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晋藩刻书研究_第1页
明代晋藩刻书研究_第2页
明代晋藩刻书研究_第3页
明代晋藩刻书研究_第4页
明代晋藩刻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晉藩刻書研究劉薔(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100084)山西早在一千余年前的北宋就已有非常成熟的雕版印刷品出現,據悉現存最早的山西刻本是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絳州宋守真刊印的《佛說北鬥七星經》[1]。到了金代,山西平陽(今臨汾)遍地書坊,有“家置書樓,人蓄文庫”之稱,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刻書中心。元代平陽仍然是北方的文化中心之一,刻印了大量的四部書籍,金、元時期的“平水刻”名聞全國,在我國古代刻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明清時期,山西刻書更是得到極大發展,明代山西的晉、代、沈三藩刻印了眾多典籍,尤其晉藩因其財力雄厚,晉王多通文博雅,所刻書質量好,部頭大,成就居明代諸藩之冠。本文試就現有材料,記述明代晉藩雕刻書籍的史實,論析其刻書的動因和所刊書籍之特色,考訂其刊刻時間及刊刻者,以就教於方家。一明建國初,太祖朱元璋為鞏固“朱家天下”,陸續將其24子和一個從孫分封至全國各要地為藩王,稱作“屏藩王室”,以後又逐步建立起了一個完整周密的皇室子孫的分封制度,以圖江山永保。這些同姓藩王有所謂“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之制,因此他們實際上是一群官高位顯、無所事事的大貴族。有明一代,很多藩王修學好古,酷嗜文史,有的還多才多藝,著書不輟,據統計明藩王宗室有著述可考的有93人,共著書359種之多。憑借藩王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他們積蓄了眾多圖籍的同時,還校勘刻行了許多書籍,這在明代諸藩中成為一種時尚。明代藩府刻書可考者,共40余個,蜀府最先,秦藩、晉藩、周藩、魯藩、寧藩、鄭藩、徽藩、肅藩等,從洪武迄萬歷,傳本不絕。所刻之書莫不精善。這些“藩府本”既多且精,是明代版刻的珍品,也是別代所無的特有現象。晉藩始建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第一位晉王是明太祖的三子朱木岡,受封為晉恭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藩山西太原府。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二月薨。此後歷經定王朱濟火喜、憲王朱美圭、莊王朱鐘鉉、端王朱知烊、簡王朱新土典、敬王朱慎鏡、惠王朱慎钅取、穆王朱敏淳等。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穆王庶子朱求桂請敕管理府事,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襲封王位,是為末代晉王。崇禎末年太原城陷,朱求桂被起義軍所執,不知所終,晉藩歷十一代至此而絕。[2]明成祖朱棣以燕王身份起家,得國後為防止自己的故事重演,大力削弱諸藩的行政、軍事勢力,但盡力滿足藩王在經濟利益方面的要求。晉藩歲祿一萬石,後子孫增多,至正德年間晉府子孫多至160余人,歲祿亦加至八十七萬石[2]。晉藩還是明代山西地區最大的大地主,擁有萬頃良田。家有余財,資力雄厚,其刻書方能不惜工本費用,講究紙墨,寫繕鏤精。晉藩刻書,每種書動輒上百卷,都是宏篇巨帙,如此大規模的雕槧事業,沒有雄厚的資財保障,是難以順利完成的。明代藩邸王孫襲祖宗余蔭,席豐履厚,因靖難之變,為免中央猜忌,無不取韜光養晦之策,以自保。於是下者則聲色犬馬,上者則右文刻書,形成明代雕槧事業的一大特色。據史載,晉藩諸王大多優遊文史,耽於吟哦,又能心向學術,勤於校仇。晉恭王朱木岡溫文爾雅,曾學文於明初大儒宋濂,又專事杜環修習書法,以恭慎聞名,尤好聚書雕刻之事。其後歷代晉王克承其緒,廣采博艹鬼,藏蓄彌富。故時人有“明代藏書,周、晉二府”(《茶余客話》)之說。