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但不包括劳动对象(因其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3.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社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①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例题1·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的变化开始。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答案】C【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例题2·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D.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E.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矛盾【答案】AB【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二节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社会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例题1·单选题】(2009年)()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A.生产力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社会经济制度【答案】D【解析】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例题2·单选题】()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的变化D.经济基础的变化【答案】A【解析】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第三节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注:①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的出现。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例题1·单选题】()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社会分工C.生产资料私有制D.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例题2·单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答案】B【解析】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商人的出现。第四节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的概念: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市场。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在市场体系中,既包括商品市场(如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市场体系的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2.经济联系功能。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5.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例题1·多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B.信息产生和传递C.实现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D.利益关系调整E.集中配置社会资源【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五项基本功能。【例题2·单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是指市场体系的()功能。A.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答案】B【解析】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第五节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区别: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2.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总结】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B.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一定过渡到市场经济C.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E.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答案】ABCE【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选项D说法有误。第六节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的形式,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有所不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2.计划配置方式。计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指导性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例题1·单选题】(2010年)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A.社会制度B.生产模式C.经济框架D.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例题2·单选题】()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A.经济制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生产关系D.所有制形式【答案】B【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例题3·多选题】下列关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A.经济体制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B.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C.经济制度反映经济体制的要求D.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E.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无任何关系【答案】ABD【解析】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例题1·单选题】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答案】C【解析】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例题2·多选题】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B.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E.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答案】BDE【解析】本题考查使用价值和价值。【例题3·多选题】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不会有价值E.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能成为商品【答案】ABCD第二节货币的产生和职能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例题1·单选题】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般价值形式。【例题2·单选题】货币的本质是()。A.价值B.使用价值C.社会属性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答案】D【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第三节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的上下波动是受到其价值制约的。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例题1·单选题】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A.商品销售数量B.产品生产数量C.商品价格运动D.货币流通速度【答案】C【解析】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商品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例题2·单选题】()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A.价值不同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C.价格波动D.价值变化【答案】B【解析】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经常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考试内容: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垄断资本: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垄断资本。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垄断利润,其来源主要有:一是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金融寡头: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就形成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又叫财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办法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例题1·单选题】(2009年)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实现垄断利润的主要方式是()。A.制定垄断价格B.垄断产品经销商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D.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答案】A【解析】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来实现垄断利润。【例题2·单选题】垄断组织的建立是为了()。A.发展生产力B.获取利润C.获取垄断利润D.搞好管理【答案】C【解析】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例题3·多选题】垄断利润是()。A.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B.资本家改善劳动组织而获得的超额利润C.资本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获得的超额利润D.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E.靠垄断地位获得的巨额利润【答案】DE【解析】垄断利润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所以选项DE正确。第三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变化主要表现在: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有制范围内不断进行调整,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3.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趋于完善。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总趋势:资本主义向前发展所推动的生产社会化、管理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的不断发展,预示着资本主义越来越向着它的终点——社会主义接近。1.首先,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着坚实的物质基础。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显示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的历史过程。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4.