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1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2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4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原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我国及国外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运输与保藏★小结提纲★基本原理提纲1基本原理生物危害广义上的生物危害:指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实验室生物危害:指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教学、诊断和研究过程中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基本原理生物危害2基本原理有害生物因子及有潜在危害生物因子的材料病毒、细菌、真菌、毒素和寄生虫等来自感染的人和动物的血液、体液和各种组织等基本原理有害生物因子及有潜在危害生物因子的材料3基本原理暴露途径经皮接种感染气溶胶吸入感染粘膜接触感染食入感染基本原理暴露途径4基本原理宿主因素疫苗接种状况身体状况:性别、年龄专业和知识水平基本原理宿主因素5基本原理危害等级分类的依据微生物的致病性;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具有的有效治疗措施基本原理危害等级分类的依据6基本原理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分为四个等级):

危害等级I:是指低个体和低社会危害;不可能引起健康成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要求I

I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1)危害等级II:是指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的社会危害;很少引起严重的人或动物疾病;要求二级生物防护水平(BSL-2)基本原理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分为四个等级):7基本原理危害等级III:是指高个体危险,低社会危险;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Bacillusanthracis,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Hantaanviruses,YellowfevervirusCreutzfeldt-JakobHIV),要求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3)危害等级VI:是指高个体危险和高社会危险;可能要求非常严重的疾病(拉萨热病毒、埃波拉病毒,马尔堡病毒),要求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4)

基本原理危害等级III:是指高个体危险,低社会危险;可以引起8基本原理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或控制生物因子特别是意外的和有意的利用生物因子对人员的暴露和伤害的意识、措施、技术。基本原理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或控制生物因9基本原理实验室生物安全: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接触实验室工作中的生物因子的原则和技术路线、避免实验生物因子伤害风险的原则和措施。基本原理实验室生物安全: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接触实验室工作中的生10良好的操作技术翔实的SOP

严格的管理标准化的建筑

生物安全设备配置

个人防护

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标准操作规程良好的操作技术标准化的建筑

生物安全设备配置

个人防护St1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保安:确保病原体不会从实验室丢失.生物安全确保绝对安全的工作环境.“盒子套盒子”理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保安:12科学实验和安全科学实验和安全13生物安全管理目标建立一个足够安全能保护职工,信息和试验材料的设施和环境安全的工作环境有效保护设施保证信息安全保证试验材料安全预防和减少损失保障必须的服务关键设施的保护制定处理特殊问题的要求(如:动物试验和病原体的运送)预防检查

反应生物安全管理目标建立一个足够安全能保护职工,信息和试验材料的14生物保安(Biosecurity)生物保安(Biosecurity)15安全管理的设计理念和保护水平警卫电子保安系统限制进入门,墙和窗户要牢固设施上锁外部防护SOP’s外来人员的安全检查教育员工增加警卫明确安全责任高度安全区域接待检查控制安全区域安全管理的设计理念和保护水平警卫高度安全区域接待检查控制安全16生物安全实验室1.基础实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BSL-1,BSL-2)2.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BSL-3)3.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BSL-4)生物安全实验室1.基础实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17生物安全管理的综合的系统措施综合的系统措施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过程,主要在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框架下整合多项安全程序和系统(如:机械安全和职工的资格审查认定).生物安全管理的综合的系统措施综合的系统措施是实现有效安全管18综合的系统措施

