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史第一章旧中国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0—1956.9)第一讲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和主要任务(一)、总任务、总方针:彻底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注意区别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和联系(二)、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1)、形势错综复杂,困难重重。(2)、任务:①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②没收官僚资本并把它们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③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帝官封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④统一财政经济,稳定市场,控制物价,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准备条件。史学界对建国后这七年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有三种提法:①认为这七年中国社会基本上仍然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②认为1949年10月后中国即进入了社会主义社。③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但属于社会主义体系。二、建国初期的经济困难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表现在:1、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全面急剧下降。2、流通领域极其混乱,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投机盛行。3、国家财政极其困难。三、恢复经济的有效措施(一)、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经济上:收回海关、统治对外贸易、实行外汇管制、外资企业收回国有。(2)、政治上:不承认不平等条约。(3)、文化上:对外国势力采取排斥手段。(二)没收官僚资本(1)明确没收对象和范围(2)不打乱旧机构、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3)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4)接收工作和恢复生产工作相结合(三)、争取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1)取缔奸商,打击投机,稳定金融。(2)调运物资,集中抛售,稳定物价(3)发展生产,发展流通。(4)发现公债,弥补财政赤字。(5)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四、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一)、时间:1950.6.6——6.9(二)、背景:新中国建立大半年时间,全国经济秩序刚刚结束旧体制,进入新体制,国家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国民经济百废待兴,财政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已有所好转,但还没有基本好转,财政经济困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困难。因此,当时全党全国的主要任务是争取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并通过财政经济的成绩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三)、主要内容:毛泽东代表中央所作的《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前者是讲的财政经济问题,它是中共当时的经济纲领,《不要四面出击》是讲政治问题,它是中共当时的政治纲领。前者提出,中共在今后三年内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不要四面出击》提出我们现时不能树敌过多,必须在某些方面作出让步,集中力量攻击主要敌人。毛的这个讲话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不能现在就和他们闹翻。五、土地改革(一)、时间:1950年到1953年(分为三个阶段)(二)、总方针: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的有区别的消灭了封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三)、文件:1950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四)、特点:(1)、否定“和平土改”方法。(2)、政治上中立富农、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五)、结果:土改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统治,使农民从政治上翻了身,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经济的恢复。六、镇压反革命(一)、时间:1950年10月到1953年春(二)、原因:(1)反动势力猖狂。(2)群众的不满。(3)杀害了大量的群众和革命干部(三)、政策:1950年颁布《关于纠正镇压反革命活动的右倾偏向的指示》,镇压和宽大相结合“首恶必严办、协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四)、意义:(1)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2)使社会秩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3)、清除了土地改革的障碍。七、“三反”“五反”运动(一)、概念: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和,1952年6月到195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二)、背景:1950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其中之一是调整工商业中的公私、劳资、产销关系。调整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但资本家中的不法分子不满足于用正常方式获得一般利润,力图利用和国营经济的联系,以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手段牟取暴利,企图抗拒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削弱国营经济。他们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在政治上、思想上腐蚀了工人阶级和国家工作人员。(三)、意义: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巩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并实行民主改革,对工商业者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教育,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挽救了一批国家干部,起了清除旧社会污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进一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四)、运动政策:过去从宽,今后从严;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工业从宽,商业从严;普通商业从宽,投机商业从严。(五)、结果:(1)、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出现错误的同志,清除了腐败分子,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提高了党的威信。(2)、打击了资本家的违法行为,对工商业者进行了一次普遍的教育,推动了在私企中建立工人监督制度和实行民主改革的进程。(3)、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抵抗资产阶级腐蚀思想了能力,树立了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风气。八、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完成(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完成的表现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1)社会经济秩序有了根本好转,财政经济困难得到基本克服。(2)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3)、人民生活水平由了较大提高。(4)、文教事业得到了发展。(5)、交通运输邮电业、国内外贸易都有所发展。可以说,到1952年,中共新政权三年恢复国民经济的计划基本完成,为国民经济的大规模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完成的成功经验(1)、正确处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2)、正确处理的革命与生产、政治与经济,把恢复和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3)、正确处理的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坚持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正确处理的党和人民的关系。(5)、中央领导层的团结。第二讲抗美援朝战争一、战争的起因:抗美援朝战争首先是由朝鲜内战起的。二战以后,苏美以北纬38度为界占领朝鲜,1948年8月、9月南北朝鲜政府先后成立。1950年6月25日,南北朝鲜发生战争。二、中国参战的原因: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主要原因)
