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记代理人相关法律讲义_第1页
土地登记代理人相关法律讲义_第2页
土地登记代理人相关法律讲义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监护(一) 监护的概念监护,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特定财产权利而由公民或社会组织对其予以监督、管理、保护的制度。 监督和保护的公民或社会组织称为监护人,被监督和保护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称为被监护人。民法上设立监护制度的意义在于: 它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利能力得到真正实现;使其民事行为能力得到补充;可以有效地保护他们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有利于稳定正常的社会秩序。(二) 监护的设定方式我国民法规定了监护的两种设定方式:①法定监护, 指由法律直接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②指定监护,是指在没有法定监护人或者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人民法院或者其他组织指定监护人。(三) 监护的具体设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据此,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当然监护人,其监护人资格从未成年人出生之日自然取得,不必经任何程序。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失去监护能力,则应按下列顺序确定其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兄、姐;③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前两类任其担任监护人属于法定义务。在不存在前一顺序规定的监护人或者该项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监护人。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还应视情况征求被监护人意见。监护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数人。上述人员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决。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没有上述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下列情况除外: ①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②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监护权的。例题1:小明是5周岁的未成年人,下列关于他的监护人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明的监护人A•如果小明的父母离婚并且都不愿担任其监护人, 人民法院应指定他们中的一个为小明的监护人B•如果小明的父母离婚了,他们仍然是小明的法定监护人C.如果小明没有父母,其祖父母担任其监护人是他们的法定义务D•如果小明只有叔叔和姑姑,他的叔叔和姑姑可以协议担任他的监护人答案:A解析: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失去监护能力,则应按下列顺序确定其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前两类任其担任监护人属于法定义务。例题2:南方某村公民甲12岁,父母双亡,祖父母年过80岁,无兄姐,其他亲属中仅有堂叔愿意也有能力担任其监护人,依法应取得( )同意。A•甲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B•人民法院C.甲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 D•祖父母答案:C解析:在不存在前一顺序规定的监护人或者该项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监护人。2.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对于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依照《民法通则》第十七条,应当按照下列顺序确定监护人: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上述前一顺序的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其行使监护权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视情况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以上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例题1:依照我国现行法律,可以担任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有关组织包括 ( )。A•成年子女 B•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C・精神病人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 D•精神病人住所地的民政部门E・精神病人所在单位答案:BCDE解析:对于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依照《民法通则》第十七条,应当按照下列顺序确定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以上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例题2:有关监护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监护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B•当被监护人已经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监护关系即应解除C.解除原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应通过民事诉讼特别程序,在撤销对公民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的认定的同时,方可撤销对其监护D•只有公民才能担任监护人答案:D解析:没有上述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四)监护人的职责和责任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十条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有下列方面:•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益 监护人应当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防止被监护人受到不法侵害。•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必须妥善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非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否则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如果监护人擅自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对被监护人造成损害的,监护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不能实施的民事行为,均应由监护人代理进行或由监护人同意后进行。•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如果监护人不履行职责,导致被监护人实施了损害国家、集体的财产权利或其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权利的行为,监护人必须对被监护人所造成的损害负担赔偿责任。监护人能够证明自己确实尽了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他的责任。•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 在被监护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法律要求监护人代理

