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2.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A.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C.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3.如图所示,小华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底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他用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力的单位有关4.2016年1月23日晚,深圳市气象台发布了梧桐山的天气信息图片(如图所示),这是最近20年间深圳录得的最低气温。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C.云是地表的水在蒸发时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5.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相平B.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到标尺的最右端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一定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立即读数D.使用刻度尺长度时,不一定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6.中国(长沙)国际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简称“长沙智博会”)8月20号在长沙举行,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区分机器人和工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正确说法是()A.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它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内能减少,它有可能是对外做功D.物体的内能减少,它不可能既对外做功,又放热量8.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下列各选项中的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A.海市蜃楼现象B.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C.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D.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9.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10.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A.密度为原来的一半B.质量为原来的一半C.体积、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11.下列是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淞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起雾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逐渐变小,可能发生了升华12.护士测病人体温前,忘了甩体温计也没看原来的示数,测得的结果是38oC,病人的体温()A.一定是38oC B.一定低于38oCC.一定高于38oC D.可能是38oC13.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14.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根据称量的数据在m﹣v坐标系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可知A.量杯的质量是20gB.20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60kgC.液体的密度是1.0×103kg/m3D.这种液体可能是酒精15.下表是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07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1北京南始发站08:0502济南西09:4509:484053南京南12:1512:1810254上海虹桥**:**终点站1325A.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是1025kmB.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为4.10hC.若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240km/h,则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刻为13:30D.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平均速度是243km/h16.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如图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其左边出现的情形是()A.发散光束B.平行光束C.会聚光束D.灯泡实像1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C.夏天,河里的冰雪消融D.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18.下列关于光说法中正确的是()A.夜晚,人们看到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可以判断月亮是光源B.在不同座位上的观众都能观看到屏幕上电影里情景画面,是由于屏幕发生了漫反射C.实像和虚像的成像原理相同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黄19.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密度约为1.0×103kg/m3 B.学生课桌高约为1.5m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20.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初春,晨雾弥漫 B.盛夏,河床干枯C.晚秋,朝露晶莹 D.严冬,霜打枝头21.《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出场有这样的描写: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屋子的人除了黛玉,闻其声就知来者是谁.这是通过声音辨人,利用了不同人的声音有不同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2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卷"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23.以下数据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38°CB.小明同学的体积为0.05m3C.小明同学1000m跑的成绩是2minD.物理课本封面的面积为100cm224.下列不是使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光学器材是()A.照相机 B.汽车后视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25.如图所示,夏天的傍晚,海水温度和空气温度相差较大,造成海面附近气体的疏密分布不同,从而我们能看到变形的太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小孔成像26.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0cmC.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27.将质量相等的铜、铁、铝实心球,分别放在三只相同量筒中,再向各量筒中倒水,使其液面相同(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则倒水最多的是()A.盛铝的量筒 B.盛铁的量筒C.盛铜的量筒 D.三只量筒倒水量一样多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B.测量中误差的大小与测量工具无关C.测量时,选择分度值越小的测量工具越好D.多次实验,可以避免误差29.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和错误都是由于操作不正确造成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测量过程中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能够完全消除误差30.下列测量工具使用方法错误的是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B.使用温度计的时候,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C.向天平左盘放上物体后,应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恢复平衡D.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如图所示为小红家的电能表,其示数为___________kW·h。他想借助家中的电能表测量某电热器的实际功率,他先关闭了其它用电器,再让电热器单独工作了2min,电能表转盘转过了60圈,电能表的铭牌如图所示,则此电热器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_W。32.当下流行的“干冰烟雾菜”,加入干冰,既可以营造餐桌上上的氛围,也可保证生吃食料的冰爽口感.使用干冰,利用干冰______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白雾”(均填物态变化).33.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像。若某人的眼睛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应佩戴________镜矫正。34.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高”是指_____。3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______而形成的像。如图,站在A点的人恰好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他所看到的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是图中的______位置(选填“甲”或“乙”)。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36.如图甲所示的电子秤是测量物体_________的工具。乙和丙两个量筒的量程相同,乙量筒比丙粗一些,用它们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选用________(填“乙”或“丙”)量筒会更准确一些。3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图所示位置,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_____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选填“能”或“不能”)。