2、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客观原因)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直接原因)三、意义:(1)、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2)、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3)、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4)、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5)、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中国国内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全国人民掀起了增产节约运动和捐献运动,这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第三讲: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完成见另外一份资料中第二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第一讲中共八大(和另一份资料合起来看)一、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八大明确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党的中心工作已不是阶级斗争,而是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八大的这一认识和战略决策,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符合我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八大提出了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民主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3)八大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了一个被历史证明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的领导集体。二、八大路线未能贯彻的原因什么是八大路线。1981年11届6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八大路线进行了概括。即我们前面讲的八大的议程和主要功绩那四点。简而言之,八大路线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我们知道,八大路线后来没有得到贯彻,不仅如此,而且是提出不久之后就被改变。到1957年9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八大的正确路线就被改变了。到1969年的中共九大,更是全盘否定八大,给八大扣上了三顶大帽子:①鼓吹修正主义的唯生产力论;②归吹修正主义的阶级斗争熄灭论;③反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那么,八大路线未能贯彻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点:第一,是由于中共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第二,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主要是苏共20大、波茨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一些,导致毛泽东改变了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的改变;第三,中共党内特别是七大以来形成的个人专断的错误作风的影响。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一)、《正处》发表的历史背景发表时间:1957年2月毛泽东讲话,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正处》发表的背景有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方面,1956年我们已完成了三大改造,中共宣布社会主义已初步建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结束,“资产阶级中间的大多数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下逐步改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动者,因此,也可以在人民内部用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了。1957年初,毛泽东反复强调,我们正处在由阶级斗争向同自然界作斗争、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时期,过去是同人斗,现在是同自然界斗。不能用老办法对待新问题。”这就是说,随着社会主义的建立,阶级矛盾已退居次要地位,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我们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矛盾,毛泽东就发表了这篇文章。国际方面,晚年斯大林错误的进行了阶级斗争,把阶级斗争绝对化、扩大化,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损害了社会主义,苏共20大揭开了斯大林问题的盖子,毛泽东同志密切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从中吸取了教训;另一方面,当时,东欧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波兰问题和匈牙利事件,给毛泽东和中共以极大的震动。毛认为这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没有解决好而引起的。为了吸取东欧事件的教训,解决好中国问题,毛泽东决定发表《正处》。二、《正处》的主要内容①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③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要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3、《正处》发表的意义《正处》的讲话,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讲话中,毛泽东在国际共运史上首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并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明确指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规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讲话坚持和发展了中共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第二讲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中共党史、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个重大不幸事件。反右派斗争是必要的,但是问题却严重扩大化了。一,反右派斗争的导火线反右派斗争的导火线是上海文汇报关于电影问题的讨论。1956年11月4日,上海《文汇报》开展了一个讨论《为什么好的国产电影这么少?》,12月24日,文汇报发表《电影讨论中的几个问题》,认为好的国产影片少的原因有下列几个:(1)指导思想有问题,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方针理解为工农兵电影;(2)没有研究五四以来进步电影的经验;(3)行政干涉过多。二:中共的整风运动——诱发反右斗争直接原因1957年反右派斗争前,中央要求知识分子大鸣大放,给中共提意见,在开始,中共还是诚心诚意地开展整风运动,要求大家帮助共产党,到了5月初以后,提的意见激烈了一些,也有一些人乘机发泄对中共的不满,这些引起中共态度的改变,错误估计了形势,认为资产阶级右派,要推翻中共,他们势力很大,要反击他们,首先要引蛇出洞,这才让他们大鸣大放,再秋后合算帐。(一)、整风运动的背景八大以后,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共的领导方法改变,要反对党内已经滋生了的骄傲自满思想,要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并广泛发动党外民主人士,帮助中共整风。要求以毛泽东的《正处》、《论十大关系》和八大文件作为整风运动的材料,1957年4日27日,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导》,开展整风运动。(二)、整风运动的结果整风运动开始以后,中央广泛号召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参加,帮助整党。正是在这个时期内,一部分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向党提了许多激烈的意见,向党猖狂进攻的言论,结果激怒了中共,使得中共改变了整风运动的初衷,并改变了对全国阶级结构和阶级矛盾的看法,引发了反右派斗争,同时,也给他们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三、反右派斗争的经过(反右斗争的正式开始是在6月8日。)1957年6月8日,毛泽东为中共起草一份《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猖狂进攻》的党内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6月26日,毛泽东起草《关于打击右派和孤立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指示》,指出对右派分子的数量不能估计不足,不能划得太少,否则会漏掉敌人。7月1日,毛泽东为《人民日报》写了《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的社论,提出民盟和农工民主党是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党派,7日中旬,毛泽东又在青岛召开的上海省市委书记会议期间写了《1957年夏季的形势》一文,提出反右派斗争是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矛盾。此后,中共中央又发了一系列指示,将反右派斗争从中央民主党派扩展到工商界,中小学教职员,推向全国各个领域,全国范围内对所谓的右派分子进行批判揭露。9月20日至10月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改变了过去1956年1月中央知识分子会议关于知识分子已大部分转变劳动人民性质的看法,错误地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看法,并且认为是“同无产阶级较量的主要力量”,是“右派分子活动的主要场所”。10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的通知》,规定了应划右派分子,极右分子的标准。把反右斗争在组织上确认下来。到1958年初,又在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一个小浪潮,进一步扩大打击范围,直到1958年春夏,这一闹剧才算结束。