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59页共54页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和事实。3.学习前人探索地球奥秘的精神。【课前作业】1.我国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提出和两种主要学说。(注意:这两种学说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2.在古代,人们通过观测_________________证明地球是圆的。3.在近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体。4.在现代,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5.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是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8活动题——纸船小实验。2.完成P9活动题——麦哲伦环球航行3.文中列举了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4.想一想:你还能列举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5.完成P10活动题——坐地日行八万里【检测反馈】1.“浑天说”学说是谁提出来的?() A.麦哲伦B.张衡C.哥白尼D.亚里士多德2.地球的表面积是() A.5.1亿平方千米B.5.1亿千米C.5.1亿立方千米D.5.1平方千米3.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如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是个球体 D.海平面上升4.下列现象或活动,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A.月食现象 B.登高望远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科学的方法是() A.环球航行 B.利用卫星对地球拍照C.月食现象 D.远望大海6.通过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两极略鼓的球体 B.赤道略扁的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7.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71千米B.6571千米C.6578千米D.48.“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A.北极点 B.南极点C.赤道上任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9.一位旅行者计划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如果每天走40千米,则需要() A.500天 B.600天 C.1000天 D.1500天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地球仪第二节地球仪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仪的构成及其作用。2.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3.识别重要的经线和纬线。【课前作业】1.地球的模型叫;地球的自转轴叫;真正的地球有这个轴吗?(有,没有)2.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圆圈,叫;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3.依图填写指示名称(南极、北极、地轴、经线、纬线)4.结合经纬线图,比较经线、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形状每条经线只形成个圆。两条组成一个圆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纬线长度,其中最长,自向变短。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11活动题——认识地球仪2.完成P12活动题——经纬线的特点3.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经线都是互相平行的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回到出发的地点D.每条经线长度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4.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C.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D.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纬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地点【检测反馈】1.在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A.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地轴B.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C.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是经线圈D.陆地面积远远大于海洋面积2.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两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B.在各经线中,本初子午线长度最长C.所有的经线、纬线的形状都是圆圈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3.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 D.纬度越高,纬线越长4.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B.纬度越低,纬线越短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D.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5.在乒乓球上画出重要的经纬线(0°经线,0°纬线,20°W,160°E,23.5°N,66.5°N,90°N,23.5°S,66.5°S,90°S)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地球仪第二节地球仪(第2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判读规律。2.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低、中、高纬的划分。【课前作业】1.东经、西经的分界线是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叫东经用表示,0°经线以西叫西经用表示。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经线和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圈。3.南纬、北纬的分界线是纬线(即赤道)。赤道以南叫南纬用表示,赤道以北叫北纬用表示。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或0°纬线)。5.读左下图,从东西半球来看,B点所在的是_____半球。6.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如右上图。【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探究东经、西经划分的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完成P13活动题2.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小小东,大大西)3.探究南纬、北纬的判读规律;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完成P14活动题【检测反馈】1.本初子午线是指()A.180°经线 B.0°经线 C.东经160°经线 D.0°纬线2.本初子午线是()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D.亚欧两洲的分界3.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以18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小B.以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E、160°W

