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_第4页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xx大学毕业论文PAGEPAGEIIPAGE1摘要近三十年来,跨国公司的大举进驻和对我国的大规模投资,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使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跨国公司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某些跨国公司依赖优势地位实施限制竞争行为,遏制我国企业的发展,并在某些行业形成了垄断格局,从而对我国某些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必须对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通过对跨国公司优势理论的分析,结合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在肯定跨国公司的引入对中国市场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现状以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中国自主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力争改变在某些行业完全由跨国公司垄断的危险局面。提高中国自主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力争改变在某些行业完全由跨国公司垄断的危险局面。必须对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关键词:竞争垄断防范监控AbstractFornearlythreedecades,themassivepresenceofmultinationalcompaniesandlarge-scaleinvestmenttoourcountry,toalleviatetheshortageofcontradictionsinChina'seconomicconstructionfunds,sothatourindustrialtechnologyhasbeenrapidimprovement,promotetheimprovementofChina'senterprisemanagementlevel,onChina'seconomydevelopmenthasplayedapositiverole.However,wecannotignorethenegativeeffectsofmultinationalcompanies,somemultinationalcompaniesrelyontheimplementationofadominantpositiontorestrictcompetitionacttocurb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andintheformationofamonopolyinsomesectors,certainsectorsandthusonChinadevelopmentofrelatedindustrieshadadecisiveimpact.Mustrestrictcompetitionandmonopolyeffectivepreventionandcontrol,toformagoodandorderlymarketcompetitionenvironment,inordertoensurethehealthydevelopmentofChina'smarketeconomymultinationals

Therefore,weadoptedtheanalysisofthemultinationaladvantagetheory,combinedwithChina'scurrentmarketconditions,theintroductionofanactiveroleintheChinesemarket,whilecertainlymultinationalsanalyzesthemonopolystatusofmultinationalcompaniesintheChinesemarketanditsresultingnegativeaffected.AndproposesomepracticalsolutionsforthisprobleminordertoimproveChina'sownmarketcompetitivenessofnationalenterprises,andstrivetochangeinsomeindustriesentirelymonopolizedbythemultinationaldangeroussituation.

China'sownnationalenterprisestoimprovecompetitivenessinthemarket,andstrivetochangeinsomeindustriesentirelymonopolizedbythemultinationaldangeroussituation.Mustrestrictcompetitionandmonopolyeffectivepreventionandcontrol,toformagoodandorderlymarketcompetitionenvironment,inordertoensurethehealthydevelopmentofChina'smarketeconomymultinationalsKeywords:competitionmonopolypreventionmonitor目录TOC\o"1-5"\h\z\u14080摘要 I25505Abstract II17655目录 III27320绪论 1240221跨国公司的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地位 2210622跨国公司发展的现状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及影响 2232402.1跨国公司发展现状 3251502.2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及影响

3126992.2.1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沉重打击 8307702.2.2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将被弱化 952672.2.3外资的进入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911332.2.4跨国公司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 9260122.2.5垄断的最终受害者都是广大的消费者 10288773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的原因 10164313.1跨国公司对市场和利润的追逐是内因 10183233.2我国的政治经济及法制环境是主要外因 11142034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垄断的政策措施 11249574.1加快竞争法建设步伐,健全竞争法律制度 1247304.2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12240394.3加强行业竞争状况的监控 12241024.4加强对跨国公司、国际竞争与合作格局变化与发展趋势 1331945结束语 1411757参考文献 1529129致谢 16PAGE15绪论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跨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空间界限,以及制度和文化的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一种全方位联系、交换和互动的趋势,从而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不同于以往的国际化,国际化是各民族国家从自身的需要出发,通过国际贸易途径参与国际经济的过程,主要是以商业资本为主体的;而全球化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经济活动,是以产业资本为主体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基本的产业组织形式。随着跨国公司向各国不断渗透,其影响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波及政治领域,国家的主权原则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新经济革命突显了知识的价值,削弱了空间的影响;对于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管理领土,而是融入知识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全球网络,这就使国家主权(特别是东道国的主权)受到严重威胁。