四、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及恶劣后果(一)、夸大了敌情,扩大了打击面,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二)、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还表现在打击处理太重,大批的人处理得很不适当。(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及其影响的另一点是时间长,涉及面广,长期得不到纠正。(四)、使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出现偏差,中共左倾错误迅速抬头,从此统治全党,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五)、极大地打击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中国科技文化教育落后局面迟迟得不到解决。(六)、削弱了党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有法不依的情况日渐严重。五: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原因(一)、中共和毛泽东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脱离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估计。(二)、毛泽东和中共在胜利面前居功自傲,做事不谨慎,听不得不同意见。(三)、当时的知识分子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四)与毛泽东的独断专行和对知识分子的仇视分不开。第三讲:“大跃进”运动一“大跃进”发动的背景(一)、从客观上讲:(1)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大跃进统一调配人力、物力、财力提供了客观的可能(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大跃进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3、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贫困落后,人民迫切要求摆脱贫困的主观愿望反映到党内就成为中共的客观任务。(4)对国际形势的估计比较严重。(二)、从主观上看:(2)中共和毛泽东左的指导思想开始抬头并严重泛滥。(2)1957年反右斗争的影响。(2)毛泽东错误批判反冒进的直接后果。二:大跃进的发动(一)、大跃进的内容:(1)生产力的大跃进——大办钢铁(2)生产关系上的大跃进——人民公社(3)指导思想上大跃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二)、中共八届三中全会1957年9月20日-10月9日在北京召开。为左倾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表现在:(1)、全面肯定了反右派斗争。(2)、改变了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错误地批判了1956年的反冒进是“右倾保守”,开始背离八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稳步发展)。因此,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中共从政治上的反右严重扩大化到经济上大跃进的过渡。(三)、“大跃进”的提出八届三中全会后,毛泽东进一步批判反冒进。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该社论中首次出现“大跃进”的口号。就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另外一件事,对大跃进的出笼也有重大的影响。1957年11月6日,毛泽东去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在这次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苏联在钢铁等主要工业指标方面15年内要超过美国。毛泽东听后,不甘落后,提出了“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内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冶金部在大跃进中闹得最凶,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这也是毛泽东给逼出来的。(四)南宁会议1958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有九省二市负责人参加的南宁会议。会议主要是批反冒进,强调不断革命。周恩来被迫作了检讨(2月,在北京陈云、李先念、薄一波等分别作了检讨),承担了反冒进的主要责任。南宁会议大批反冒进的结果,使党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速度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五)、成都会议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会议。这也是一次发动大跃进的会议。会议一方面大批周、陈云的反冒进。周、陈在大会上又一次被迫检讨。另一方面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关于1958年计划和预算第二本账的意见》。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实行两本账的办法是从成都会议开始的,第一本账是公开宣布、必须完成的,第二本账不公开,是争取完成的。实行两本账的结果,造成了层层加码,提高指标,破坏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发展。这次会议将1958年的经济计划指标大大提高,这一脱离实际的要求必然会促使各地乱上工业建设项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提出了两种个人崇拜问题:一种是正确的,如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正确的东西必须崇拜,一种是不正确的、不加分析,盲目服从。反对个人崇拜的目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反对不正确的崇拜;一种是反对崇拜别人,要求崇拜自己。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对于大跃进的发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为八大二次会议作了准备。(六)、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的提出标志“大跃进”运动正式发动的是1958年5月5日-23日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有:A、对1956年的反冒进正式做出了否定的结论。B、会议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正式接受了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以及毛泽东关于两个剥削阶级(一是帝官封和资产阶级右派;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两个劳动阶级(工人、农民)的错误理论。这就为阶级斗争扩大化提供了理论根据,并阻碍了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七)、北戴河会议这是大跃进运动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中共经济建设左倾错误的新高峰,也是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的转折点。1958年8越中下旬召开,主要内容:①确立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②1959年钢产量要达到2700—3000万吨;③二五期间工业年均增长为53%,农业年均增长30%,到1962年全国建成强大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钢铁及其它重要工业产品指标上接近美国;农业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有条件的基本实现电气化;在主要科技方面赶上世界最先进水平,将我国建成具有现代化工业、农业和科技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④决定全民大办钢铁,全民炼钢,以完成1070万吨政治钢的目标。这次会议是1958年全国经济建设的转折点。会议以前,虽对钢铁翻番和人民公社化问题已经酝酿确定,但未形成全民运动。经这次会议作出决定后,全党全民齐动员,一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在全国迅速掀起,左倾错误迅速弥漫全国。三,“大跃进运动”的内容大跃进的基本内容是:人民公社和大炼钢铁(一)、人民公社A、人民公社建立的基本情况1957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农村比较普遍地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春耕生产大协作。单个的高级社其力量远远不够,这样,就要并社,小社并在社,还可并到县联社,1958年3月,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会并为大社的意见》。1958年8月6日,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乡建立的人民公社,这是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于是人民公社组织制度便从这里推向全国。1958年8月29日,中央北戴河会议正式作出大办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B、人民公社的性质:人民公社是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过度的最好形式。C、人民公社的体制(1)政(府)社(生产组织)合一,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既是政府组织,又是经济组织,是农民的最基本的核算单位。(2)、其分配制度是供给制和工资制结合。(3)、特点是一大二公。大就是生产规模大,二公指没有私有财产,不准私人农户拥有任何生产资料。这一切就造成了平均主义和“共产风”的泛滥,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二)、大炼钢铁A、在工业方面,“大跃进”主要是片面追求钢产量的高指标。B、全民大办钢铁C、后果(1)、勉强完成可指标,但合格的钢铁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是废品。(2)、使用小高炉和土高炉炼铁,使练钢铁的成本剧增。(3)、还滥开滥采了煤炭和矿石,砍伐了大量树木,对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4)大炼钢铁还使基本建设规模和职工队伍急剧膨胀。超出了国家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供给能力,加剧了社会商品的供需矛盾。