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3_第1页
统编版历史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3_第2页
统编版历史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3_第3页
统编版历史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3_第4页
统编版历史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学习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掌握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等开辟的主要航线及其成就。3.了解其他航路的开辟,知道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第一页,共27页。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学习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重点难点第二页,共27页。重点重点难点第二页,共27页。课前预习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1)经济因素:西欧各国的

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2)社会因素:新兴资产阶级等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3)直接因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

贸易通道的安全。(4)宗教因素: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教材知识清单商品经济陆路第三页,共27页。课前预习教材知识清单商品经济陆路第三页,共27页。2.条件(1)航海经验:西欧人在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2)技术:造船技术不断提高。第四页,共27页。2.条件第四页,共27页。二、新航路的开辟第五页,共27页。二、新航路的开辟第五页,共27页。三、其他航路的开辟1.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通往亚洲的航路(1)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

。(2)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3)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4)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纽芬兰岛第六页,共27页。三、其他航路的开辟纽芬兰岛第六页,共27页。2.西欧人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2)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3.历史意义(1)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2)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第七页,共27页。2.西欧人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第七页,共27页。问题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西、葡两国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西葡两国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能够满足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需求。2.军事贵族和骑士提倡海洋探险,渴望以此获得丰富的战利品。3.市民和商人不满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期望新航路的开辟能带来新的财源。4.西葡两国所处的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意大利通往尼德兰的海上商路航线上,造船业和航海业已有相当的基础。5.东面是意大利商人的势力范围,北面是英、法和尼德兰等地区商人的活动地盘,西葡两国只有挺进大西洋,向西面、南面这两个方向发展,寻找新航路。6.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基督教。第八页,共27页。问题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第八页,共27页。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这是其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1)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在较长时期内,史学家的视野只局限于本国或某一城市,且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问题上。持后面观点的人是因为看到了当时()西、葡两国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国力较弱,多次向西北航行是为了避免与垄断向西航行路线的西班牙发生直接冲突,即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故D项正确;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掌握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等开辟的主要航线及其成就。锤炼了欧洲人冒险的精神 B.经过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自己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葡萄牙的扩张方向主要是亚洲和非洲,故C项错误。(1)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这是其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这是其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易错提醒二、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1.西班牙、葡萄牙具备航海条件和组织远洋航行的政治基础。15世纪晚期,西班牙、葡萄牙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权,国家有力量支持和供应大规模远洋航行所必需的装备。2.西班牙、葡萄牙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水平较高。3.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这是其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第九页,共27页。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二、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的原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第十页,共27页。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第十页,共27页。

易错提醒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了吗?麦哲伦船队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在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冲突中,麦哲伦被杀死。麦哲伦没有完成环球航行,其船队继续航行,最终完成环球航行。第十一页,共27页。易错提醒第十一页,共27页。例1

[2014·全国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走向高考考场解析:A对,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时期的西、葡两国已经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新航路的开辟得到了西、葡王室的大力支持。B错,西、葡两国和西欧许多国家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西欧其他国家“地理位置优越”。C、D错,当时西、葡两国相对于西欧其他国家而言,商业资本并不发达,金银需求量并不大。A第十二页,共27页。例1[2014·全国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例2[2012·上海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美洲

B.非洲C.亚洲

D.大洋洲解析:C对,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新航路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船队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自己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C第十三页,共27页。例2[2012·上海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课堂练习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或传教(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激发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因素是()A.“寻金热”的出现 B.奥斯曼帝国垄断商路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传播基督教需要2.[2019·江西上饶月考]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持后面观点的人是因为看到了当时()A.地理大发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西班牙聚集了大批优秀航海家C.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D.西欧的航海家们相信地圆学说CA第十四页,共27页。课堂练习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3.“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A.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B.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C.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4.某论文中提出:“从此之后,亚洲贸易完全摆脱了地中海畔的意大利人和印度洋沿途的伊斯兰教徒,最终落入了葡萄牙人手中,非洲以南的古道受到红海之路的竞争。”该作者做此判断的历史依据是()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C.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B第十五页,共27页。3.“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5.1522年9月,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路

