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万亿倍增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1.gif)
![助推万亿倍增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2.gif)
![助推万亿倍增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3.gif)
![助推万亿倍增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4.gif)
![助推万亿倍增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ba8b32802f019fa88f06555939e9079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职业教育如何助推武汉“万亿倍增”摘要:武汉市正在实施经济总量“万亿倍增”计划,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的来源需要本市的职业教育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本文分析了武汉市职业教育现状和“万亿倍增”重点发展的产业状况,并将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到了两者结合的矛盾点,提出了武汉市职业教育如何助推“万亿倍增”的建议。关键词:职业教育;“万亿倍增”;助推武汉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再用7年时间,在第一个一百年之际实现经济总量的“万亿倍增”。市委强调,勾画万亿倍增路线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产业升级作为首要任务,要始终坚持工业主攻方向不动摇,谋划一批新产业、新项目;要始终坚持加大城建投入,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使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力与万亿倍增相适应。要完成上述目标,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除一部分高端研究型人才外,还需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武汉市的职业教育要积极应对新的发展形势,瞄准“万亿倍增”人才需求的缺口,加快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1武汉市职业教育现有专业状况1.1中等职业教育武汉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57所,其中市属普通中专17所,区属中职学校32所,社会力量办学8所。中职在校生约7万人。生均仪器设备总值5841元,超出国家标准。全市中职按专业大类划分的在校生规模如下:专业大类农林牧渔类资源环境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教育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在校生数8965326411451022511543112971489664510372491669597193378487(数据来源:武汉市教育局)1.2高等职业教育武汉地区现有高职院校34所,其中民办8所,武汉市属的高职院校2所。以2013级在校生为样本,各专业类开设情况如下表:排序专业大类开设专业数开设院校数在校生数排序专业大类开设专业数开设院校数在校生数1建筑工程24161018324食品453502机电1817804925材料加工543403计算机软件技术1626802326化工(含石油)343344经济管理与金融1125785127地质资源与测绘633255商贸1425535628水利工程523146汽车615525429印刷与包装222717旅游与酒店921452030房地产152688物流220302031文秘262439外事外语921258032医疗保健3224110船舶与航海54248633物联网1422111艺术设计1023248134医药2219112电子信息1222217235表演4418313制造(模具、造纸)213137236社会服务1211114生物技术75129837农林牧渔2110315教育42124638体育与运动138516公共事业111298639工业检测128017广告与会展31583640动力工程327918新闻与传媒7666441城镇规划117919动漫21362742文化产业227920园林园艺2560743冶金117421工商1759544环境工程127122交通与运输7357445工业设计115323服装15552(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厅)1.3社会培训机构状况武汉市职业培训机构共约170余家。培训方向分为各种资格认证与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财务会计、建筑工程、设计、IT、汽车维修与美容以及各种资格证的培训与认证。这些培训机构完全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有相当部分为全国连锁,也有部分为本市教育部门、工商部门、人社部门、民政部门审批成立。多头审批给培训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范带来困难,培训质量难以保证。但总的来说,市场化的培训机构有益补充了从业人口的职业技能教育,已成为武汉市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来源:网络搜索)1.4中小学教育中职业教育理念渗透的情况目前,武汉市的小学主要通过品德与社会课及综合实践课程对职业了解和动手技能进行渗透;初中三年均开设劳技课;高中段部分学校开设了职业规划的校本选修课程。从教学实践来看,这些课程偏重于技能训练对智力的开发,对“劳动光荣”、“职业平等”、“行行出状元”等观念灌输的较少。1.5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分别选取中心城区和新城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和收回问卷350份),了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受调查人员涉及工人、进城务工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退休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调查结果显示如下:在对“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上,有13.4%的人认为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的读书问题,58.3%的人认为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结构战略布局的需要,11.1%的人认为是为了完善教育体系,16.9%的人认为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权益之计。