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劳动力市场调查与探究一、劳动力市场综述(一)劳动力市场含义、功能及特点1、劳动力市场含义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市场。其\o"基本内涵"基本内涵是指劳动力的供给方(\o"劳动者"劳动者)和劳动力的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竞争,自主达成劳动契约关系。构成劳动力市场的三个基本\o"要素"要素是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和价格。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渐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是党中央以决定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搞市场经济要有劳动力市场,并且要求把培育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要由市场作基础性的配置,这包括土地、资金、原材料、技术、劳动力等,而在这些生产要素中,其他都是物的要素,只有劳动力是人自身具有的要素,它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所以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市场体系中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独立完整的市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发育成型,并呈现良性运转的态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第一、以劳动力成本的杠杆分配劳动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这里劳动的支配者——\o"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根据投入产出的原则作为劳动力配置的基本目的。第二、调节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劳动力成本相对降低。当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劳动力\o"成本"成本上升。在任何一个劳动市场中,都存在着劳动者把自身拥有的劳动力交付给经营者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o"质量"质量以及报酬状况都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第三、\o"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劳动市场的又一个重要功能。劳动者素质与劳动力成本是决定劳务市场竞争市场的主要因素,劳动者为选择合适的企业而竞争,\o"企业"企业为选择合格的人才而\o"竞争"竞争。过去我国劳动力一直由国家统一安置,因此不存在劳务市场。现在劳动力的需求方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o"个体"个体、私营、民营以及其它非国有企业都成为劳动力的需求方,为劳务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同时劳动力的主体——劳动者也拥有选择工作的自由,出现了供需双方的选择趋势,这也为劳务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前置条件。可以说劳务市场已成为\o"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3、劳动力市场的特点第一、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关系比其它\o"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双方的关系复杂。因为其它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双方只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发生关系。而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关系在市场交换完成之后仍然存在。劳动力需求方要通过支配\o"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来达到购买的目的。第二、劳动力不能像其它生产要素那样被储存或报废,劳动者在脱离生产时仍然要维持其生计,这一特征是其它\o"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所不具备的。第三、劳动力供给方——劳动者,可以组织起来提高\o"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的价格,所有这些特征的基本点都缘于劳动力的自身特征,即劳动力不同于其它生产要素或\o"商品"商品,鉴于上述特点,应对劳务市场给予极大关注,并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劳务市场的发育与完善。(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参与率高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3亿6800万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在全国13.54亿人中,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60岁)占七成,总量约为9.37亿;在这9.37亿劳动年龄人口中,除了大中专学生,就业人口共有7.67亿人。这7.67亿就业人口,通过劳动和服务等创造财富,来抚养2.23亿未成年人和1.94亿老年人口。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了345万人,较上年降低0.60%。这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绝对减少。2014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共计1.9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2014年,中国新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净增669万人,出生率远高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4.95‰。但是,2014年出生的1635万人中,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17.70:100,依然严重失调。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万左右,同时,农村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按照农村人口城市化每年增长1%计算,农村劳动力每年向城市转移约1000万人;而在经济每年增长8%-9%的情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00-900万个;20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城镇调查失业率在7%-8%左右。因此,城镇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的劳动力得不到工作岗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12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14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全年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1400万人。同时,据中国社科院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显示,考虑到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往年失业的人口,“十二五”期间可能有四五千万劳动力需要就业。所以就业总量矛盾突出,中国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2、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情况: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占7.2%;高中教育水平的占13.4%;初中教育水平的占45.8%;小学教育水平的占27.4%;小学以下教育水平的占6.2%。表明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1年同比世界平均水平为11年)。事实说明受教育程度与失业率密切相关,世界银行基于2007年国统计局城市家计调查的统计:受教育程度小学毕业的,失业率为15.2%,初中13.3%,高中9.7%,大学及以上为3.2%。