B.横跨三大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C.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D.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6.在较长时期内,史学家的视野只局限于本国或某一城市,且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问题上。新航路开辟后,人们开始以整体的思想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包括它的现实和历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A.锤炼了欧洲人冒险的精神

B.强化了欧洲的中心地位C.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D.引起了欧洲的社会革命CB第十六页,共27页。5.1522年9月,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课后作业

1.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与麦哲伦等人签订远洋探险协定。协定规定:任命麦哲伦为新发现地的总督和钦差大臣,有权得到新发现地全部收入(扣除开支后)的1/20和新发现6个以上岛屿中的2个;西班牙国王必须为探险队装备5艘船,提供必需的物资、武器和保障供应人员。由此可知()A.麦哲伦殖民活动曾得到政府积极支持 B.西班牙国王是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C.西班牙政府努力协调各殖民者的关系 D.西欧殖民活动在积极进行资本的积累解析:依据材料“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与麦哲伦等人签订远洋探险协定”“任命麦哲伦为新发现地的总督和钦差大臣,有权得到新发现地全部收入(扣除开支后)的1/20和新发现6个以上岛屿中的2个;西班牙国王必须为探险队装备5艘船,提供必需的物资、武器和保障供应人员”可以看出麦哲伦殖民活动曾得到西班牙政府积极支持,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材料只是反映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无法说明整个西欧,故D项错误。A第十七页,共27页。课后作业1.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与麦哲伦2.“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由此可见,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在于()A.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 B.开发矿产资源C.实现获得财富的欲望 D.了解地理物产解析:根据材料“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可知,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一个主要动机是获得财富的欲望,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获得黄金等财富,无法体现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并非为了开发矿产资源和了解地理物产,故A、B、D三项均错误。C

第十八页,共27页。2.“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3.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社会出现一股“寻金热”,对黄金的追求成为开展航海活动的主要动力,欧洲人的这一热情成为推动航海活动的社会基础,故选C项。当时航海活动的领导者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政府在航海方面的合作,故B项错误;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得到证实是在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后,故D项错误。C

第十九页,共27页。3.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4.达·伽马的航海笔记写道:“(1498年)4月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非洲东部城市)……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的基督徒见见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们同去做弥撒。”这说明()A.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 B.西班牙国王支持其航海C.基督教此前已传入非洲 D.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沿岸解析:题干材料“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的基督徒见见面”说明基督教在达·伽马到达非洲之前已传入非洲,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故A项错误;达·伽马的航海活动得到葡萄牙的支持,而不是西班牙,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沿岸,故D项错误。C

第二十页,共27页。4.达·伽马的航海笔记写道:“(1498年)4月7日5.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解析:从材料“欧洲人认为……”“一些拉美国家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同的人、国家或组织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够全面、理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史观、立场不同对研究历史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第二十一页,共27页。5.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6.15世纪末16世纪初,继卡伯特航行后,英国的航海冒险家在国王和商人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朝着西北方向航行,以便寻找一条到达东方的捷径——西北通道。下列对英国航海冒险家的企图分析准确的是()A.打击荷兰的海外殖民地B.推动欧洲商贸中心转移C.与葡萄牙争夺北美大陆D.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国力较弱,多次向西北航行是为了避免与垄断向西航行路线的西班牙发生直接冲突,即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故D项正确;英国与荷兰发生冲突是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推动欧洲商贸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B项错误;葡萄牙的扩张方向主要是亚洲和非洲,故C项错误。D

第二十二页,共27页。6.15世纪末16世纪初,继卡伯特航行后,英国的航海冒7.[2014·天津卷]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西班牙

B.葡萄牙C.荷兰 D.英国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结合所学可知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是美洲,故A项错误、B项正确;英国、荷兰在1500年以后加入海外殖民行列,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D两项错误。B第二十三页,共27页。7.[2014·天津卷]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7.[2014·全国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解析:由材料“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得到了西、葡两国王室的大力支持,故A项正确;西、葡两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大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欧洲其他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故B项错误;当时西、葡两国相对西欧有的国家而言,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商业资本发达”和“金银需求量大”不符合史实,故C、D两项错误。A