B.20°W、160°E

C.0°、180°W

D.90°E、90°W6.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北回归线 B.赤道 C.0°经线 D.南回归线7.一人从北京故宫出发,沿着一个方向旅行(方向不变),可能回到原出发点的是()①向东行②向西行③向南行④向北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地球仪第二节地球仪(第3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课前作业】1.东经113°,北纬23°,可写为,;西经120°,南纬40°,可写为,。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 3.在google地图上查找出你们学校校门的地理坐标(经纬度)【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识别重要的经线和纬线。请同学们结合图1.17,在下图中填出相应的经线、纬线名称。GHDEAGHDEABBCCIIFF【检测反馈】1.地球上的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点是()A.30°N,160°EB.30°N,20°WC.30°S,20°WD.30°S,160°E2.下列地点中,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高纬度”的是()北极燕鸥是候鸟(如图),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北极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当北半球冬季来临时,燕鸥便开始长途迁徙.它们向南飞行,越过赤道,绕地球半周,来到南极洲,在这儿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直到南半球的冬季来临.它们才北飞,回到北极,据此,完成3-4题.3.北极燕鸥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约为()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4.北极燕鸥向南迁徙也越过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纬度是()A.23.5°S B.23.5°N C.66.5°S D.66.5°N5.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线共有90条 B.都是半圆形C.指示东西方向 D.长度都相等6.下列纬线最接近赤道的是()A.70°N B.40°S C.80°S D.10°N4月2日,小明听说智利某城市附近海域发生了8.1级地震,于是他上网搜索了相关信息,找到了如图,并发现该地是地震频发地带,据此回答7题.7.小明在图上快速精准地找到了地震源地,他做到这一点除了读取图例外,还可以通过读取地震源地的() A.半球位置 B.海陆位置C.经纬度位置 D.交通位置A.110°EB.90°W C.70°E D.90°E9.读下图,写出各点的经纬度找位置。EE●●●A(,)B(,)C(,)D(,)E(,)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自转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2.理解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及简单的成因。3.通过观察演示地球自转的昼夜更替,通过读图,养成学生读图、观察能力。【课前作业】(看课本第17、18页,完成1、2、3题,时间5分钟。)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小时。3.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自转产生了现象。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差异。一般是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小时。【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1.完成P17-18活动题2.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是因为世界各地的(经度、纬度)不同所造成。【检测反馈】1.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期约24小时 B.自转和公转是单独进行的C.方向自西向东 D.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2.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①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②夏天热,冬天冷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⑤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A.①②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3.从地球仪北极的正上方观察自转运动的方向应该是() A.顺时针旋转 B.逆时针旋转C.看不到地球旋转 D.与南极上方观察的一致4.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5.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A.四季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纬度的差异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NSNSABCD7.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蕴涵了很多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B.南昌的玲玲给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晚上好!”姨妈则说“玲玲,早上好!”C.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D.江西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8—9题。8.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温度带的形成9.P点此时正处在()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10.读下面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公转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2.理解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及简单的成因。3.通过观察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通过读图、数据和材料分析,养成观察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课前作业】1.完成课本第19页活动题第1小题。2.观察课本P19“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问答以下问题。(1)地球公转时绕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地球公转时,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地球公转产生了变化、变化和划分。3.完成课本P20活动题。【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读下图,探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极昼、极夜现象。(1)当太阳直射时(纬线),全球昼夜平分;(2)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昼夜(填<或> ),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短),这时北极圈出现现象。(极昼、极夜)(3)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昼夜(填<或> ),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短),这时北极圈出现现象。(极昼、极夜)2.读上图,探究北半球的四季变化,了解二分二至的由来。(1)说出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节气。ABCD(2)北半球的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月。