(5)致使农业生产力下降,大量农作物烂在地里,轻工业产品的品种和产量也大幅度减少,导致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品供应的紧张状况。(三)、农业生产浮夸风在成都会议上,以及之后的文件中中央就要求1958年农业产量达到7000亿吨。在这种高指标压力下,各地不断报高产,放卫星。而这又反过来也影响中央对粮食总产量的估计。四、八个月的初步纠“左”及其中断(一)、纠“左”:1958年10月,毛泽东在视察的过程中逐步察觉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一些问题。从11月开始,他主持召开一系列会议,在纠正人民公社化错误的同时,逐步调低了工业农业生产的主要指标。表现为:(1)、在思想理论上,要求划清集体所有制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界线,提出现在还只是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2)、压缩生产计划,调整指标。(3)、整顿干部作风(二)、中断:在庐山会议前的8个月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大跃进中的一些错误,作了一些调整和纠正,但很不彻底。因而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等要求进一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错误的信和发言,就为毛泽东所不容。八个月的初步纠“左”就此中断。五,继续“大跃进”及其严重后果(一)、原因:在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斗争中,喊得最响的口号是“反右倾,鼓干劲,继续国民经济的大跃进”在这样的口号下,大跃进的问题还在继续延续。(2)、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不偿失的大炼钢铁,都被认为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1959年上半年降低一些过高指标的做法,则被指责为“由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兴风作浪”(二)、表现:(1)、各地区、各部门又将原来已降低的指标重新升高。会议要求在八年内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指标比上年增长30%以上。(3)、中共中央还随后下达了指标更高的钢、铁、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等的第二本账,决定把第二本账作为党内必须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的第一本账。(4)、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新的破坏。(三)、危害:(1)、共产风等错误比1958年的错误还要严重,影响的范围也更为广泛。(2)、由于可供应市场的商品大量减少,而职工人数急剧增加,市场供应非常紧张。(3)、大量的群众因为营养不良二生病、死亡。六、“大跃进”的影响以及启示(一)、影响:“大跃进”期间的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付出和损失是不成比例的。正是在此期间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国才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二)、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还必须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制度,消除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以使我们尽量不犯错误,少犯错误,或者在错误出现后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第四讲:1959年庐山会议一、简介1959年庐山会议,包括7月2日至8月1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的八届八中全会。后来突然从纠“左”变为反右,并逐步升级,终于酿成了一场急风暴雨,造成了一场悲剧。二、庐山会议的历史背景由于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巨大的动荡和损失,中央在1958年11月后开始了某些纠正,但这种纠正极不彻底,从而导致了人们对大跃进运动的评价、对当时形势和任务的分析出现重大分歧。当时,毛泽东和中央大部分人认为大跃进中出现的一具体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全党上下的思想也未统一,有必要再开一次会议,进一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庐山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三、庐山会议的概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二是是八届八中全会(8月1日至16日)。会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2日-16日,即所谓“神仙会”阶段,其意图是想继续纠左,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国民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内容:[1]读书,意图是想让全党干部学习、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2]形势。对大跃进形势的认识,尤其是对1959年形势的认识。[3]和[4]是任务。今、明两年的任务和4年任务。[5]体制。强调集权,统一领导,尤其是人、财、商、工四权要收归中央、省市两级。[6]公共食堂问题。毛泽东的意思是在自愿原则下,尽力多保留一些,但办不好的可以撤掉。[7]学会过日子。[8]三定政策:对粮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9]农村集贸市场问题。[10]综合平衡问题,经济建设要讲综合平衡。[11]使生产小队成为基本核算单位。[12]农村基层党组织。[13]宣传问题,应反对浮夸风。[14]工业管理。特别强调质量问题。[15]对去年形势的估计。[16]群众路线。[17]全国协作问题。[18]团结问题。[19]国际问题。对资产阶级不易一次认清,界限要分明。在这个阶段,会议仍然潜伏着一些危机,正是这些危机才导致了彭德怀的上书和会议的转向。这些危机主要表现在对当时形势的认识和今后的政策上:其一,虽然会议认为当时的形势是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对这三句话,前后两句众人意见分歧不大,但对中间的一句意见分歧很大。其二,会议对于当时统治全党的左倾指导思想,对于三面红旗不允许有任何怀疑和批评。第二阶段:7月16日—8月1日,会议转向批彭反右。一:支持彭的意见。认为彭总坦诚正直、敢讲真话、赤胆忠心,我们需要彭总这样的精神,彭总是我们的榜样。二:一部分人认为彭的信基本正确,但个别用词不太恰当,如小资产阶级狂热性,“有失有得”,“失”放在前面等等。三:完全反对彭总的信。毛泽东认为彭的信是反三面红旗的,是向党中央的猖狂进攻,并决定亲自出面批判彭德怀等人。为了解决彭的问题,常委会决定立即召开八届八全会。第三阶段:八届八中全会(8月2日—16日)大反右侧机会主义。全会的议题主要有两个:(1)检查1959年的经济执行情况,讨论经济形势;(2)继续揭批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罪行。四、关于庐山会议的转向问题(一)、国内外关于庐山会议转向原因的不同观点(1)、国外最流行观点是:“争权夺利”。认为彭德怀、张闻天对自己的职务和地位不满,向毛提出挑战;但是彭德怀、张闻天都不是热衷权力和地位的人。所以这种观点仅仅是看到表面现象,并没有说明会议转向的原因。(2)、国内流行观点是:①认为会议转向的原因就是那封信,认为是由于彭德怀的粗鲁,有的话激怒毛泽东,意思是主要责任还是在彭德怀。②认为毛泽东批判彭德怀的原因,是彭德怀在朝鲜没有保护好毛岸英,致使毛岸英牺牲,事实上,毛岸英的牺牲与彭并没有关系,毛泽东对彭关于毛岸英后事的处理也是满意的。③有的人将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归结为阴差阳错。说毛泽东于7月12日晚上会见了分别多年的贺子珍,心情凄凉;深夜又接到江青从杭州打来的电话,说她第二天就要来庐山,使他一夜未睡。但毛泽东向来是晚睡晚起的,彭找他不到,与贺子珍上山、江青电话都没有直接的联系。(二)、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左倾指导思想没有得到彻底的纠正。(2)、个人崇拜的恶性膨胀。(3)、庐山会议前,彭德怀率人出访苏联等国,毛泽东认为彭德怀在庐山的做法与赫鲁晓夫有关。(4)、党内民主生活的不正常五、庐山会议的影响以及教训(一)影响:首先,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等人、毛泽东、全党、全国是一个悲剧。第一,打断了历时八个月的纠“左”历程,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右倾”运动,并掀起了新的“大跃进”。第二,使反右派运动以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这种越来越激烈的阶级斗争,后来一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第三,使本来已经不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不正常,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更加严重。(二)、教训: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健全党内民主政治生活。二是应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对待党内斗争。否则,就会混淆矛盾的性质,开展错误的斗争,并使矛盾越斗越大,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严重后果。六、关于彭德怀同高岗、饶漱石的关系问题说彭德怀是高、饶的反革命集团成员,可以说是无稽之谈。其一:彭德怀同饶漱石在七大上首次见面,只是彭德怀从朝鲜回来在医院养病,此时饶正好也在医院,但两人之间并无联系。其二,彭同高岗在抗美援朝以前,很少来往。抗美援朝开始后,由于高当时是东北大区的负责人,他们因工作关系接触比较多。除了在东北接角外,高还两次到朝鲜。在两人的交往中嵩岗在谈完工作之后,总是主动找彭谈一些中央的人事问题。如谈过刘少奇、周恩来的坏话。但后来后来他自己检讨说有三方面错误:(1)当了高岗的义务宣传员。(2)在同高岗的谈论当中,议论过一些人的缺点错误,主要是议论刘少奇,这些话被高岗利用。(3)对高岗问题他是后来逐渐有所察觉,但未及时报告中央。在高饶事件中,彭虽卷入其中,但性质同高饶是根本不同的,他是在不明了高饶的反党野心的情况下,随口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他认为只是一般议论而已,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以彭的性格也不是搞阴谋的料。此外,在对刘、周的实际态度上,他也是偏向刘、周而不支持高岗。