机械安全

个人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反应

信息技术安全

合同管理综合的系统措施机械安全个人安全19机械安全进入控制系统要尽量完美:IC卡综合的系统措施,中央电视摄像,安装防破坏玻璃每天24小时和每周7天的警卫监视系统机械安全进入控制系统要尽量完美:20机械安全……高的安全设计标准.安全水准越高,进入核心区域要通过的机械屏障也越多通过几个分离的安全审查系统进入BSL3机械安全……高的安全设计标准.21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22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23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24监控足够多的监控设施保安人员的定时内外巡查监控足够多的监控设施25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26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27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28限制进入保藏和使用菌毒种的区域实验室及动物饲养区与生活区分开限制进入区域的门禁卡和钥匙的保管保存菌毒种的库房、冰箱、柜子必须上锁加强菌毒种和生物检测材料的接收管理访问者进入记录,而且仅在工作人员陪同情况下进入保存所有访问者者的数据记录;长期访问者必须清楚掌握其可靠性(做犯罪背景调查)限制进入保藏和使用菌毒种的区域实验室及动物饲养区与生活区分开29含感染性物质材料的接收管理和处置预先安排菌毒种和样本的运输时间表所有收到的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材料必须做好记录并能追溯寄送的目的所有感染性材料和有害物质必须在安全柜打开含感染性物质材料的接收管理和处置预先安排菌毒种和样本的运输时30人员管理指定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遵从需要知道才需进入的原则实验室的菌毒种和样本信息在不同层级人员公开的水平不同综合的外来人员管理程序和指南人员管理指定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31培训和生物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培训宣传生物安全开展生物安全周活动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员经常与员工交流员工以主人公的态度对待生物安全培训和生物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培训32人员培训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管理人员实验人员运输工清洁工★

修理工

★人员培训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33威胁和风险评估随时对新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定期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员工和周围社区的安全威胁和风险评估随时对新项目进行风险评估.34应急预案和反应应急预案组建队伍.制定计划.定期演练.制定生物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计划应急预案和反应应急预案35法规、标准、规范、导则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监督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法规、标准、规范、导则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36标准操作程序(SOP)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程序实施危害评估,记录结果及采取措施的程序化学品和其它危险物品确认、安全存放与处置及监控程序操作有害材料安全行为的程序防止高风险和污染材料失窃的程序确认培训需求和教材的方法标准操作程序(SOP)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程序37标准操作程序(SOP)实验室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数据程序实验室设备安全去污染和维护程序紧急程序,包括泄漏处理程序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程序废物处理和处置程序标准操作程序(SOP)实验室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数据程序38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实验室操作技术正确操作和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良好的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实验室操作技术良好的操作规范39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可以保护自己同事社区环境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可以保护自己40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指南

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指南

41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83年第一版,1993年第三版,1999年第四版

《生物危害主要防护: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安装和使用》2000年第二版美国《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美国421983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2003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修订版)200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世界卫生组织(WHO)1983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世界卫生组织(WHO)43我国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我国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4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公布

2004年8月28日修订

2004年1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公布4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健康和公众卫生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把我国流行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46详细规定对流行病预防、疫情报告、疫情控制和监督等

严格要求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毒种和病原体样本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详细规定对流行病预防、疫情报告、疫情控制和监督等47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48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登革热49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伤寒和副伤寒布鲁氏菌病5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甲类传染病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由甲类传染病管理改为乙类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51丙类传染病(10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黑热病5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

2004年11月12日公布及实施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的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5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感染控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54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等严重后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将受到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强调对中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等严重后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将受到处罚强55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56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57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中等个体危险和有限群体危险★可感染发病,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的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严重疾病,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危险有限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中等个体危险和有限群体危险58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个体和群体低危险★不能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非致病生物因子)第四类病原微生物★个体和群体低危险59各国病原微生物危险分级1组织对象低←病原微生物危险性→高WHO病原微生物1234美国病原微生物1234日本微生物病毒12a2b3a3b4a4b英国病原微生物CBA中国病原微生物4321各国病原微生物危险分级1组织对象低←病原微生物危险性→高WH60“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61每个表格包括微生物英文名、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表一为病毒分类名录表二为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分类名录表三为真菌分类名录。实验项目包括病毒培养、动物感染实验、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灭活材料的操作、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微生物运输包装分类(A/B,UN编号)等项目。每个表格包括微生物英文名、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微生62高度危害性-1类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包括EL-tor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黑毒株)、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东、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接马脑炎病毒、拉沙热(Lassa)病毒、马堡(Marburg)病毒、埃波拉(Ebola)病毒、猴疱疹病毒(猴B病毒);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氏组织胞浆菌。高度危害性-1类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包括EL-tor弧63中度危害性-2类