第二十四页,共27页。7.[2014·全国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7.[2014·天津卷]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 D.英国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结合所学可知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是美洲,故A项错误、B项正确;英国、荷兰在1500年以后加入海外殖民行列,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D两项错误。B第二十五页,共27页。7.[2014·天津卷]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第二十六页,共27页。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二十六页,共27页。参考答案(1)传播基督教;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2)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远航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第二十七页,共27页。参考答案第二十七页,共27页。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学习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掌握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等开辟的主要航线及其成就。3.了解其他航路的开辟,知道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第一页,共27页。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学习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重点难点第二页,共27页。重点重点难点第二页,共27页。课前预习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1)经济因素:西欧各国的

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2)社会因素:新兴资产阶级等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3)直接因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

贸易通道的安全。(4)宗教因素: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教材知识清单商品经济陆路第三页,共27页。课前预习教材知识清单商品经济陆路第三页,共27页。2.条件(1)航海经验:西欧人在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2)技术:造船技术不断提高。第四页,共27页。2.条件第四页,共27页。二、新航路的开辟第五页,共27页。二、新航路的开辟第五页,共27页。三、其他航路的开辟1.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通往亚洲的航路(1)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

。(2)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3)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4)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纽芬兰岛第六页,共27页。三、其他航路的开辟纽芬兰岛第六页,共27页。2.西欧人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2)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3.历史意义(1)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2)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第七页,共27页。2.西欧人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第七页,共27页。问题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西、葡两国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西葡两国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能够满足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需求。2.军事贵族和骑士提倡海洋探险,渴望以此获得丰富的战利品。3.市民和商人不满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期望新航路的开辟能带来新的财源。4.西葡两国所处的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意大利通往尼德兰的海上商路航线上,造船业和航海业已有相当的基础。5.东面是意大利商人的势力范围,北面是英、法和尼德兰等地区商人的活动地盘,西葡两国只有挺进大西洋,向西面、南面这两个方向发展,寻找新航路。6.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基督教。第八页,共27页。问题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第八页,共27页。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这是其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1)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在较长时期内,史学家的视野只局限于本国或某一城市,且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问题上。持后面观点的人是因为看到了当时()西、葡两国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国力较弱,多次向西北航行是为了避免与垄断向西航行路线的西班牙发生直接冲突,即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故D项正确;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掌握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等开辟的主要航线及其成就。锤炼了欧洲人冒险的精神 B.经过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自己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葡萄牙的扩张方向主要是亚洲和非洲,故C项错误。(1)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这是其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这是其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易错提醒二、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1.西班牙、葡萄牙具备航海条件和组织远洋航行的政治基础。15世纪晚期,西班牙、葡萄牙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权,国家有力量支持和供应大规模远洋航行所必需的装备。2.西班牙、葡萄牙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水平较高。3.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这是其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第九页,共27页。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二、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的原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第十页,共27页。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第十页,共27页。

易错提醒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了吗?麦哲伦船队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在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冲突中,麦哲伦被杀死。麦哲伦没有完成环球航行,其船队继续航行,最终完成环球航行。第十一页,共27页。易错提醒第十一页,共27页。例1

[2014·全国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走向高考考场解析:A对,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时期的西、葡两国已经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新航路的开辟得到了西、葡王室的大力支持。B错,西、葡两国和西欧许多国家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西欧其他国家“地理位置优越”。C、D错,当时西、葡两国相对于西欧其他国家而言,商业资本并不发达,金银需求量并不大。A第十二页,共27页。例1[2014·全国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例2[2012·上海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美洲

