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_第1页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_第2页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_第3页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_第4页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目录一.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1\*Arabic11.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简介………………12.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种类及结构……1二.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分析……2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水库上的应用-恒业水库……21.1工程概括…………………21.2水土流失防治方案…………21.3具体措施………31.3.1坝顶、坝坡防治措施………………31.3.1.1坝顶防治措施………………31.3.1.2坝坡防治措施………………31.3.2提水泵站工程防护…………………31.3.3供水泵站、办公楼周围绿化…………31.4水保措施实施计划及完成期限……………31.5水土保持效益分析……42.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42.1基本情况……………………42.2治理方案………52.2.1指导思想………………52.2.2治理原则………………52.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52.4防治措施设计……………………52.4.1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52.4.2塘堰技施设计……………62.4.3沉沙池设计………………82.4.4坡面沟渠工程设计………9三.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分析………111.设计理念落后,技术方法不先进…………………11资料收集手段落后,设计参数不准确………………112.1资料收集手段落后…………122.2有关设计参数不准确……………123.计算模式俗套,缺乏科学性…………12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望……………12参考文献…………………13一、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简介水土保持工程是应用工程的原理,主要是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等防治水土流失,目的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种类及结构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将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①坡面治理工程; ②沟床固定工程; ③淤地坝工程; ④小型水库工程;⑤护岸与治滩造田工程1.坡面治理工程: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工程、梯田工程和沟头防护工程等。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缓地面坡度,截短径流流线,消减径流冲刷动力,强化降水就地入渗与拦蓄,保持水土,改善坡耕地生产条件。(1).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上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导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2).山坡截流沟是在斜坡上每隔一定距离横坡修筑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沟道。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作用。(3).梯田工程:梯田能够很好地拦截天然降水,是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4).沟头防护工程:根据沟头防护工程的作用、可将其分为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和排水式沟头防护工程两类。沟床固定工程:沟床固定工程:为了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丘区沟谷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如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主要作用:防治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淤地坝工程:淤地坝概念:以拦洪淤地,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而横筑于沟道横断面上的坝工建筑。淤地坝分类: 按建坝材料分:土坝、石坝和土石混合坝; 按施工方法分:碾压坝、水力冲填坝、堆石坝、干砌石坝和浆砌石坝。淤地坝的组成:淤地坝一般由坝体、溢洪道和泄水洞3部分组成。小型淤地坝由主坝体和溢洪道或泄水洞两部分组成。4.小型水库工程:小型水库由挡水坝、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部分组成。5.护岸与治滩工程:护岸工程的种类 护岸工程:护基工程和护坡工程。枯水位以下称为护基工程,枯水位以上称为护坡工程。 护基工程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抛石护基,即用施工地点附近较大的石块铺到护岸工程的基部进行护底,在缺乏大石块的地区,可采用捎捆或木框装石的护基工程。二.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分析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水库上的应用-恒业水库1.1工程概括:恒业水库位于滨州市沾化县城东2km,潮河干渠左岸,平面近似长方形,地貌为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之漫滩。项目区内淡水资源缺乏,地表植被稀少,土壤沙化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项目区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的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堆积的粉土、粉质粘土、粉砂等。