土拉弗郎西丝氏菌、布氏菌、炭疽芽胞菌、肉毒梭菌、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病毒(街毒)、森林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国内尚未发现病人在国外引起脑脊髓炎及出血热的其它虫媒病毒、登革热病毒、甲、乙型肝炎病毒;各种立克次氏体(包括斑疹伤塞、Q热);鹦鹉热、乌疫衣原体、淋巴肉芽肿衣原体;马纳青霉、北美芽生菌、付球孢子菌、新型隐球菌、巴西芽生菌、烟曲霉、着色霉菌中度危害性-2类土拉弗郎西丝氏菌、布氏菌、炭疽芽胞菌、肉毒64低度危害性-3类

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状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氏菌及其它致病性奈瑟氏菌、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白喉棒杆菌及其它致病性棒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酵米面黄杆菌、付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李斯特氏菌、铜绿色假单孢菌、气肿疽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及其它致病梭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雅司螺旋体。低度危害性-3类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状球菌、链65乙型脑炎病毒、脑心肌炎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以及未列入一、二类的其它虫媒病毒、新必斯(Sindbis)病毒、滤泡性口炎病毒、流感病毒、付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柯萨奇(A及B组)病毒、艾柯(ECHO)病毒及其它肠道病毒、疱疹类病毒(包括单纯疱疹、巨细胞、EB病毒、水痘病毒)、狂犬病固定毒、风疹病毒;致病性支原体;黄曲霉、杂色曲霉、梨孢镰刀菌、蛙类霉菌、放线菌属、奴卡氏菌属、石膏样毛癣菌(粉型)、孢子丝菌。低度危害性-3类

乙型脑炎病毒、脑心肌炎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以及未66微度危害性-4类

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种及不属于上述三类的各种低致病性的微生物菌种。微度危害性-4类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67《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68医疗废物登记登记内容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且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医疗废物登记登记内容69按照医疗废物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有明显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应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点;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按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物处置70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和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2004年4月5日审定,2004年10月1日实施2008年修订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和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71《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强制执行的标准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唯一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强制执行的标准7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建设原则生物安全水平分级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实验室安全行为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建设原7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7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危险标志及使用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75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运输尽量陆路运输;报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跨省报卫生部)包装、容器和标识符合要求二人护送,不能通过城市公交发生泄漏2小时内报告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尽量陆路运输;76联合国对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的运输分类A类人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大,传染性强,对人群危害性大的烈性感染性物质。高度怀疑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感染性物质。

