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1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2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3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4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1《营造地表形态

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二、能力目标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教学难点】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表形态: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地质作用: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根据地质作用能量的来源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猜一猜:地表形态的变化作用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

长江泥沙冲积,动力来自地球外部:外力作用喜马拉雅山上海崇明岛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坦同时进行,朝相反方向改变地表,以内力作用为主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有些内力作用进行慢有些则瞬间改变地表1,内力作用(1)地壳运动(2)岩浆活动(3)变质作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图像表现形式地壳水平位移,岩层弯曲变形地壳抬升或下沉产生结果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实例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青藏高原、台湾海峡、那不勒斯海岸关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活动

1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右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东非大裂谷张裂形成断裂带东非大裂谷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冷凝形成火山地震岩层发生错动、断裂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地壳运动缓慢剧烈内力作用的结果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活动2、结合右边“中国地形图”,解释下面两句话。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呈网格状分布格局。如何理解“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呈网格状分布格局。”

我国的山脉有不同的走向,它们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它们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格局。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蚀冲刷坡面,例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使沟谷加宽加深,例如峡谷,瀑布搬运侵蚀形成的泥沙,当流速降低时,泥沙逐渐沉积山前形成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漠外缘形成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形成角峰,冰斗等活动右边是一组地貌景观图片,请根据这些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2)简单推测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荒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形成了图中的景观。四种作用方式之间的关系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①④③③②②岩浆各类岩石变质岩新的岩浆二、岩石圈物质的循环①②③④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融再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1)水平运动-断裂带和褶皱山脉(2)垂直运动-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2岩浆活动3变质作用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1)侵蚀作用-侵蚀地貌(2)堆积作用-堆积地貌三、地壳物质循环(1)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______。(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_____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的称叫______。(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______。ABCD风蚀蘑菇峡谷角峰三角洲1.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

-----作用形成的。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2.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汾河谷地B.黄土高原的黄土

C.泰山D.喜马拉雅山CB3.下列现象中,在缓慢中进行的是

A.山崩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

C.地震 D.火山活动4.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东西走向的山

B.都经受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山顶浑圆

C.都属于断层山

D.都处在板块交界处5.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

A.风蚀地貌B.流水堆积地貌

C.风化地貌D.风力堆积地貌BDD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表面形态——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瀑布河流沟谷、峡谷水流冲刷侵蚀作用流水冲刷侵蚀作用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回退,常形成陡崖。海蚀海浪侵蚀作用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石柱石笋石钟乳流水化学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风力侵蚀花岗岩风化作用台湾野柳风景区

女王头石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风冰斗角峰刃脊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冰川侵蚀作用U形谷——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湾——冰川侵蚀作用4.2《山岳的形成》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二、能力目标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火山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具准备】

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投影片、火山构造动画素材等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节山岳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火山主要内容在野外,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背斜与向斜呢?可以从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两方面比较背斜与向斜,其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背斜山向斜谷向斜山背斜谷活动1、根据背斜和向斜岩层的分布特征,判断下面的褶皱哪部分是背斜、哪部分是向斜,并说说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岭还是向斜山岭。2、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考虑背斜和向斜的构造,应该选择在甲地还是乙地?乙甲甲北1、要考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2、要考虑施工的方便性3、要考虑地下水的流动及储存情况隧道工程的背景知识

活动答案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由于岩层差异侵蚀,形成山岭的是向斜。2、应选择乙地建隧道。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华山北坡大断崖庐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和断块山呢?褶皱山外貌上看多波状起伏,断块山外貌上看多陡峭挺拔,多悬崖峭壁。如果是背斜成山,则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如果是向斜成山,则岩层是中部新两翼老。断块山从构造上看则表现为岩层的断裂、错位和不连续。(1)外貌景观的区别:(2)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的差异:活动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问答下列问题。(1)从褶曲的基本形态上讲,图中a处是

,在地形上是

地形成因是,

。(2)从褶曲的基本形态上讲,b处是

,判断依据是

;在地形上是

,地形成因是

。向斜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山岭

岩层向上拱起形成

课堂练习(3)图中c处是

,判断依据是

。该处由于

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4)从成因上讲,d山称

山,它是

相对上升的岩块。它与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成因

,此山在形态上的最突出特点是

。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

地貌。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而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和位移

岩石破碎

断块

断层

不同

有陡崖

低地或谷地

课堂练习喜马拉雅山:褶皱山喜马拉雅山:褶皱山华山山脉:断块山(三)火山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1.火山的形成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宽广的玄武岩高原2.火山的结构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火山口火山锥: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3.火山的规模塔尔火山富士山问题探究1:火山对我们人类会产生哪些影响?答:不利: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例如:摧毁建筑,破坏植被,危害生命……)。有利: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例如:地热,肥沃的土壤,旅游资源……)。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运输方式的选择2.运输线路的分布3.运输线路延伸方向活动2:读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图,回答P82问题。在陡坡上成“之”字型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应避开沼泽地连接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陡坡河流沼泽山谷问题探究2:修筑公路时要考虑哪些因素?*自然因素: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社会因素: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课堂小结:山岳的形成对运输方式的选择对运输线路的分布对运输线路延伸方向褶皱山断块山火山成因结构规模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岳的类型反馈练习1.以下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B.火山就是火山锥。C.火山爆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D.我国长白山天池是由于火山口积水而成的。2.以下关于山岳地区建立交通运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D.为提高运输量,山区应优先发展铁路。DC3.在以下不同地形单元中,修建同样技术标准的公路,公路线路弯曲程度和相应总长度最大的是()A.四川盆地B.山东丘陵C.庐山D.华北平原4.在不同地貌单元中,交通线路网的密度有很大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①交通运输的方式不同②交通运输需求量的不同③工程量与造价不同④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不同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CD5.读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的南昆线是1997年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铁路穿越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多喀斯特地貌和地质灾害,这里贫困人口众多。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1)南昆铁路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和哪个高原?(2)致使南昆铁路至今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图与材料分析,南昆铁路修通后,可带动当地哪些产业的发展?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长白山天池活动1:请根据下面两组数据,分析在山岳地区是优先发展公路还是优先发展铁路。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铁路3%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项目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造价山岳/平原1.5~27~112.2~3山岳/丘陵1以上2~31.5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答:应优先发展公路,因为修建的成本低、工程的难度较小。滇藏公路运输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能力目标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三、德育目标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