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长期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第四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是: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第二,改造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第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1.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2.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3.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4.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例题·多选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实行按劳分配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实行计划经济D.达到共同富裕E.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D【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例题·单选题】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是()。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理顺收入分配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保持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例题·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A.社会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第二节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及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也就是国有经济。但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中外合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如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具有多方面优越性,我们应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形式和作用: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所组成。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差别主要是:是否形成了以雇佣劳动关系为主的经营方式。【例题·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股份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民营私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C【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例题·单选题】(2008年)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采取的是()形式。A.国家所有制B.股份合作制C.混合所有制D.集体所有制【答案】A【解析】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也就是国有经济。【例题·单选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采取的()。A.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B.国家干预方式C.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方式D.国家税费征缴方式【答案】A【解析】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所以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例题·单选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A.统治性B.决定性C.辅助性D.基础性【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相互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则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1.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例题·单选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现代工商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答案】B【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1)统一性(2)开放性(3)竞争性(4)规范性2.培养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意义(1)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2)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3)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搞好宏观管理的必要前提。(4)是把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
市场中介组织:
【例题·多选题】市场秩序包括()。A.市场进入秩序B.市场客体秩序C.市场竞争秩序D.市场交易秩序E.市场人数秩序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再生产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同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紧密相联的。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当把扩大再生产的立足点转移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上来。【例题·单选题】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及提高劳动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是()。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内涵扩大再生产D.外延扩大再生产【答案】C【解析】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及提高劳动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第二节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划分:
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产业结构中,根据各种产业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可以区分为: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基础产业和一般产业。【例题·单选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他部门对它依赖程度大,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大的产业是()。A.战略产业B.基础产业C.主导产业D.一般产业【答案】C【解析】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它依赖程度大,它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大,又具有较高社会综合效益的产业。第三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与此相适应,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例题1·单选题】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A.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支出【答案】B【解析】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例题2·单选题】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财政收入D.利润【答案】B【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第四节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两层含义: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是增加的;人均占有的商品和劳务也是增加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增长,而且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程度等在内的各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粗放型和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必然性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五个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征。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第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八个统筹”,即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再加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鲜明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例题1·单选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A.经济发展的目标形式B.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C.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D.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例题·多选题】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有()。A.劳动B.科技C.资本D.经济制度E.土地【答案】ACE【解析】劳动、资本、土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种基本要素。【例题3·多选题】集约型增长主要是依靠()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A.资本投入B.科学技术发展C.劳动投入D.劳动者素质提高E.经济制度的变革【答案】BD【解析】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还有投入与产出之比的最低化,实现的途径往往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2.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其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3.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控来实现。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应政企分开,综观全局,以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目标,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管理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4.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例题·单选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通过()实现。A.政府调控B.行政直接干预C.对市场的调控D.对劳动力行为的调控【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控来实现。【例题·多选题】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积极参与市场竞争B.国有资产管理营运C.国民经济宏观调控D.国有企业生产经营E.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答案】BCE第二节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与手段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