采用P620包装要求:完整包件需通过不低于9米的跌落测试;外层容器的最小尺寸为100毫米。联合国对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的运输分类A类77B类仅具有一般危险性,引起感染的机会较少的感染性物质。采用P650包装要求:完整包件需通过不低于1.2米的跌落测试。B类78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运输的包装系统内层容器:中层包装:外层包装:将样品采用防水、防漏的内层容器包装并贴上指示内容物的标签内层容器和中层容器间应放置足量的吸水性材料硬质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运输的包装系统内层容器:将样品采用防水、79保藏机构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保藏中心或专业实验室,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送交保藏机构保管。保藏机构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保藏中心或专业实验室,承担80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医学真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中国医学细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中国医学病毒保藏管理中心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医学真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81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柯昌文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7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柯昌文8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8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5月26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〇九年七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8号8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共六章,35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藏机构的职责第三章保藏机构的指定第四章保藏活动第五章监督管理与处罚第六章附则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共六章,35条84总则-共六条目的监督管理菌(毒)种和样本的范围和分类保藏机构的资质菌(毒)种保藏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机构保密总则-共六条目的85保藏机构的职责保藏机构的分类、分级和设立国家级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职责省级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职责保藏专业实验室的职责特殊菌(毒)种的保藏保藏机构的职责保藏机构的分类、分级和设立86保藏机构的指定保藏机构由卫生部组织评估指定申请单位的条件保藏机构的申请程序保藏机构的变更保藏机构资质的效期保藏机构的指定保藏机构由卫生部组织评估指定87保藏活动菌(毒)种的主动提交保藏机构主动获取和保藏菌(毒)种特殊菌(毒)种的信息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实验活动使用特殊病原体的批准菌(毒)种保藏机构的对外服务菌(毒)种销毁的条件菌(毒)种销毁的确认安全保卫人员防护和安全菌(毒)种保藏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菌(毒)种的国际交流保藏活动菌(毒)种的主动提交88监督管理与处罚保藏机构生物安全监督保藏机构的自身管理保藏机构菌(毒)种的反馈和报告意外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处罚监督管理与处罚保藏机构生物安全监督89附则军队菌(毒)种的保藏管理已有病原微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中心库的管理颁发与施行附则军队菌(毒)种的保藏管理90广东省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广东省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91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92科学依据贯彻落实《“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主要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自然科技资源建设项目: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支持有特色的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科学依据贯彻落实《“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93重要性是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是医学研究与疾病控制领域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医学研究与疾病控制进步与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国民的健康、生存环境及国家安全密切相关重要性是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94可行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监测检验;负责不明原因传染病突发疫情的病原学检验;负责食物中毒和生物恐怖等突发卫生事件的病原学检验;依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广东省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收集保藏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所获得的菌种、毒株以及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物种,同时承担对物种进行鉴定、分类、管理和信息交流等的业务既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国家法规赋予的职责可行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95菌(毒)种保藏的历史在19世纪末,欧洲开始建立一些管理规范的菌种保藏机构在20世纪初,一些著名菌种保藏机构相继出现,1906年国际植物学家联合会在荷兰成立了真菌保藏所CBS1925年美国成立了ATCC(AmericaTypeculturecollection),目前ATCC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菌种保藏供应中心菌(毒)种保藏的历史在19世纪末,欧洲开始建立一些管理规范的96菌(毒)种保藏的历史1963年国际微生物学会成立了“菌种保藏分会”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了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的筹建、菌种保藏人员的培养、发展中国家的菌种保藏机构的建立,会议决定对世界各保藏机构及其保藏菌种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便编制《世界菌种保藏名录》菌(毒)种保藏的历史1963年国际微生物学会成立了“菌种保藏97菌(毒)种保藏的历史1968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菌种保藏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ultureCollection,ICCC-I)1970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国际微生物学会会议上,将菌种保藏分会改组为"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WorldFederationforCultureCollection,WFCC)菌(毒)种保藏的历史1968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菌种98菌(毒)种保藏的历史在传统菌种保藏中心向生物资源中心转变的关键时期,2004年在日本筑波举办了第十届国际菌种保藏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基因和功能多样性、极端环境微生物及其利用、益生菌、生物资源中心及全球BRCs网络建设、生物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菌(毒)种保藏的历史在传统菌种保藏中心向生物资源中心转变的关99国外的菌(毒)种保藏在国外,各级相应的区域性实验室都建立有相应的病原微生物收集部门,如美国的一些州就对各级医疗机构规定了明确的病原微生物收集上送程序,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检出相应的菌毒株后,应将菌毒株上送到州里的“公共卫生实验室”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有明确的规定,即便是独立医学实验室在日常检测中获得的菌、毒株也被要求送到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收集、复核与保藏国外的菌(毒)种保藏在国外,各级相应的区域性实验室都建立有相100中国的菌(毒)种保藏我国于1979年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并下设7个保藏中心,其中包括“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为我国病原微生物菌种的收集、鉴定、保藏、供应和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收集、保藏工作没有明确的定位,省级以下缺乏相应的支撑机构,缺乏管理,造成资源大量流失,对检测单位的产权缺乏保护,严重影响共享的效率中国的菌(毒)种保藏我国于1979年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101中国的菌(毒)种保藏据有关的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仅收集保藏38个属140种的5000多株菌株卫生部新近颁布的"可感染人类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名单"中涉及的菌、毒种类就达380种之多中国的菌(毒)种保藏据有关的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医102中国的菌(毒)种保藏我省在1986年已建立有基于农业部门的“广东省菌种保藏与选育实验室”(依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90年代建立的“广东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依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主要覆盖了环境、工业、农业、分析、食、药用真菌行业各类生产和科研用微生物在病原微生物的收集、保藏、管理方面的科技资源平台建设仍是空白中国的菌(毒)种保藏我省在1986年已建立有基于农业部门的“103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缺乏适当的体系,大量的菌毒株不能正常收集缺乏信息管理技术平台,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缺乏适当的体系,大量的菌毒株不能正常收集104近期目标根据国家法规制定和完善我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上送与保藏制度开发菌毒种收集保藏的管理系统软件,实现菌毒种的科学共享管理和资源制定和完善广东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收集、整理、保存技术规程近期目标根据国家法规制定和完善我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上送与保105近期目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病原微生物的复核检测技术规程全面收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离的菌、毒株逐步实现在全省层面的各级医疗机构分离菌、毒株达到90%的收集,鉴定和保藏率近期目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病原微生物的106保藏工作内容对法定传染病的菌、毒种,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菌、毒种收集与保存管理体系,对需要长期保存的菌、毒种采用国际先进的冻干技术进行冻干保存或超低温度保存,以保障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的稳定性对非法定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资源,采用协议保存、资源资料汇总、分类鉴定与管理,并接受各级医疗机构病原微生物的委托保存业务,同时为这些菌、毒种的产权单位联系共享科研业务等工作保藏工作内容对法定传染病的菌、毒种,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107保藏工作内容依据自然科学资源收集、保藏的需要,开发“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数据库”管理软件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对每一株菌、毒株建立相应的来源信息与鉴定信息,并随菌毒株长期保存制定广东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保藏管理及使用规程;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微生物菌种操作规程制定广东省病原微生物资源共享协议规范。保藏工作内容依据自然科学资源收集、保藏的需要,开发“病原微生108保藏管理帐目(总帐和分类帐)和实际库存相符有进出和操作记录编号(唯一标识号)来源名称(种名和株名)保存方法和保存日期批号或代次分发

