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_第1页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_第2页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_第3页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_第4页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化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及健康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镂可用作复合肥B、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C.农药和化肥的过度施用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可能导致酸雨A、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至少含两种的化学肥料,硝酸镂只有营养元素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错误;B、塑料制品丢弃以后产生造成表白色污染.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G在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会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正确;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能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酸,可能导致酸雨,正确。故选A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 A【解析】 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 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故选D。点燃4.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D2Na+Cl22NaCl点燃②2Mg+CO2^^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o5.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 02,此方法是化学变化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02能灭火,只利用了C02的化学性质CO和H2均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答案】B【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

生成。【详解】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 。2,没有新物质生成,故 A不正确;B、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正确;CO2能灭火,不仅利用了 CO2的化学性质,还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 H2有还原性、可燃性,但是没有毒,故 D不正确。故选 B。【点睛】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6.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6.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详解】()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汞是有毒的金属,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此选项正确;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将废气排向高空,并不能除去废气,此选项错误;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的,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用土填埋废弃塑料,并不能除去废弃塑料,不能防止白色污染,此选项错误。故选A。.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 A1C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3和H2.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 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依据如图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C.对比①、②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非白雾,故错误;B、②中a处无明显现象,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故正确;G①中a处无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①中b处无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中a处有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②中b处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只有②中的 b能燃烧,故对比①、②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D、对比②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故选Ao.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答案】C【解析】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出热量的变化,正确; 日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煤的充分燃烧,正确;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利用水气化吸热使纸箱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的原理,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正确。故选 C。点睛: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 ,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可发生燃烧C.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答案】A【解析】【详解】A、工业上将煤块粉碎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正确;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C、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 ,是为了移除可燃物,错误。故选A。【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详解】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原因是隔绝氧气;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选 B。12.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错误的说法,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是错误的叙述,燃烧的达到着火点,故错误;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是正确的叙述,增大了接触面积,故正确;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是错误的叙述,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故错误。故选C1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油锅着火要用锅盖盖灭,错误;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正确; G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正确。故选A考点:灭火原理。14.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电器着火,为了防止漏电而造成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可用水浇灭,因为水浇下去会立即沸腾,而四处飞溅,应盖上锅盖,再熄灭火源,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做法正确,故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根据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电器着火容易造成漏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处理;在灭火或逃生时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15.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三上[H2+CO,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实质;点评: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特征和本质是解题的关键.16.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详解】A、蜡烛熄灭是因为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就是说因缺氧而熄灭;B、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就是说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G稀盐酸与石灰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D、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故选B.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解: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①正确;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②错误;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降低瓦斯的浓度,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③正确;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工人在井下作业需要氧气,故④错误。故选:Ao.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实骗1 筠工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且周围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必须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实验 1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 2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与氧气接触。【详解】A、实验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1和2中都是热水,温度并没有变化,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且周围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