归纳: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间相差半年。即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北半球春季,南半球秋季。3.太阳能直射到最北、最南界限是()A.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B.北极圈和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4.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A.23.5°S B.23.5°N C.66.5°S D.66.5°N5.我国科学家到南极进行考察,最佳的季节是南半球的()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检测反馈】1.能正确表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是()A、B、C、D、2.2014年6月A.巴西主要位于南半球 B.地球的自转 C.巴西主要位于低纬度 D.地球的公转3.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山东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B.英德市春夏秋冬四季转换 C.东北冬季漫长海南岛长夏无冬D.太阳每天都东方升西方落第22届冬季奥运会于2014年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索契(43°35′N,39°43′E)成功举行,读图回答4-5题.4.冬奥会期间,地球正公转至如图所示的()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⑤段5.在地球由④点运动到①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烟台由夏天演变到秋天; B.烟台由秋天演变到冬天; C.我们校园每天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D.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越来越厚6.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于2013年8月16-24日在南京成功举办,期间() A.南京昼短夜长 B.南京正值梅雨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D.江苏水稻已大面积收割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五带的划分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五带的划分依据、分界线及其五带的特点。2.通过读图、数据和材料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观察的能力。【课前作业】1.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的差异,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个热量带。2.在“地球上的五带”图上,填出字母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A.;B.;C.;D.;E.【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读“地球上的五带”图,找出五带的划分界线。(1)热带在与之间;温带在与之间;寒带在以内。(均填纬线名称)(2)结合课本P21活动题,通过读图和材料分析,归纳出五带的特点。(在下图打“√”选择)地球上的五带2.下列四个地点中,位于热带的是()A.上海(约31°N) B.北京(约(40°N)C.海口(约20°N) D.厦门(约24°N)3.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边界是()A.23.5°SB.23.5°N C.66.5°S D.66.5°N4.关于地球上五个热量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B.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与寒带C.寒带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D.只有热带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5.完成P21活动题【检测反馈】1.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A.温度高低 B.纬度高低C.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D.降水量的多少2.北回归线是()A.太阳直射最南的界线 B.北温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C.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D.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3.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A.热带B.温带C.寒带D.地球上的任意地方4.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是()A.热带B.南温带C.南寒带D.北寒带5.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A.热带B.北寒带C.北温带D.南温带6.读图“五带的划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季节分明 D.d地终年炎热7.下列一些自然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C.五个热量带 D.昼夜交替现象8.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那天全球昼夜平分B.那天是12月C.那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D.那天南寒带出现极昼现象9.家住广州陈先生元旦时要去澳大利亚探望他女儿,你建议他带() A.春装 B.夏装 C.秋装 D.冬装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地图的发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地图发展的历史。2.了解GPS定位导航的运用。【课前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24~P2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地图的起源很早,地图发展的历史:陶片上的地图→品地图→羊皮地图→地图。2.现在最先进、最方便的是地图。3.卫星图像是对地观测卫星探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又称为。它被广泛用于、、、及火灾的监测等方面。4.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它可以准确地进行定位,现已广泛地应用于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与。【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在课堂上打开联网的Google地图网页,运用Google地图放大、缩小、查询功能2.在课堂上打开Google地图的城市景观图,师生共同游览北京的故宫。【检测反馈】1.假设你自己开车去广州旅游,但你不认识路,则最方便的办法是()A.请一个向导B.先请人带自己去一趟,然后才自己开车去C.看地图D.使用车上的导航系统2.下列不属于卫星图像应用的是()A.火情监测B.天气预报C.指引盲人行走D.台风监测3.关于地图发展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地图是纸制地图纸制地图是最方便的地图迄今为止,电子地图和卫星地图在地图发展史上出现得最晚陶片上的地图在19世纪才出现4.地图的发展正确的顺序是()①羊皮地图 ②丝织地图 ③陶片上的地图 ④纸制地图 ⑤电子地图A.④①③②⑤ B.③②①④⑤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5.应用GPS可以()A.为交通工具定位导航 B.监测洪水C.监测火情 D.控制火灾蔓延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第1课时)——辨别方向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课前作业】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a.一般的地图,根椐“__________、_________”的准则定向(如:第6题图①)。b.