被监护人进行诉讼,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地委托给他人。 因被监护人的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例题1:关于监护人职责的说法,错误的是( )。(2009年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试题)A•监护人应当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B•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地或全部地委托给他人C.监护人应当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活动以维护其合法权益D•监护人有权自主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答案:D解析:监护人必须妥善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非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否则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例题2例题2: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有(A•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益C.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活动E.代理监护人进行诉讼)。B•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D•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答案:ABCD解析:监护人的职责中,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五)监护的终止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而设的。监护的终止分为自然终止和诉讼终止两类。•自然终止指设定监护人的客观情况自然消失,从而导致监护的存在已无必要,监护随之终止。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死亡,被监护的未成年人成年,被监护的精神病人恢复精神正常,从而变成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等。•诉讼终止指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时,由被监护人的利害关系人或有关单位诉请法院撤销原来监护人的资格,从而导致监护终止。通过诉讼撤销监护,并不意味着被监护人不再需要监护人,而是取消原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依法另行确定监护人。例题:监护终止的原因主要有( )。A•被监护人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监护人或被监护人死亡

C.C.监护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D•监护人自行辞去监护E.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答案:ABCE解析:监护人自行辞去监护,是不妥的。六、 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文件和住所(一) 户籍和居民身份证户籍是确定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公民的身份和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公民出生后,依照我国户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必须向国家户籍管理部门进行户籍登记。户籍登记可以确立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起始、终止的时间,可以确定公民的姓名、亲属身份等。居民身份证,记载着公民的姓名、性别、民族、住所、出生时间等,也是个人身份的有效法律证明。(二) 住所住所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基地和中心场所。 在民法上,住所是决定监护,决定宣告失踪、死亡地,决定债务履行地,决定诉讼管辖地,决定涉外法律适用的准据法地的重要因素。此外,住所在公司法、国际法、选举法、税法等法律中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民法通则》第十五条规定, 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视经常居住地为住所。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没有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户籍所在地为住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其监护人的住所为住所。 与住所相联系的还有居所的概念。凡公民居住的场所均称为居所。故居所与住所不同,居所可以有多个,而住所只有一个。例题:甲的户籍在杭州,1994年起到深圳务工,后患胃病,于 1995年去上海治病,1997年3月治愈后回家乡宁波居住至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甲目前的住所地在( )。(2004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试题)A•杭州 B•上海 C.宁波D•深圳答案:C解析:《民法通则》第十五条规定,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 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视经常居住地为住所。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院治病的除外。七、 个体工商产及其财产责任《民法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起字号。”因此,我国法律上的个体工商户,指公民个人或者家庭依法经核准登记,以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为资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一种特殊民事主体。依照我国有关规定,个体工商户对其所苜的合法财产享有所有权;在法律法规和核准登记的范围内,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经过批准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和存贷款项。此外,还享有依据法律和合同而得以享有的汉利,如物资供应权、场地使用权、商标权以及法律规定的税收咸免权等。《民法通则》第二十九条规定, 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在确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承担上,应当明确以下几点:就责任性质而言,个体工商户的财产责任是一种无限责任, 即责任财产的范围不以投入使用的财产为限,而应以其所有的全部财产承担责任。