我国的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在技能型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出现了所谓的“技工荒”现象:即严重的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2014年第二季度全国10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证明,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人数均远远大于供给人数,缺口总人数分别为45769人、23854人、8943人。所以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需要。3、劳动力市场分割尚未消除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劳动力流动上制定了严格的城乡隔绝措施,通过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自由流动,这些制度安排促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与此同时,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只给员工提供较低的工资和较低的工作稳定性,形成二级劳动力市场。而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却能够给员工提供较高的工资和较高的工作稳定性,加上原有的事业单位和国有垄断性企业,共同形成一级劳动力市场。一级市场往往通过内部招聘以及对招聘信息的垄断排斥二级市场的劳动者,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割。劳动力市场具有的分割特性使得劳动者难以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自由流动,这成为影响劳动者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4、劳动力市场秩序还不规范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各种劳动法规不是很健全,包括:劳动平等法律制度缺失、劳动法律责任制度不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的执法不严,包括:劳动行政执法不力、劳动行政执法不公、劳动司法不力。5、工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工会成为劳动力市场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设立的组织,应该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但是,我国的工会却没有发挥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功能。一方面,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会尚未改变附属于企业行政的状况,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还未建立工会,已成立工会的还几乎全部被老板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工会难以真正代表劳动力供给方—劳动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从事的是日常性福利工作,很少涉及其应该注重的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二、阜新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随着阜新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企业需要在开拓市场和巩固市场方面加大力气,市场营销人才愈发紧俏,如机械、液压、皮革等制造业、汽车销售业等许多阜新市新兴且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但还是存在着用工短缺问题。下面,本文将对阜新市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如下:(一)阜新市劳动力供求分析1、分行业劳动力需求“第二三一”产业需求结构明显。按产业需求观察,第一、二、三产业需求分别占4.86%、62.01%、33.12%,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占据整个产业需求人数的一半多,“二三一”产业需求人数呈现阶梯式趋势,且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需求人数差距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三产业需求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见表1)表1.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产业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第一产业5034.86-0.36个百分点-4.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641662.01+17.79个百分点+13.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342733.12-17.44个百分点-8.51个百分点合计10346100//2、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目前,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继续增加,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和其他用工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占主导地位。2014年第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总需求量达6459人,占用人单位总需求量的63.75%,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48.11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上升了25.95个百分点。内资企业下降幅度明显。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下降了40.58和38.95个百分点。生产用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也是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所占比重为15.2%。从第三季度的统计数字看,企业用工需求缺口最大的职业是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求人倍率1.7,即每17个普工岗位有10名求职者竞争。(二)阜新市劳动力供求特征阜新市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劳动力供求总量9.4958万人,其中各用人单位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发布及招聘各类人员约5.0859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4099万人,总的看今年阜新市劳动力供求呈现出以下特点:1、劳动力总需求大幅增加。今年三个季度企业用工需求为5.0859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861人。劳动力总需求数大幅增加的原因,除了新设立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原有的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外,另一个因素就是市人力资源市场启用后,服务功能及设施较为完善,企业参与招聘的积极性增强,参与企业数量增加,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多。(见表3)表3.2008年供求总体情况需求人数(万人)求职人数(人)求人倍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本期有效数5.08594.40991.150.082、已经出现求大于供的情况。在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求职人数增长相对减少,第三季度的求人倍率约为1.39,相比一季度的1.03、二季度的1.21,劳动力供求紧张状况不继加剧。(见图4)(三)对阜新市用工短缺原因的分析1、工资待遇偏低和用工环境不佳导致企业吸引力不强一是工资水平较低。目前阜新市企业工人月工资多在700元-1500元,月工资700元以下的占5%,700元-1000元的占32%,1000元-1500元的占58%,1500元以上的只占5%。工资待遇上的较大差距造成一些技术骨干、熟练工不断外流。二是从来合法权益难保障。以开发区为例,在《劳动合同法》已实施的今天,劳动合同签定率仍不理想,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的现象较普遍。三是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缺少人文关怀。一些企业住宿较简陋、伙食差,有的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很少和员工交流,难以在员工中树立“爱岗敬业、以厂为家”的观念。2、部分企业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招工主体意识模糊,人力资源组织与配置方面的原因。