案:A解析:美国利用中立国的地位,同交战双方都保持贸易关系,从而大发横财。29.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Com]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A项材料并未提及;老子生活的时代在墨子之前,B选项史实不成立;老子生活在奴隶社会时期,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从维护本阶级利益的角度不主张“尚贤”,实际不利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治,从而维持原有社会秩序稳定。故C正确;D与C相反,不符合老子思想。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30.公元前420年,某20岁的男青年,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某个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古代雅典的A.梭伦时期

B.克利斯提尼时期C.中国宋朝

D.伯利克里时期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书名成书时间价值《西游记》明朝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聊斋志异》清朝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儒林外史》清朝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材料二、《同光十三绝》材料三、中国有关科技方面的统计年代世界重要科技发明(件)

中国

百分比公元1—400年

45

28

62%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概述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4分)(2)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呈现出怎样不同的发展趋势?(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4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成就: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京剧走向成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任两点给4分)⑵趋势:文学艺术不断发展,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各2分,共4分)⑶原因: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在此基础上,文学艺术不断发展。(2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科举取士等使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分,任答其中两点給分)试题分析:明清时期的科技、艺术等。(1)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成就要从明清时期的文学的发展、书法和绘画等角度进行分析,明清时期小说兴盛,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得到发展,书法倡导有意无法。(2)近代前夜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都是得到明显的发展,但是中国的科技发展却是并无突破性的进展,只是出现了总结性的著作。(3)明清时期艺术的发展是建立早农耕经济的繁荣的基础上的,中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艺术繁荣的原因。但是由于这一个时期也是我国的封建制度衰落的时期,因此科技的发展并无实质性的突破。32.毛泽东、邓小平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两位伟人,他们在思想理论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建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毛泽东曾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材料二: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摘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思想在形成、成熟时期“后来者居上”的重大理论成果。(2)材料二中中共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有哪些?(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如何“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材料三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4)综上材料,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实质是什么?参考答案:(1)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成熟时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2)《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材料二

1951年,美日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并于1952年生效。日美两国在1978年制定了《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简称“旧指针”),1997年9月日美两国完成了对旧指针的修改。公布了“新指针”,其主要内容为三项,即平常时期的作用、对日本进行武力侵略时的合作以及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不测事态时的合作……这一新指针的发表已引起东亚国家的普遍不安。材料三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回答:(1)结合华盛顿会议的内容,说明美国如何扭转了一战期间与日本竞争的不利局面?(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回答: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美关系呈现出什么新特点?(4分)

(4)从上述日美关系的演变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参考答案:答案:(1)通过《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2分)通过《五国海军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老牌海军强国英国对等的制海权,并限制了日本海军力量的增长。(2分)通过《九国公约》重新确立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2分)(2)变化: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按自己的意图改造日本,保证其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5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上扶植日本,政治上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建立政治同盟关系。(4分)原因: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出于反苏反共的需要,美国调整了对日政策。(4分)(3)经济上:日本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分)政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并逐步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佯。(2分)(4)国家利益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经济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也是影响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任答一点,即给2分;言之有理均可同等给分)34.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材料二、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