以个人名义申请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用家庭财产投资经营的,或其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员享有的,其债务应以家庭共有财产清偿。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个体经营的,其收入为夫妻共有财产, 债务也应由夫妻共有财产清偿。个体工商户的债务,如果以其家庭共有财产承担责任的,应当保留家庭成员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产工具。例题:下列关于个体工商产及其财产责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B.个体工商户可以起字号C.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D•就责任性质而言,个体工商户的财产责任是一种有限责任E.个体工商户的债务,如果以其家庭共有财产承担责任的,不能保留家庭成员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产工具答案:DE解析:就责任性质而言,个体工商户的财产责任是一种无限责任。个体工商户的债务,如果以其家庭共有财产承担责任的,应当保留家庭成员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产工具。八、农村承包经营产及其财产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农村承包经营户也是一类特殊的民事主体。农村承包经营户享有财产所有权、所承包经营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生产经营计划权、产品收益分配权、雇工权、土地转包权等多项权利。同时,农村承包经营户必须全面地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否则将依法承担责任。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处理:公民个人出资、独立经营、收益归自己的农村承包经营户,其对外所欠的债务应当以该公民个人的财产承担责任。以公民个人名义承包的经营户,用家庭财产共同投资,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员享用的,其债务由家庭共有财产承担。农村承包经营户由部分家庭成员出资经营和收益的,对外所欠债务由这部分家庭成员负担连带清偿责任。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收益的农村承包经营户,其对外所欠债务由家庭共有财产和他们各自的个人财产一同清偿。例题:下列关于农村承包经营产及其财产责任,表述错误的是 ( )。A•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B•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农村承包经营户不是一类民事主体C.以公民个人名义承包的经营户,用家庭财产共同投资,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员享用的,其债务由家庭共有财产承担D•农村承包经营户由部分家庭成员出资经营和收益的, 对外所欠债务由这部分家庭成员负担连带清偿责任答案:B解析: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农村承包经营户也是一类特殊的民事主体。第二节法人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法人是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社会组织 这是法人与自然人最大的区别,自然人是单个主体,而法人都是集合的主体,它是人的集合与财产的集合的统一。比如机关法人、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等,都表现为一种社会组织,他们有自己的组织机构,有不同于成员的组织意志,保证法人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活动。•法人是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成立的 法人是社会组织,但不是所有的社会组织都能成为法人, 只有那些具备法定条件,得到了国家认可或批准的社会组织才能取得法人资格。 法人要具有一定的财产和经费,这是法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 法人还要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保证法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项活动并使经营正常进行。另外, 法人的成立也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在这方面各国的规定不同,有的国家要求法人的成立必须经过特定机关的批准,而有的国家法律规定只要法人经过登记即可宣告成立。•法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作为拥有独立人格的民事主体,拥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同于其成员的民事能力,表现出法人人格的独立性。同自然人相比,法人的民事能力也有自己的特点。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同时产生的,都是从法人成立时即具有的。而自然人出生时只有民事权利能力,达到一定年龄后才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不完全同一。•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法人的财产独立于其成员的财产,因此它的成员仅以投入的财产为限承担责任。所以,法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反面解释,就是法人成员对法人只负有限责任。例题:下列不属于法人特征的是( )。A•法人是一种中介组织 B•法人具有民事主体资格C.法人有独立财产 D•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答案:A解析: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二、法人的分类(一) 公法人和私法人以法人设立所依据的法律为标准,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 凡依据公法规范设立的法人,为公法人;凡依据私法规范所设立的法人,为私法人。区分公法人和私法人的意义在于决定其设立的准据法和不同的诉讼管辖。(二) 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以法人成立的基础为标准,私法人可以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社团法人,为由两个以上成员的结合而取得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组织体,其成立基础在于人。例如各种公司、协会、学会等都是社团法人。财团法人,指由一定目的的财产的集合而取得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法人,其成立基础在于财产。例如各种基金会、医院、博物馆等。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意义在于两者的设立程序及设立目的不同。(三) 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以法人的目的为标准,可将法人分为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营利法人的目的在于营利,所谓营利,指积极的营利并将所得利益分配给其成员,如果仅仅法人自身营利,但不将所得利益分配给其成员,只是作为自身发展经费,则不属于营利法人。公益法人的目的在于谋取公益,所谓公益,指社会一般利益,即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而且一般是非经济的利益。慈善机构是典型的公益法人,各种公司则为典型的营利法人。(四) 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依法人的国籍可以将其分为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 具有本国国籍的法人为本国法人,不具有本国国籍的法人为外国法人。