企业招聘渠道单一,力度不够,部分企业管理者习惯于等政府“说媒”,想着“媳妇”找上门,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比武招亲”。毫无疑问,即使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上有充足的供给。但是只有将这些供给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组织起来并配置给企业,才能避免“用工短缺”问题的出现。这是因为:首先,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基于当下或未来某一段时期内的需求;其次,有效的、充分的供给,是相对于当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需求而言的。如果供给的时间可以无限延长,但需求量固定不变,那么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供给迟早是可以满足需求的。因此,时间在这里是个限定因素。这意味着,企业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人力资源供给量,只有大于等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人力资源需求量,才能彻底解决“用工短缺”问题。而这一条件的满足则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组织和配置能力。一般而言,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组织和配置能力大致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可投入到招聘中的资源的多少。如果企业招聘部门自身的人力、物力及能力有限,且无意识或无足够财力依托外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协助,其组织和配置外部人力资源的效能自然会受到影响。二是企业外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发展水平。目前很多企业都依托于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中的职介机构或人力资源公司来协助组织和配置人力资源。但是,如果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本身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如本地人力资源机构不能及时、准确掌握人力资源供给信息,无法迅速地组织人力资源,无法准确地配置人力资源),那么企业也就无充足的外力可借,以提高自身组织和配置人力资源的效率或效能,满足用工需求。3、阜新市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是导致阜新市用工短缺重要原因作为一个传统劳力输出大市,阜新市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一直都很普遍。去年阜新市劳动部门在全市进行了大规模劳动力资源调查,调查显示,阜新市现有劳动力38万人,其中外出务工18.2498万人,在阜新市已就业的4.3573万人,富余劳动力仅27.5301万人,而阜新市各类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约4.6998万人,需求缺口较大。4、劳动者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愈加凸显出用工不足⑴大量劳动力输出后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劳动保障部2010年初对企业的调查显示,37%的新增岗位需要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其中近10%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而对阜新市输出后剩余劳动力的调查则显示,虽然其中有2/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近半数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只接受过15天内简单培训的占25%,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13%。⑵就业机会增多后人们择业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企业用工不足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的现象,除一部分劳动者因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术缺乏而难以就业外,也有部分就业观念方面的原因。许多求职者对工作期望值较高,在没有合适岗位时宁愿等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劳动部门在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时,有部分就业困难人员提出非事业单位不去。另外,很多年轻人有在外工作的愿望,阜新市作为职业教育城,每年有数万职校生毕业,但受习惯思维影响,多部分不愿在本地就业。
5、经费保障不足是一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阜新市各级劳动部门普遍感到就业资金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紧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一是就业资金拨付滞后,再就业资金未能专款专用。二是培训和职介补贴长期以来一直未按标准执行。三是失业保险的工作经费至今仍未解决。
三、对阜新劳动力市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给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了障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劳动关系中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由于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总量上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买方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雇主处于主导、控制的地位。在缔结劳动契约时,劳动者之间过分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劳动者不得不在劳动条件、报酬、福利等方面降低自己的要求,削弱以至损害自己的某些劳动权利,以换取被企业选择就业的机会。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在进入企业伊始就被大大地削弱了,而且,劳动者的这种弱势状态还会延续到以后的劳动关系中。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带来的劳动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是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中所碰到的许多问题的根源。(二)工会角色不到位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约束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作为劳动者为维护自身利益研究方向;而自主结合的组织,其根本宗旨在于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正是这一宗旨推动了工会成为现代劳动关系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协调劳动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工会还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功能,这就大大削弱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工会的制度均衡作用,劳动关系冲突就非常可能处于自发的、非理性的、破坏性的状态,其后果就是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和劳动关系的恶化。这种状况肯定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所以,工会角色的不到位会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约束。(三)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突出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城乡分割和两极分割,所以,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只能是集中在城市中的非正规部门,主要是一些松散组织、小型企业或劳务组织、个体工商户。在这类组织中,针对“农民工”的劳动雇佣关系不规范,有关“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非常突出。首先是“农民工”工资经常被无故拖欠的问题。