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_____定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______方)(如:第6题图②)。c.有经纬线地图,应根椐_____定向(经线指示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方向)2.在图①②③中画出方向坐标,并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②(箭头为指向标)③【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1)说一说:下列三幅图,辨别方向的方法相同吗?700N600N(2)做一做:下列三幅图中700N600N北北AAAAAABBBBBB图① 图② 图③A在B方向 A在B方向 A在B方向【检测反馈】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适用的情况是()A.所有地图 B.带经纬网的地图C.带指向标的地图 D.不带经纬网、不带指向标的地图2.有一位建筑师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建造这样的房子是可能的,你认为应建在()A.北极点上 B.南极点上C.赤道和0°经线的交点上 D.赤道和180°经线的交点上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A.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D.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4.黄岩岛位于钓鱼岛的()A.西北方B.东北方 C.西南方D.东南方5.读左下图,学校的花坛位于田径场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北北6.读右上图,方向判断正确的是()A.A位于B的西北方向 B.B位于A的东南方向C.C位于A的正西方向 D.C位于B的东南方向7.读下图,判断方向。(1)北京在拉萨的方向(2)拉萨在广州的方向(3)乌鲁木齐在武汉方向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第2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2.熟悉地图上的图例、注记。3.懂得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前作业】阅读书本P25——29页1.比列尺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就是__________2.比列尺通常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来表示。3.一般来说,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就__________,表示的内容就越_____;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就_____,表示的内容就越_______。4.图例是对地图上、和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说明。5.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都称为注记。6.地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图、图、图和旅游图等。7.不同种类的地图,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起到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书本P29页活动题1、2题。2.完成书本P32页活动题。【检测反馈】1.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A.1/50000 B.二十万分之一C.1:25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2.地图三要素是()A.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B.图名、比例尺、注记C.图名、比例尺、方向 D.图名、方向、图例和注记3.图幅大小相同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两图相比() A.中国地图比例尺小B.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小 C.中国地图内容详细D.北京市地图内容简单4.在下列活动中,需要大的比例尺地图的是()A.航海B.军事演习C.地理学习D.天气预报5.下列图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的地图中,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A.1:300000 B.三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千米6.下列有关比例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B.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 C.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单 D.用不同比例尺表示同一地区,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小7.绘制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合适()A.1:1000 B.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8.下列关于地图的选用,正确的是()A.了解国家时事,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应该查阅世界军事地图B.去公园浏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查阅导游图C.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政治地图D.城市建设和规划,一般选用小比例尺地图9.下列四个图例中,正确的是()A.洲界B.湖泊C.铁路 D.公路10.小明家住在英德,国庆节准备去上海旅游,想知道上海在英德的什么方向,可以查找() A.世界政区图B.中国政区图C.广东省地图D.上海市地图2013年以来,乌克兰局势持续动荡.读图,回答11、12题.11.查找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应选择的地图是() A.世界地形图 B.世界政区图C.中国地形图 D.中国政区图12.量得基辅到克里米来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250千米 B.2500千米C.625千米 D.6250千米13.暑假丽丽准备和家人去云南旅游,确定行程时需要参考的地图是()A.云南省旅游景点图 B.交通图C.导游图 D.云南省地图4月2日14.小明想给图命名,比较合理的图名是该次地震的()A.位置图 B.电子地图 C.三维数字地图 D.卫星遥感地图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在地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课前作业】一、等高线的判读1.地图上海拔高度的连线,称为等高线。2.绝对高度(海拔)指的是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出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指的是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的距离。3.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课本33页活动题2.完成课本35页活动题13.完成课本35页“活动2”五种地形形态对应的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特点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四周等高线向数值处凸出等高线向处凸出两座山顶之间的低地多条等高线处4.完成课本36页活动题【检测反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同一等高线表示的高度各点相等 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则为山脊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的是()A.山脊 B.山谷 C.山峰 D.鞍部3.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4.图中表示山脊的是()某中学地理小组对如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完成6-8题.