关于国籍的确定标准,有不同的学说,如设立人国籍地说、资本控制说、准据法说和住所地说。多数国家采取准据法说和住所地说。按照这一标准,凡依据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法人,为中国法人;中国法人以外的法人为外国法人。区分中国法人与外国法人的意义,主要在于对外国法人法律上有专门的认许制度以及外国法人在权利能力上有所限制。(五) 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企业法人的概念为我国学者的创造。所谓企业,指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尤其是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企业法人,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企业法人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人和外资企业法人。企业法人以外的一切法人,均属于非企业法人,这些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它们从事非营利性活动。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区分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的意义在于, 两者设立所依据的法律、程序、目的及管理范围不同。如企业法人必须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而社会团体法人应向国家民政部门的社会团体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六) 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与社会团体法人这是对非企业法人进行的再分类。机关法人是指依照国家法律和行政命令组建的,以从事国家管理活动为主的各级国家机关,它们只有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如购置办公用品、租用房屋时,才以机关法人的资格出现,与其他民事主体处于平等的地位。事业单位法人,指从事非营利性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各类法人,如从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文艺等事业的法人。事业单位法人从事广泛的社会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民办非企业法人,指公民私人创办的非营利性的法人,比如民办大学、民办医院等。这类民办非企业法人,也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社会团体法人,是指由其成员自愿组成,从事公益、文艺、学术研究、宗教等活动的各类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包括人民群众团体,如工会、妇女联合会;社会公益团体,如中国福利会、残疾人基金会;文艺工作者团体,如戏剧工作者协会、美术工作者协会;学术研究团体,如中国医学会、中国法学会;宗教团体,如中国基督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等。例题1:慈善机构是典型的( )。A•营利法人 B•公益法人C.社团法人 D•财团法人答案:B解析:慈善机构是典型的公益法人,各种公司则为典型的营利法人。例题2:根据法人成立的基础不同,法人可以分为( )。(2004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试题)A•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B•公法人和私法人 C.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D.企业法人、国家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答案:A解析:以法人成立的基础为标准,私法人可以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法人从事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1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相对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而言, 有以下特点:(1)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依法成立时开始享有, 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法人的主体资格由法律赋予,所以当法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成立的时候,也就具备了法律赋予其主体资格的条件,法人自然开始享有权利能力。当法人被撤销、解散或破产时,法人的主体资格消失,其民事权利能力也就终止。(2)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方面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范围不同。同自然人相比,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到很多的限制。①自然性质的限制, 就是说由于法人与自然人在性质上的差异,某些专属于自然人的权利,法人不能享有。如自然人基于固有的性别、年龄、亲属关系而产生的权利,法人无从享有。法人不能成为继承人,但是可以成为受遗赠人。法人只有名称权、名誉权,但没有以肉体为前提的人格权。 ②法律的限制。有些特别法对法人的权利能力的某一方面会予以限制,比如公司法中有公司不得成为其他公司无限责任股东的限制。③法人目的的限制。法人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设立的组织,其章程规定的目的构成对其活动的限制,法人只能在其登记的目的范围内活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于严格地以法人目的限制法人的权利能力,会损害其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因此世界各国现在一般都趋向于对法人的目的作宽泛解释。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法人登记的不是目的,而是其经营范围。我国《民法通则》第 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所以在我国,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其经营范围的限制。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从⑶法人之间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不同的,因其性质和设立目的的限制而有所差异出生时产生,人格上平等,因而一般都是相同的。法人则因为设立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经营范围,因而也就在权利能力上有差别。各个法人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约束,其权利能力的内容也不相同,所以法人的权利能力也被称为特殊的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从•法人民事权利的行使 法人民事权利的行使也由不同于目然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法人民事权利的行使,由法人的机关和工作人员或代理人行使。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通常是由自己实现的,法人则不同,法人作为社会组织,其自身不能行为,必须经自然人代其为之。所以法人的权利能力通常是由法人的机关和工作人员或者机关委托的代理人来实现。 法人的机关一般由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三部分组成。