第五讲:1961—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一中国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一)、造成严重困难的原因。(1)、反右倾,继续大跃进(2)、自然灾害(3)、苏联撕毁合同1959年庐山会议,大跃进的左倾错误,不仅没有得到纠正,反而继续泛滥。庐山会议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所谓的反右倾运动。从1959-1960年,再次出现跃进高潮。如北京的十大献礼工程,等等。1960年又出现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继续大炼钢铁,还大办城市人民公社。当时的口号是:“反右倾,鼓干劲”,其实质是继续大跃进”。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题目是《开门红,月月红,满堂红》,元月2日又发表社论,题目是《开门红,满堂红,红到底》。(二)、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表现。(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表现在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比例比例也严重失调。(2)生产大幅度下降。(3)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以上三个方面情况就是三年大跃进带来的严重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被迫改变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唯有如此才能摆脱困境。二、八届九中全会的召开,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的出台(一)、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1960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二五计划和三五计划问题。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十年总结》的报告。这一讲话,表明对大跃进产生了怀疑,也表明党中央指导思想有了变化。(二)、北戴河工作会议:1960年7月上旬到8月10日,中共中央又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讨论了如何扭转工业生产的被动局面,加强农业生产等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李富春同志提出应当对工业进行“调整、巩固、提高”,同时会议初步议定了要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三)、8月底,国家计委再一次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提高。周恩来在此基础上又加上“充实”二字,形成了“八字方针”。9月30日,中央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政策。(四)、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1月14-18日,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决定从1961年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1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九中全会公报,正式向全党公布这个八字方针。(2)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也对大跃进的形式进行了反思。八届九中全会是在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召开的,它通过的八字方针,停止了左倾冒进的经济工作方针,停止了持续三年的大跃进。从此,我国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三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主要措施(一)、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努力恢复农业。(1)调整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关系(2)坚决实行退赔(3)减少粮食征购量,减轻农民负担(4)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5)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6)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二)、加强国民经济的集中管理(三)、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四)、调整钢产量(五)、科研、高教、工业等方面条例草案的制定。四、七千人大会(一)、背景:在1961年的调整过程中,对八字方针的贯彻不够果断(地方官员与中央认识的差距)而中央则感觉到提出八字方针之后,全国的贯彻情况不大好,为了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团结,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贯彻八字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次全国范围的大型会议。1962年1月11-2月7日,在北京召开一次中央扩大会议,全国各地县委书记以上的干部,重要企业的党委书记,军队负责人都参加,一共7000人参加大会,因此这次会议又称为七千人会。(二)、主要内容:(1)、刘少奇同志大会做了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书面报告:介绍了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对大跃进的成绩写了12条(参考教科书)。对大跃进的错误概括了4条:①高指标,基建过多,比例失调;②人民公社乱刮共产风,混淆了两种所有制的界限;③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投资分散;④农业浮夸风。谈到了庐山会议的问题。主要说彭德怀的问题不能平反。彭德怀同高饶一样,是高饶反党集团的余孽,里通外国。口头报告: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成绩、三分错误。提出了1962年的工作任务和十年计划。(三)、七千人大会的功绩:(1)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发扬了党内民主;(2)会议动员全党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并明确提出了1962年调整任务。(四)、七千人会议的遗留问题:(1)会议没有指出1958年以来错误的性质及其产生社会历史根源。(2)没有解决在党内斗争中错误批判彭德怀同志的问题。(3)对大跃进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3)会议暴露了在中央领导核心中对1958年以来工作的认识上存在分歧,以毛林柯等人为一方,以刘周陈等人为另一方。五、八字方针的贯彻(一)、西楼会议:(1)、背景:七千人大会以后,财政部门发现1962年的财政出现了赤字。为了结合新的财政形势,具体研究落实贯彻八字方针的措施,于1962年2月21—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西搂召开扩大会议,通称“西搂会议”。(2)、实质:这次会议实际是七千人会议的继续和发展。(3)、内容、会议主要讨论财政、金融、市场以及当时整个经济形势的问题。决定恢复中央财经小组,(二)、中央工作会议:(1)、背景与内容:西楼会议以后,5月,中央又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继续讨论贯彻八字方针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央财经小组提出的《关于讨论1963年调整计划的报告》。(三)、国民经济继续调整的措施(1)大力压缩基本建设规模。(2)大幅度降低工业生产发展速度。(3)进一步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4)充实轻工业,保住石油工业。(5)加强对农业的支援。(6)进一步调整农村政策。(7)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此外,中央在政治上也采取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以调整各方面的关系。(1)为在反“右倾”斗争中遭受打击的党员和干部进行甄别平反工作。(2)贯彻落实对知识分子的政策。(3)加强了统战工作。其目的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政治上保证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国民经济继续调整的意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国民经济的调整工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1963年开始,国民经济开始回升,到1964年全面好转,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胜利完成。关于1963-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的情况。六、八届十中全会(一)、背景:1962年9月24—27日,全国的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民经济有了一定的好转,但尚未根本好转。在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八届十中全会,进一步讨论调整国民经济的问题。(二)、八届十中全会的转向:在1962年7月11日中央给各地发了一个《关于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的通知》,提出北戴河工作会议的主题有四个:①农村工作;②粮食问题;③商业问题;④国家支援农业问题。完全是一个经济工作会议。结果,毛泽东在8月底——9月初召开的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上作了一个阶级、形势、矛盾的报告,大讲阶级斗争。在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又作了同一内容的报告。导致十中全会同北戴河工作会议一样,成了一次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大会。(三)、八届十中全会的转向原因1、从国内因素来看:(1)出现了所谓的“单干风”、“黑暗风”、“翻案风”蒋介石集团叫喊反攻大陆2、国际因素的影响:(1)得到苏联大力支持的印度军队不断在中印边界挑起冲突。(2)在苏联驻新疆领事的策动和诱骗下,新疆塔城、裕民、霍县6万多居民逃往苏联;(3)5月25日,伊犁又发生暴动事件。3、理论上误区:(1)中共左倾指导思想始终居于统治地位。