本区土壤类型繁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有潮土、盐土两个土类,潮土、盐化潮土、滨海潮盐土3个亚类。主要植被为平原植被。项目区平面近似长方形,东西长约1900m,南北宽约1000m,整个工程占地220hm2。水土流失以风蚀为主,水蚀轻微。库址处现为盐碱荒地,地力贫瘠,易产生风蚀,属中度风蚀治理区,水土流失侵蚀模数为2500t/km2·a。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风蚀、水蚀兼有;运营初期项目区实施的植物措施处于成活生长时期,防风固土能力较差,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1.2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建设单位永久征地范围和临时占地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直接危害的范围。根据主体工程的布置和特征,我们确定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59.25hm2。通过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结合本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我们采取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和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科学地防治,达到改善恒业水库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目的。通过分析,在工程竣工后,我们确定对本工程的坝顶、坝坡、泵站和外滩地进行重点防护;在施工期间,我们采取对工程临时堆渣区布设弃土整形、编织袋装土铺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并且当风速大于或等于5级风时,要求施工方暂停土方施工;当施工结束后,将临时占地区域进行土地平整,恢复其原地貌,对于土料场则种植植被。总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合理配套,以发挥其最佳效益。1.3具体措施1.3.1坝顶、坝坡防治措施1.3.1.1坝顶防治措施:工程竣工后,大坝为新筑坝,土壤裸露,同时坝顶进出车辆增多,人为活动的加强,会使水土流失程度加深。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坝顶风蚀而导致水土流失,主体工程设计中对坝顶进行硬化。坝顶硬化包括机械碾压路基、铺石灰稳定土基层、沥青表面处治及绿化美化。施工时,铺石灰稳定土基层后,用装废弃土的编织袋加以覆盖,防止受风力作用产生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将铺盖的编织袋土拆除,并将编织袋回收,避免编织袋被埋入土中,影响沥青表面处治的质量。坝顶剩余部分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对其进行绿化、美化,以提高环境质量和丰富景观类型。1.3.1.2坝坡防治措施:坝坡进行机械整形,并用装废弃土的编织袋加以覆盖,防止受风力作用产生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将用做铺盖的编织袋拆除,并将编织袋回收,避免编织袋被埋入土中,污染土壤。主体工程建成后,坝坡采取种植草皮及栽种三排乔木的绿化措施。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分析,绿化工程避免了土地裸露,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完全达到了水土保持的要求。而且通过绿化美化为职工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工作场所,对于提高职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3.2提水泵站工程防护:提水泵站建在恒业水库东南角,距南坝80m处。在提水过程中,可能造成潮河干渠水流流向的改变,从而产生水流横向侵蚀、冲淘渠岸,甚至有崩塌的可能,所以在提水口上下游处,布设长度为50m的浆砌块石护坡。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有力的控制因提水而导致的水流横向侵蚀,既防止了渠岸产生坍塌的危险,同时也保障了取水工程的顺利运行,满足了水土保持的要求。1.3.3供水泵站、办公楼周围绿化:供水工程、办公楼附近50米范围以内,绿化工程主要以种植草皮为主,适当花灌木、小乔木;50米范围以外,种植防风林带,采用乔灌混交、针阔混交,既具有紧密结构的防风效果,又有疏透结构的防护距离。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主体工程的周围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有效地遏制了风蚀,防止了扬尘。1.4水保措施实施计划及完成期限:根据水土保持法律中的“三同时”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但在实际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主体工程的进度安排和水土流失产生的特点,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植物措施略比主体工程滞后,但不超过一年,要分期实施、分期验收。1.5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按照方案设计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90%以上,使水库周边的开挖面、裸露面、工程施工中被破坏的植被得以保护,使整个生态系统趋向稳定。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均为临时性弃土,取料结束后用于基础回填及料场回填,弃土临时堆放期间采取临时工程措施进行有效拦挡,避免了水土流失。方案实施后,恢复了草地、栽植了乔木和花灌木,使林草覆盖率得到提高,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控制项目区内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而且大量植物措施的布设还将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水保工程施工可以提高当地居民及政府的水土保持意识,并为当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对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帮助。