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缺乏维生素D或导致痴呆症_第1页
美媒:缺乏维生素D或导致痴呆症_第2页
美媒:缺乏维生素D或导致痴呆症_第3页
美媒:缺乏维生素D或导致痴呆症_第4页
美媒:缺乏维生素D或导致痴呆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媒:缺乏维生素D或导致痴呆症2015-09-22新华网美媒称,预计今后50年内,世界老龄人口会增多,阿尔茨海默症和痴呆症问题也将日益严重。研究人员正在对维生素D进行研究,看看它能否延缓痴呆症的发作。维生素D来自太阳以及坚果、小扁豆和富含脂肪的鱼等食物。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9月19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过少可能与痴呆症以及阿尔茨海默症(最常见的痴呆症之一)有关。阿尔茨海默症不仅对患者来说很可怕,对照顾患者的人也是巨大负担。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4700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约60%生活在最缺乏应对能力的中低收入国家。美国的研究人员对年龄较大人口进行了研究,测量了他们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记住事情和思考的能力。罗格斯大学乔舒亚·米勒博士说“有些研究对象完全失智,有些是轻微认知障碍,有些是我们所说的具有正常认知功能。”报道称,研究人员发现,这组研究对象中约60%缺乏维生素D。米勒博士说“那些患痴呆症的人的体内维生素D含量,比那些有轻微认知障碍或认知功能正常的人要低。”报道称,那些体内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显示了更多的短期记忆缺失。另外,整理思路、把事情分出轻重缓急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都要差。米勒博士说“他们的失智速度大约是那些维生素D充足的人的两倍半。”报道称,虽然这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似乎在延缓痴呆症发作方面起了作用,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才能看出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能否帮助减缓失智。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上。科普:类人猿也有长期记忆2015年09月18日新华网日本研究人员18日发表公报说,实验证实,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仍能记住24小时之前曾看过的录像内容。人们此前认为只有人类拥有长期记忆的能力,而此次实验显示,类人猿也拥有同样的能力。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6只黑猩猩和6只倭黑猩猩进行了实验。他们准备了两段录像,第一段录像是在一间有两个入口的房间,一个人化装成大猩猩,从其中一个入口跑进该房间,袭击房间里的人并夺走了被袭击者手中的香蕉;第二段录像是一个人化装成大猩猩袭击另一个人,后者从诸多工具中拿起一件工具进行反击。研究人员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先看一次录像,24小时后再让它们看同样的录像,并用红外线仪器记录了它们观看录像时的视线轨迹。研究人员发现,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第二次观看第一段录像时,在袭击场面发生两三秒前,它们的视线就集中到了大猩猩将要出现的那个入口。研究人员认为,第一次看录像留下的记忆使它们关注大猩猩实际会出现的入口的时间变长了。第二次观看第二段录像时,研究人员发现在被袭击者拿起工具前,在多个工具中,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关注将被实际拿起的那件工具的时间更长。此前,研究人员对人类之外的动物能否保持长期记忆一直存在分歧。而此次研究显示类人猿也拥有长期记忆的能力,这又一次挑战了人类在灵长目动物中拥有特殊性和优势地位的传统看法。相关论文已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美媒:科学家发现类人猿能记住恐怖电影片段2015年9月21日新华网美媒称,如果你曾看过电影《惊魂记》,那么再次看到女演员珍妮特·利步入浴室的经典桥段时,你很可能会心头一紧。现在,科学家发现,类人猿或许也能记住和预见令人难忘的银幕桥段。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17日报道,很多科学家试图搞清楚动物的记忆究竟是怎样工作的,特别是黑猩猩和其他猿类。一个简单的测试就是看动物是否能记住别人把食物藏在哪儿了。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日本京都大学的科研人员想搞清楚一组黑猩猩以及倭黑猩猩(黑猩猩近亲)是否能够记住已经发生的事,并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报道称,为了完成这一测试,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大银幕。该研究论文的作者之一狩野文浩说:“我们想让类人猿记住一个新奇的事件。”换言之,科学家想做些比在石头下藏食物更有意思的试验。于是,他们给这些类人猿播放了两段自制视频。第一段视频中,有两扇门,一个穿着金刚道具服的男人突然从其中一扇门破门而入,并袭击旁边的另一个人;第二段视频中,这个源自电影的怪物形象再次破门而入,不过这次,门旁边的人抄起身旁的武器进行反击。科研人员将每段视频各向类人猿播放两遍。放映过程中,研究人员使用了眼动追踪技术来记录观察这些动物的目光投向何处。科学家发现,当这些类人猿再次观看这些视频的时候,它们盯着有怪兽藏身的那扇门的时间明显比之前要长,甚至在怪物现身前就已经盯着门看了,好像是在等着怪物再次现身。