法人民事权利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不得滥用。法人民事权利的行使,不得违反法人的目的、性质和章程的规定,损害相对人的利益。 前文已述及,法人的设立目的,构成了对其行为能力的限制。因此法人必须在民事活动中尊奉这一目的,从事与其性质相符合的行为,诚实信用地遵守其章程。法人在与相对人进行交易的时候,应将其可以行使的权利范围予以公示,以保护相对人的选择权。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其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包括法人从事法律行为和其他合法行为的能力,也包括法人对其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能力。•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同,具有如下特点: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当法人具备相应的条件,并经设立程序取得法人资格后,即开始享有权利能力,也同时具备行为能力。当法人被撤销或解散而终止的时候,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都随之终止。所以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具有时间上的同一性,两者的发生和消灭一致。而自然人从出生就具有权利能力,但行为能力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并且精神健康方可完全具备。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到死亡时终止,行为能力可能在此之前因为精神失常而暂时中止,所以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具有时间上的分离性。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受其民事行为能力范围的影响。 如同法人的能力范围构成对其权利能力的限制一样,由于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一致性,法人的能力范围同样构成对其行为能力的限制。法人将其目的范围进行登记后,一般就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这种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与法人进行交易的第三人,使其明确法人能力的大小,而不会同法人进行其能力范围之外的民事活动,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由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特殊的,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特殊的,所以各个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因其经营范围的不同也就各不一样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只能由它的工作机关或工作人员加以实现。 如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能靠其自身实现一样,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也只有依靠其机关、其工作人员或法人机关委托的代表来实现。法人机关或代表的行为就是法人的行为,法人承担其法律效果,这是由法人的社会组织的特点决定的。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要由其意志机关形成决策,由其执行机关执行,并受到其监督机关的监督,经过这些机关的活动,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才能实现。因此法人机关在其权限内从事行为的后果要由法人承担。 我国《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是任意的,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同样受到法律和社会公益的种种限制,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主要表现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从范围上受到设立法人目的、性质和章程的限制。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都是在其登记的经营目的的框架之内的,法人在社会上存在,就要奉行其设立所应对社会承诺的宗旨,这就是说法人必须在其公示的目的范围内活动,否则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如事业单位和学校设立的目的是从事国家的公共事业和教育事业,因而不能从事营利性活动,只承担社会公益事业任务。我国《民法通则》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该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 ”第49条规定:“企业法人超出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应对法人和法定代表人追究责任。 ”可见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到其设立目的的限制。但是现在世界各国立法都不再严格按照目的来限制法人的行为,这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另外,法人的性质也决定了它不能从事某些活动,比如专属于自然人人身的行为,法人不得为之;再有,上文提到的国家机关和学校,在性质上届于非营利法人,因此从这一角度讲,也不得从事经营活动。最后,法人的有效成立都必须有自己的章程,法人的章程体现出设立者的目的,法人必须遵守其章程,如果在章程中有对法人活动范围的规定,法人必须遵守这一范围的限制。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实现受到法人机关和工作人员活动的限制。 由于法人自身不能实现其民事行为能力,而要依靠其机关和工作人员,因此法人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活动就对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法人代表机关和工作人员对外从事的活动要由法人承担责任,因此法人民事行为能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主要取决于其机关和代表人的行为。法人机关和代表在其权限范围内,依照法人章程进行民事行为,法人的行为能力才能变为现实。从这一意义上讲,法人的机关是法人维持其人格的要件。例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2004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试题)A•和自然人一样,各个法人之间具有平等一致的民事权利能力B•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C•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发生和消灭的时间是一致的D•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由它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来实现答案:A解析:尽管法人和自然人一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毕竟不同于自然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普遍的共同的,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到各种限制且各不相同。