5.测得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A.50米 B.95米C.150米 D.200米6.该地区主要地形为() A.山地 B.丘陵C.平原 D.高原7.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B.bC.cD.d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小勇在图中甲地遇到泥石流,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勇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课前作业】1.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包括:山顶、、、和。2.陆地可划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和。3.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反映状况。如:平原一般用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色表示;海洋、湖泊一般用色表示;积雪、冰川一般用色表示。【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5.五种陆地地形特征地形地形特征_____海拔一般在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高原海拔一般在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的地区_____海拔一般在米以上,地面起伏大,坡度较丘陵地面有起伏,海拔一般在米以下,坡度比较和缓的地形_____四周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6.完成课本37页“活动1、2”英德地形以、为主;生产以林业、种植业为主;交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活水平比较低。【检测反馈】1.海拔较高,坡度陡峻的地形是()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洋越深,则蓝色()A.越深 B.越浅 C.不深不浅 D.视具体情况而定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B.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C.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喜玛拉雅山D.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4.如右图所示,李村所处地形类型是()A.高原B.盆地C.丘陵D.山地一组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行走过程中他们看到如下特征:“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座山峰,其中一座山峰目测距离约2千米(只考虑图示范围内的地形)”,据此回答5-6题。5.上图是他们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推断他们的位置是()A.③ B.④ C.① D.②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 B.乙处易产生泥石流C.图中河流落差可能为450mD.典型植被可能为常绿硬叶林某夏令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首先要了解活动区的情况,读图回答7﹣8题.7.攀岩是目前一种时尚的运动方式,图中比较适合这一运动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8.对活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B.①处气温比④处气温高C.③地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D.山顶①的海拔高度约为750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并能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能在地图上识别出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征以及大洲分界线。【课前作业】1.完成P39、P40、P41、P42、P43活动题2.地球上的陆地被分隔成若干块大陆和岛屿,这些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全球共有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分别是:3.大陆是指面积的陆地,岛屿是指面积的陆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4.半岛是指面临海,一面与大陆相连的陆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39、P40活动题2.完成P41、P42活动题3.完成P43活动题4.抢答(比一比,看哪组答对最多)(1)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2)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洋?(3)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概括地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是海洋2.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B.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附近是海洋C.任意半球上,海洋的面积总比陆地的面积大D.陆地都相连,海洋却彼此分开3.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海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4.亚洲主要位于()5.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山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京杭运河6.下面四大洲略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7.“瓦良格号”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出大西洋,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二、读图题(1)甲图是半球,乙图是半球,它们的分界线是和构成的经线圈。(2)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A是、B是、C是、D是、E是、F是、G是。(3)大洲A与B的分界线是山脉、河、山脉和海峡;大洲A与C的分界线是运河;大洲F与G的分界线是运河。(4)图中字母代表的海洋:是、是、是、是。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三章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第1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3.了解六大板块的范围,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的关系。4.向魏格纳学习,学习他善于发现问题、钻研问题主动学习的精神。【课前作业】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和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其中,喜马拉雅山的变迁的原因是,“沧海桑田”形成的原因是2.1912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这一学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大板块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处于状态中,造成海陆位置和地表形态。5.全球的六大板块分别是、、、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6.完成P45、P46活动题。【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你从魏格纳身上学到什么?2.海牛、鸵鸟都不会飞,但在非洲和南美洲相同的地层中都发现了他们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呢?3.认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你发现了什么?4.完成P45、P46活动题。【检测反馈】1.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它能证明()A.海洋上升变成陆地 B.陆地下降变成海洋C.大陆漂移假说 D.板块构造学2.造成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的生产活动 B.全球气候变暖C.大量的水土流失 D.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3.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学者是()A.李四光 B.哥白尼 C.魏格纳 D.徐霞客4.不属于板块学说中的六大板块的是() A.太平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5.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板块构造学说观点的是() A.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B.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C.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固定不变的D.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6.中国处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三大板块是()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③太平洋板块④美洲板块⑤南极洲板块⑥印度洋板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7.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从古至今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8.