保藏管理帐目(总帐和分类帐)和实际库存相符109菌(毒)种和样本的销毁应获批准;记录销毁原因、销毁时间、方法、品种和数量放置灭菌指示标志,确认灭菌效果

菌(毒)种和样本的销毁应获批准;110供应和使用只对单位,不对个人供应;使用一类菌(毒)种,卫生部批准;使用二类菌(毒)种,省卫生厅批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不邮寄;特殊行业使用病原微生物需省卫生厅批准供应和使用只对单位,不对个人供应;111国际交流卫生部科教司负责办理出入境证明

国际交流卫生部科教司负责办理出入境证明112谢谢谢谢113★基本原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我国及国外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运输与保藏★小结提纲★基本原理提纲114基本原理生物危害广义上的生物危害:指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实验室生物危害:指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教学、诊断和研究过程中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基本原理生物危害115基本原理有害生物因子及有潜在危害生物因子的材料病毒、细菌、真菌、毒素和寄生虫等来自感染的人和动物的血液、体液和各种组织等基本原理有害生物因子及有潜在危害生物因子的材料116基本原理暴露途径经皮接种感染气溶胶吸入感染粘膜接触感染食入感染基本原理暴露途径117基本原理宿主因素疫苗接种状况身体状况:性别、年龄专业和知识水平基本原理宿主因素118基本原理危害等级分类的依据微生物的致病性;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具有的有效治疗措施基本原理危害等级分类的依据119基本原理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分为四个等级):

危害等级I:是指低个体和低社会危害;不可能引起健康成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要求I

I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1)危害等级II:是指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的社会危害;很少引起严重的人或动物疾病;要求二级生物防护水平(BSL-2)基本原理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分为四个等级):120基本原理危害等级III:是指高个体危险,低社会危险;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Bacillusanthracis,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Hantaanviruses,YellowfevervirusCreutzfeldt-JakobHIV),要求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3)危害等级VI:是指高个体危险和高社会危险;可能要求非常严重的疾病(拉萨热病毒、埃波拉病毒,马尔堡病毒),要求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4)