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主权的冲击表现在:一是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跨国网络可以摆脱东道国的控制;二是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施压和寻求代理人(管制俘虏),影响东道国的决策;三是跨国公司通过“公司文化”的营造,传播文化、价值观念等,改变东道国旧有传统价值;四是跨国公司通过培训超越国籍的“公司公民”,形成“无国界企业”,将对公司的忠诚提升到对国家的忠诚之上;五是跨国公司的进入使民族国家从原先的国有化运动转向主动限制主权,跨国公司通过其经济上的渗透,改变了东道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东道国社会中包括经济制度在内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进程与方向。正因为如此,跨国公司的行为使得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更加复杂。发达国家通过其跨国公司的渗透控制了全球资源,不仅实现了其经济上的霸权,而且主导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因此,我们认为,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一国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体现在其对全球资源的支配力上,而跨国公司是一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的人格代表,是全球资源配置的组织者,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基本的产业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权观也有了新的发展国家主权是可以通过跨国公司延伸的。在某种程度上,一国可以通过其跨国公司实现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所以,任何国家在制定与跨国公司相关的反垄断政策时都应小心谨慎,要放眼全球来处理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尤其应该保护本国跨国公司的利益原则。1跨国公司的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地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为实现各自的利益,采取各种方式,超越空间和社会的限制,不断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协调认识和行动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各国经济、社会联系与竞争的普遍化及其方式的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是震撼国际社会诸多领域的重大变革,使当代人类经济生活的理念、方式和空间发生深刻变化。分析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跨国公司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跨国公司实行的全球经营战略,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主力军,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与国的经济竞争,正在通过跨国公司实行的全球经营战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在全球范围展开,其中跨国公司充当了推行经济全球化战略的重要角色。

第二,跨国公司进行的国际性投资,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利条件。国际性投资是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跨国公司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而实行对外投资的战略性意图非常明显,投资势头愈益强劲,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性投资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国际性投资,一方面是向全球扩张金融资本、垄断世界市场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生产国际化、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第三,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兼并和收购,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效手段。跨国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以及战略联盟,是20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产物和结果。实际上,跨国公司是推动国际化生产的国际型企业。第四,跨国公司开展的国际贸易,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强大动力。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动力。跨国公司开展的国际贸易,不仅使货物和资源跨国界流动日益增强,而且也使不同国家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经济资源如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技术等通过国际贸易超越国界被重新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广。跨国公司实行的全球贸易策略,既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又有力地促进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2跨国公司发展的现状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及影响跨国公司,一般是指通过资本投资或契约安排,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而拥有或控制生产设施、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并在同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其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跨国公司即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也是全球化经济中的主体。2.1跨国公司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也逐步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角,美国《财富》杂志所公布的全球500家大企业分属于37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46个不同行业,在全球化的舞台上扮演了世界生产组织者的角色。其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5%,其中内部和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投资已占全球累计投资的90%。截止到2008年,全球500强企业的总营业额高达251754.68亿美元,是全球中低收入国家国内收入的三倍。全世界40个最不发达国家财富总和不及500强企业中微软、思科、戴尔三家新兴企业的资产。若将2008年年营业额最高的荷兰壳牌石油公司作为一个国家的话,其国民生产总值高居世界第17位,仅次于澳大利亚,也就是说世界上将近90%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都低于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就是500强最后一名的日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其国民生产总值也能达到第65位,比乌兹别克斯坦都要高。在每个行业内,跨国公司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根据对有关世界最大工业类跨国公司的前四位和前八位市场集中度的实证分析,大型跨国公司分布密集产业的市场集中度都较高。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电气设备的前四位市场集中度(CR4)和前八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CR8)分别是31.59%和51.26%,计算机的CR4和CR8分别是66.80%和89.39%。汽车业的CR4和 CR8分别是69.96%和90.34%。