38.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39.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mm.40.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王老师画了图示。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处,此时月亮在__________处(选填“A”、“B”或“C”)。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小红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实验装置存在一处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2)表一是她记录的实验数据,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此可判断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为完成本次实验,她选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为表二中的________;表一时间/min0246810温度/℃909496989898表二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3)为证明水沸腾过程中要持续吸热,小红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然后观察水是否保持沸腾。4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____________F铜1000.76G铁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0.89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十一”黄金周,小文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江西景德镇旅游,买了一只瓷器玩偶她听说瓷器是用当地特有的泥土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陶瓷材料的密度,于是她先用天平测出玩偶的质量为76.2g,在把玩偶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25.4克,已知水的密度为1×101kg/m1.问:(1)玩偶的体积是多少?(2)这种陶瓷材料的密度是多少?44.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40N,F=10N.(1)求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2)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F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有关系式f=μFN成立.求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详解】将海水中的水蒸发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选B。2、C【详解】A.探究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探究了声音传递能量;C.改变水量,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频率,改变音调;D.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3、C【详解】由题意可知,小华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底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他用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此过程中力的大小、方向不变,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选C。4、B【详解】A.雨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不是汽化,A错误;B.雪的形成过程中,从水蒸气凝华成冰晶或者液态水滴凝固成的,会放出热量,B正确;C.云是地表的水在蒸发时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C错误;D.预报的最低气温是,读作负1摄氏度,或者零下1摄氏度,D错误。5、D【详解】A.在量筒中的水面是凹形的,因此在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A错误;B.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故B错误;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能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读数,应将温度计保持在液体中进行读数,故C错误;D.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不一定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也可以使用其它整数刻度线做为临时“零刻线”,故D正确。故选D。6、A【详解】A.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所以,能区分机器人和工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B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所以,机器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机器人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C错误;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15℃)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故选A。7、C【详解】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但内能一定增加,故A错误;B.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C.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它对外界做了功,故C正确;D.物体内能减少,有可能对外做功,也可能是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既放出热量,又对外做功,故D错误。故选C。8、D【详解】墨子完成的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A.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9、D【分析】(1)图像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质量相同时,甲、乙的体积大小关系:(2)由图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相同时,甲、乙的质量大小关系;(3)由图可知,体积为1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5g,利用密度公式求乙物质的密度;(4)由图可知,体积为1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可求甲物质的密度,进而求出甲乙的密度之比.【详解】A、图像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大,A错误:B、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故B错误;C、体积为1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5g,则乙物质的密度,故C错误;D、体积为1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则甲物质的密度:,则,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好物体的m-V图像,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10、B【详解】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物质总量减少,所以质量减小一半,体积减小一半;物质种类及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故选B.11、C【详解】A.水蒸气遇上低温的树枝,会放出热量,凝华成冰晶,形成雾淞,A正确,不合题意;B.屋顶的积雪吸收热量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遇冷放出热量,凝固成冰锤,B正确,不合题意;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温度比水蒸气的高,水蒸气不会液化,眼镜片上不会起雾,C错误,符合题意;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逐渐变小,可能是吸收热量,发生了升华,D正确,不合题意。12、D【详解】由于体温计构造的特殊性,水银柱不能自己缩回到玻璃泡中;直接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去测体温,如果被测的温度(病人的实际体温)比原先高,水银柱会上升,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水银柱不会下降,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所以直接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去测体温,测量结果是38℃时,则被测病人的体温可能是38℃,也可能低于38℃。故选D。13、B【详解】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的路程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小球的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一直增大;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速度一也直增大。故选B。14、C【分析】根据密度测量原理可知,要求得物质的密度需先找到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观察图象:①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20g,可以确定烧杯质量为20g,液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烧杯质量;②因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我们只要选取任意一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密度.【详解】A.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m=40g,这就是量杯的质量,m杯=40g;故A错误;CD.读图可知,当体积为V=20cm3时,液体质量:m液=60g-40g=20g,则液体的密度:==1,因此这种液体可能是水,但一定不是酒精,故C正确,D错误;B.V=20L=20,此时液体的质量:m==20g.故B错误.故选C.15、D【详解】A.列车从北京南到南京南的路程为1025km。故A错误。B.列车8:05从北京南出发,12:15到达南京南,运行时间为4小时10分钟不等于4.10h。故B错误。C.列车从南京南到上海虹桥站的路程为所以,时间为所以到达上海虹桥站的时间为13:33。故C错误。D.列车从北京南站是往济南西站的路程为s=405千米。