基本原理危害等级III:是指高个体危险,低社会危险;可以引起121基本原理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或控制生物因子特别是意外的和有意的利用生物因子对人员的暴露和伤害的意识、措施、技术。基本原理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或控制生物因122基本原理实验室生物安全: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接触实验室工作中的生物因子的原则和技术路线、避免实验生物因子伤害风险的原则和措施。基本原理实验室生物安全: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接触实验室工作中的生123良好的操作技术翔实的SOP

严格的管理标准化的建筑

生物安全设备配置

个人防护

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标准操作规程良好的操作技术标准化的建筑

生物安全设备配置

个人防护St124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保安:确保病原体不会从实验室丢失.生物安全确保绝对安全的工作环境.“盒子套盒子”理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保安:125科学实验和安全科学实验和安全126生物安全管理目标建立一个足够安全能保护职工,信息和试验材料的设施和环境安全的工作环境有效保护设施保证信息安全保证试验材料安全预防和减少损失保障必须的服务关键设施的保护制定处理特殊问题的要求(如:动物试验和病原体的运送)预防检查

反应生物安全管理目标建立一个足够安全能保护职工,信息和试验材料的127生物保安(Biosecurity)生物保安(Biosecurity)128安全管理的设计理念和保护水平警卫电子保安系统限制进入门,墙和窗户要牢固设施上锁外部防护SOP’s外来人员的安全检查教育员工增加警卫明确安全责任高度安全区域接待检查控制安全区域安全管理的设计理念和保护水平警卫高度安全区域接待检查控制安全129生物安全实验室1.基础实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BSL-1,BSL-2)2.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BSL-3)3.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BSL-4)生物安全实验室1.基础实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130生物安全管理的综合的系统措施综合的系统措施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过程,主要在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框架下整合多项安全程序和系统(如:机械安全和职工的资格审查认定).生物安全管理的综合的系统措施综合的系统措施是实现有效安全管131综合的系统措施

机械安全

个人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反应

信息技术安全

合同管理综合的系统措施机械安全个人安全132机械安全进入控制系统要尽量完美:IC卡综合的系统措施,中央电视摄像,安装防破坏玻璃每天24小时和每周7天的警卫监视系统机械安全进入控制系统要尽量完美:133机械安全……高的安全设计标准.安全水准越高,进入核心区域要通过的机械屏障也越多通过几个分离的安全审查系统进入BSL3机械安全……高的安全设计标准.134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135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136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137监控足够多的监控设施保安人员的定时内外巡查监控足够多的监控设施138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139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140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141限制进入保藏和使用菌毒种的区域实验室及动物饲养区与生活区分开限制进入区域的门禁卡和钥匙的保管保存菌毒种的库房、冰箱、柜子必须上锁加强菌毒种和生物检测材料的接收管理访问者进入记录,而且仅在工作人员陪同情况下进入保存所有访问者者的数据记录;长期访问者必须清楚掌握其可靠性(做犯罪背景调查)限制进入保藏和使用菌毒种的区域实验室及动物饲养区与生活区分开142含感染性物质材料的接收管理和处置预先安排菌毒种和样本的运输时间表所有收到的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材料必须做好记录并能追溯寄送的目的所有感染性材料和有害物质必须在安全柜打开含感染性物质材料的接收管理和处置预先安排菌毒种和样本的运输时143人员管理指定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遵从需要知道才需进入的原则实验室的菌毒种和样本信息在不同层级人员公开的水平不同综合的外来人员管理程序和指南人员管理指定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144培训和生物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培训宣传生物安全开展生物安全周活动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员经常与员工交流员工以主人公的态度对待生物安全培训和生物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培训145人员培训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管理人员实验人员运输工清洁工★