明以後公私藏書目錄,如《天祿琳瑯書目》、《善本書室藏書誌》等也多記錄有晉藩藏書的流風遺緒,流傳至今,尚能看到的還有曾經晉府舊藏的宋版《通典》、《西漢會要》、《文苑英華》等等。晉藩藏書、刻書還有專門的室名堂號自署,如晉莊王朱鐘鉉的“寶賢堂”、端王朱知烊的“誌道堂”“養德書院”;簡王朱新土典的“虛益堂”等(後來亦有混用,如“寶賢堂”之稱在嘉靖後期仍有沿用,這也是造成後代著錄晉藩刻書成書年代容易混淆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存晉府藏書多鈐有“晉國奎章”、“道濟書府”、“敬德堂圖書印”、“敬德堂章”、“子子孫孫永寶用”、“晉府書畫之印”、“清和珍玩”、“乾坤清氣”等印記。豐富的藏書成為晉藩大肆校刻、翻雕前代典籍的基礎,其所刻書底本大多是朝廷賜予的宋元舊槧,尤可見藏書之珍貴,刻本之價值。二十一代晉王中以晉莊王朱鐘鉉、端王朱知烊、簡王朱新土典刻書最多,且多集中在明嘉靖、萬歷年間,故後人評價明代藩府刻書時曾言:“??雕鑿之業,遠軼前朝,今可溯者殆十數家,蜀府最先。??,此成化以前藩邸之概略也。嘉靖以下,晉府最著,淹雅奕世,載美光啟前業。其所署有寶賢堂、誌道堂、虛益堂、養德書院諸稱,循名可觀其實。其所刊有《文選註》、《唐文粹》、《宋文鑒》、《元文類》、《初學記》諸書,浩翰卷帙,為諸藩之冠。”[3]晉藩刻書共有十數種之多,除《寶賢堂集古法帖》為書法集粹外,大多是歷代文學作品總集或選集,所以後世總結晉藩善刻文集,刻印文集為其一大特色。這些刻書版心上多有晉府“寶賢堂”、“誌道堂”、“虛益堂”、“養德書院”諸堂號標記,在前序後跋以及每卷後亦多有這些堂府“校正重刊”的字樣。晉藩刻書,還延請名士校仇,錯訛較少,如《唐文粹》、《宋文鑒》、《初學記》諸書,當時就已是“遠近寶之”,被清朝人視為善本。明人刻書,大多喜好自行竄改,為後人詬病,而晉藩刻書因為多是以內府所賜宋、元刻本做為底本翻雕而成,無明人竄改之惡習,當時便被譽為“佳刻”,其書式多存古意,尤足發思古之幽情!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晉藩刻書往往被後世書賈撕去序跋,充作宋、元本來出售。因晉蕃府庫富裕,不惜工本,所刻之書全部紙墨上乘,刷印裝背,極為考究,且大都大字寬行,書品上佳,藍綾包背裝,不遜明代的內府本。三明人周弘祖《古今書刻》最早列出了益、德等十余藩的刻書目錄(但未包括晉藩),開研究記錄明代藩府刻書之先,然其書目去完備甚遠;清末葉德輝的《書林清話》中也列舉了秦、周、晉等20家藩府的刻書56種,只是仍嫌過簡。今人述及明藩刻書較詳者,先有臺灣昌彼得先生的“明藩刻書考”,稍後有張秀民先生的《中國印刷史》“明代藩府本”一節。經較比可知,張著所列晉藩刻書與昌文完全相同。現據明清以來公私藏書目錄及題跋校記等,對照現有各大圖書館收藏目錄,詳列“晉藩刻書年表”如下:(梁)蕭統選、(唐)李善註《文選》六十卷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晉藩養德書院刊本。見丁丙《善本書室藏書誌》、周星詒《書鈔閣行篋書目》、繆荃孫《藝風堂藏書續記》、《中國善本書提要》等目錄。此本為翻雕元張伯顏池州路本,每半頁十行,行二十二字,白口。每卷首頁有“晉府敕賜養德書院校正重刊”一行,書前有嘉靖四年晉藩書於養德書院序,山西按察司提學副使周宣序,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晉藩後序以及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晉端王朱知烊序。周宣序雲:“《文選》舊刻於南畿國學,歲久漫患。繼刻於唐藩,禁幕深秘,學者鮮窺焉。嘉靖壬午春宣督學山西,方欲遍購是編,布諸學宮,力未逮也。晉王殿下聞之為刻,置於養德書院,??養德,其所請書院制額,因以自號者也。”可知此書為晉端王所刊。(宋)呂祖謙撰《宋文鑒》一百五十卷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晉藩誌道堂刊本。見丁丙《善本書室藏書誌》、《百百宋樓藏書目》、莫友芝《呂阝亭知見傳本書目》、孫星衍《平津館鑒藏書籍記》、《天祿琳瑯書目後編》、《故宮善本書目》、《故宮所藏觀海堂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等公私目錄。每半頁十三行,行二十一字,黑口,版式與宋天順間嚴州本相同,可知當是翻刻的宋慶元太平府學刊本。有嘉靖五年晉藩誌道堂重刊序、晉藩書於養德書院後序、嘉靖八年五月十三日明世宗“皇帝書復”一道,以及晉端王朱知烊恭謝璽書序文。