在考分允许的情况下,会让孩子优先选择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的问题上,14.9%的人选择职业教育,27.1%的人选择普通教育,58%的人选择尊重孩子的意见,4.3%的人选择哪个录取把握大填报哪个。在就读职业院校的目的上,42.3%的人为了学门技术,58.9%的人为了方便就业,51.7%的人是为了健全人格、发挥孩子的潜能和特长,1.1%的人没考虑过。在孩子从职业院校毕业后,18%的人希望就业,21.4%的人希望进入普通教育系列继续深造,39.1%的人选择在职业教育领域继续深造,13.4%的人选择先工作,根据情况再选择进入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深造。在职业教育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上,47.7%的人认为是一样的,24%的人认为职教毕业生要低一些,22.6%的人认为要高一些,6.9%的人表示不清楚。在职教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难度上,19.7%的人认为职教生要难一些,27.7%的人认为要容易一些,50.3%的人认为都一样,8.9%的人表示不清楚。在职教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在发展潜力上,20%的人认为是一样的,17.1%的人认为职教生要弱一些,56.9%的人认为关键在个人努力,4.6%的人表示不清楚。在是否赞同在中小学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或职业教育内容上,56%的人赞同,23%的人不赞同,14%的人表示不清楚。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但涉及自身(孩子或亲友)面临选择时,有相当多的人对职业教育仍然抱有一定的歧视,对就读职业教育持有朴素的就业观念,或将其作为一种跳板。2武汉市“万亿倍增”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2.1武汉市现有经济及产业发展状况根据《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069.48亿元,突破万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33.76亿元,增长9.5%。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7:48.6:47.7调整为3.5:47.5:49.0。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产值增幅在10%以上行业分布如下表:2.2武汉市“万亿倍增”发展战略规划市委市政府提出,实现“万亿倍增”,首先要始终坚持工业主攻方向,谋划一批新产业、新项目。在做大现有支柱产业的同时,以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显示、移动互联等为重点,力争用3-5年把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新千亿产业。其次,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按支撑城市百年发展的要求,策划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集聚区、轨道交通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湖泊治理等生态工程、水电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根据“万亿倍增”的路线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产业、新能源、地球空间与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八个领域,将成为武汉培育千亿产业的重点领域。计划用6-7年时间,形成万亿级特色产业基地,其中大光谷、大车都板块工业总产值分别超万亿,大临空、大临港板块分别超5000亿;计划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烟草等一批“中流砥柱”产业,培育一批千亿元级“武汉牌”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企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武汉打造为国家的创新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与高端制造中心。2.3“万亿倍增”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便是在此期间,培养一批重点发展的紧缺性高技能人才,培训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务工人员,通过“产学研”结合,联合企业、行业进行各种应用技术、技术规范、人才培养的研发,并将之转化为生产成果。对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而言,要建立完善的中高衔接、专本沟通、普通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融通的职教体系;在专业布局、专业建设和培养规模上要紧跟发展,超前谋划,大力扶持和发展紧缺专业、淘汰一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继续做强优势专业。3武汉市职教现状与“万亿倍增”发展战略的矛盾3.1现有职教专业与武汉市“万亿倍增”建设需求的矛盾3.1.1万亿倍增重点发展产业与职业教育专业的对比根据“万亿倍增”的实施规划,近期需重点发展的行业主要面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产业、新能源、地球空间与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八个领域,城市建设与交通、物流也将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从2014年产值增幅来看,外贸进出口、交通、旅游、通讯、零售等行业的增幅均在15%以上,发展迅猛。各重点产业与中职、高职对应专业类及培养规模如下表:“万亿倍增”重点发展行业中职相应专类业中职相应专业类的规模高职相应专业类高职相应专业类的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讯加工制造类轻纺食品类14510511机电电子信息241476515制造业、智能制造制造(模具、造纸)材料加工41161020地球空间与信息地质资源与测绘975新能源汽车汽车15762生物产业医药卫生类4896生物技术医药3894573互联网信息技术类12971计算机软件技术24069林业农林牧渔类896园林园艺农林牧渔1812309城市基础建设土木水利类2641建筑工程水利工程30549942湖泊治理资源环境类53环境工程213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类5431交通与运输1722新能源动力工程237外贸进出口财经商贸类10372经济管理与金融商贸外事外语23553160687740旅游旅游服务类4916旅游与酒店13560物流物流9060物联网物联网663文化艺术类6959文化产业广告与会展新闻与传媒动漫237250819942016石油化工类22化工(含石油)10023.1.2对中职培养规模的分析(1)加工制造类年均培养4837人,占比21%;信息技术类年均培养4324人,占比19%;财经商贸类年均培养3457人,占比15%;文化艺术类年均培养2320人,占比10%,以上专业规模能基本满足需要。