(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四)、十中全会的评价: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提法,使中共原来的左的阶级斗争观点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标志着中共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为文化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但是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进行了一些讨论和研究。这也说明中共的左倾错误虽有重大的发展,但这时尚未支配全局。第三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第一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动、全国大动乱一、有关文革发生的原因:史学界的分析:(1)矛盾激化说:既有利益的冲突,也有思想方面的冲突,既有国内矛盾的影响,又有国际矛盾的影响。(2)文化冲突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结果。(3)个人发动说:认为文革是毛泽东个人发动起来的。(4)体制弊端说:主要是因为党政不分,职责不清,高度集权,阻碍了政治民主化,决策失误。(5)多因果说:认为文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多种因素中,首要是左的理论、左的实践的恶习性循环。中共中央的观点(1)1957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左倾理论和左倾实践的恶性循环。(2)毛泽东个人独断专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中共中央又未能及时制止这此错误。(3)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的错误,也是文革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二、五一六通知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文化革命的全面发动(一)、五一六通知(1)、背景:为了将大火烧遍全国,在1966年5月4-26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2)、会议内容:其一、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该通知主要是批判二月提纲,说它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决定予以撤销。该通知提出当前文化界、教育界的大权都掌握在资产阶级用里,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必须把这些人清理出去。会议还决定撤销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其二、彻底批判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的反党错误,将他们定为反党集团,撤销他们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其三、在组织上调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陶铸担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宣部长;调叶剑英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秘书长,以后请中央全会追认。(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1)、时间:1966年8月1日,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持大会。(2)、内容:一是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二是讨论八届十中全会以来中央在国际国内问题上的重大措施;三是通过全会的公报;四是对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中央人事变动的决定补行批准手续。(3)、意义: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批准了五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并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这就为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准备好一切条件。从此,毛泽东的左倾错误领导完全取代了中央的集体领导。文化教育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猛然地开展起来。(三)五一六通知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意义我们把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制定两个文件——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发布定为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三、全国大动乱(详情见书)四、一月风暴和二月逆流(一)、一月风暴(1)、概述:一月风暴,就是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掀起的夺取上海市党政大权的反革命风暴。它是全国各省市区中由造反派夺取的第一地方政权的事件,因此,一月风暴是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的标志。(2)、安亭事件:1966年11月初,上海的一些工人造反派头头王洪文、潘国一、陈阿大、黄金海等人,由于在本单位造反没有打开局面,决定成立一个更大的跨单位的造反组织。11月6日,王洪文等30多人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但是遭到上海市委的拒绝。于是工总司就在大会后举行请愿游行,到9日半夜,他们冲进上海火车站,强占火车,命令司机开车北上,声言要赴北京请愿。火车开出不久,被铁路局严令阻留于上海市郊的安亭站,于是,王洪文就率众闹事,卧轨拦车,造成沪宁铁路交通中断30小时又34分钟。从当时的情况看,问题可能会得到妥善解决。但是张春桥11月12日到上海后,不同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商量,自行去安亭找王洪文等人开会,承认工总司是合法的革命组织;承认11月9日大会和赴京控告是革命行动;上海市委、华东局对安亭事件负全部责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曹狄秋公开向群众检讨;上海市委对工总司今后的行动提拱方便。工总司是上海第一个合法的工人造反组织,它的成立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从此以后,除红卫兵之外,又出现了许多工人造反组织,全形势更加动乱。(3)康平路事件——全国武斗的开始1966年11月26日,上海又成立了另一个全市性的工人造反组织——上海工人赤卫队。他一成立,就同工总司对立,两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12月1日,上海发生了“《解放日报》事件”。上海市红卫兵革命委员会(简称红革会)办的《红卫兵战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叫《解放日报是上海市委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忠实工具》,红革会要求把这份战报由解放日报社同时发行,但是却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于是,红革会决定占领报社,封闭《解放日报》。这一行动遭到工人赤卫队的反对,并同红革会展开辩论,工总司闻迅后,立即派人支持红革会。这次事件是工总司同赤卫队的第一次大较量。经过七天七夜的大辩论与围攻,12月8日,上海市委同意了红革会的要求。1966年12月23日,工人赤卫队召开批判大会,强令市长曹狄秋到会,并提出了与工总会相对立的八项要求,强迫曹狄秋签字。25日工总司召开批判大会,把曹狄秋揪到会场,迫使他当众宣布他签字同意的赤卫队的八项条件作废,并要求他承认赤卫队是保皇组织。12月27日,赤卫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决定一方面给党中央国务院打电报,另一方面,包围康平路上海市委书记处,到28日晚,参加包围的工人达一万人,而且还在增加。王洪文等人立即调集人马,在衡山宾馆设总指挥部,到29日晚饭后,被调集到康平路一带的工总司成员近10万人,他们严密包围了赤卫队,赤卫队成员不到3万人。双方严重对峙。30日凌晨2时左右,工总司开始向赤卫队发起冲击,赤卫队自知兵力不足,不是对手,纷纷投降。工总司又乘势砸掉了赤卫队的总司令部和各级组织。康平路事件是上海武斗的开始,影响极其恶劣,从此以后,武斗遍及全国。(3)一月夺权1967年1月4日,企图完全夺取上海的大权。1月6日,指使徐景贤、王洪文以工总司及全市各造反派的名义,召开“彻底打倒陈丕显、曹狄秋为首的上海市委大会”,会上,批斗了陈丕显,曹狄秋等党政负责人,大会宣布不再承认曹狄秋为上海市长;勒令陈丕显交待反革命罪行;要求党中央彻底改组上海市委。这次大会以后,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各机构停止办公,全市实际权力落到了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一伙人的手里。因此,1月6日打倒市委大会,是一月风暴的主要标志。在张姚王夺取市委市政府大权之后,其它造反派纷纷夺权,5日、23日、24日和月底,上海发生了四次夺权行动,整个上海一片混乱,但实权还是掌握在张姚王等人手中。1967年1月23日,张春桥在上海成立“上海革命造反派联络站”,张准备用此机构代替上海市委。2月5日,张春桥建立新的上海领导机构—“上海人民公社”。2月24日,上海人民公社改名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至此,上海一月夺权宣告完成,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为张姚王。这便是所谓的一月风暴。(二)二月抗争(1)、概述:二月抗争又叫“二月逆流”。它主要是指老一辈革命家在1967年2月同林彪、四人帮等人进行的抗争反击事件。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也引起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愤怒和忧虑。他们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不顾林四人帮的高压,坚决进行斗争。(2)、引起二月抗争的导火线:第一:陶铸事件陶铸,文革前是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被任命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代替彭真的职务。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过中央文革顾问。