五、法人的成立(一) 法人成立的概念法人的成立,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创设法人,使其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全过程。法人从成立时起,即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相当于自然人的出生。法人的设立与法人的成立不是同一概念, 法人的设立行为能使法人成立,而法人的成立则是法人得以存在的事实状态。 设立时尚未成立,而成立必须经过设立。(二) 法人成立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成立应具备的条件是:•依法成立法人依法成立由两层意思。①法人的组织设立必须合法,它的设立目的和宗旨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它的组织机构、设立方式、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也就是法人的活动内容必须合法。②法人成立的审核和登记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即 法人设立的程序必须合法。•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要成为法人的社会组织,需要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法人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也是其成立的必要条件。法人的名称权是财产行权利,可以转让、出卖。法人的名称包括其所在地、责任形式、经营范围等内容,以便与交易相对人联系和识别。法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机构,明确其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这是实现法入团体意志,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保证。法人组织机构健全是法人开展正常业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具有完备的组织机构,才司成为法人。法人的住所是法人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有的法人还可以设有分支机构或在几个场所设立机构。法人的场所包括法人的住所,也包括法人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地点以及分支机构所在地。•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指法人能以自己的财产作为自己债务的担保手段,而不以法人成员和其他法人的财产担保债务。法人的最低资本额保证了在通常情况下,法人能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企业法人的出资者仅以出资为限,承担民事责任。在一些学说中,把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看作是法人民事能力的一种。 我国《民法通则》中也有对法人民事责任的规定,第43条:“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三)法人设立的程序在法人发展的历史上,各国对法人的设立采取了不同的原则。①自由设立主义。也称为放任主义, 即国家对法人的设立,不加任何限制,不做干涉,完全听凭当事人自由处断。这一原则在中世纪商事公司勃兴的时候,曾为各国广泛采用,但有碍交易安全,近代以来,除了瑞士民法人采用外,已不多见。 ②特许设立主义。也称为立法特许主义, 即法人之设立,须经特别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的许可。此种主义对法人的设立采取禁止遏制的态度,由于限制过严,现在除法国外,也鲜有采用。 ③行政许可主义。也称核准设立主义,即法人的设立,须经行政机关的许可。 法人在具备了法律规定的条件后,还要由主管的行政官署对其进仃审查,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④准则设立主义。也称登记主义, 即法律预先规定法人成立的条件,一旦设立符合这些条件,无须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即可直接办理登记成为法人。 ⑤强制设立主义。即国家以法令规定某种行业或某种情况下,必须设立一定的法人组织。现代各国对不同类型的法人分别采取不同的设立原则。我国法律对法人设立的程序也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不同的法人分别采取如下规则:1.机关法人的成立,采取强制设立主义机关法人的设立,取决于宪法和相关国家机构设置法的规定,因此采取的是强制设立主义,依照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设立。机关法人则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采取严格准则主义 依据我国《公司法》第27条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除法律和法规规定须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仅需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因此采取的是准则主义。法律法规规定要有关部门审批的,必须经过审批。因此可以说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采取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准则主义,而是严格准则主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采取行政许可主义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77条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必须经过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因此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采取的是行政许可主义。4•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的成立,分别采取特许主义和行政许可主义 事业单位法人的设立,须依照国家法律和行政命令的规定,在设立上采取特许设立主义。事业单位法人自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社会团体法人的设立,有的采取特许设立主义,需要按照国家法律和行政命令的规定来设立,如妇女联合会、工会等;有的采取行政许可主义,即法人的设立需要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然后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方可成立,如各种协会、学会等。例题: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采取 ( )。B•严格准则主义AB•严格准则主义C.行政许可主义 D•采取特许主义和行政许可主义答案:B解析: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采取严格准则主义。六、法人的机关(一) 法人的机关概述法人的机关,是指根据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成为法人一部分的集体或者个人,也即法人组织体的组成部分。法人是有独立意志的民事主体,它的意志的形成、表示与实现是通过其机关而完成的,法人因其机关而存在,因其机关的活动而有自己的活动。在我国公司企业法人中,股东(大)会,为公司法人的权力机关和意思机关; 董事或者董事会为其执行机关和代表机关;监事或者监事会,为法人监察机关。 而国有独资公司的必设机关为董事会,其不设股东会,监事会也可以不设立。现行非公司法人,实行厂长 (经理)负责制,依照这一企业领导体制,厂长(经理)既是法人的权利机关和意思机关,又是法人执行机关和代表机关。我国各类国家机关大抵实行首长制,机关首长就是机关法人的代表机关。 我国事业单位法人大抵实行单位首长负责制,其单位首长就是事业单位法人的代表机关。我国社会团体法人设有成员大会为权力机关和意思机关,理事会为执行机关和代表机关;财团法人中,理事会为执行机关和代表机关。