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0页共30页第五章感觉TOC\o"1-2"\h\z\u【学习目标】 2【学习建议】 2【学习重点】 2【关键词】 2第一节感觉概述 3一、感觉的含义 3二、感觉的种类 3三、感觉的重要意义 4四、感觉现象 5五、感觉的生理机制 6第二节感觉测量 7一、心理物理学的含义 7二、感觉测量方法 9第三节视觉系统 10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10二、视觉的生理基础 11三、颜色视觉理论 13四、视觉现象 15第四节听觉 17一、听觉的适宜刺激 17二、听觉的生理基础 19三、听觉理论 20第五节其它感觉 22一、嗅觉 22二、味觉 22三、触觉 23四、平衡觉 23五、动觉 24六、痛觉 24【思考、理解、探究】 27【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感觉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和基本理论,了解感觉含义、感觉现象和感觉理论。能够运用感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感觉问题。【学习建议】理解和掌握感觉的基本含义、感觉过程、感觉测量、感觉现象等基本内容,以及感觉的主要研究领域和重要意义。【学习重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都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原材料。2.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视觉后象、感觉补偿作用等。3.绝对感觉阈限是人的感觉器官接受某种刺激时,刚刚能够引起其反应或刚刚能停止其反应的刺激强度,即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人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即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4.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是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5.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在视觉范围内,视觉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在暗光下人眼对光的敏感性逐渐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从暗处进入亮处引起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6.视觉后像是刺激停止对人体的作用后在人脑中保留的印象。视觉后像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色觉的后像一般是负后像。7.听觉是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其物理特性包括频率、振幅、波形。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听觉的基本特性:响度(音响)、音高(音调)和音色(音质)。【关键词】感觉(sensation)感觉适应(sensationadaptation)同时对比继时对比绝对感受性(absolutesensitivity)绝对阈限(absolutethreshold)双眼知觉(binocularperception)差别阈限(differencethreshold)差别感受性(differentialsensitivity)后象(afterimage)明适应(brightadaptation)暗适应(darkadaptation)色调(colorhue)响度(pitch)音质(tonequality)双眼线索(binocularcue)双眼视差(binocularparallax)双耳听觉(binauralhearing)听觉(auditorysensation)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含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感觉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在现实世界里,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二)感觉的特征1.直接性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而非曾经的或间接的事物。因此,那些再现的或幻觉中的各种类似感觉的体验并非是感觉。2.个别属性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非事物的整体特征。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以及对其意义的揭示,要由比感觉更高级的心理过程来完成。3.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感觉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是客观的,感觉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客观事物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感觉的形式和表现则是主观的,它是在一定主体身上形成并表现出来,人的任何感觉都受到主体各种主观因素。二、感觉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感觉进行归类。感觉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根据刺激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的感受器位于人体表面或接近体表的部位,主要接受来自有机体之外的适宜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各内脏器官状况,身体平衡状态及自身状况的感觉。内部感觉的感受器位位于人体各内脏壁内、腹膜、胸膜、关节囊和前庭器官等处。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前庭觉和内脏觉。(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根据感觉器官或感觉通道的不同,把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三、感觉的重要意义首先,感觉是各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没有感觉,外部刺激信息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就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等高级心理活动。