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六大板块的名称。A.;B.;C.;D.;E.;F.。(2)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板块。C板块包括的陆地有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大陆等。(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和板块碰撞形成的。(4)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和。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三章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第2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理论解释山脉、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课前作业】1.板块边缘地壳活动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等。2.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3.地震的预报难度很大,因此,我们掌握基本、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4.完成P47、P48活动题。【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47、P48活动题。2.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很严重,我们可以预报它的发生吗?【检测反馈】1.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挤压C.印度洋板块张裂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共同挤压2.下列地理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A.印度洋发生海啸B.地中海的缩小C.科迪勒拉山脉的形成D.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3.我国四川5.12汶川地震的成因是()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4.下面关于火山、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世界上所有的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B.世界上有一半的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C.世界上大部分的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D.火山、地震都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没有规律可循5.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西部沿海发生了8.2级地震,这里多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交界处.A.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6.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能够极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及其周围人的伤害,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底下②在剧院一楼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的空地③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④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近年来我国地震不断,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请完成第7题.7.当地震发生时,教室里学生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立刻跑向室外 B.坐在教室里,等待救援人员到来C.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迅速有秩序撤离D.立即跳窗逃生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次地震导致多处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道路破坏严重、河道堵塞、通讯中断……8.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②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③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墙脚、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④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逃离滚石流;⑤在行驶的车内,应抓牢扶手,躲在车内,不要下车;⑥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①③⑤

A.滑坡体与河水一起形成泥石流

B.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C.堰塞湖坝崩溃造成洪水危害

D.多处堰塞湖拦水,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10.汶川及周边地区多山地,当强烈地震发生时,容易引发下列次生灾害的是:()①台风②滑坡③干旱④寒潮⑤泥石流A.②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三章第三节人类与海洋(第1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2.知道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3.认识海洋问题与保护措施。【课前作业】1.海洋是的摇篮。从海洋出现到现在已近30亿年。海洋是的宝库,是的要道,是的调节器等。2.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被人们称为“”、“”、“”、“”、“”等。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在海洋生物利用、、、等多个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4.开发利用海洋,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5.1994年,联合国颁布的的保护和管理海洋的法律是《》。6.2002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关争议。7.赤潮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各种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答案写在课本上)1.完成P50活动题2.完成P51活动题【检测反馈】1.下列生活或生产物品中,来自海洋的一组是()①深水鱼②海带③食盐④畜产品⑤紫菜⑥珊瑚⑦贝类⑧森林A.①②③④⑧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⑤⑧2.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利用的是()A.海洋捕捞 B.太阳能的利用 C.海滨旅游 D.远洋运输3.下列做法中,属于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做法()A.出海捕鱼 B.开采海底石油C.在海边晒太阳 D.修建海底隧道4.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衣机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的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5.目前海洋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海洋石油污染②海洋垃圾污染③海域主权之争④过度捕捞⑤海洋潮汐能的利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6.下列做法利于保护海洋的是()A.填海造陆 B.实行休渔期C.向海洋排放废水 D.油轮泄露原油7.保护近海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D.禁止围海造田,保护沿海生态环境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2.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课前作业】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时间内冷暖、、阴晴等大气状况。2.气候是某一地区的天气和的综合状况。3.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_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白色表示云雨区。4.我国空气质量等级为二级的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是,空气质量状况是。污染指数小的,空气中污染物含量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也可称为。【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54、P56、P58活动题;2.识记P55图4.2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检测反馈】1.下列描述中,表示天气的是:()A.狂风暴雨B.长冬无夏C.四季分明D.终年炎热2.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乌云密布B.风和日丽C.天气晴朗D.四季如春3.在卫星云图上,要识别一个地区的云雨量的大小,主要看该地区的颜色,当出现什么颜色时,云雨量较大()A.绿色B.蓝色C.黄色D.白色4.天气与气候的联系()A.天气与气候是一样的B.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C.天气天天变,气候永远不变D.气候是经常变化的,天气是相对稳定的5.