(二)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也是一类法人机关。 《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可见, 法定代表人,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的章程的规定,对外以法人的名义代表法人活动的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代表机关。 在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一般由企业的董事长担任。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有权对外行使职权,同时有义务正确地行使职权,代表法人进行活动。如果法定代表人超越法人的目的范围或者章程活动,则相对人不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该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的,该行为对法人有效,法人因此而受有损失的,可以向其法定代表人追偿。如果法定代表人从事违法活动,由于实施该行为时他本身具有过错,在追究法人的法律责任的同时,也应根据不同情况,追究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例题:( )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的章程的规定,对外以法人的名义代表法人为活动的人。A•指定代理人 B•委托代理人 C.法定代理人 D•法定代表人答案:D解析:法定代表人,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的章程的规定,对外以法人的名义代表法人为活动的人。七、 法人的变更法人的变更,是指在法人存续期间发生法人组织的分立、合并或其他重大事项的变化。法人的变更,包括以下类型:•法人的分立这是指将一个法人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组织的行为。 法人分立的形式包括:一是创设式分立,即一个法人分为两个法人,原法人终止。二是存续式分立,即原法人继续存在,由其分出另一个法人。法人分立后,其原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由分立后的法人按照分立协议或有关法律规定享有和分担。在我国,法人分立时要经过主管部门审批,分立出来的法人要进行设立登记,消灭的法人要办理注销登记,存续的法人办理变更登记。法人分立后,消灭或变更原法人,设立新法人。因分立而消灭的法人,其权利义务由分立后的法人概括承受。在存续式分立中,其权利义务依分立时的约定或章程规定的方式承受。•法人的合并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协议约定整合为一个法人的行为。 法人合并的形式包括:一是新设合并,即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合为一个新法人,原法人全部终止。二是吸收合并 :即一个或几个法人被归并入另一个法人之中,被合并的法人终止,其权利和义务由存续的法人享有和承担。法人的合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①法人的意思机关作出与其他法人合并的决议,或独资法人的出资人作出与其他法人合并的决定;②合并双方订立合并合同 (合并后新设法人或存续法人的成立,应视为该合同终止):③对债权人通知或公告通知;④制定章程,转移财产,产生机关等;⑤在一定期限内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或解散登记、设立登记。法人的其他重大事项的变化还表现在法人在组织机构、性质、活动范围、财产或者名称、住所、隶属关系等重要事项上发生的变动。为了保护交易安全,《民法通则》第44条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或者其他重要事项变更,应当向登记机关登记并公告。”所以,法人的变更必须依法经过批准,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变更登记,并以一定的方式公告。八、 法人的终止法人的终止,又称法人的消灭,是指因法定事由的出现而导致法人主体资格的丧失。法人终止后,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丧失,民事主体资格消灭。法人的终止不同于法人的解散。 法人的终止是指法人在实体意义上已消灭,而法人的解散是指法人将要终止,在清算完结并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与公告后,法人才告消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45条的规定,法人终止的法定事由包括:1•依法被撤销它是指法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因为违反法律的规定而被撤销的情况。能够有权撤(1988年(1988年6月3日)第30条的规定,企业法人擅自改变经济性质、超出登记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领取营业执照后不从事经营满法定期限,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法人执照,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等,登记主管机关可以依法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强令其解散。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1989年10月25日)第25条的规定,社会团体法人有在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涂改、转让、出借登记证书、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活动违反章程规定的宗旨、及从事危害国家利益的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强令其解散。•自行解散它主要是指法人目的事业完成或无法完成、法人机关的决议、法人章程所规定的存续期限届满或解散事由的发生而自动解散的情况。•依法宣告破产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其到期债务时,法院可根据债权人或债务人的申请,依法宣告其破产。这是因为法人资不抵债时,如果仍允许其继续参与民事活动与他人发生民事法律关系,不仅会损害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会影响社会正常经济秩序。•其他原因如法人的合并、分立以及发生战争等。法人的终止,依法必须经过清算。法人的清算是指法人消灭时,由依法成立的清算组织依据其职权清理并消灭法人的全部财产关系。 《民法通则》第40条规定:“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外的活动。 ”第47条规定:“企业法人解散,应当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不难看出,清算为法人终止的必经程序。就企业法人而言,清算分为破产清算和非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指以破产法规定的清算程序进行的清算。非破产清算则是不以破产法所规定程序进行的清算,但在清算时发现其具备破产原因,即应申请破产,适用破产清算程序。破产清算的清算组织,其成员由法院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中指定。清算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了结现务、收取债权、清偿债务、移交剩余财产。清算终结,应由清算人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完成注销登记和公告,法人即归于消灭。第三节非法人组织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所谓非法人组织,是指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体。 