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他们都算得上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2.2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及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4000多亿元,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10%左右。2001年11月,中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外商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机会。爱立信有限公司总裁柯德川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它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1979年至1982年外商投资金额总量为18亿美元,到1900年已达34.5亿美元。最高峰在1997到1998年香港回归前后,吸引外资达450亿美元以上,之后稳中有降。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根据外贸部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80家来华投资。从项目数量看,500强中的日本公司,在我国投资企业总数占71%;500强中的美国公司,在我国投资企业总数占18%;欧盟公司在我国投资企业总数占9%;其他国家在我国投资的企业很少,在我国投资企业总数占2%。从投资规模看,日本公司在我国投资的规模为169.30亿美元,美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规模为65.22亿美元,欧盟公司在我国投资的规模为61.83亿美元,其他国家在我国的投资规模较小,只有9.36亿美元。2012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1000亿美元;2013年吸收外资突破12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其中跨国公司是最重要的投资来源。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以来,中国的投资环境日益被西方的跨国公司所青睐,加上庞大的市场以及相对低廉的经营成本,引入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吸收国之一。截止到2013年,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2012年,全国实际引入外资1132.94亿美元(含对外间接投资)。全国已累计引入外资18226.26亿美元。并且由下图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成逐年上升趋势。图12002-2012年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情况这些外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的引入,在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资金、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充分肯定我国利用外资已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利用外资的目标取向如何定位等问题,外资的引进,促使国内企业在准备不足之时,无奈地面对国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使一些行业的垄断经营权正在或即将完全易于外商,轻则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重则对国家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利用外资的同时,确保我国产业安全已不容忽视。在中国的很多行业,外资已经占据很大的一片份额,取得了较大的控制权。据商务部《2013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中,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1/3以上的份额。在《中国产业地图》和《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中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五名都由外资所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从1996年开始,国外跨国公司已经垄断或控制了中国的橡胶、轮胎、啤酒、造纸、电脑、汽车等17个行业或产品。表2我国有关行业外资垄断状况相关行业外资垄断状况相关行业外资垄断状况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仅剩青岛和燕京两个名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玻璃制造行业中国最大的5家公司全部合资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全部为外商控股,占全国80%以上的产量家电行业全部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为合资化妆品行业外资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医药行业国内市场的20%为外资控制汽车行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的90%感光材料行业被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完全垄断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微软公司占有95%的市场份额电脑处理器市场被Intel和AMD公司完全垄断软包装用品行业瑞典利乐公司占有95%的市场份额手机及移动通讯器材市场跨国公司占有中国85%的市场份额轮胎行业外资占有中国79%的市场份额粮油市场最大的国内食用油品牌都由外资控股如上表所示,在汽车业,中国八大汽车厂与外国大公司合作,生产外国牌子的汽车。中国马路上行驶的87%的汽车为外国品牌。再如洗涤用品,美国宝洁、日本花王、联合利华、德国汉高,已形成对中国的垄断。还有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被国外跨国公司收购和兼并,即中国的国有资产变成跨国公司私人财产的一部分。胶卷市场被柯达、富士占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占领了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尤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外资的垄断问题尤为严重。基础设施方面,在某些城市,水务公司都被外资所控制。中国70%油脂加工厂为外资或合资企业,80%大豆压榨能力被跨国粮食企业控制。在农业领域,外资对我国的冲击也开始不断显现,跨国公司控制了我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控制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后,大幅度了种子价格。以甜椒为例,国外种子公司生产一粒种子的成本只有1分钱左右,但在中国市场要卖1元钱,比黄金还要贵。最终受损害的还是中国的消费者。下面以我国日用化工品业和汽车产业为例讲述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垄断。日用化工品主要包括个人清洁用品和化妆品,家居用品,护肤品,彩色化妆品和香水。为方便论述本文仅以个人清洁用品和化妆品为例论证。图22013年中国日化产品销售份额按产品分类中国日化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中国日化市场庞大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及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全球知名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抢夺市场份额。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巨头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多年的中国市场开拓,已经树立了在中国地区的相对垄断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2013年我国化妆品销售额达1549.91亿元,同比增长15%,中国化妆品市场已位居世界第八、亚洲第二。但是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额仍然很低,仅为7美元,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7,未来随着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升级,化妆品行业市场潜力巨大。