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世界现代史填空式复习提纲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1.gif)
![九下世界现代史填空式复习提纲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2.gif)
![九下世界现代史填空式复习提纲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3.gif)
![九下世界现代史填空式复习提纲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4.gif)
![九下世界现代史填空式复习提纲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00881b8276005e5c9fc7d92bec71440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川教版)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P4图)一、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二、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半岛(大战的火药桶)三、三国同盟1、三国同盟指: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核心国:德国)2、最终形成时间:1882年形成标志: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意奥三国同盟条约》※德奥结盟:1879年德国宰相俾斯麦和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安德拉西签订《德奥同盟条约》。四、三国协约1、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俄国((核心国:英国)2、最终形成时间:1907年形成标志:英俄两国签订《英俄协约》※英法结盟:1904年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一、大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三、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遇害,其凶手是普林西波。四、大战的战线:南线,东线、西线,其中西线是主战线。(P9图)五、大战过程:1、开始时间:1914年7月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凡尔登战役(1916年)(一战的转折点)A、交战双方:德军和法军B、特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六、大战的结果:同盟国战败★七、大战的性质: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八、大战的影响:①、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灾难;②、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③、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第3—4课近代文化一、自然科学(P17—P19三位科学家的像)1、牛顿(英国):(成就)写出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2、达尔文(英国):(成就)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3、爱因斯坦:(成就)创立了“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为原子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时刻观念的伟大革命。二、思想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封建的启蒙思想,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伏尔泰是启蒙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们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文学1、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是他的代表作品。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四、艺术绘画: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凡·高—《向日葵》。音乐: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造了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英雄》交响曲。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一、夺取政权:十月革命(一)、革命的背景①、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推行反人民的政策。※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列宁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二)、革命的经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列宁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击冬宫(三)、革命的结果: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以列宁为首)。★(四)、革命的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五)、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③、鼓舞和支持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④、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巩固政权:措施:①、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监督;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③、与德奥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④、1918年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⑤、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巴黎和会(一)、时间:1919年地点:巴黎凡尔赛宫操纵(主宰)国:美、英、法(二)、会议的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三)、会议内容:签定了《凡尔赛和约》:①、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反映和会的分赃性质);④、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大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四)、会议的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五)、会议的影响: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西亚的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一)、时间:1921—1922年地点:华盛顿发起国家:美国参加国:美、英、法、意、日、中、荷、比、葡等九国★(二)、会议内容:①、限制海军军备;②、解决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③、签定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A、内容: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B、实质: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三)、会议影响: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体系。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1、爆发时间:1929年地点: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2、特点:①、涉及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性大※其中美、德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二、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1、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大力整顿银行;②、工业方面,实施“产业复兴法”,调整工业。(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的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损失由政府补贴。★4、作用:①、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②、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5、局限性: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一战沉重的打击了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再加上垄断资产阶级的扶持。2、建立的时间、标志: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率党徒“进军罗马”,开始了法西斯统治时期。(二)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1、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2、专政建立的时间、标志:1933年德国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3、法西斯政权的对内政策:a1933年制造了陷害共产党人的“国会纵火案”;b1934年自称国家元首,c剥夺人民所有的民主自由权利;驱赶屠杀犹太人。d国民经济军事化。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三)日本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背景: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势力主力在军部。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的建立,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成为世界大战的远东战争策源地。第10课—12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一、大战爆发的原因(一)、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三)、加速原因: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侵略。绥靖政策:1、目的:英法为保住其既得利益,力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2、实质:姑息、纵容侵略3、顶峰:慕尼黑会议(慕尼黑阴谋)A、时间:1938年B、参会国家及代表:英国张伯伦、法国达拉第;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C、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D、影响:《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顶点。4、恶劣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5、结果:德国进攻波兰,使英法的绥靖政策破产二、大战的过程(一)、全面爆发(标志):德国突袭波兰(1939年9月1日)(二)、大战的扩大1、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12月),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是二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2、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二战达到最大规模)A、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B、194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A、签署时间:1942年地点:华盛顿国家:中、苏、美、英等26国B、签署目的:战胜共同的敌人—法西斯.C、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D、作用:《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大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A、影响:它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B、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四)、大战的后期阶段1、四次国际会议A、开罗会议(1943年冬—中、美、英):规定,日本战败后将归还入侵中国的所有领土。B、波茨坦会议(1945年—中、英、美):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C、德黑兰会议(1943年冬,苏、美、英):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参会三巨头:(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P76图)★内容: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②、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③、战后成立联合国;④、苏联答应有条件的参加对日作战。★影响:划分了战后的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的两极格局。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意义: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的东西夹击当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五)、大战的结束(标志:日本战败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2日)1、意大利战败投降:1943年92、德国战败投降:1945年5月8日,欧洲战争结束。3、日本战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三、大战的后果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死亡5000万人,物资损失总值达4万亿美元。)四、大战的性质: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五、大战的意义:A、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性质)B、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六、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1)、反法西斯各国和人民进行的是正义战争;(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3)、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英勇奋战。第13课冷战政策一、冷战的信号:铁幕演说(1946年—丘吉尔)二、冷战开始的标志:出台杜鲁门主义(1947年)★三、冷战的表现: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宣言书,冷战开始的标志)②、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年);(重要步骤)③、军事上:建立北约(1949年)(冷战推向高潮)※北约(1949年)和华约(1955年)的建立A、性质:军事、政治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政策推向高潮。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段:20世纪50—70年代发展特点:经济高速增长,空前繁荣美国(世界经济霸主)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空前繁荣局面的原因:①、二战中,美国本土没有遭受战火,而且大发横财,经济实力大增,政局稳定;②、美国利用霸主地位,输出资本、拓展市场、赚取高额利润;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更新设备、改善技术;④、各国重建经济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国外市场;三、西欧:★振兴的原因:①、原有的经济基础好;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③、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④、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联邦德国;欧共体的建立:1967年四、日本★1、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①、实行民主化改革;②、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③、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④、美国的援助和扶持。2、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5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经济领域):①农业方面,提高农副业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等办法,②工业方面一度把管理权利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后又陆续收回。结果: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起,目的: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改革是:匈牙利的改革。3、匈牙利改革:时间:从1968年起改革。改革内容:一是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二是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三是允许雇工五人以内的私人小企业发展。被称为“匈牙利模式”,匈牙利也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4、东欧剧变:1989年至1990年,随着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欧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表现:①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②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③在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东欧剧变的主要因素有:A盲目照搬苏联模式,B经济发展缓慢,C民主和法制不完善,D改革成效不大E西方国家采取的和平演变战略等。5、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起,先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进行政治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的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八一九事件”1991年,党内矛盾)6、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底。苏联存在时间1922年—1991年共69年。影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同时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崩溃。18课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后)一、形成原因:①、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②、市场经济席卷全球;③、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②、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③、各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④、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角。★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对全球)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②、(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更加富裕;★③、(对发展中国家)A、利: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B、弊:部分弱小国家的经济可能被发达国家控制,更加贫穷。※经济全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作业指导书
-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作业指导书
- 医院医疗器械质量保证协议书
- 2025年沈阳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答案
- 2025年吐鲁番货运资格证考试答案
- 小学二年级下册口算验收练习题
- 2025年镇江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大全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听课评课记录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6节电能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 角平分线的性质》听评课记录
- 淋巴瘤的免疫靶向治疗
- 校园驻校教官培训
- 炎症性肠病的自我管理
-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
- 储运部部长年终总结
- 物业管理装修管理规定(5篇)
- (新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三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教育环境分析报告
- 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章程
- (正式版)CB∕T 4552-2024 船舶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文件编制和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