这就证明了猿类能够记住已经发生的事,同时还能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报道称,科学家说,此类记忆能够帮助动物在野外危险环境下生存并融入群落的社会结构。科普:吃肉也健康要靠基因帮2015年09月19日新华网据美国《科学》杂志1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以肉食为主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很低,原因可能不是他们的饮食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而是其基因发生了适应性变化。美国和丹麦研究人员对191名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进行基因组测序,并与欧洲人和汉族人的基因组对比。他们发现,因纽特人体内有多个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突变,但它们在欧洲人和汉族人体内却很罕见。负责研究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拉斯穆斯·尼尔森说,这些基因突变会降低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胰岛素的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这是第一次有证据证明人类会适应特定饮食。除了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些基因突变还对身高产生影响,因纽特人的身高因此平均降低2厘米。那些拥有这些基因突变的欧洲人个头也相对较矮。这项研究也对欧米茄-3脂肪酸保护心脏的效果提出质疑。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因纽特人饮食以鱼肉、海豹肉和鲸肉为主,这些食品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是他们少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欧米茄-3也因此被推荐为保护心血管的补充剂之一。但尼尔森表示,因纽特人对高脂肪饮食已产生独特的基因适应性变化,他们摄入欧米茄-3较多,但不能就此推断欧米茄-3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因纽特人生活在格陵兰岛、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北极圈附近,他们最早的祖先据称约2万年前从东亚经西伯利亚迁徙而来。戒烟有助降低Ⅱ型糖尿病风险2015年09月21日新华网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英国《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吸烟人士如果能戒烟,有助降低他们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近600万人的健康数据,发现吸烟人士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是非吸烟人士的1.4倍。如果这些吸烟人士选择戒烟,5年后这一风险就会降至1.2倍。参与研究的纳维德·萨塔尔认为,吸烟除了是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的风险因素外,也应该被视为糖尿病的风险因素。研究:全球吸烟引起的糖尿病患者接近2800万2015年09月23日新华网吸烟会显著提高肺癌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已是医学界一个普遍认识,而中国科学家主导的两项新研究表明,吸烟不仅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也会显著增大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估计,全球由吸烟引起的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达约2780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潘安教授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对普通吸烟人群而言,吸烟的程度和糖尿病的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吸烟程度越重,糖尿病风险越高。他们基于最新全球吸烟状况和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数据估算的结果显示,由吸烟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已占男性糖尿病患者的11.7%,女性患者的2.4%。而中国男性约一半吸烟,由吸烟导致的糖尿病所占比例更高,达到16.6%。研究人员分析了近600万人的数据。结果表明,与不吸烟人群相比,主动吸烟人群的糖尿病风险要高出37%;在不吸烟人群中,那些长期吸入二手烟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吸入二手烟的人高22%。这一发现将发表在新一期《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上。论文第一作者潘安说,他们的另一重要发现是,戒烟后5年内,糖尿病的风险可能并不会下降,但长期戒烟后,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下降到和不吸烟者接近的水平。不过,其中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吸烟除了会给普通人带来糖尿病风险外,还会给糖尿病人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潘安等人此前在《循环》杂志上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主要探讨了这方面的影响。