其次,感觉是维持和调节一个人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人的需要和动机离不开人对客观事物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人类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四、感觉现象感觉现象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后像联觉感觉补偿作用(一)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由于刺激在时间上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导致对后来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因此,感觉适应既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也会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现象,但是,其中的生理机制不同,有的可能发生在感受器水平,如触觉的适应,有的也可能产生于高级神经中枢。(二)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指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相互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广泛地存在于视觉、温度觉和味觉等各种感觉通道之中。根据刺激呈现时间的不同,一般把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1.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两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产生的感觉对比现象。2.继时对比继时对比是指两个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觉对比现象。(三)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四)后像后像是指刺激停止对人体的作用后在脑中暂时保留的印象。后像是由于兴奋过程所留下的痕迹,存在于各种感觉之间,在视觉中表现尤其明显。视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象是保持刺激物具有的同一品质。例如,在经过充分暗适应的眼睛,在注视电灯光之后,再回到暗处,视觉中留有灯的光亮点,称为正后象。如果后象品质与刺激物相反,称为负后象。例如,在注视电灯引起正后象以后,不久又看到一个黑色象出现在光亮的背景上,就是负后象。色觉也有后象,但是,一般是负后象。颜色刺激的负后象是原注视颜色的补色。(五)感觉补偿作用感觉补偿作用是指个体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它感觉加以弥补现象。五、感觉的生理机制每种感觉都有其相应的感受器、感觉器官和适宜刺激。(一)感受器感受器感受器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对某些形式刺激特别敏感的部分,即能够感受有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二)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是实现有机体感觉过程的生理装置,包括感受器、神经通道、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三个部分。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刺激的物理化学特性转变为神经冲动;神经通道的功能是负责传导神经冲动,并在传输过程的不同阶段得到有选择的加工,而感觉经验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不同的感觉器官对刺激信息的加工不同,但作为获取内外信息的门户,其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对刺激信息的觉察。二是信息与神经冲动的转换,即把觉察到的刺激能量转换为有机体能够传递的神经冲动。三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部位,在这里加工成个体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与强度的感觉。第二节感觉测量一、心理物理学的含义(一)什么是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主要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探讨感觉阈限和最小可觉察的问题。1.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感觉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感受性的变化,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有其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感受性是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每个人对同一种刺激的感受性是有差异的。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即人的感觉器官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即感觉阈限愈高,感受性愈弱;感觉阈限愈低,感受性愈强。感觉器官能感受的刺激强度和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每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是指人的感觉器官接受某种刺激时刚能够引起其反应或刚能停止其反应的刺激强度,即是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人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即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是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的,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值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强;绝对感觉阈限值越大,绝对感受性越弱。两者关系可以表示为:E=1/R(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EE=1/R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一般来说,某刺激引起人的感觉后,如果刺激量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时,会引起感觉的变化。