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将以年均23.8%-41%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市场销售总额可达1918.78亿元。但是目前我国日化用品高端市场基本为外资企业占据,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几家国际巨头凭借其品牌和产品质量优势形成了寡头竞争之势,销售额从数亿元至近500亿元,占领了中国市场90%的份额,利润率也高达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30%。而我国的3000多家日化用品生产商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及大众日化用品上竞争,年销售上亿元的只有50余家,能达5亿元的不到10家,10亿元的不到5家,利润率不到2%。在洗发水行业,对我国进行投资的最大外商是宝洁公司,凭借其多品牌战略在中国的洗发水市场上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表21997年和2013年洗发水品牌市场占有率对比1997年2013年品牌名称市场占有率(%)品牌名称市场占有率(%)飘柔潘婷海飞丝力士雅倩舒蕾雅黛34.313.012.54.6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蕾夏士莲力士沙宣34.815.04.24.1在1997年市场占有率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占有率前7名的品牌中还有两个中国本土品牌(雅倩、雅黛),但在2013年的数据里,前七名没有一个中国本土品牌,在2013年的市场占有率中,只有霸王和拉芳分别取得了仅仅2.5%和2.0%的市场份额。1997年前七名的外资品牌共占有了76.6%的市场份额,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据达到了90.4%。说明在洗发水行业外资垄断情况日益严重。汽车工业是综合性的制造和组装工业,在国家的经济中起着重要支柱作用。汽车工业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汽车生产过程集中着许多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高技术。因此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的高低。在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还是太少,大部分都是合资的企业。这些合资企业实际上都是外资提供技术我们提供厂房和资源,像奇瑞和吉利这样的自主的民族品牌汽车产业少之又少,且大部分生存都很困难。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市场需求广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在2009年世界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欧洲和美洲汽车行业生产形势季度下滑的不利情况下,中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仍然取得了较大的增长,可谓一枝独秀。2009年,汽车市场呈高速增长,累计产销双超1300万辆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表32013年前十位轿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生产企业销量(万辆)市场份额(%)外资情况上海通用137.328.13%上汽集团美国通用集团一汽大众137.1810.74%一汽集团德国大众集团上海大众128.5820.07%上汽集团德国大众集团东风日产78.5322.29%东风集团日本日产汽车北京现代74.688.53%北汽集团韩国现代集团长安福特52.5823.97%长汽公司与美国福特公司神龙49.7713.10%东汽集团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吉利48.665.75%吉利集团(自主品牌)东风悦达41.3513.83%东风汽车江苏悦达和韩国起亚中外合资一汽丰田41.1410.21%一汽集团日本丰田汽车合计789.89136.62%通过上表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轿车生产虽然市场竞争激烈,没有哪一家生产企业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但是除了吉利,其他的生产厂商都有外资的资本的介入。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合资生产的汽车厂商所生产的汽车品牌全部为外国品牌,没有中国自主的品牌,可以说这些合资企业只是外国汽车跨国公司为了打入中国市场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这就造成一种现象,当外资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打击在国外市场奄奄一息之际,中国市场却成为了外资企业的救命稻草。大众以其在中国14%的生产量,获得该公司在全球80%的利润;通用以其在中国4%的生产量,获得该公司在全球25%的利润。以奥迪车为例,中国市场几款奥迪车售价为93.6-193.5万人民币,而在德国市场几乎相同配置的车辆价格为63.3至124.3万人民币,在日本、美国市场的定价也基本如此【8】。可以说,通过价格歧视政策,外资巨头在中国市场赚取了巨大的利润。有研究表明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是国际资本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市场份额攫取70%的市场利润。国有资本的不断被弱化和外资垄断化的不断增强,始终是中国汽车行业所遇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图32013年轿车品牌分国别销售情况据保守估计,中国今年汽车市场的产销量将突破1500万辆,而据中国的人口总量以及GDP增幅看,我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容量将达到4000-5000万辆。合资虽然带来了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但对中国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却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使得自主品牌受到了压制。未来这种现象如果不尽快改善,汽车行业的垄断将越来越严重。2.2.1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沉重打击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由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分布在东南沿海较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较多,以及投资在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和投资在一个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这些都是导致地区间、城乡间、不同行业群体间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还容易造成我国产业的畸形发展。据统计,2001年,我国东部地区占总人口的44.1%,而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占全国的85.4%,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总人口的55.9%,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只占14.5%。最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也没有大的增加,而且有相对减少的趋势。2.2.2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将被弱化首先,跨国公司在华技术锁定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跨国公司在完成跨国并购后,均在我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而且80%以上都是独资设立。