B.非洲C.亚洲

D.大洋洲解析:C对,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新航路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船队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自己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C第十三页,共27页。例2[2012·上海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课堂练习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或传教(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激发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因素是()A.“寻金热”的出现 B.奥斯曼帝国垄断商路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传播基督教需要2.[2019·江西上饶月考]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持后面观点的人是因为看到了当时()A.地理大发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西班牙聚集了大批优秀航海家C.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D.西欧的航海家们相信地圆学说CA第十四页,共27页。课堂练习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3.“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A.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B.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C.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4.某论文中提出:“从此之后,亚洲贸易完全摆脱了地中海畔的意大利人和印度洋沿途的伊斯兰教徒,最终落入了葡萄牙人手中,非洲以南的古道受到红海之路的竞争。”该作者做此判断的历史依据是()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C.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B第十五页,共27页。3.“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5.1522年9月,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路

B.横跨三大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C.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D.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6.在较长时期内,史学家的视野只局限于本国或某一城市,且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问题上。新航路开辟后,人们开始以整体的思想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包括它的现实和历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A.锤炼了欧洲人冒险的精神

B.强化了欧洲的中心地位C.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D.引起了欧洲的社会革命CB第十六页,共27页。5.1522年9月,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课后作业

1.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与麦哲伦等人签订远洋探险协定。协定规定:任命麦哲伦为新发现地的总督和钦差大臣,有权得到新发现地全部收入(扣除开支后)的1/20和新发现6个以上岛屿中的2个;西班牙国王必须为探险队装备5艘船,提供必需的物资、武器和保障供应人员。由此可知()A.麦哲伦殖民活动曾得到政府积极支持 B.西班牙国王是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C.西班牙政府努力协调各殖民者的关系 D.西欧殖民活动在积极进行资本的积累解析:依据材料“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与麦哲伦等人签订远洋探险协定”“任命麦哲伦为新发现地的总督和钦差大臣,有权得到新发现地全部收入(扣除开支后)的1/20和新发现6个以上岛屿中的2个;西班牙国王必须为探险队装备5艘船,提供必需的物资、武器和保障供应人员”可以看出麦哲伦殖民活动曾得到西班牙政府积极支持,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材料只是反映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无法说明整个西欧,故D项错误。A第十七页,共27页。课后作业1.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与麦哲伦2.“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由此可见,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在于()A.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 B.开发矿产资源C.实现获得财富的欲望 D.了解地理物产解析:根据材料“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可知,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一个主要动机是获得财富的欲望,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获得黄金等财富,无法体现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并非为了开发矿产资源和了解地理物产,故A、B、D三项均错误。C

第十八页,共27页。2.“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3.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社会出现一股“寻金热”,对黄金的追求成为开展航海活动的主要动力,欧洲人的这一热情成为推动航海活动的社会基础,故选C项。当时航海活动的领导者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政府在航海方面的合作,故B项错误;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得到证实是在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后,故D项错误。C

第十九页,共27页。3.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4.达·伽马的航海笔记写道:“(1498年)4月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非洲东部城市)……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的基督徒见见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们同去做弥撒。”这说明()A.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 B.西班牙国王支持其航海C.基督教此前已传入非洲 D.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沿岸解析:题干材料“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的基督徒见见面”说明基督教在达·伽马到达非洲之前已传入非洲,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故A项错误;达·伽马的航海活动得到葡萄牙的支持,而不是西班牙,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沿岸,故D项错误。C

第二十页,共27页。4.达·伽马的航海笔记写道:“(1498年)4月7日5.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解析:从材料“欧洲人认为……”“一些拉美国家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同的人、国家或组织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够全面、理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史观、立场不同对研究历史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第二十一页,共27页。5.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6.15世纪末16世纪初,继卡伯特航行后,英国的航海冒险家在国王和商人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朝着西北方向航行,以便寻找一条到达东方的捷径——西北通道。下列对英国航海冒险家的企图分析准确的是()A.打击荷兰的海外殖民地B.推动欧洲商贸中心转移C.与葡萄牙争夺北美大陆D.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国力较弱,多次向西北航行是为了避免与垄断向西航行路线的西班牙发生直接冲突,即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故D项正确;英国与荷兰发生冲突是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推动欧洲商贸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B项错误;葡萄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