植被的恢复和增加,将大大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调节季节间水量和区域小气候,有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使项目区的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长江流域2.1基本情况:*****县二00四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位于*****县北部**、***两乡镇,涉及***、***2条小流域,8个行政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在78~640.5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06~241天,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6mm,且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5.7℃,≥10℃积温5880℃,平均日照时数2088.6小时。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属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台湾松林植被区。由于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和治山改土,兴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荫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被以及多种栽培植被,东北部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台湾松林植被区,西北部多马尾松纯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据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41.1%,植被覆盖率达68%。实施小流域土地总面积56.11km2,其中耕地面积2079.37hm2,占总面积的37.05%,(水田1014.83hm2,梯坪地865.98hm2,坡耕地198.56hm2);林地面积1909.54hm2,占总面积的34.03%,(乔木林862.9hm2,疏幼林1046.64hm2);果园7.45hm2,占总面积的0.13%;荒山荒坡457.64hm2,占总面积的8.16%;水域181.29hm2,占总面积的3.23%;其他用地976.29hm2,占总面积的17.4%。项目区人口密度小,土壤肥沃,光热充足,雨水充沛,植被再生能力强,加上疏幼林面积大,适宜采取封育治理措施,费用低,所需劳力相对小,恢复范围大,整体改善生态效益好。项目区总人口12480人,其中农业人口11462人,据2000年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粮食总产量486.7万公斤,农业人均产粮425公斤,农业总产值2810.73万元,其中农业1381.1万元,占总产值的49.14%;林业199.44万元,占总产值的7.1%;牧业542.39万元,占总产值的19.29%;渔业64.1万元,占总产值的2.28%;其他623.7万元,占总产值的22.19%,农业人均纯收入1729元。项目区有水土流失面积17.03km2,占总面积的30.35%,其中轻度侵蚀面积3.66km2,占总面积的21.50%;中度侵蚀面积9.66km2,占总面积的56.71%;强度侵蚀面积3.03km2,占总面积的17.78%;极强度侵蚀面积0.68km2,占总面积的4.01%。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土壤颗粒在雨颗溅蚀作用下形成细沟侵蚀,年水土流失10.77万t,年土壤侵蚀模1919t/km2。2.2治理方案2.2.1指导思想: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示,根据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通过开发利用小水电,大力推广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等替代能源,开源节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实施大面积封育保护,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2.2治理原则:1、坚持以改促封原则改变传统畜种为优良畜种,改本地山羊和绵羊为适合圈养的小绵羊,改传统的放牧为舍饲或轮封轮牧,改粗放的饲养方式为科学饲养方式,发展集体化养畜产业。2、坚持以调促封原则调整农林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不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3、坚持以管促封原则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严格封禁,并加大预防监督力度,加大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案件查处力度。4、坚持以建促封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建设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实行以电代柴,以煤代柴,切实解决能源问题。2.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2002-2003两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km2,其中水土保持林补植1370hm2,实施封禁治理1010hm2,保土耕作20hm2,建设沼气池250个,省柴灶380个,畜棚400m2,兴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7处,在****设水土保持观测点2处。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完成土石方19.6万方,投21.43万个。各项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拦蓄了地表径流,年减少泥沙流失量16.88万吨,年增加蓄水141.86万方,保护了水土资源,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2.4防治措施设计2.4.1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1、密度:主要水保林树种的初植密度。