其次是“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问题。据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在8小时9小时之间的占40.30%,9小时以上占45.98%。再次是“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的问题。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营理局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近70万,其中,农民工占绝大多数。(四)劳动力市场秩序不规范致使劳动争议频繁发生由于相关法律制度欠缺及执法不严,在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运行中不规范和无序现象仍比较严重,劳动争议频繁发生。比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不规范或拒签;阻挠职工组建工会;压低或拖欠职工(包括农民工)工资;不缴纳或拖欠社会保险费;随意延长工时;不重视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随意解雇职;劳动合同的短期化;滥用劳务工等等。在劳动力市场秩序还不是非常规范的情况下,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单位不遵守劳动法,另一方面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又比以前有所提高,因此,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四、完善阜新劳动力市场的几项措施目前,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以便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具体举措为:(一)强化对招工重要性的认识解决企业用工紧缺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政府也责无旁贷。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企业用工紧缺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稳定企业用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二)完善和创新招工举措一是阜新市委、市政府将招商与招工共同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以招商小分队为单位,按“谁引进的企业,谁负责为其招工”原则,在全市形成“招工即招商,人人帮招工”的氛围。二是劳动部门坚持走内外并举的招工路子。树立“大劳务”观念,眼睛既要向内又要向外,跨市出省开展长期劳务协作。三是出台相关政策,对外地来余工作人员和农民工一视同仁,从工资、用工管理、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给予外地来余工作人员和农民工优惠政策。(三)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根据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已在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可与企业联手进行上岗培训和技能资格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对新成长的劳动力,重点是加强对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转移就业培训,落实劳动预备制培训制度,在初高中毕业班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并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招工主体作用,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企业要树立和强化“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三是适当降低招工门槛,扩大招工选择面。(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对接活动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阜新市的发展,树立阜新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文明整洁、开放包容风格的城市形象。二是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尤其要发挥阜新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平台、辐射作用和劳动保障平台、劳动保障助理员的宣传作用。三是在去年阜新市成功开展“两个合同、三个台帐”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与园区企业的用工对接。(六)畅通劳动者求职就业的渠道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形成服务网络,使农村劳动者外出务工前,在县乡免费得到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进城求职期间,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得到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在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得到诚信服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对不同地区职业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向社会及时提供准确的职业供求信息和工资价位信息,提高用人单位招聘与劳动者求职匹配效果。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积极培育劳务中介组织,规范劳务派遣,提高劳动力流动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七)降低劳动力参与率通过延长青年的教育时间、大学实行扩招,同时,通过执行灵活优惠的妇女就业政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参与率。发挥本市高职教育作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高等专科学校等教育机构实行本专科生的扩招,扩大成人教育专科起点本科的招生规模,鼓励和支持未就业的专科(高职)毕业生参加成人专升本的学习,进一步缓解专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八)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第一是工会代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角色。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第二是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角色。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两个主要机构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地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都应有工会代表作为一方参加。第三是工会在协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中的角色。主要是工会在涉及劳动者利益问题的企业决策中的角色及工会在预防或减少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角色。第四是工会在集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角色。工会角色的正确定位可以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工程冠梁施工合同样本
- 2024年国际贸易与结算合同
- (2024版)国际物流运输服务合同
- 2024屯溪区旅游公益活动策划合同
- 2024年奶牛养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合同
- 2024年医疗设备购买及技术转让合同
- 2024学校小卖部及厨房设施建设与运营承包合同
- 2024医疗耗材维修与保养服务合同
- 农业路水育课程设计
- 2024居间服务保险代理合同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新版(粤教沪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2024年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800题(含答案)
- 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示范表
- 初中语文测试质量分析表(模板)
- 广东旅游资源汇总21个城市
- 小学生楷体字帖临摹练习
- 土地地类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