差别感受性是指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越高,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量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之内,为了辨别刺激是否出现差异,所需差异量的大小与该刺激本身量的大小有关。△△I/I=K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变化量;K为常数,即韦伯分数或韦伯比率(二)刺激强度和感觉之间的关系1.费希纳定律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GustavFechner)提出可用于理解人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并用最小可觉差加以解释。最小可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简称jnd)是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费希纳假设,每个最小可觉差代表一个感觉单位,任何感觉的强度都可以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上相等,大的感觉可以作为许多感觉单位的总和。两者的关系可表达为:S=KlogRS=KlogRS为感觉,R为刺激,K为常数意为要使刺激引起的感觉大小增加一倍,则刺激强度必须增加十倍,即刺激是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则是按算术级数增加。2.史蒂文斯定律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S·S·Stevens)提出了心理物理学的幂函数定律。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幂函数),换句话说,感觉量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即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为:S=KIS=KInS为感觉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种经验的常定特征,会因不同的感觉而异;I为刺激的物理量;n<1时,感觉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n>1时,感觉量的增长快于物理量的增长。二、感觉测量方法(一)传统感觉测量法传统感觉测量法传统感觉测量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异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系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察法或感觉等距法,其基本特点是刺激按强度的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交替方法呈现,各序列的刺激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以最小梯级逐渐变化,探索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2.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又称常定法、次数法或正误法。其特点是,一般通过预备实验选用4—7个恒定的、从被试“感觉不到”至“感觉到了”的等距刺激,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这几个恒定的刺激量,并以随机顺序多次,如50-200次的0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感觉阈限值。3.平均差异法平均差异法又称为再造法、调整法或均等法,其基本特点是让被试自己来调整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然后根据被试多次调整好的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误差的平均值来确定感觉阈限的大小。(二)信号检测论信号检测论(signaldetectiontheory,SDT)在传统心理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针对反应偏好的系统研究方法。信号检测论关注感觉过程,并重视刺激信息的出现与否的决策判断过程。尽管传统心理物理学提出单一的绝对阈限的概念,但是信号检测论则区分出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反应偏好。从而克服了传统方法测量感觉时无法区分被试辨别能力和反应偏好的缺陷。第三节视觉系统一、视觉的适宜刺激(一)可见光谱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人可见光在电磁波上只有很窄的一个波段,其波长大约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二)波长和色调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指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的视觉效应。例如,光谱上700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红色,620纳米左右的光波是橙色,580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黄色,510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绿色,470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兰色,而420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紫色。不同色调对应不同的颜色感觉,与不同光的波长相对应。白光是由可见光谱上所有波长组成的一种混合光与色调同为视觉基本特征的有饱和度和亮度。饱和度是人眼所见颜色的纯度或强度,是颜色色调的表现程度,与色调呈正比变化。亮度是指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光线反射系数,基本上对应于光波的物理峰值。有较高峰值的光波是“亮的”,携带更多的能量,并使颜色看起来更亮些或更强些。二、视觉的生理基础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活动完成的。眼睛是视觉的外周器官,由包含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其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外界物体发出的光透过眼睛的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感受光刺激后,将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再经过视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入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一)人的眼睛结构眼睛具备收集和汇聚光线的能力,即光线先进入角膜,然后通过充满液体的前房,再通过瞳孔。