【例题·单选题】建立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系,应以()为主。A.计划手段B.经济调控手段C.法律调控手段D.行政调控手段【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以间接调控为主,就是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例题·多选题】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由宏观经济调控的()组成。A.目标B.手段C.方式D.结果E.政策【答案】ABCE【解析】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由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方式和手段组成的。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体制要求:1.目标统一2.政策协调3.功能互补4.适时适度【例题·多选题】财政政策由()构成。A.财政收入B.财政支出C.利率政策D.预算平衡E.国家债务【答案】ABDE【解析】财政政策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例题·单选题】财政政策最主要的任务是()。A.增加财政收入B.压缩财政支出C.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D.达到预算平衡【答案】C【解析】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例题·单选题】()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A.全球资源配置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C.跨国公司的发展D.科学技术的进步『正确答案』D【例题·多选题】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A.促进了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B.加速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C.使生产领域开始呈现全球化的趋势D.国际金融中心的分布呈集中化态势E.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便利『正确答案』ABCE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经济规则制度的趋同、认同过程,而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被操纵或利用于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作为这些规则的被动接收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唯有不断熟悉规则,合理利用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促进和实现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在存在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的意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现实意义和基本原则开放型经济的含义:1.开放型经济与封闭型经济相比的概念;2.开放型经济指一国所实行的经济制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倾向;3.一般意义上的开放型经济。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提出与发展:1993年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1997年9月又明确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2000年10月再次强调发展开放型经济;2001年3月,“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正式写入“十五计划”;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意义:1.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2.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3.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0后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也是一致的。第四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宏观管理:1.涉外经济活动涉及多种对象和多方面内容,所以各方主体要在宏观管理上接受统一领导。2.涉外经济活动是国内贸易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构成我国总供求的基本内容,因此需要由宏观管理上统一调节统一控制。我国重视和加强涉外经济管理的意义:1.通过正确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原则,保护国家利益。2.及时调整对外经济活动的目标和政策,制定对外经济活动的战略和计划,促进涉外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3.正确处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关系,实现开放经济中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经典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2.与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有关的因素中,最关键的是()。A.资源禀赋B.国家大小C.经济制度的性质D.经济政策『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除了与该国的资源禀赋、国家大小有关,最关键的是其经济制度的性质。二、多项选择题1贸易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A.资源配置优化B.规模经济C.产业结构升级D.技术更新E.产业组织优化『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贸易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优化和规模经济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2.国民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国内经济目标E.涉外经济目标『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目标。第五节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6.必须有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维护城乡社会稳定经典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2()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因素。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3()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4()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因素。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5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已从以()为主向以()为主的转变。A.制造业、服务业B.服务业、制造业C.农业、制造业D.农业、服务业二、多项选择题1经济全球化可以具体划分()。A.贸易全球化B.生产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信息全球化E.科技全球化2发展中国家已开始重视利用高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求实现()。A.产业结构升级B.资源配置优化C.生产工艺更新D.经济快速增长E.产业组织优化3贸易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A.资源配置优化B.规模经济C.产业结构升级D.技术更新E.产业组织优化4现代的开放经济不仅指贸易的自由化,还包括()实行比较自由的流动。A.资本B.技术C.劳务D.人员E.商品5国民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国内经济目标E.涉外经济目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参见教材P482[答案]:B[解析]: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因素。[答案]:D[解析]: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答案]:C[解析]: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因素。5[答案]:A[解析]: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已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变。[答案]:C[解析]: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除了与该国的资源禀赋、国家大小有关,最关键的是其经济制度的性质。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C[解析]:经济全球化可以具体划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2[答案]:ACE[解析]:发展中国家已开始重视利用高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求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工艺更新、产业组织优化。3[答案]:AB[解析]:贸易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优化和规模经济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4[答案]:ACD[解析]:现代的开放经济不仅指贸易的自由化,还包括资本、劳务和人员实行比较自由的流动。5[答案]:DE[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目标。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例题·单选题】()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A.全球资源配置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C.跨国公司的发展D.科学技术的进步『正确答案』D【例题·多选题】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A.促进了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B.加速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C.使生产领域开始呈现全球化的趋势D.国际金融中心的分布呈集中化态势E.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便利『正确答案』ABCE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经济规则制度的趋同、认同过程,而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被操纵或利用于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作为这些规则的被动接收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唯有不断熟悉规则,合理利用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促进和实现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在存在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的意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现实意义和基本原则开放型经济的含义:1.开放型经济与封闭型经济相比的概念;2.开放型经济指一国所实行的经济制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倾向;3.一般意义上的开放型经济。