(2)交通运输类年均培养1810人,占比8%,明显低于高职培养规模,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符,说明该行业有大量基础从业人员缺乏正规培训。(3)旅游服务类年均培养1639人,占比7%,远低于高职“旅游与酒店”的培养规模,说明该专业类人才培养方向狭窄,市场拓展不够。(4)医药卫生类年培养1632人,占比7%,培养规模远低于高职,应与该产业对从业人员学历要求有关。(5)土木水利类(含建筑工程)年均培养880人,占比4%,培养规模明显偏小,估计与建工行业对基础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大量采用民工有关,但这客观上会降低建工行业的整体素质,影响行业效能与后续发展,与城市基础建设的需求也不相匹配。(6)农林牧渔类年均培养299人,轻纺食品类年均培养170人,资源环境仅1个年级53人,石油化工仅1个年级22人,以上专业明显与重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不符。(7)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地球空间与信息三个专业类在中职没有招生,应与产业发展、技术成熟有关,但可以在相近专业中开始方向,进行孵化。(8)汽车类专业特性不明显,城市基础建设、生物产业在细分专业上与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并不十分吻合。3.1.3对高职开设专业的分析建筑工程、机电、计算机软件技术、经济管理与金融、商贸、汽车、旅游与酒店、物流、外事外语、船舶与航海、艺术设计、电子信息等专业大类年培养规模在2000人以上,与武汉市的产业发展基本吻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汽车类专业,大多数院校专业方向为售后市场,只有1个专业培养生产与装配人才,对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极其不利,且新能源汽车专业尚未孕育成型,急需大力发展。(2)生物技术、新能源、地球空间与信息、园林园艺、环境工程、化工、生物技术、交通运输、文化产业等专业类开设的专业数和培养规模都偏少(不足1000人),不能满足产业发展所需,应予大力发展。(3)加工与制造、工业检测、工业设计、动力工程等专业培养的人不足100人,且专业面向比较狭窄,没有形成专业群,更需大力扶持和发展。3.2职教体系不完善与人才培养层次的矛盾近两年来,湖北省、武汉市着力思考职业教育领域的“中高衔接”、“专本沟通”问题,试图打通培养渠道。截止到2014年,9所在汉高职院校联合15所中职学校共同招收288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吸引了一批优质生源就读职业教育,“中高衔接”正式启动。而“专本沟通”尚在理论和试验阶段,“双证融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联互认更处于摸索阶段,客观上限制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降低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也降低了对考生的吸引力。3.3培养层次在招生规模和专业布局上的矛盾武汉地区中职在校生约7万人,而在汉高职仅一个年级便有7.5万余人,与社会用工需求和全省中高结构相较,中职的招生规模明显偏小。部分专业的培养规模出现层次倒挂,如建筑工程专业,高职培养人数远高于中职人数,医药卫生应以高职培养为主,但中职人数远超高职人数。部分专业如环境工程属于中高职都比较薄弱。3.4校企合作的矛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改革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许多企业从短期利益考虑,不欢迎职业院校派遣实习生和顶岗生,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也兴趣缺乏,出现了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头热”的现象。3.5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根据武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14年就业形势分析》,2014年,随着工业倍增计划、中央商务区等五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的推进,企业将产生大量岗位,预计2014年武汉供岗较上年度增5万个左右,预计全市空岗总量将达到34万个。空缺岗位中71.77%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一线操作岗位,15.08%为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岗位供给需求表现为哑铃状特征,与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呈现结构性矛盾逆差,所以仍有10万人面临就业困难。出现上述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由于高技能人才流失严重(2012年湖北高职院校的本省就业率仅为54%),另一方面说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的贴合还不十分紧密。3.6职教发展与社会歧视的矛盾尽管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固有的思维使得人们对职业教育仍然抱有一定的偏见,普通国民教育体系中对技能教育也偏重于能力锻炼,缺乏从小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4对策与建议武汉市职业教育助推武汉“万亿倍增”,应在科学分析两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武汉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出发,逆向分析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寻找结合点与差距,科学布局专业,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4.1加强领导,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在市、区两级政府成立职教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成员中除政府职能部门外,还要有相关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参加。