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通过品读句段,赏析精美语言,概括白杨树外在形象特征及精神内涵。3.通过背景链接,资料拓展,明确象征意义,领悟新时代下白杨精神的内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句段,赏析精美语言,概括白杨树外在形象特征及精神内涵。难点:通过背景链接,资料拓展,明确象征意义,领悟新时代下白杨精神的内涵。三、教学流程(一)新知导入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一种植物来形容自己,你会选择什么并说说理由。预设:向日葵(向阳而生,逐光前行);竹(修长挺拔,谦虚高雅);兰(清新淡远,与世无争);梅(傲雪凌霜,孤傲高洁)……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植物无一不蕴含着你们深邃的情思。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无论是花中君子,还是岁寒三友。都让花草树木超越自然的物象,成为人格胸襟的象征和隐喻。白杨,本是一种“极普遍”“极常见”的植物,却为何能让我们的大文豪茅盾热情讴歌呢?今天,我们一起到课文《白杨礼赞》中一探究竟。(二)初见白杨,品读不凡1.从标题我们可以一目了然,这篇文章是对白杨树的赞美,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在这组句子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也正是作者赞美白杨的原因,那就是?——“不平凡”。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看看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预设: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它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和内在精神。3.如此看来,白杨的确不凡,值得高声赞美。那为何我们的标题不叫“白杨赞”而叫“白杨礼赞”呢?“礼”在这里具有怎样的意味?预设:带有一种尊敬、崇敬的意味。同学们在生活中最常向哪些对象敬礼呀?预设:向老师、国旗敬礼。可见,“礼”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态度,它非常地庄重、严肃,有特定的对象。那我们的作者茅盾为何要向白杨这种极普通极常见的树致以崇高的敬意呢?预设:因为它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和“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4.作者为什么会由白杨树想到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种精神呢?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使命。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写下了此文。(三)再观白杨,比读相似原来不平凡的不只是树,还有人,还有一种精神!这种写作手法作者在文中旗帜鲜明地告诉了我们,它叫做——象征。象征手法的运用是《白杨礼赞》的点睛之笔。因为象征的本体与象征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才能建立起二者的联系。下面,让我们深入文本,去看一看本文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具有怎样的相似性,探究白杨由平凡变得不凡的根本原因。【小组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我们刚才概括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精神”三个方面着手去发现象征体与本体的相似之处,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分头行动,一、二、三组从“生长环境”入手,四、五、六组从“外部形态”入手,七、八组从“内在精神”入手。动情地读一读,细致地品一品,小组内议一议,将你们的发现批注在课本空白处,一会儿我们全班交流你们的发现。预设:生长环境——1.一样的生长环境:西北黄土高原。北方军民成长起来的革命圣地延安也在黄土高原。这样的环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雄壮”“伟大”。(雄壮伟大的环境养育了雄壮伟大的植被,也养育了雄壮伟大的人。)2.都在艰苦环境中长成:“未开垦的荒地”。(他们没有生在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的江南水乡;而是长在沟壑纵横,飞沙走石的黄土高原。)3.他们都对环境起到了点缀和改造的作用。本体北方农民们如何点缀和改造环境呢?“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麦浪”。(和风吹送,麦浪滚滚,他们变荒地为绿洲;白杨树用它的身躯将黄土高原装点得绿意盎然。)朗读指导:第3段——在这令人倦怠、感到单调的环境中突然看到白杨树,作者是什么感受?惊喜。(让人瞬间感到柳暗花明,峰回路转。)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惊喜之感呢?加一个感叹词,让惊喜之感更鲜明可感。全班齐读第3段+感叹词“啊”,老师自然接读第4段,让语气连贯,文意顺畅。外部形态——1.“笔直”,“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家乡的哨兵、北方的农民也是这样笔挺的身姿。)2.“向上”,“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家乡的哨兵、北方的农民也是这样力争上游,紧密团结。)3.绝不“旁逸斜出”,就像北方军民,专注于革命事业。4.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白杨“参天耸立”这样不是更直观地表现了它的高吗,而要说“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动态的生长过程,更能让人感受到白杨树蓬勃的生命力,正如北方的抗战力量不断成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朗读指导:第5段最后两句话。(生读完适当点评,读的不好的地方,师示范朗读。)师接读:“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为什么从“那就是白杨树”变成了“这就是白杨树”?从“那”到“这”,不仅是观察的空间距离的拉近,更是作者与白杨心理距离的缩短。树与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实在——决不是,语气越来越坚定。内在精神——1.“不美”,想来北方军民、哨兵也不潇洒不精致。他们不是“好女子”他们是“伟丈夫”,他们没有“婆娑”之姿,他们有的是“阳刚之美”。2.“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这些作者形容白杨树的词语其实都是用于形容人的,可见作者看似赞树,实则赞人。3.用血书写新中国历史,奉献一切,敢于牺牲,树和人都是如此,守卫祖国的疆土,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脚下的土地。他们的精神如此可贵,所以作者要对他们加以热情的讴歌。情到深处,诉诸笔端,作者铺排了四个反问句来表达内心的崇敬赞美之情。我们应该怎样读出作者此时的情感?朗读指导:四个反问句组成的排比应该怎样朗读?反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要读得情感强烈饱满;表达的是肯定的态度,要读得坚定;而且一句比一句读得情感强烈,体现铺排之势;这些赞扬白杨和北方军民的词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要重读。推荐优秀朗读者示范读,下面我们合作朗读,为了逐步加强情感,我们不断扩大朗读的队伍,老师读前面的句子,同学们自然接入:第1、2、3组同学读第一个反问句,第1、3、4、5、6组同学读第二个反问句,全体同学读第三个反问句,师生共读第四个反问句。读到这里,我们发现白杨与它所象征的人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也正因这份相似,白杨这种平凡的树也变得不平凡。其实作者自己也总结了白杨与北方农民,与我们民族精神的相似性,让我们齐读课文第8段。理解了白杨树,也就理解了北方的抗日军民,理解了民族解放斗争中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所以作者赞美的何止是树呢?请同学们试着稍稍改动下面这组句子,让作者情感的表达更为显露直接。很容易吧,老师先来起个头。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读出你们改动后的句子。第1段:白杨树/北方军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北方军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北方军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人,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人。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北方军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人,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人!第8段:白杨/北方军民不是平凡的树/人……我赞美白杨树/北方军民……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北方军民!作者对北方军民,对民族精神的礼赞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但他为什么不选择用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而要运用象征的手法呢?预设:运用象征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背景:《白杨礼赞》创作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广大北方抗日军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但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言论自由的作者,只能借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赞美。(四)三思白杨,悟读精神如今,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取得抗战胜利已经76年了,共产党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