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提出与发展:1993年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1997年9月又明确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2000年10月再次强调发展开放型经济;2001年3月,“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正式写入“十五计划”;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意义:1.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2.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3.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0后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也是一致的。第四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宏观管理:1.涉外经济活动涉及多种对象和多方面内容,所以各方主体要在宏观管理上接受统一领导。2.涉外经济活动是国内贸易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构成我国总供求的基本内容,因此需要由宏观管理上统一调节统一控制。我国重视和加强涉外经济管理的意义:1.通过正确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原则,保护国家利益。2.及时调整对外经济活动的目标和政策,制定对外经济活动的战略和计划,促进涉外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3.正确处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关系,实现开放经济中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经典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2.与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有关的因素中,最关键的是()。A.资源禀赋B.国家大小C.经济制度的性质D.经济政策『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除了与该国的资源禀赋、国家大小有关,最关键的是其经济制度的性质。二、多项选择题1贸易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A.资源配置优化B.规模经济C.产业结构升级D.技术更新E.产业组织优化『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贸易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优化和规模经济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2.国民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国内经济目标E.涉外经济目标『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目标。第五节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6.必须有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维护城乡社会稳定经典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2()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因素。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3()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4()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因素。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跨国公司5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已从以()为主向以()为主的转变。A.制造业、服务业B.服务业、制造业C.农业、制造业D.农业、服务业二、多项选择题1经济全球化可以具体划分()。A.贸易全球化B.生产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信息全球化E.科技全球化2发展中国家已开始重视利用高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求实现()。A.产业结构升级B.资源配置优化C.生产工艺更新D.经济快速增长E.产业组织优化3贸易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A.资源配置优化B.规模经济C.产业结构升级D.技术更新E.产业组织优化4现代的开放经济不仅指贸易的自由化,还包括()实行比较自由的流动。A.资本B.技术C.劳务D.人员E.商品5国民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国内经济目标E.涉外经济目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参见教材P482[答案]:B[解析]: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因素。[答案]:D[解析]: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答案]:C[解析]: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因素。5[答案]:A[解析]: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已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变。[答案]:C[解析]: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除了与该国的资源禀赋、国家大小有关,最关键的是其经济制度的性质。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C[解析]:经济全球化可以具体划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2[答案]:ACE[解析]:发展中国家已开始重视利用高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求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工艺更新、产业组织优化。3[答案]:AB[解析]:贸易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优化和规模经济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4[答案]:ACD[解析]:现代的开放经济不仅指贸易的自由化,还包括资本、劳务和人员实行比较自由的流动。5[答案]:DE[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目标。第九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的定义:1.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公共物品的这一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2.公共物品的特征纯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主要特征)和非排他性(派生特征)。非竞争性:指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非排他性:指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1.公共物品的融资(1)政府融资(强制融资)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容易出现“免费搭车”现象。所以得出结论: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缺点:政府融资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2)私人融资(自愿融资)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是阻碍私人融资的关键因素。缺点:私人融资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3)联合融资多数情况下,应在私人融资和公共融资之间做出分工。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2.公共物品的生产公共物品的生产通常有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两种方式。合同外包不管包给何种性质的机构,都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支持公共物品提供私有化的理由是:同样的服务由私人生产成本更低,而反对者则认为私人生产降低了服务的质量。【例题1·单选题】公共物品的()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核心。A.融资制度B.生产制度C.决策制度D.受益分配制度『正确答案』C【例题2·多选题】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由以下方面构成()。A.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B.公共物品供给的获利制度C.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D.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E.公共物品供给的受益分配制度『正确答案』ACDE第二节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与特征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弥补市场失效(二)提供公平服务公共财政提供公平服务体现在3个方面:1.财政收入结构要体现公平性。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1)横向公平: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2)纵向公平: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2.财政支出结构要体现公平性。财政支出要有相对统一和具体的标准。3.财政体制的选择要体现公平性。如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要考虑区域、城乡差距。(三)非营利性公共财政非营利性特征的体现,从财政收入看,政府主要是依靠非营利性的税收手段取得收入;从财政支出看,政府主要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具有非营利性性质的社会公共需求方面。(四)法治性政府预算是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和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政府必须依据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政府预算来依法取得收入、依法安排支出。财政运行机制要实现法治化。【例题·多选题】(2009年)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有()。A.弥补市场失效B.优化资源配置C.提供公平服务D.非营利性E.法治性『正确答案』ACDE【例题·单选题】(2007年)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依据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政府预算来安排财政支出,这体现了公共财政的()特征。A.非盈利性B.法治性C.弥补市场失效D.提供公平服务『正确答案』B【例题·单选题】政府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这体现了公共财政的()。A.营利性B.非营利性C.法治性D.效益性『正确答案』B第三节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例题·单选题】通过财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是指公共财政的()职能。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经济稳定D.经济发展『正确答案』A【例题·多选题】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主要是()。A.税收B.转移支付C.公共支出D.国债E.财务管理『正确答案』ABC第十章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支出及其分类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一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财政支出的有关数据。1.看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看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3.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反映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际履行着何种职能。财政支出分类方法:1.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国际通行的统计分类方法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和财政支出经济分类。