就因为同江青等人意见分歧而发生争论,于1967年1月4日被江青等人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打倒了。陶铸同江青在派工作组问题、保护老干部问题、对待刘邓问题上,同江青意见发生分歧。而陶铸同江青的直接冲突则是在对待教育部造反派头头卢正义和社科院造反派头头吴传启的问题上,陶铸认为他们历史上有问题而不予支持,但是这两人都受到江青支持。在一次中央文革会议上,江青要求陶铸宣布吴传启为革命左派,但是陶铸态度强势,不肯宣布。于是江青说陶铸欺负她镇压她。这样,在1967年1月4日,未经中央任何大会讨论,陶铸便被打倒了。陶铸事件之后,中央文革就可以随意打倒一个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员,再要打倒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了。第二:人民解放军野战军要不要象地方一样搞运动的问题。文革开始之后,有蔓延到野战部队之势。当时军队院校已经动起来了,1966年11月8日,一些军队院校造反派还带人冲击国防部。1967年1月10日,江青、关锋等人提出“彻底揭穿军队一小撮资产阶级当权派”的口号,矛头直指军队领导人,企图把军队彻底卷进运动。对此,老干部十分气愤,十分忧虑,心里很是不满。这样才有后来的“大闹怀仁堂”第三:老干部到北京避难问题上海一月夺权后,全国纷纷起而效之。各省市区负责干部处境十分困难,为了保护这些老干部,周恩来拟定了一个老干部名单,经毛泽东批准,把一部分中央局和省市区书记接到北京避难。这一批名单有20多人,包括宋任穷,王任重、张平化、江华、江渭清、陈丕显等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人大多到了北京,但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被张春桥等人扣住不放。这是2月16日大闹京西宾馆的直接导火线。第四:关于成立上海人民公社的问题1967年2月5日,张春桥把持的上海人民公社成立,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没有广播,中央报刊没有发布消息,没有转载《文汇报》发表的庆祝社论和人民公社向毛主席的致敬电。这表明毛泽东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过了几天,毛泽东把张春桥、姚文元叫到北京,当面谈话,让他们把上海人民公社的名称改过来。老干部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反一反张春桥等人。(3)、二月抗争的具体内容:
二月抗争的时间是1967年2月前后,它包括一系列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件事:一是所谓的大闹京西宾馆,二是大闹怀仁堂。第一:大闹京西宾馆:是几个老帅为稳定军队大局同林彪、江青一伙的斗争。在军队是否要参加运动的问题上,林彪他们要动军队,要军队参加运动,老帅们则坚决主张稳定军队。1967年1月19和20日两天,军委领导在京西宾馆召开碰头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军队参加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江青、叶群等都参加了会议。会上,谈到一些军队领导人如肖华、杨勇、廖汉生等人被抄家、许多机密文件被盗窃时,叶剑英警告他们,谁想搞乱军队,决没有好下场!徐向前叶激动的说,我们搞了一辈子军队,人民军队难道就叫他们几个给毁了不成?着就是所谓的大闹京西宾馆。第二:大闹怀仁堂:是2月14和16日两天斗争的合称。文革之后,中央党政军机关陷于瘫痪,不能正常行使职权。不得已,毛泽东批准周恩来主持的中央碰头会,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2月14日,碰头会开会,本来是讨论抓革命、促生产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军队的问题。16日,继续开会。会前斗争就开始了。这次斗争是由陈丕显进京问题所引起的。会议开始以后,谭震林、李先念、陈毅、叶剑英等人纷纷发言,严厉指责林彪、江青集团迫害老干部、破坏军队、破坏生产的罪行。在当时那种形势下,老帅们也是自身难保,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同江青、林彪、康生等人做坚决的斗争。(4)、二月逆流的结束2月18日,毛泽东召见了李富春、陈毅、叶剑英等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接着,陈毅、谭震林、徐向前停职检查。从2月23日——3月18日,中央接连召开7次会议,对他们进行批判。当时,毛泽东对这些老帅只想进行批判,并未准备打倒。但四人帮背着毛泽东,对老帅们大加打击,给他们加上了所谓“二月逆流”的帽子。自此以后,中央政治局停止活动,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了政治局。九·一三事件以后,毛泽东亲自为二月逆流平反。1971年11月14日,毛在接见成都地区人员座谈会上说,“你们再不要讲他(指叶剑英)二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么性质?是他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力、关锋、戚本禹的。那个五一六要打倒一切,包括总理、老帅,老帅们心里有气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给二月逆流彻底平反。五、中共九大(一)、八届十二中全会在九大前,1968年10月13日,召开了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这次会议批准了用伪证写成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作出了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十二中全会关于刘少奇的结论实际上给刘少奇判了政治死刑和生命死刑。(二)、中共九大(1)、概述:1969年4月1—24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召开时,全国各省市区的党委已全部在文革中被冲垮,一个也未重建。因此,九大代表的产生,主要是由各地造反派协商产生的。(2)、九大的议程:①林彪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②修改党章;③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3)、九大的内容:九大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肯定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成绩、经验,并将文化大革命中一系列左倾路线规定为党的基本路线。(具体看书)(4)、九大可以说乏功可陈,一无是处。无任何功绩可言。到是在中外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笑料。其一,大会的保密性。大会前,没有公布任何消息。不要说一般人不知道要开九大,就是九大代表,对外也不能说去北京开九大。在北京时,也严禁代表外出,整天严密封锁。到了24日,大会闭幕,人们才知道九大已经正式开了。其二,疯狂的个人崇拜。代表们一来到北京,就表示为“来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身边,而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又为“能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坐在一个会场里商量党和国家的大事而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其三,九大主席团的座位排定也十分有趣。坐在毛泽东左边的都是一些老左:林彪、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谢富治、黄永胜、叶群、汪东兴等,坐在右边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右派:周恩来、董必武、刘伯承、朱德、陈毅、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等。左右阵线,泾渭分明。其四,林彪被作为接班人写进了党章。这是国际共运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九大是林彪集团势力发展的顶点,也是他们走向覆灭的开始。第二讲:从九大到十大一、林彪集团的覆灭九大上,林彪集团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但是,自然界的规律是物极必反。九大以后,林彪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到1971年9月13日,彻底覆灭。(一)、林彪抢班夺权的原因:第一,从林彪的哲学观上看,林彪是一介武夫,打仗很内行,但他的文化素养并不高,对权力看的非常重要。第二、林彪认为,写在纸上的接班人,算不算数,还很难说。第三,林彪的身体状况极差,拖不过毛泽东。其四,林彪已感觉到江青、张春桥等人势力的发展有超越自己的趋势。正是鉴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林彪要赶在毛泽东去世以前,抢班夺权了。(二)、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林彪集团抢班夺权的第一次重大行动是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手段是要设立国家主席。(1)时间:1970年8月23——9月6日,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毛主持会议。(2)议程:周恩来宣布会议的三项议程:①讨论修改宪法问题,②国民经济计划问题;③战备问题。(3)、林彪发难:在开幕式上,林彪突然发难,不经中央同意,突然发表长篇讲话。主要内容:一是提出天才问题,称毛为天才,二是要设立国家主席。林彪讲话以后,打乱了原定的会议安排。为他们利用会议抢班夺权创造条件。(4)、第一次夺权的失败:毛泽东识破了林彪的阴谋,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8月25日,毛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停止讨论林彪的讲话,收回赞扬林彪讲话的会议公报,责令陈伯达检讨。8月31日,毛又写了《我的一点意见》,揭穿了天才论的骗局。批评陈伯达采取突然袭击,揭发批判陈伯达,沉重打击了林彪集团,并且,毛泽东和大会同时还批评了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这样,九届二中全会就彻底粉碎了林彪集团利用和平方法抢班夺权的阴谋。(三)、九·一三事件—林彪集团的覆灭。(1)、背景: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失败以后,并不甘心,因此,他决定利用掌握的军事大权,搞武装政变,用武力夺权。(2)、过程:九届二中全会以后,在党内逐渐开展了批陈整风的运动。毛泽东还多次严厉批评叶群等人,并派人参加了军委办事组,打破了林彪集团包办军委办事组的局面。这样,毛泽东和中央九限制和削弱了林彪的权力和地位。对此,林彪加紧制造武装政变。1971年7月22日,林彪、叶群、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在上海成立政变指挥部,叫“联合舰队”,制定了武装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决定发动武装政变,夺取最高领导权。