“誌道堂”、“養德書院”皆端王朱知烊齋名,此書亦為端王所刊。(明)劉績編註《春秋左傳類解》二十卷、《漢文選》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晉府寶賢堂刊本。諸家目錄著錄有明劉績撰《春秋左傳類解二十卷地譜世系一卷》,均為明嘉靖七年崇藩刻本,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等十余家圖書館有藏。推想此“晉府刻本”或為著錄有誤,或今已亡佚不存。(宋)姚鉉撰《唐文粹》一百卷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晉府養德書院刊本。見《天祿琳瑯書目後編》、《嘉業堂藏書目》、周星詒《書鈔閣行篋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故宮善本書目》等目錄。每半頁十三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卷前有明世宗璽書一道,次為嘉靖己醜晉端王朱知烊序,各卷末多有“晉府敕賜養德書院校正重刊”一行,卷內有“養德書院之記”印記,此書亦為端王時刊刻。(明)世宗禦制《敬一箴》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晉府養德書院刊本,為端王知烊所刊。今已亡佚。(唐)徐堅等撰《初學記》三十卷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晉府虛益堂刊本。見丁丙《善本書室藏書誌》、《故宮所藏觀海堂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等目錄。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白口,版心下刻“晉府重刊”四字,卷前有嘉靖甲午年晉藩虛益堂重刊序。重刊序稱“??歲久板廢,抄本狼籍,字多舛訛,觀者病之。錫義士安國購得善本,謀諸塾賓郭禾相與校仇厘正,遂成完書。選能鴆工繕寫鋟梓以傳。”此本便是翻刻錫山安國桂坡館本,為晉簡王朱新土典所刊。(元)蘇天爵撰《元文類》七十卷目錄三卷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6年)晉府刊本。見繆荃孫《藝風堂藏書記》、《明代版刻圖錄》、《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每半頁十行,行十九字,白口,上書口有“晉府重刊”字樣。書前有嘉靖丁酉晉藩序。序中“誌道堂”為端王齋名,“虛益堂”為簡王自署。此書亦晉簡王朱新土典所刊,刻成於簡王嗣封之明年。書式仿元西湖書院刻本,為翻雕之本。據序稱,尚欲刻明程敏政撰《明文衡》,但未見傳本,推斷應未刻成。(明)寧王朱權撰《月瞿仙肘後經》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晉府寶賢堂刊本。《寶賢堂集古法帖》十二卷又名《大寶賢堂帖》,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匯刻。據《藩獻記》稱,晉莊王世子朱奇源奉父命采輯晉府內舊藏宋、元、明人墨跡,編成《寶賢堂集古法帖》,“摹刻以傳久遠”。此為匯帖,乃重摹宋《大觀帖》、《絳帖》等,又增宋、元、明各家真跡上石,用十二辰記石數。傳世有初拓本,此帖書刻鉤勒極佳,為明初所刻佳帖。清康熙十九年戴夢熊補刻五十三石。石現存山西太原晉祠。相傳尚有晉靖王朱奇源續刻補遺五卷,未見拓本。《四書五經註解》、元趙孟兆頁《讀書譜》明嘉靖初年晉藩養德書院刻本。此二種刻本均未見諸家著錄,據晉藩刻本《文選》書前山西按察司提學副使周宣序雲:“殿下為高皇帝七世孫,天性篤孝,喜讀書,嘗刻《四書五經註解》、《唐文粹》、《宋文鑒》、趙松雪《讀書譜》諸書,近世寶之”。故此二書應與《唐文粹》等書同時刊刻《,唐文粹》、《宋文鑒》諸書現在均有傳世,此二書蓋已亡佚不存,卷數不詳。(漢)劉向撰《新序》十卷見《嘉業堂藏書目》,雲為莫友芝呂阝亭舊藏,黑口,不詳何時所刻。(宋)計有功撰《唐詩紀事》、(宋)真德秀撰《真文忠公續文章正宗》等見《古今書刻》,現均已亡佚不存。參考文獻:〔1〕山西刻書年表(宋至明),李裕民著撰《,晉圖學刊》1986年2-4期〔2〕《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