他们分析了大量数据后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吸烟显著增加了罹患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等,也极大地增加了总体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潘安说,这些风险在戒烟之后就显著下降,这显示戒烟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戒烟依然是糖尿病控制的一个主要目标”。他表示,这些研究成果为全面认识控烟的重要性和未来的控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再次凸显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推行控烟政策才能更好地保护非吸烟人士免受二手烟侵害,也将能鼓励更多吸烟人士戒烟。有些人吸烟却长寿秘密原来在基因2015年09月21日新华网吸烟有害健康已成共识,但用这个理由去劝一些人戒烟时,他们总会举出例子说,某某长年吸烟却活了100岁。一项最新研究就专门分析了一些长年吸烟却长寿的人的基因组,发现他们体内存在与常人不同的基因变异。当然,这样的人很稀少,所以那些想以此为理由拒绝戒烟的人,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基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老年病学杂志》上报告说,调阅了美国许多老人的健康资料,从中找出90名长期吸烟但活到了80岁以上的人,还有730名同样吸烟但寿命不足70岁的人,对比分析他们的基因组。结果发现,在那些吸烟但又长寿的人基因组里,存在215处单核苷酸多态性。单个核苷酸是基因组上比基因更小的单元,由核苷酸组成的一段具有某种遗传功能的序列就是基因。也就是说,这些人的基因组在这215个单核苷酸的位置与普通人不一样。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产生的效果就是拥有它们的人体内细胞修复损伤的能力更强。他们虽然吸烟,但体内细胞能够较好地抵抗相应损害。对这些能活80岁以上吸烟者进行的检查也显示,他们的血压、免疫功能等方面指标都与不吸烟者差不多。而对于那些寿命相对不长的吸烟者,他们曾经接受检查时留下的记录显示其生理指标比不吸烟者要差。基因组上的这种差异也使得他们更为长寿。研究人员还将这些吸烟但长寿者与6447名不吸烟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拥有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人,活到100岁的几率与不吸烟的普通人相比是三倍以上。现在明白了吧,有些人就是天生基因强悍,吸烟也能活得长,比如著名的法国人让娜·卡尔芒(JeanneCalment,上图),她长年吸烟但活了122岁。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看看这项研究中的各种对象数量,不吸烟的好几千,吸烟但寿命相对不长的有几百,吸烟又活得长的就只找到几十个。作为一名普通人,最好还是不要把希望放到自己是那少数幸运儿的机会之上。毕竟,对于整个群体而言,吸烟有害健康已被反复证明,多项研究显示吸烟会导致平均折寿10年,此外还会影响家人和周围的朋友。吸烟这事儿,还是努力戒了吧。日研究发现光线可控制脑内神经回路2015年09月22日新华网日本京都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用光照射灵长类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回路,可实现对目标神经回路的高精度操控。这一成果有望帮助弄清大脑一些高级功能,并促进研发治疗帕金森氏症和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人类和猴子的大脑由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神经回路,进而产生了记忆、判断力、控制行动和情绪等高级的脑功能。要想弄清高级脑功能的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出现紊乱而导致的精神与神经疾病并开展治疗,需要在复杂的神经回路中瞄准特定的回路,并对其功能进行操控。日本研究人员注意到连接额叶前眼野与位于中脑的上丘的神经回路。这条神经回路负责控制眼球的活动。研究人员向猕猴前眼野的神经细胞中植入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接受光刺激就能促进神经细胞活跃。然后他们将连接有光纤的记录电极插入猕猴大脑并照射光线,发现这条神经回路开始活跃发挥作用,而其他神经回路未受影响。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光线刺激,前眼野的神经细胞兴奋起来,产生了神经传递物质,而上丘感知到这种神经传递物质之后也增强了活动。这说明用光线可以操控神经回路。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在线科学杂志《自然·通讯》上。读心术又有新进展2015年09月24日新华网想象相距遥远且不能彼此通话的两人玩问答游戏,一人通过询问一系列问题,一次又一次准确猜出另一人的内心想法。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也不是他们拥有了心灵感应,而是美国科学家最近实施的两个大脑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的“读心”试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23日在新一期美国《HYPERLINK"/plosone/arti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