为了汇聚光线,晶状体通过改变形状来聚焦物体,以聚焦远处的物体或聚焦近处的物体。为了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眼睛利用虹膜内肌肉的舒张与收缩来改变瞳孔的大小。视网膜如同照相机里面的感光部分,通过透镜进入光线变化的感光胶片,这是光线进入眼睛通过玻璃体后的最后投射地方。(二)视网膜光刺激进入眼睛后,经过眼睛的折光系统,在眼球后壁的视网膜上被记录,然后向大脑传递神经信号。因此,眼睛的关键作用是把光波转换为光神经信号。(三)感受野能够引起某一个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反应的感觉细胞群所分布的可见区域,称为感受野。感觉的种类不同,位于神经系统的部位不同,其感受野的性质和大小是不一样的。越是接近大脑皮层的中枢部位,越倾向于反映复杂、特异的感觉特征。(四)视觉的神经通路视觉信息由视网膜加工处理后把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的枕叶区域,在此之前所经历的信息传导途径,即视觉的神经通路。三、颜色视觉理论(一)三色说英国物理学家T·杨(ThomasYoung)和赫尔姆霍兹先后提出关于色觉产生的解释理论。杨假设,眼睛能区分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然后沿着三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向脑发出色觉信号。同时,在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颜色的感觉神经元,这三种感觉神经元分别与红、绿、蓝相对应。(二)四色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黑林(E·Hering)提出颜色视觉理论,他认为人的视网膜上有三对互相拮抗的视素:红-绿、黄-蓝、白-黑。这三对视素在受到不同光波的刺激时,通过分解或合成,产生六种成对的基本颜色感觉。当绿光刺激视网膜时,使红-绿视素合成而产生绿色感觉;黄光刺激视网膜时,使黄-蓝视素分解而产生黄色感觉;蓝色刺激视网膜时,使黄-蓝视素分解产生而产生蓝色感觉。当没有光刺激时,白-黑视素重新合成而产生黑色感觉。四、视觉现象视觉现象视觉现象颜色混合视觉适应视敏度视觉后象(一)颜色混合杨-赫尔姆霍兹的三色说假设视网膜视锥细胞具有三种感光物质,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不同的光波,并认为一切颜色视觉都可以由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而得。红色与绿色光相混合得到橙色或黄色视觉,绿色与蓝色光相混合得到青色视觉,红色与蓝色光混合得到紫色视觉。加法混合的规律是各混合光对视觉器官作用相加的过程,即用红、绿、蓝三种原色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光谱上任何一种颜色,主要有以下三条颜色混合定律:1.补色律任何一种颜色与它的互补色的适当比例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那么,混合的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2.间色律任何两种非补色相混合,产生一种新的混合或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3.代替律任何不同颜色的光混合产生的颜色相同的混合色,可以相互替代,即两个颜色中任何一个都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混合后产生相同的颜色来代替,并达到相同的视觉效果。(二)视觉适应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现象最明显的是视觉适应。视觉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1.暗适应白天刚进入已放映电影的影院里寻找座位时,最初好像什么也看不到,可过了一会儿,视觉能力就恢复了。此时,其实正在经历暗适应的过程,即从强光处进入暗处或照明突然停止时,视觉光敏度逐渐增强的过程。暗适应实际上是在暗光下人眼对光的敏感性逐渐提高的过程。2.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强光下时,起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看不清物体,稍待片刻后,视觉才恢复正常,这个现象称为明适应。明适应是指从暗处进入亮处所引起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三)视敏度视敏度视敏度视敏度是指视觉器官对物体形态辨别精细程度的能力,一般以能够辨别两个点或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其衡量标准。(四)视觉后象视觉后象是刺激刺激停止对人体的作用以后在大脑中暂时保留的印象。视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象是保持刺激物具有的同一品质,称为正后象。如果后象品质与刺激物相反,称为负后象。色觉也有后象,但是,一般是负后象。颜色刺激的负后象是原注视颜色的补色。第四节听觉听觉是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一、听觉的适宜刺激(一)听觉的刺激声音的传递速度因介质的不同而差异。如空气产生周期性压缩、稀疏的波动,形成声波。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声波的物理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频率是指发声物体每秒种振动的次数,单位以赫兹(Hz)表示。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听觉敏感范围,人耳能接受的适宜刺激为振动频率为16-20000赫兹的声波。低于16赫兹的振动叫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它们都无法引起人的听觉。振幅是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大小决定它们对介质的压力大小。因此,振幅决定声音的强度,振幅大,压力就大,听到的声音就强;振幅小,压力就小,听到的声音就弱。波形由发声体的特点决定。声波最简单的波形是正眩波。由正眩波得到的声音称为纯音,如由音叉发出的声音就属于纯音。(二)声音的心理维度听觉特性,包括响度、音高和音色,它们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1.响度响度是指人的听觉对声音大小与强弱的主观感受。单位为宋(Sone),即1000赫兹、40分贝的纯音响度为1宋,由声波的物理特性之一—振幅,即振动的大小强弱决定。2.音高音调是指人的听觉判断声音高低的主观感受,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即每秒振动次数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则越低。3.音色音质是指人的听觉判断声波波形的主观感受。音色是将声音的基本频率和强度相同,但是,附加成分不同的声音区分开来的特殊品质。二、听觉的生理基础(一)人耳的构造与功能人耳是听觉器官,其构造非常精致,目前还没有其他装置能够象人耳这样准确地感受空气中如此微小的压力变化。