这样,跨国公司就能够通过技术控制和技术保密,减少技术的溢出效应,从而实现其对我国整个产业的技术锁定战略,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长期处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其次,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核心人才等的集中式掠夺,扼杀我国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控制”战略,通过滥用自己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挤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空间,势必对我国的产业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另外,对于我国一些企业已经艰难建立起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如果被外资并购,则整个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将被破坏,而且外资并购实现绝对控股后,即使有技术创新成果也尽归控股方所有,这样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将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2.2.3外资的进入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由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分布在东南沿海较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较多,以及投资在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和投资在一个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这些都是导致地区间、城乡间、不同行业群体间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还容易造成我国产业的畸形发展。据统计,2001年,我国东部地区占总人口的44.1%,而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占全国的85.4%,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总人口的55.9%,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只占14.5%。最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也没有大的增加,而且有相对减少的趋势。2.2.4跨国公司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跨国公司对一国经济自主权和国家安全的冲击和影响的基础是跨国公司对该国进行市场垄断和产业控制。市场垄断和产业控制越深,对该国经济自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越大。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垄断的突出表现为微软占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全国市场份额的95%;利乐控制95%的中国无菌包装市场并是伊利,三元,光明等国内乳业巨头的无菌灌装生产线及相应包装材料的供应商。另外在轻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已占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为从客观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指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跨国公司在华的垄断行为加以约束和控制。如要确立完善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合资以及并购国内企业的报批制度;加快《反不当竞争法》的修订和《反垄断法》的出台;在产业政策方面,为有效保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和行业,我国应当制定《产业政策法》,在不违反WTO的基础上,明确“控股”、“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标准,划定相关行业的外资持股上限,确立审查识别外资间接控股的标准,对限制、禁止跨国公司并购控股的领域和行业范围予以明确,是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法规的要求。2.2.5垄断的最终受害者都是广大的消费者在跨国公司采取“先占领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战略取得行业垄断地位后,进而取得了商品定价权。市场将变成卖方市场,跨国公司恶意哄抬商品定价,赚取高额利润。商品最终还是回归到消费者身上,但商品的价格被抬高,受害最大的还是普通消费者。3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的原因竞争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垄断,同时又抑制垄断,即在一定程度上垄断受制于竞争。竞争与垄断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的对立统一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3.1跨国公司对市场和利润的追逐是内因跨国公司运转的最终目的是市场占有和获取利益最大化,而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是达到此目的成本较低的途径,因此,跨国公司总是寻找机会,凭借其雄厚实力,实施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跨国公司在一些行业中拥有绝对的资金、技术、品牌及管理优势,这些优势在进入我国时,往往就会直接成为市场力量。跨国公司凭借这种绝对的市场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击垮处于明显劣势的我国企业,从而在一些市场上取得控制地位。而跨国公司在取得控制地位之后,就不可能不去采取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以谋取尽可能高的利润。在一定意义上说,跨国公司在我国所形成的优势地位以及对优势地位的滥用正是市场力量的表现,也是我国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直接后果。3.2我国的政治经济及法制环境是主要外因作为竞争秩序维护者的我国政府反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能力较低是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限制竞争和垄断的重要原因。一是法律法规和监控措施的缺位。多数国家都有《反垄断法》,规定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进入东道国市场,会破坏东道国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产生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时,就要受到《反垄断法》的干预。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一部系统的《反垄断法》,对跨国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仅能依靠尚不完善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来进行,这些法律法规中对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管理还不成体系,缺乏准确的适用条件和执法保证。这样便导致一些明显的限制竞争行为因无法律规定的约束而合法地存在,同时对于来自跨国公司及国外的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也无法预防和整治,从而也无法保证国内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当国内企业受到不公平竞争损害时,也因为无法律救济而无法对抗限制竞争行为。二是实施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不健全。反垄断法的任务是要同大企业或者大企业集团的限制竞争行为作斗争。这就要求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要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以免在执法过程中陷于政府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冲突之中。目前,我国对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市场执法机构。三是对跨国公司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许多部门及地方政府仅注重如何吸引外资,考虑短期利益、部门利益,为跨国公司的进入提供相当优厚的条件,有时甚至采取“行政性垄断”的方式庇护跨国公司,却忽视引进外资的负面影响,对外资进入后对我国市场结构、竞争秩序、经济安全、消费者及企业权益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必要的准备。