联合舰队成立后,就加紧制定反革命政变计划。1971年8、9月间,中央决定在国庆节前后召开九届三中全会,准备四届人大,林彪认为接班人的地位已很不可靠了,因此,必须在九届三中全会前实施政变计划。而这时,毛又在南方视察,他们决定利用毛在南方的机会,杀害毛泽东。但是,由于毛事先已对林的反常活动有所警惕,南行中突然改变计划,迅速回京,打破了林彪的暗杀计划。林走投无路,只有仓皇出逃。二、中共十大(一)、时间:中共十大是在林彪集团被粉碎后,急需改选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肯定“文化大革命”路线的形势下于1973年8月24—28日提前在北京召开的。(二)、背景:九一三事件以后,由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逐渐回升,各方工作有了转机。当时,一方面揭露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清查了与其阴谋活动有关的人和事,在若干具体问题上改正了左的错误,另一方面,对林彪、江青集团的左倾指导思想未有任何触动。九一三事变在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失败,但毛泽东并未吸取教训,反而顽固坚持并继续发展他的文革理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召开的十大,势必是九大的继续和发展,十大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还是组织上,都是错误的,必须加以否定和批判。(三)、十大的准备:为了召开十大,1973年5月29日,中央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进行准备,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召开中央全会来准备。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十大代表产生的决定》,规定代表应是“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好的,为群众信任的人”。(四)、十大的评价:中共十大是中共九大的左倾错误的继续,其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错误的。(1)政治路线:十大在政治方针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路线。(2)组织路线上,江青集团的大批骨干进入中央委员会所以,对十大的评价,我们说它同九大一样,其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错误的,应当给予否定。(五)、十大的应意义:十大以后,王、张、江、姚在政治局结成了四人帮,并在中央领导机构加强了自己的地位,全国形势再度恶化起来。十大的组织准备工作基本为四人帮所控制。第三讲:化大革命的破产一、批林批孔运动(一)、时间:批林批孔运动的时间是1973年夏季到1975年初,大约有一年半的时间。(二)、原因:(1)、林彪集团1971年9月摔死温都尔汗,他是一个反党集团,又阴谋杀害毛泽东。只要毛泽东在世,任何时候批林都不奇怪。但是,批林就批林,怎么又要批孔呢。(2)、主要原因是毛泽东希望通过开展这场运动,通过批儒家、批守旧,赞扬法家、赞扬革命来达到批判林彪反动思想、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九·一三事件后,在林彪的住处的笔记、卡片和条幅,上面记有林彪摘录的孔孟的一些言论。还有一些把毛泽东比作当代的秦始皇进行攻击。这一事件的出现,对毛泽东震动很大。毛泽东很自然的认定,孔孟之道是反动思想的渊源之一。这是毛泽东批林时要结合批孔的主要原因。(3)、毛泽东从小就思想激进,对孔孟之道从无好感,对孔孟有着一种本能的批判欲望和原动力。(4)、毛泽东认为,当时党内出现了一股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苗头,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这主要是指九·一三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主持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解放了一批老干部并安排了工作,并提出批林彪主要批他的左倾思想。毛泽东认为,当时的这种情况同历史上的法家坚持变革、儒家反对变革颇有相似之处。(5)、江青、四人帮为了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打倒周恩来和一批老干部,急需发动一场运动,制造混乱,以便乱中夺权。(三)、实质:他希望通过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批评儒家的保守,肯定法家的进步,对全党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阻止和反击企图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苗头,以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可以说,这场运动的发起,既是毛泽东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的方针路线、巩固文化大革命成果的需要,又是江青集团为篡党夺权、制造混乱的结果。(四)、经过:(1)、酝酿:1973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即筹备十大的那次工作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在谈到批林时说,我们也要批孔。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谈到要批孔。毛泽东的这一系列谈话,使江青摸到了毛泽东的底细,她决定利用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掀起一个枇林枇孔的运动,将矛头直指周恩来、叶剑英等人。(2)、发动:1974年1月12日,王洪文、江青写信给毛泽东,建议开展一个枇林枇孔运动,并将《林彪与孔孟之道》转发全国,毛泽东同意了,并以中央文件下发。这样,枇林枇孔运动就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五)、评价:从这场运动的发起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场运动是毛泽东同江青、王洪文等人共同发起的。毛泽东的意图是通过这场运动来肯定和巩固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而江青等人则是企图通过这场运动,掀起一个倒周浪潮,打倒周恩来,为自己篡党夺权服务。在江青等人的操纵下,枇林枇孔运动从一开始就脱离了批判林彪和孔老二的本意,成为一场围攻周恩来等人的阴谋。枇林枇孔运动造成了严重恶果。它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极答混乱,它伪造历史,大搞隐射史学,形而上学之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实践上,它也严重的破坏了生产,使文革后期刚刚有了一点恢复的国民经济又陷入混乱和停滞。(六)、运动中的一些事件:在这次枇林枇孔、评法枇儒的运动过程中,江青、王洪文等人,又掀起一股所谓反复辟倒退的闹剧,上演了一些中国历史上荒诞无稽的丑剧,一些小丑纷纷上台,丑态百出,贻笑大方。(1)、白卷事件:张铁生,参加1973年高校招生考试,他化学考了6分,物理交了白卷,自感录取无望,便在物理试卷的背面写了一封信,表白“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都清白如洗”,“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考试招生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这封信被毛远新发现后,被其利用。他大加赞赏,称张铁生是反潮流的英雄。7月19号,辽宁日报刊登了这封信,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江青毛远新的目的是要用张铁生这发炮弹轰炸高校招生制度,回击“右倾回潮”。结果,白卷英雄张铁生被录取到辽宁朝阳农学院,还被吸收入党,并成为农学院党的负责人,后来还当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铁生成了不学无术而又平步青云的恶劣典型,也成为一些无知之徒效法的榜样。(2)、马振扶公社事件:1973年7月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一位女生,叫张玉勤,在一次外语考试时不及格,还在卷子上写了一首打油诗:“我是中国人,不会学外文,何必学ABC,同样当好革命接班人!”结果,她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张跳渠自杀。当时,当地政府对此事已做了妥善处理。但江青从一内部刊物上得知此事后,立即抓住大做文章。她派其党羽进行所谓重新调查。他们在调查报告中称这件事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猖狂的反攻倒算”,张玉勤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给逼死的”,马振扶中学是复辟回潮的典型,学校负责人和班主任是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油气田钻井技术服务质量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环保型厂房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在线教育平台软件全国代理销售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度全国范围内土地测绘技术服务合同范文3篇
- 2024版液化天然气交易协议全文下载版B版
- 2024版运输行业职员劳动协议样本
- 2024年地基买卖合同附带地基检测及质量认证3篇
- 2025年大棚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引进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建筑:知识产权许可与环保建材合同3篇
- 2025年智慧能源物业工程承包及节能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塑料购销合同范本买卖
- 【高一上】【期末话收获 家校话未来】期末家长会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3篇)
- 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免疫调节剂合理使用专家共识2024(全文)
- 2025届山东省德州市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华润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案例研究》
- 二年级下册加减混合竖式练习360题附答案
- 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五种类型5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