要想了解近几天的天气情况,有哪些渠道呢()①当天报纸②课本③手机短信④收音机⑤互联网⑥电视⑦杂志⑧地图册A.①②③④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③④⑤⑥6.下列有关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B.天气在几分钟之内是不可能变化的C.同一时刻,同一国家的天气差别一般不大D.不同时刻,同一地方的天气是稳定不变的7.下列诗句描述天气的是()①东边日出西边雨②山雨欲来风满楼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④霜叶红于二月花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⑦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A.①②③ B.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⑦D.②③⑥8.“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10°C~15° A.农业生产B.旅游C.交通D.人们生活9.下列关于天气预报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气预报要说明一个地方一日内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B.天气对人们太重要了,所以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周天气情况C.当天空中布满云时,应预报为“多云”天气D.风向是指风的去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11.人类的下列活动中,会造成臭氧层破坏的是()A.植树造林 B.人工酸雨C.使用冰箱D.工业排放废气12.黄石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但过去的黄石空气质量较差,曾一度被称为“光灰的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 D.噪声污染13.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14.06.05)”,下列城市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北京天津长沙广州空气质量指数1571159945空气质量状况中度污染轻度污染良优首要污染物臭氧臭氧PM2.5/A. 北京 B. 天津 C. 长沙 D. 广州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2.能够阅读等温线图。3.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课前作业】1.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________小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前后。2.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观察结果的平均数,就是________。3.气温一般用“______”表示,读做摄氏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4.世界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大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月,南半球则出现月。5.等温线是在地图上把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地气温。6.一般情况,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__℃。7.水平方向上,全球气温大致是从向递减。【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60、P61、P62、P63活动题;2.读上图,根据A、B、C三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各月的平均气温都很(填高或低),反映此地的气温年较差(填大或小)。(2)B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3)A、B、C三地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地,位于热带的是地,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地。3.读下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的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洲年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洲。(2)南半球的20℃等温线大致与(纬线)接近。(3)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弯曲)。(4)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海洋(高于、低于),冬季则相反。(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世界气温从向逐渐降低。【检测反馈】1.你所在的学校一年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月份分别是()A.7月和1月B.1月和7月C.8月和2月D.2月和8月某地气象站测得当天气温值为下表,回答第2、3题。记录2时8时14时20时气温/°C5815122.则该地当天的日平均气温是()A.10°C B.11°C C.12°C D.13°C3.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A.3°C B.7°C C.10°C D.20°C4.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C.北半球高低纬度气温差别小于南半球D.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5.夏季,陆地和水面在同样强度太阳照射下,陆地受热情况是()A.增温快,比海洋热B.增温慢,比海洋热C.增温快,比海洋温和D.水陆同样热6.已知某登山队的出发营地海拔1000米,出发时的气温为10°C。当他们登上2000米的山顶时,所测量到的气温数值应该是()A.16°C B.4°C C.0°C D.7.下列说法中,表达气温日变化大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记住降水的形式和形成的条件。2.学会看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3.懂得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原因。【课前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64~P67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空气中的水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______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水形成的条件:①空气,水汽凝结;②有;③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3.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________。4.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________。5.世界各地的降水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降水量的分布情况,通常用来表示。【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65活动题2.完成P66活动题B3.完成P67活动题B4.读“A、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A、B两地,________地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________地降水的季节差异大。(2)A地____月降水量最多,大约为______毫米。(3)B地____月降水量最多,大约为______毫米。(4)A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是:5.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世界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有:洲中部、洲北部、洲东南部。(2)非洲北部的年降水量在以下。(3)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降水,两极降水;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内陆降水。(填“多”或“少”)【检测反馈】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D.温带地区降水多2.反映一个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A.等温线图B.等降水量线图C.等高线图D.各月降水量柱状图3.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空气中含有水汽,必然能形成降水B.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C.有雨必有云,有云必有雨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4.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A.赤道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亚洲东部D.西伯利5.衡量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一般用()表示A.日降水量B.月降水量C.任意一年的年降水量D.多年的平均降水量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四章第三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第1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知道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气候特征和差异。(重点)【课前作业】1.根据各地的和状况等特征,可以将气候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