松类:900—2400株/hm2;刺槐:900—6000株/hm2;紫穗槐:900—3300株/hm2;2、树种选择:根据实地实树原则,尽可能选择防护效能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树种,要求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树冠浓密,落叶丰富,同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树种有:乔木林:湿地松、刺槐等;灌木林:紫穗槐等。3、整地:采用穴状整地,穴面与原坡面持平或稍向内倾斜,穴径0.4m~0.5m,深25cm以上,呈品字型。见下图。4、栽植:采用乔、灌、草套种,栽植时要将树苗扶正,使根系舒展,深浅适宜;填土时先填表土、湿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层踩实。在墒情不好时,要浇灌透水,再覆一层虚土。5、管理修枝整形:应据不同树种的具体要求,修枝整形;用材林修枝应将主干下部1/3的枝条剪掉,阔叶林在第二年秋后进行,针叶林可推迟,掌握“及时适时,因树修剪,随枝作形”的原则;灌水施肥:幼林受旱应根据不同树种及时灌水和施肥保苗;加强防治鼠害、病虫害;幼林补植:成活率90%以上,分布均匀,不需补植;成活率90%以下要补植。水土保持造林配置图(a、b)2.4.2塘堰技施设计:1、一般布设在坡面汇流处,增加蓄水、提水能力,并形成灌溉网络,解决死角的灌溉问题。2、工程设计①坝址选择一般选择在有一定来水,地形肚大口小,地质良好的地方,靠近用水区,坝址附近有足够可使用的建材。②坝体尺寸设计坝高小于5.0m土坝体面宽采用3.0m,内外边坡均采用1:2.0,内坡块石护坡,外坡草皮护坡,外坡脚干砌堆石固脚。重力坝的坝坡,迎水坡一般为1:0.15~1:0,背水坡1:0.65~1:0.85,底宽约为坝高的70%~80%,重力坝应进行稳定分析和应力分析。溢洪道的底宽B=Q/MH1.5Q——溢洪道设计流量式中:M——流量系数取1.5H——溢洪水深(m)③坝体设计图3.施工要求①施工前应做好土料、石料的准备工作,并妥善解决施工导流,若放水涵管兼作施工导流,则放水涵管应提前施工。②按设计尺寸进行施工放线,注意对放水设施、溢洪道等控制位置的放线,对施工定线用的样桩,应妥加保护,作为校核及观测检查之用。③按设计要求清基,并做好基础处理。④防渗衬砌构筑物要根据设计和制定的施工程序进行。护砌工程必须抢在洪水来临前基本完成,及时回填土并夯实。⑤施工中配备专职施工员把好质量关,并聘请质量监理员,进行监督。4.维护管理塘堰工程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有:①建立检查制度,便于及时发现工程问题及时处理。②对枢纽工程进行定期观测,观测内容有沉陷量、位移量、裂缝宽度、淤积量、渗漏量等,为修补提供依据。③做好控制用水计划,严禁猛蓄猛放,夏季蓄水不能超标。④做好防汛检查工作,汛前宣传组织好群众队伍,准备好物质,暴雨时,保证有人巡守。⑤做好集雨区水土保持,减少进入塘堰的泥沙。⑥利用好水面及周边水土资源,开展综合利用。2.4.3沉沙池设计:1、沉沙池的大小由来水量决定,地头、地边沉沙池一般长2.0m,宽1.5m,深1.5m,进入蓄水工程前的沉沙池一般比沟渠宽1.0倍,比沟渠深1.0m,长2.0m。2、沉沙池设计图3、沉沙池施工工序:①沉沙池施工以开挖为主;②沉沙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不宜布置在一条直线上;③进水口和出水口底部高程一致或出水口略低于进水口,较深的沉沙池应修下池梯步。4、管理:汛后,暴雨后,全面检查,如冲毁及时补修;定时清淤。2.4.4坡面沟渠工程设计:坡面沟渠工程的目的是拦截坡面径流,引水灌溉,排除多余来水,防止冲刷,减少泥沙下泄,保护坡脚农田,巩固和保护治坡成果。1、坡面沟渠工程设计暴雨径流设计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设计,坡面径流量Mw(m3/km2),洪峰流量Q(m3/s)与土壤侵蚀量Ms(t/km2)。截水沟的容量尺寸VV=VW+VS式中:V——截水沟容量m3VW——一次暴雨径流量m3VS——1~3年土壤侵蚀量m3VW=MW×FVS=3Ms×F式中:F——截水沟的集水面积km2MW——一次暴雨径流模数m3/km2Ms——年均土壤侵蚀模数t/km2根据V值计算截水沟断面面积A1=V/LL——截水沟长度截水沟一般采用半挖半填作成梯形断面,沟底宽0.3~0.5m,沟深0.4~0.6m,内坡1:1,外坡比1:1.5。截水沟的过水断面面积A2A2=Q/c√Ri式中:A2——截水沟过水断面面积m2Q——设计坡面汇流洪峰流量m3/S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mi——截水沟沟底比降Q值的计算采用区域性经验公式Qp=KImFn(适用于F≥10km2的小流域)Qp=Cp·Fn(适用于1<F<10km2的小流域)Qp=Cp·F(适用于F≤1km2的小小流域)式中Qp——设计频率暴雨产生的洪峰流量m3/sK——综合系数I——设计频率暴雨净雨深mmm——峰量关系指数F——小流域面积或坡面排水块汇水面积km2n——随汇水面积的增大而递减的指数Cp——与流域自然地理、下垫面因素和设计频率有关的系数。R=A2/xx——湿周C=1/nR1/6n——沟槽糙率,土质截水沟取0.025i值与坡地的自然坡降相接近,避免过大填挖方,一般取1/300为宜,为方便施工,同一条沟最好采用一个i值。为了防止泥沙淤积,不淤流速一般采用0.20~0.50m/s,也可根据水流中泥沙的类别按下式确定。VK=φ√Rφ值的取用,粗沙0.65~0.75,中沙0.55~0.65,细沙0.45~0.55,极细沙0.35~0.45。M值一般取用1.0过水深h计算h=α×3√Qα=0.58~0.94,一般取0.76水力最优断面设计公式nQh=1.189[]3/8(2√1+m2–m)√i式中:h——过水深mn——沟槽糙率宽深比系数β=b/hβ=NQ0.10——m(Q<1.5m3/s)N一般采用2.8截水沟断面尺寸确定以后,还应确定堤顶宽大于或等于0.3m,安全超高0.30m。灌排沟渠标准设计见附图。2、坡面沟渠工程施工工序:1、施工放样①选线定线:首先了解设计规格和质量要求;其次,要注意避开滑坡体、坡积物、危岩、外斜岩层、地面裂缝以及泥石流沟等。②施工测量野外工作:用水准仪、皮尺、测钎等工具,对选定好的线路进行纵横断面测量,作好记录,打好里程中桩。室内工作:绘制纵断面图,然后按设计坡降,设计洪水位,由沟底向上绘制最高水位线,采用套断面法计算每个桩号的应挖、填面积,采用平均断向法,计算各桩号间的填、挖土石方量,同时,确定沟渠的开挖线。3、坡面沟渠管理养护新建成的沟渠一般不可能采用试通水的办法检查质量和发现问题,只能加强汛前检查,强化汛期运行管理和汛后维修等工作。1、新建成沟渠检查新建成的排洪沟能否正常运用,首先要检查过水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用水平仪测量沟底纵坡,用皮尺抽测偏小的过水断面尺寸,并复核过水能力。其次要检查沟堤断面尺寸、堤顶安全超高及其溢洪口(或分洪口)等是否按设计施工,以防止破堤、溢堤、决口等事故发生。①检查沟渠内外坡是否种植、放牧、铲草皮、取土石,以及堆放树枝、乱草、垃圾等物。②重点检查沟渠有无裂缝、沉陷、滑坡、鼠穴以及沟渠内有无杂草、石块、土堆等碍水堆积物,如有要及时处理、及时清除。2、汛期运行中强化管理每次暴雨中必须有专人巡查,对沟渠内出现的土溜、滑坡等淤堵,要立即排除疏通。3、汛后要坚持维护补修补修的重点是除草、清淤、整修、加固等。