修理工

★人员培训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146威胁和风险评估随时对新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定期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员工和周围社区的安全威胁和风险评估随时对新项目进行风险评估.147应急预案和反应应急预案组建队伍.制定计划.定期演练.制定生物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计划应急预案和反应应急预案148法规、标准、规范、导则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监督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法规、标准、规范、导则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49标准操作程序(SOP)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程序实施危害评估,记录结果及采取措施的程序化学品和其它危险物品确认、安全存放与处置及监控程序操作有害材料安全行为的程序防止高风险和污染材料失窃的程序确认培训需求和教材的方法标准操作程序(SOP)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程序150标准操作程序(SOP)实验室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数据程序实验室设备安全去污染和维护程序紧急程序,包括泄漏处理程序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程序废物处理和处置程序标准操作程序(SOP)实验室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数据程序151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实验室操作技术正确操作和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良好的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实验室操作技术良好的操作规范152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可以保护自己同事社区环境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可以保护自己153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指南

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指南

15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83年第一版,1993年第三版,1999年第四版

《生物危害主要防护: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安装和使用》2000年第二版美国《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美国1551983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2003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修订版)200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世界卫生组织(WHO)1983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世界卫生组织(WHO)156我国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我国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15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公布

2004年8月28日修订

2004年1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公布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健康和公众卫生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把我国流行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159详细规定对流行病预防、疫情报告、疫情控制和监督等

严格要求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毒种和病原体样本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详细规定对流行病预防、疫情报告、疫情控制和监督等160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161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登革热162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伤寒和副伤寒布鲁氏菌病16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甲类传染病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由甲类传染病管理改为乙类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64丙类传染病(10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黑热病16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

2004年11月12日公布及实施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的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166《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感染控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167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等严重后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将受到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强调对中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等严重后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将受到处罚强168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169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170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中等个体危险和有限群体危险★可感染发病,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的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严重疾病,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危险有限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中等个体危险和有限群体危险171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个体和群体低危险★不能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非致病生物因子)第四类病原微生物★个体和群体低危险172各国病原微生物危险分级1组织对象低←病原微生物危险性→高WHO病原微生物1234美国病原微生物1234日本微生物病毒12a2b3a3b4a4b英国病原微生物CBA中国病原微生物4321各国病原微生物危险分级1组织对象低←病原微生物危险性→高WH17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174每个表格包括微生物英文名、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表一为病毒分类名录表二为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分类名录表三为真菌分类名录。实验项目包括病毒培养、动物感染实验、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灭活材料的操作、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微生物运输包装分类(A/B,UN编号)等项目。每个表格包括微生物英文名、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微生175高度危害性-1类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包括EL-tor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黑毒株)、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东、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接马脑炎病毒、拉沙热(Lassa)病毒、马堡(Marburg)病毒、埃波拉(Ebola)病毒、猴疱疹病毒(猴B病毒);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氏组织胞浆菌。高度危害性-1类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包括EL-tor弧176中度危害性-2类

土拉弗郎西丝氏菌、布氏菌、炭疽芽胞菌、肉毒梭菌、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病毒(街毒)、森林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国内尚未发现病人在国外引起脑脊髓炎及出血热的其它虫媒病毒、登革热病毒、甲、乙型肝炎病毒;各种立克次氏体(包括斑疹伤塞、Q热);鹦鹉热、乌疫衣原体、淋巴肉芽肿衣原体;马纳青霉、北美芽生菌、付球孢子菌、新型隐球菌、巴西芽生菌、烟曲霉、着色霉菌中度危害性-2类土拉弗郎西丝氏菌、布氏菌、炭疽芽胞菌、肉毒177低度危害性-3类

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状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氏菌及其它致病性奈瑟氏菌、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白喉棒杆菌及其它致病性棒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酵米面黄杆菌、付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李斯特氏菌、铜绿色假单孢菌、气肿疽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及其它致病梭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雅司螺旋体。低度危害性-3类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状球菌、链178乙型脑炎病毒、脑心肌炎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以及未列入一、二类的其它虫媒病毒、新必斯(Sindbis)病毒、滤泡性口炎病毒、流感病毒、付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柯萨奇(A及B组)病毒、艾柯(ECHO)病毒及其它肠道病毒、疱疹类病毒(包括单纯疱疹、巨细胞、EB病毒、水痘病毒)、狂犬病固定毒、风疹病毒;致病性支原体;黄曲霉、杂色曲霉、梨孢镰刀菌、蛙类霉菌、放线菌属、奴卡氏菌属、石膏样毛癣菌(粉型)、孢子丝菌。低度危害性-3类