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1.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2.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听小骨等部分,主要的功能是传送声音,即由耳廓经过外耳道把声音送达鼓膜,并由此便进入中耳。3.内耳内耳又称迷路,基本功能是感受由鼓膜送来的声音振动。(二)听觉的神经通路耳蜗神经细胞的纤维组织聚集成为神经束,即听神经,它把接受到的声音刺激传入到头骨内延髓的听神经核,并进一步沿着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层中枢,由听神经及大脑皮层相关区域进行加工分析,从而产生听觉。三、听觉理论(一)听觉位置理论听觉位置理论认为,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是内耳基底膜上不同部位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起反应的结果。声波经过内耳时基底膜随之运动,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基底膜的不同位置上产生其最大运动,即不同音高的声音会激活耳蜗中不同的特定区域。高音区位于耳蜗底部,接近卵圆窗,即高频声波产生的最大运动区域位于耳蜗底部——卵圆窗所在位置;低音区位于耳蜗外顶部,即低频声波产生的最大运动区域在耳蜗底部相反的一端。(二)听觉频率理论听觉频率理论通过基底膜振动的频率来解释音调,认为耳蜗基底膜作为一个整体与外界的声波频率产生相应地振动。音高的辨别并非依赖于声音频率在基底膜上的空间分布,听神经发放的神经脉冲可以复制外界的声波频率,因此,耳的作用就像电话机上的送话器,它的功能是把声音进行转化。(三)听觉的排放理论听觉的排放理论又称为听觉共鸣-排放说,由韦弗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于1949提出。该理论认为,当声音频率在400赫兹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其做出反应时,神经纤维将按排放原则,由一组神经细胞组合起来构成与之相匹配的频率,通过联合的活动形式发生作用,在高频声波刺激作用时放电,从而使听觉系统能够感觉到频率较高的声音(400赫兹-5000赫兹),即对于外界声波的输入,听觉神经细胞分成数组,各自以轮流的方式发放神经冲动,不同的组分别对声波压力产生神经冲动,即使某一个单独神经纤维的放电频率不足以跟上声波模式,各组同步放电所形成的整体的激活模式将与入声波相对应,从而产生对高频声波的识别功能。第五节其它感觉其他其他感觉嗅觉味觉触觉平衡觉动觉痛觉一、嗅觉嗅觉是人辨别气味的感觉,是由鼻腔上部的黏膜受到化学物质的刺激后产生的气味感觉。嗅觉的感受器是嗅细胞。人类嗅觉的敏感度常以嗅阈来评定,也就是能引起嗅觉的某种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当空气中含有麝香0.00004mg/L时即可以嗅出,而乙醚则需达到5.833mg/L。人的嗅觉感受器很容易产生适应现象,但对某种气味适应后仍能感受其它气味。二、味觉味觉和嗅觉都是对化学分子的反应。味觉是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所产生的味道感觉。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面,少数存在于咽部、会厌部和软腭等处。味觉的基本形式分为酸、甜、苦、咸四种,其典型的刺激物分别对应于醋、糖、奎宁和食盐。其他味觉都是由这四种基本味觉混合而来。三、触觉触觉是一种皮肤感觉,狭义上指物体轻微机械接触皮肤表面但不引起皮肤变形而引起的感觉。广义上指皮肤受到机械刺激引起的感觉,包括狭义的触觉、压觉和振动觉,它们都是由皮肤浅层触觉感受器兴奋引起的感觉。触觉的适应很快,主要发生在感受器部位。四、平衡觉平衡觉又称为静觉,是指身体作加速度和减速度或旋转运动时所产生的感觉,一般是个体感受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时产生。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半规管是感受头部的平衡,前庭是感受身体的平衡。五、动觉动觉又称为运动觉,是一种反映自己身体各部分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和振动觉,它们都属于躯体感觉中的深层感觉。动觉对于身体保持正常姿势以及肌肉运动的精确协调起重要作用。振动对人体产生机械性效应,如弱振动主要是引起身体组织和器官的移动、挤压,从而影响其功能。六、痛觉痛觉是由各种各样的伤害性刺激而引起有机体反映的感觉。凡是那些足以导致组织损伤和起破坏作用的有害刺激。不同内脏痛移到身体表面的位置一般认为痛觉的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将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中感受和传递伤害性冲动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外周部分,称为伤害性感受器。它在形态学上是无特殊结构的游离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不同组织的伤害性感受器在结构上没有明显不同,但反应特性迥异,如皮肤机械伤害性感受器仅对机械刺激发生反应,而动觉伤害性感受器则对多种不同性质的伤害性刺激均会产生反应。对于痛觉感受器来说没有特殊的适宜刺激,任何形式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并且对组织发生伤害作用时,都会引起痛觉。有人认为感受痛刺激的神经末梢是一种化学感受器。例如,将某些化学物质,如K+、H+、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涂抹在暴露的神经末梢上,就会引起疼痛。这些物质称为致痛物质,即各种伤害性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廉洁的材料
- 2024年美团商家合作经营协议
- 齐鲁工业大学《Python基础与应用》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2024专业建筑模板施工项目协议
- 2024年度机电安装施工承包协议样本
- 木材的燃气排放与污染控制考核试卷
- 农药制造设备的新型材料与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企业的产品规划
- 低温仓储物流信息化管理考核试卷
- 污水处理中的微型湿地净化技术考核试卷
- 疼痛科手术分级管理
- 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变更申请表(外省市)
- 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比赛记录表
- 服装洗涤标及成份中英对照
-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算能力测试题73375
- 气体流量和流速及与压力的关系
-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 M75浆砌片石护坡施工方案
- 拌混凝土拌合站管理办法
- 文明如厕讲卫生PPT课件
- 电子工程师必备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