三.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分析1.设计理念落后,技术方法不先进众所周知,水土保持专业涉及农业、气象、生态、水利等相关技术,因此,水土保持的治理技术必须是综合性的、多目标的技术体系。然而在很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目标设计单一,技术方法还是采用落后的规划方法。用单一目标和线性规划方法设计的规划,很难达到水土保持综合目标的实现,这必将使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产生偏差,达不到水土流失治理最优化水平。实现水土保持最终目标主要是要满足:1)控制水土流失量最低(对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达到最低限度)。2)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最大,实现水土保持区域的经济发展。3)水土保持治理投资在国家和地方有条件的控制下,真正实现投资小、效益大的目标。而要同时实现上述三大目标应采用比较先进的多目标规划方法,因为它克服了线性规划目标单一的缺点,从数学的角度上根本解决了同时满足规划中多个目标的要求,且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多目标规划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2.资料收集手段落后,设计参数不准确2.1资料收集手段落后规划设计人员在开展外业调查、收集基本资料时,基本采用实地调查及向当地农民打听收集,然后再借助当地土地详查资料。但用这种方法收集的资料普遍存在很大误差,究其原因是土地部门提供的地块信息中,不包括农民非法开荒的土地,且土地面积不精确;再加上农民水保意识不强,不愿意提供真实的土地利用情况,最终导致调查的土地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现在高科技测量手段。比如采用?GPS?定位测量仪,对实际地块进行逐一测量,然后在参照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只有这样,才能使重要的土地利用资料详查完整和准确;才能使规划设计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2有关设计参数不准确在规划设计中所采用的有关技术参数指标,如土壤侵蚀指标及效益指标不准确,将导致设计偏差。当前很多水土流失地区,由于没有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缺乏科学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有关技术参数指标,只好凭设计人员的经验估算及参照其它类似地区指标。由于随着地域的变化其参数指标也不同,而直接照搬这些?不准确?的参数指标来进行规划设计,肯定会造成设计目标及方案的偏差。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首先必须提高有关?参数指标?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各地有关水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对水保基础资料的监测和收集,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提供真实的科学的基础数据。3.计算模式俗套,缺乏科学性、在很多不同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方案中,设计模式几乎一样,没有鲜明的特点,根本没有反映出不同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特点,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人员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规划设计中,盲目地用不同地区有关技术标准及设计方法,不切合实际地进行技术措施的规划设计,结果造成很多设计千篇一律,难怪有人形象比喻现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就像近代“八股文”。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望解放以来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水保工作的决定:1952年政务院就发出了《关于发动群体持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并在1956年成立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195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1982年国务院批准发布《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最终1991年6月29日经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将防治并重改为预防为主,使水土保持进入了一个法制的新阶段,为全面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保障水土保持的持续进行,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法制:

为了水土资源的调查与规划,科学开发水土资源;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保护耕地;提高单产,走集约经营道路;积极治理已退化的土地;预防土地退化,建设平衡的生态系统;加强土地管理对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前提,水土保持学科体系的建立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保证。只有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对水土进行系统的、高效的、持续的保持。参考文献:[1]李成杰,许靖华,焦宝明.试论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及方法[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4(4):11-12.[2]陈子明.氮素-产量-环境[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183-184[3]CampbellCA,deJong,F,ZentnerRP.Effectofcropping,summerfallow,andfertilizernitrog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