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是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是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2.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法将财政支出区别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中国的政府支出分类改革:1.中国传统的政府支出分类2007年1月1日实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前,中国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支出分类体系。一方面,按支出功能将政府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五大类。另一方面,按支出用途分出若干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2.政府支出分类改革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相关例题:1、为世界给各国广泛采用的财政支出的分类方式是()A.支出功能分类B.支出用途分类C.支出结果分类D.支出时间分类2、科教、国防、行政等非生产部门的各项公用经费和人员支出属于()A.积累性B.消费性C.资本性D.生产性3、我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ABDE)A.工资福利支出B.商品和服务支出C.补偿性支出D.对个人和家庭补助E.对企事业单位补贴第二节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大小一般有两大指标,一是用绝对量来衡量,如某年财政支出规模;二是用相对量来衡量,如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世界各国财政支出的历史进程看,财政支出规模一般是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一)经济发展因素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为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提供可能。首先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相应地税源、税基不断扩大,增加了税收收入;其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具有累进税性质的所得税一般要快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再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财富规模增大,个人缴纳税收的规模也扩大,政府通过举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也成为可能。(二)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可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即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活动范围。(三)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经济体制不同,政府职能也不相同,使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存在差异。(四)社会因素各种社会因素如人口、教育、卫生、社会救济、城乡差距等都会对财政支出规模发挥重要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政府用于办教育、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非常大。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既要偿还过去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支付而没有支付或支付不够的历史欠账,又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履行的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职能,这些对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提出了要求。
【例题·多选题】(2007年)下列选项中,可能成为导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因素包括()。A.我国是人口大国,政府用于发展义务教育的支出需求非常大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在住房、汽车方面的需求持续旺盛C.政府要偿还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支付而未支付的历史欠账D.居民拥有财富的增多,使政府举借债务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成为可能E.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大,政府承担缩小发展差距的任务重『正确答案』ACDE第三节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例题1·单选题】(2007年)下列支出中,属于政府购买性支出的是()。A.社会保障补助支出B.债务利息支出C.政府采购支出D.财政补贴支出『正确答案』C【例题2·多选题】(2008年)财政购买性支出的特点包括()。A.有偿性B.无偿性C.等价性D.非等价性E.营利性『正确答案』AC【例题3·单选题】下列各项财政支出中,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A.行政经费支出B.社会保障支出C.救济支出D.补贴支出『正确答案』A第十一章财政收入第一节财政收入形式与分类财政收入形式:
财政收入的分类:(一)财政收入的分类
按财政收入来源和性质分类的意义:1.拓宽了收入涵盖范围,使收入分类更为完整。2.新的收入分类在层次上分为类、款、项、目四级,便于财政收入的统计和分析。3.有利于形成总的完整的政府收支预算。4.使财政收入分类更趋合理和规范,便于进行国际横向比较。【例题·单选题】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通过股息、红利等形式取得的收入,属于()。A.税收B.政府收费C.国有资产收益D.专项收入『正确答案』C【例题·多选题】在我国财政收入中,国有资产收益的具体形式包括()。A.税收B.股息C.规费D.资金使用费E.红利『正确答案』BDE【例题·单选题】我国财政收入的基础是()。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商业服务业『正确答案』A第二节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衡量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是否适度,除了要考虑既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外,还要看是否兼顾了公平和效率。1.效率和公平的标准效率标准,就是要考虑既定的财政收入规模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公平标准,就是在确定财政收入规模时,要公平地分配财政税收负担。2.“两个比重”的衡量标准我国通常用“两个比重”来间接地反映效率与公平的兼顾程度。“两个比重”就是指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例题·单选题】(2007年)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指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的比重来表示。A.财政支出B.社会商品零售额C.国内生产总值D.进出口贸易额『正确答案』C【例题·单选题】(2008年)用来衡量和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程度和宏观调控能力的指标是()。A.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B.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C.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D.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正确答案』C【例题·单选题】在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中,综合反映政府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程度的指标是()。A.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B.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C.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D.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正确答案』C第三节政府债券收入政府债务收入的涵义和特征:政府债务收入是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国家公债,简称国债;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我国的公债一般是指中央政府的债务。政府债务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形式之一,与其他财政收入比较,具有以下特征:1.有偿性。2.自愿性。3.灵活性。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1.积极影响(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政府投资资金。(3)调节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公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2.消极影响(1)如果不考虑政府偿还能力,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公债取得收入弥补财政赤字,会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2)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偿还公债的最终收入来源是税收。(3)政府取得公债收入,可能会产生财政“挤出效应”。(4)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1.国债依存度表示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关系。由于我国只有中央政府才发行公债,因此衡量我国国债依存度要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2.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3.国债偿债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财政还本付息的能力。【例题1·单选题】(2007年)我国现行预算法关于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是,“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A.各级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B.中央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C.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D.县级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正确答案』C【例题2·多选题】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主要有()。A.有偿性B.自愿性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练习题
- 土方分包合同范本-合同范本
- 《美容项目专业知识》课件
- 《医院急诊科的管理》课件
- 届每日语文试题精练
- 更新采伐公路护路林许可申请表
- 《家用医疗用具使用》课件
- 金融产业电话理财顾问绩效总结
- 快递公司保安工作总结
- 医疗器械行业安全工作总结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附答案
- 2024年办公楼卫生管理制度模版(3篇)
-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创新转化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 设备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PPT.ppt
-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
-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
- 课程设计---年产5.6万吨乙醇精馏塔的设计
- 冷轧辊激光毛化工艺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