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复习_第1页
人教版新版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复习_第2页
人教版新版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复习_第3页
人教版新版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复习_第4页
人教版新版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人教版新版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知识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研究方法:用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相应练习:1.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速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二、声音的传播知识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研究方法:类比法。相应练习: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你(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吃海鲜,到湛江”,湛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鲜美食之都”.其中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一种_____现象;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___(填“反射”或“折射”)红光.“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4.如图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三、声速与回声知识详解:常温(150C)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液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如果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时间间隔小于0.1s,则人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此时回声加强了原声。声速的计算公式:v=.(声速的单位:m/s)相应练习:1.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km,在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如图1.1-3所示),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少米/秒?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 个敲打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由 传播的,第二个声音是由 传播的,原因是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知识详解:概念:声音的高低。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3.频率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4.频率的单位:赫兹(Hz)5.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6.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7.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相应练习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2.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新课标第一网A.白光B.激光C.超声波D.电磁波3.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4.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6.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响度知识详解:概念:声音的强弱。影响响度的因素: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及声的分散程度有关。相应练习:1.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高是指。新-课-标-第-一-网2.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3.成语“万籁俱寂”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4.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5.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6.(2012山东烟台第13题)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三、音色知识详解:1.概念:声音的品质或特色。2.影响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结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相应练习:1.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调及响度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新课|标第|一|网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4.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6.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考点三:声的利用知识详解: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回声定位:依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方法。根据回声定位法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如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粘有污垢的机器零件、精密的仪器、医疗设备;利用超声波击碎结石等。相应练习: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新-课-标-第-一-网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主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3.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图2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详解: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来源: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哭声、社会生活噪声。噪声强弱的等级: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超过90dB;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应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应超过50dB。0dB是人刚好听不见的声音。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了。(2)生理效应:耳聋、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和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损坏建筑物。噪声的控制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相应练习:1.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2.噪声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3.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4.如图1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5.(2012贵州安顺,第1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到的声音答案:考点一:一、1、B2、B3、【解题思路】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都说明了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敲桌子,桌子发声,肯定在振动,但是这种振动的幅度太小,不容易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要放大这些振动,可以在桌子上放些轻小物体,比如撒些碎纸屑等。【答案】答案内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体都在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放大这些振动,便于观察。本题难度中等。二、1、能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能真空不能传声2、(1)空气(介质);扩散;反射;新课标第一网3、产生传播(可以对换)4、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等三、1、这种测量时间的方法跟测百米成绩方法相同,光速远大于声速,可以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时间为10s,在水中传播速度v===1400m/s.2、2,铁管,空气,声音在固体铁管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考点二:一、1、D2、C3、B4、B5、350能6、振动音调二、1、音调响度2、振动振幅3、响度4、D5、B6、甲、乙甲、丙三、1、C2、D3、D4、B5、C6、C考点三;1、A2、A3、信息4、D考点四;1、【答案】声源、传播途中2、振动声源处声电3、A4、C5、A6、D第二章声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30分.)1.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3.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B.两次声音C.三次声音D.四次声音4.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响度B.改变音调C.改变音色D.减小声音的分散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新课|标第|一|网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再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7.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8.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9.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特性?()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新-课-标-第-一-网10.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1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1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A.用力拨动琴弦 B.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C.用力敲打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13.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4.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15.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16.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17.由于________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而且听到的声音是的。18.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19.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能传声;“土电话”表明能传声。20.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21.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m/s。22.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甲乙23.右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甲乙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24题图图是乐音的波形图。24题图24.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上图(24)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25.在屋子里说话比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________使原声得到加强的缘故。电视台的录音棚里的吸音壁上有许多楔形物体,是为了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第26~27小题各4分,第28~29小题各5分,第30~31小题各6分,计30分.)26.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通过这一实验,你认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27.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28.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这个现象表明,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在上述实验中小球起什么作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之间如何对话的。24题图29.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24题图30.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现象二:闪电和雷声几乎同时产生。请你用所学的知识猜想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并说出猜想的依据。31.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1)验证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2)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四、应用实践题(共3小题,第32小题6分,第33~34小题各7分,计20分.)32.初二(6)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情况时记录如下:时间:03年10月10日12:00,地点:初二(6)教室①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②小黄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