这些都导致了跨国公司在一些行业形成垄断并对公平竞争构成损害。4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垄断的政策措施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垄断及限制竞争是在我国对外开放和融人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当今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纷纷放松规制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由于其对我国的国家利益、经济安全、企业利益及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能对这一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制和预防。4.1加快竞争法建设步伐,健全竞争法律制度目前不仅我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就是国内竞争法及竞争政策的缺失及不健全,以至对国际经济合作及贸易领域的反竞争问题、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投资东道国的垄断及限制竞争问题束手无策。这一现象被wTO等有关国际组织概括为“竞争法与竞争政策领域的能力建设低下”。从国际领域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经济合作及贸易领域中出现的反竞争行为正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关点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等国际组织多次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和解决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反竞争及竞争政策的统一问题。应该说由于我国至今没有《反垄断法》,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又不很完善,因此,加强竞争法律制度建设、健全竞争法律制度及竞争政策确实是我国在规制跨国公司垄断及限制方面面临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及完善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是当务之急,以对企业并购活动进行适当的监控。4.2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在产业组织结构中,我国厩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规模经济效益差及由此引发的企业国际竞争力弱等,因此,我们应通过制定合适的产业组织政策如兼并政策等,优化我国的产业组织结构,也像发达国家一样,着眼于应对跨国公司等拥有垄断地位企业的竞争、提高企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角度,促进或者扶持各行业若干大企业的形成,以提高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这不仅是规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及限制竞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树立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等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应着眼于应对跨国公司等拥有垄断地位企业的竞争,在遵循wTO规则的前提下,促进或扶持国内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大企业,形成一批自己的“巨人”企业,提高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我们应通过制定合适的产业组织政策,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改变产业结构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规模经济效益差及由此引发的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薄弱的现象。同时,国内企业也应实行战略联盟、利益联盟,联合进行研究开发,集中实力,节约成本,实现知识共享,以不断打破跨国公司所造成利益联盟的技术壁垒。4.3加强行业竞争状况的监控建立跨国公司定期报告制度,应用“同一经济实体规则”。建立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定期报告制度,规定其按一定的时间将其在该阶段内生产经营状况和有关财务报表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规定其应当就有关质询的问题向负责审查的部门做出合法的回答与合理性的解释。对跨国公司通过其在我国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滥用市场优势,影响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秩序的行径,可以借鉴欧美竞争立法中的“同一经济实体规则”加以控制。跨国公司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本身暂时在我国市场上不占优势地位,但由于其境外母公司或总公司的控制或支持,已经或可能严重影响国内市场竞争秩序的,就可视其与母公司或总公司为同一经济实体而加以控制。建立重要行业市场集中度评估制度。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态势之中,各种经济力量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为此,有必要定期对重要行业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垄断,存在多大程度的垄断,由谁垄断等。这是有效实施反垄断和防范限制竞争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对市场情况和行业结构的准确了解,在执行有关政策上就会失之偏颇。除立法及行政监管外,也可以考虑从市场和社会监督方面人手,主要是设立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团体、消费者等民间监督组织,实施行业自律,行外监督,形成社会监督力量。在当前执法和司法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社会监督无疑是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使其成为政府监督的一支重要的同盟军。4.4加强对跨国公司、国际竞争与合作格局变化与发展趋势加强对跨国公司、国际竞争与合作格局变化与发展趋势、国际领域垄断规制改革与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把握,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近些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竞争与合作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如国际竞争更多地是巨型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并由竞争走向竞争合)、跨国公司巨型化并形成全球化的经营格局,同时国际领域垄断规制的改革也一直在不断进行之中,各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取向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对这些变化如果我们缺乏充分的认识、必要的理论准备及准确的把握,无疑会使我们陷于被动应付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领域发展变化特点及趋势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结束语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以国家或地区为竞争主体参与竞争的,而跨国公司是各竞争主体的人格代表。我国在制定反垄断与产业规制政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把跨国公司的效率放到全球背景下来考察;二是注重垄断结构的效率,不盲目地反垄断,提倡竞争,反的主要是有损效率的垄断行为;三是原来被认为是自然垄断行业,应由国有资本控制的领域,其实是可以竞争的。从美国的反垄断与产业规制政策来看,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