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中二年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为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右侧为诸侯)。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图中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2.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3.“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这是皖南古村西递村的典型的格局。敬爱堂作为当地的家族祠堂反映了()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②尊崇祖先③维系亲情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5.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6.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7.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8.慎到(约公元前395~约前315)在《慎子》中说:“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该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诸子百家哪一派的观点?()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9、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A.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兼相爱,兼相利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10.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11.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2.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13.“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14.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写道:”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斯二者,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顾彼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这一论述主要是()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抨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指出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D.关注东西方文化差异15.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其中“革命化”的是()A.将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B.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16.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17.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18.公元前431年,伯里克利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应(
)A.解决雅典人的贫困问题B.向任何公民开放而不应有财产上的限制C.不应享有任何特权D.应以能否报效祖国为前提条件19.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20.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中指出: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其中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即古希腊城市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设计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作者认为古希腊城市设计()A.缺乏自主创新的设计理念B.体现了朴素的理性思想C.便利了公民商业贸易活动D.受到了民主政治的影响21.“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22.贝尔尼尼(1598—1680),意大利人,受教皇之托接手主持圣彼得大教堂的修筑。他创造的教堂前广场柱廊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该处成为罗马最壮丽的景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评价最为准确的是()A.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伟大的艺术工作者B.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杰出的人文主义者C.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卓越的建筑大师D.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教皇的忠实仆从23.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24.“一些革命前的富农重新获得发展,革命后被戏称为“小富农”的那些人也较快地发展为富农,一些中农和个别贫农也发展为富农,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由此逐渐扩大。”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政策的影响()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5.《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80年代的的世界第88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斯大林体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西方国家封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贵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闲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4分)材料二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很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材料四
“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抑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司马光《司马光奏议》(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有何差距?(3分)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材料五“更平心以论之,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欲恃之以摧抑兼并,其效盖至为微末。······虽然,此立夫今日以言之耳,若在当时······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梁启超《王安石传》(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评价青苗法的。(4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文忠公全书》材料二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大国崛起》解说词等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4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6分)材料三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28.(16分) 移风易俗往往是社会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4分)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四明治政府提倡学习欧美资本主义文明,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谊舞、盖洋楼,欧化风靡一时。——李纯武、严志良《简明世界通史》(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作了怎样的改革?明治政府提倡“欧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五“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梁启超“缠足之大恶······将不惟亡其国,又以亡其种类。”——谭嗣同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奏定学堂章程》(3)根据材料五,简述维新派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主张,并作简要评述。(6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改革与变法为什么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2分)学校:学校: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考号:------------------------------------------------密-------------------------------封--------------------------------线-----------------------------------------------------高中二年历史科答题卷考试日期:4月30日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2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4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有何差距?(3分)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评价青苗法的。(4分)27.(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4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6分)(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28.(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4分)(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作了怎样的改革?明治政府提倡“欧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五,简述维新派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主张,并作简要评述。(6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改革与变法为什么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2分)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中二年历史科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CABCCDCDDBB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CCBBDDBBBA26.答案:(1)弊端:诗赋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废除原来死记硬背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4分)(2)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造文官考试制度,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3分)根本原因: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西方科技进步,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2分)(3)差距:青苗法的设计目标本为抑制高利贷,并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5不等关系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5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思想之光3狂人日记巩固提升案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蚜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7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1
- 智能材料研究报告-智能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年
- 綦江区箱包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钢塑复合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VOCs治理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盘式连续干燥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智能制造知识课件
- 山东省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监管平台用户操作手册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详案)
- 钉钉品牌设计规范手册
- 砂土袋挡墙施工方案
- 住院患者长嘱口服药发药流程 内科
- 少儿绘画之《水粉画葡萄》
- GB∕T 19924-2021 流动式起重机 稳定性的确定
- ACUSONX150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
- 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
- M701F燃气轮机控制与保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