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1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2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3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4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三公九卿)汉(中、外朝制)北宋(“二府三司三衙”)

元(一省二院)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汉北宋元皇2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郡县)

汉初(郡、国)汉中后期(州郡县)隋(州县)唐(道·州县)(藩镇)

北宋(路·州县)

元(省、路、府、州、县)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汉初汉中后期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汉至元政4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5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3、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中、外朝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及历6(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7(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二府”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二府三司三衙)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二府”行政:8(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一省二院)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2、最高9(一)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汉初郡国并行2、汉武帝后期,全国分13州,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高官3、东汉州“刺史”改为“州牧”,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汉武帝画像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汉初郡国并行2、汉武帝后期10(二)隋唐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2、唐初全国设10道,监察地方州县3、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直到唐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隋唐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21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削减藩镇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2、改“道”为“路”,监察州县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削减藩12(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3、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2、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意义:元朝行省制度(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练习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A.召开政事堂会议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设怄密院,与宰相抗衡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的是:()①西汉的王国②唐朝的地方军镇③北宋的“路”④元朝的行省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练习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15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6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三公九卿)汉(中、外朝制)北宋(“二府三司三衙”)

元(一省二院)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汉北宋元皇17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郡县)

汉初(郡、国)汉中后期(州郡县)隋(州县)唐(道·州县)(藩镇)

北宋(路·州县)

元(省、路、府、州、县)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汉初汉中后期18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汉至元政19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20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3、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中、外朝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及历21(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22(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二府”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二府三司三衙)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二府”行政:23(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一省二院)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2、最高24(一)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汉初郡国并行2、汉武帝后期,全国分13州,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高官3、东汉州“刺史”改为“州牧”,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汉武帝画像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汉初郡国并行2、汉武帝后期25(二)隋唐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2、唐初全国设10道,监察地方州县3、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直到唐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隋唐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226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削减藩镇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2、改“道”为“路”,监察州县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削减藩27(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3、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2、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意义:元朝行省制度(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28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9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练习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A.召开政事堂会议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设怄密院,与宰相抗衡下列地方行政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