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协调各方力量,统筹职业教育发展。4.2以“万亿倍增”发展战略为蓝本,科学规划全市职教层次和专业布局4.2.1进一步科学分析“新常态”和“万亿倍增”背景下,各重点产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规模、层次、专业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科学布局全市职教专业,出台指导性意见,做到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中高层次结构合理,培养人数满足所需。4.2.2支持和鼓励各学校根据我市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需求,开办新专业。市、区两级政府以领导小组为平台,汇聚力量,指导、扶持和发展紧缺专业。4.2.3中职教育要重点扩大土木水利类(含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含物流)类、农林牧渔类、轻纺食品类、资源环境类,石油化工类的培养规模,细化汽车专业的专业指向性,大力发展售前方向。4.2.4高职教育重点扩大生物技术、新能源、地球空间与信息、园林园艺、环境工程、化工、生物技术、交通运输、文化产业等专业类的培养规模;加快发展加工与制造、工业检测、工业设计、动力工程类专业的专业数和培养规模;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注重售前方向专业的发展。4.2.5市政府定期发布人才需求及预测报告,引导各学校合理制定招生规模,促进就业。4.3完善职教体系,提高职教社会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对重点产业的服务能力4.3.1完善职教体系,实现学历融通。加快构建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立交桥”,打通培养渠道,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养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的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培养人才。(1)尽快建立本市的现代化职教体系。从市情出发,充分利用本市的教育资源,规划中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四年制高职教育学制。继续加大职业院校五年一贯制、“3+2”中高衔接、“3+4”中本衔接、“3+2”专本衔接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推动技能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政策。(2)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衔接,全面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制度,促进重点产业从业人员培训的实效性。(3)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进校园、进企业。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职工技术技能全员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等专项行动计划。充分利用武汉市就业培训定点机构的师资及实训设备,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就业补贴。(4)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制度。积极创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区和全国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尤其要深入农村,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学研”项目。(5)推进社区教育学院标准化、实验街道和项目建设,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试点,培育终身教育品牌。依托武汉开放大学,办好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武汉中心和武汉终身学习网。探索建立“学分银行”,逐步推进不同类型教育间学分积累和转换,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4.3.2着力改善职教毕业生待遇,吸引人才,纠偏社会观念,提高职教生本市就业率。由政府制定政策,在就业、落户、子女入学、医疗和薪酬待遇等方面与普通本科生享有同类待遇,改革外地生落户本地的限制性政策,并形成待遇体系。4.3.3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职教理念在全市中小学教育中的渗透,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在全市中小学技能课或课外活动中渗透和强调劳动光荣、职业平等的观念。4.3.4规范社会培训市场与培训行为。将目前审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商业创新与志愿者力量研讨会召开
- 系列活性精脱硫剂项目融资计划书
- 工业杀菌剂项目融资计划书
- 微滴灌过滤设备项目融资计划书
- 电梯维修工培训
- 2024年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招聘第六批派遣制工作人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小学语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第10课 填充颜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三年级下册
- 2025-2030年可折叠跑步机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啤酒酿造智能配方系统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中考物理学科模拟试卷(广东专属)
- 光伏安全施工方案范本
- 2025年大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上半年江苏省南通如东事业单位招聘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计划与教案
- 【课件】液体的压强(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解读课件
- 冷冻食品配送售后服务体系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光学检测仪(AOI)市场竞争格局与前景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 销售培训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