乙型脑炎病毒、脑心肌炎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以及未179微度危害性-4类

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种及不属于上述三类的各种低致病性的微生物菌种。微度危害性-4类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180《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181医疗废物登记登记内容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且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医疗废物登记登记内容182按照医疗废物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有明显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应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点;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按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物处置183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和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2004年4月5日审定,2004年10月1日实施2008年修订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和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8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强制执行的标准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唯一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强制执行的标准185《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建设原则生物安全水平分级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实验室安全行为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建设原18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187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危险标志及使用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188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运输尽量陆路运输;报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跨省报卫生部)包装、容器和标识符合要求二人护送,不能通过城市公交发生泄漏2小时内报告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尽量陆路运输;189联合国对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的运输分类A类人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大,传染性强,对人群危害性大的烈性感染性物质。高度怀疑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感染性物质。

采用P620包装要求:完整包件需通过不低于9米的跌落测试;外层容器的最小尺寸为100毫米。联合国对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的运输分类A类190B类仅具有一般危险性,引起感染的机会较少的感染性物质。采用P650包装要求:完整包件需通过不低于1.2米的跌落测试。B类191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运输的包装系统内层容器:中层包装:外层包装:将样品采用防水、防漏的内层容器包装并贴上指示内容物的标签内层容器和中层容器间应放置足量的吸水性材料硬质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运输的包装系统内层容器:将样品采用防水、192保藏机构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保藏中心或专业实验室,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送交保藏机构保管。保藏机构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保藏中心或专业实验室,承担193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医学真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中国医学细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中国医学病毒保藏管理中心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医学真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19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柯昌文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7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柯昌文19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8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5月26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〇九年七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8号196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共六章,35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藏机构的职责第三章保藏机构的指定第四章保藏活动第五章监督管理与处罚第六章附则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共六章,35条197总则-共六条目的监督管理菌(毒)种和样本的范围和分类保藏机构的资质菌(毒)种保藏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机构保密总则-共六条目的198保藏机构的职责保藏机构的分类、分级和设立国家级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职责省级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职责保藏专业实验室的职责特殊菌(毒)种的保藏保藏机构的职责保藏机构的分类、分级和设立199保藏机构的指定保藏机构由卫生部组织评估指定申请单位的条件保藏机构的申请程序保藏机构的变更保藏机构资质的效期保藏机构的指定保藏机构由卫生部组织评估指定200保藏活动菌(毒)种的主动提交保藏机构主动获取和保藏菌(毒)种特殊菌(毒)种的信息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实验活动使用特殊病原体的批准菌(毒)种保藏机构的对外服务菌(毒)种销毁的条件菌(毒)种销毁的确认安全保卫人员防护和安全菌(毒)种保藏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菌(毒)种的国际交流保藏活动菌(毒)种的主动提交201监督管理与处罚保藏机构生物安全监督保藏机构的自身管理保藏机构菌(毒)种的反馈和报告意外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处罚监督管理与处罚保藏机构生物安全监督202附则军队菌(毒)种的保藏管理已有病原微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中心库的管理颁发与施行附则军队菌(毒)种的保藏管理203广东省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广东省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204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205科学依据贯彻落实《“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主要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自然科技资源建设项目: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支持有特色的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科学依据贯彻落实《“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206重要性是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是医学研究与疾病控制领域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医学研究与疾病控制进步与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国民的健康、生存环境及国家安全密切相关重要性是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207可行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监测检验;负责不明原因传染病突发疫情的病原学检验;负责食物中毒和生物恐怖等突发卫生事件的病原学检验;依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广东省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收集保藏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所获得的菌种、毒株以及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物种,同时承担对物种进行鉴定、分类、管理和信息交流等的业务既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国家法规赋予的职责可行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208菌(毒)种保藏的历史在19世纪末,欧洲开始建立一些管理规范的菌种保藏机构在20世纪初,一些著名菌种保藏机构相继出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