时间为t=1h40min=1.67h,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16、B【详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所以从焦点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变为平行光线,B选项正确。故选B。17、B【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液滴;B.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粒,发生的是凝华现象;C.冰雪融化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D.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液滴,积累在草叶上形成露水;故选B.【点睛】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对外界放热.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从外界吸热.根据以上内容,对本题各个选项进行分析.18、B【详解】A.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电影院的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表面因为粗糙,发生漫反射,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位观众的眼睛,使观众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B正确;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故C错误;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D错误。故选B。19、A【详解】A.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致相同,约为,故A符合题意;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B不符合题意;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C不符合题意;D.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20、B【详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河床干枯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21、C【详解】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音色,人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出发出声音的人,故选C。22、B【详解】A.笛声是由于笛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B.广播中的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耳中从而听到声音,B符合题意;C.蝴蝶翅膀的振动是由于振动的频率较低,不在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C不符合题意;D.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并没有阻止噪声的产生,D不符合题意。23、B【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C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合理;B.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左右,故B合理;C.中学生1000m跑的时间一般在4min左右,故C不合理;D.物理课本封面的长、宽分别在25cm、16cm左右,其面积在S=ab=25cm×16cm=400cm2左右,故D不合理。故选B。24、B【详解】A.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不符合题意B.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它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大,因此用于汽车后视镜,故B符合题意;C.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C【详解】海水温度和空气温度相差较大,造成海面附近气体的疏密分布不同,从而我们能看到变形的太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发生了光的折射;故选C。26、C【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B.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5cm,在27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C符合实际;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实际。27、C【详解】质量相等的三个实心金属球,由于密度不同,它们的体积也是不同的,所以,当分别放在三只相同量筒中,再向各量筒中倒水时,要使其液面相同,则金属球体积大的倒入的水少,金属球体积小的倒入的水多.又因为,,所以,由知道,,即放入铜球的量筒倒入的水多,故C选项符合题意.28、A【详解】A.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沸水的温度远高于其测量的最大值,所以,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A正确;B.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所以,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B错误;C.选择测量仪器时,根据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选择合适分度值的测量工具,故C错误;D.误差不能避免,但多次实验,可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故选A。29、B【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知,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C.测量过程中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故C错误;D.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们也不能够完全消除误差,故D错误。故选B。30、C【详解】A.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使用温度计的时候,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即它能测量的范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向天平左盘放上物体后,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恢复平衡,应该添加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C错误,符合题意;D.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底部相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2258.6600【详解】[1]电能表最后一位数字为十分位,单位为kW·h,所以其示数为2258.6kW·h。[2]该电能表参数为3000r/kW·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h电能,其表盘转3000圈。则电热器单独工作了2min,电能表转盘转过了60圈,消耗的电能为W==0.02kW·h此电热器的实际功率是P==0.6kW=600W32、升华液化【详解】使用干冰,干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点睛】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33、凸透凹透【详解】[1]人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某人的眼睛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即凹透镜。34、音调响度【详解】[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2]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35、折射乙色散【分析】[1][2][3]太阳升起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但现在太阳落山了;地球另一边太阳升起了,但他也是看的在下面的虚像;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详解】太阳升起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折射,所以我们看见了太阳,但现在太阳落山了。地球另一边太阳升起了,但他也是看的在下面的虚像,所以站在A点的人恰好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他所看到的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是图中的乙位置;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光的色散现象,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道好题。36、质量;丙。【分析】本题考查质量的测量工具及量筒的使用。【详解】[1]电子秤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选用丙量筒,因为两量筒量程相同,乙量筒比丙量筒粗,量取相同液体时,在丙量筒中,液面会更高些,分度值更小,因而读数更准确些。37、放大倒立能【详解】[1][2]由题可知f<u=20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SAP Help Portal服务合同验证制度
- 2025版抵押房屋买卖市场拓展与委托合同
- 2025版工业设备租赁与项目合作开发合同范本
- 2025版出租车企业车辆安全生产责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合伙投资买房绿色环保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摩托车售后服务网络加盟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技术交流保密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反担保合同担保书范本(信息安全)
- 2025版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电线电缆销售协议
- 2025版凯悦酒店消防设备采购安装及验收合同
- 凤凰网公益频道先生访谈记录
- 疯狂说英语句型系列120集笔记
- 锻造作业指导书
-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
- 喹钼柠酮配制
- 新概念英语电子书第2册
- OxfordPhonics1牛津自然拼读1级单词闪卡教学卡片
- 25吨吊车起重性能表
-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施工设计方案
- 陕西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 高职院校数字新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