根据传统民法,民事主体只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除了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也积极的参加民事活动,法律也对其给予了一定的权利。.合伙组织合伙组织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以字号为当事人,合伙负责人为代表人。•破产企业的清算组织,被关闭、撤销企业的清算组织•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而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 如某些学术团体、专业人员组成的协会•中国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行、各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公司等•经一定主管机关批准或履行法定程序成立,尚处于筹备阶段的企业、单位•外资企业中除具备我国法人资格的其他企业这六种组织并不能完全包括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非法人组织,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法人组织的队伍也会逐渐壮大,会产生一些新的非法人组织。二、合伙(一)合伙的概念和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以下简称《合伙法》)的规定,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从《合伙法》的规定来看,我国的合伙企业有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 无论是有限合伙还是普通合伙,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合伙的法律特征主要体现在:•合伙是两个以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联合 我国的《合伙企业法》颁布于1997年,于2006年进行了修订,新的《合伙法》于2007年6月1日生效。修订后的合伙法,删除了原法对合伙人范围的限制,允许所有的市场主体参与设立合伙企业。虽然所有的市场主体都可以参与设立合伙企业,成为合伙人,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市场主体来说,如果让其成为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不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和上市公司利益以及公共利益。因此,新合伙法对一些特定市场主体成为普通合伙人作出了限制性规定,在第三条明确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按照这一规定,上述组织只能参与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成为有限合伙人,而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合伙以合伙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基础 合伙从本质上是一种人的结合,而不是资本的结合,合伙的信用基础是全体合伙人而不是合伙财产。因此,合伙人之间须就合伙事项达成协议,通过合同的形式组成合伙关系。合伙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是合伙成立和存在的基础。因此,合伙协议是合伙存在的基础。•合伙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 出资是合伙成立的物质前提和合伙财产形成的途径。 至于出资的种类、数量,合伙人可以协商确定。普通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 有限合伙人则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但不能用劳务出资。 各个合伙人投资额的数量可以均等,也可以不均等。4•合伙的日常事务执行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协商确定, 但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 合18/26伙人之间具有的共同经济目的和经济利益,使得合伙人在原则上既要共同出资,又要共同进行决策和经营。但是有限合伙人由于对合伙债务不承担无限责任,为了保护其他普通合伙人的权益,合伙法规定有限合伙人不得执行合伙事务。普通合伙人的盈余分配方式根据合伙协议来确定,有限合伙人则按其出资比例享受盈余份额。5.合伙当中必须有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 合伙组织的团体人格是与合伙人的个人人格密切联系的,合伙的债务归根结底是合伙人个人的债务。例题1:下列属于合伙法律特征的包括()。A•合伙以合伙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基础B•合伙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C.合伙当中必须有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D•合伙是一个以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联合E.合伙的日常事务执行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协商确定,但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答案:ABCE解析:合伙是两个以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联合。例题2:下列( )所述符合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的责任形式。A•合伙人的责任形式由合伙人在合伙协议中确定B•全部承担有限责任C.有的承担有限责任,有的承担无限责任D.全部承担无限责任答案:D解析: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例题3: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下列( )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A•国有独资公司 B.国有企业C.个体户D•上市公司 E.社会团体答案:ABDE解析:《合伙企业法》第三条明确规定: “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例题4:关于有限合伙的说法,错误的是( )。(2009年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试题)A.上市公司可以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到合伙企业当中B•有限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C•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D•有限合伙人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和劳务作价出资答案:D解析:有限合伙人则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但不能用劳务出资。合伙的日常事务执行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协商确定,但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 ”上述组织只能参与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成为有限合伙人,而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我国的合伙企业有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无论是有限合伙还是普通合伙,都不具备法人资格。(二)合伙的成立我国《合伙企业法》第14条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合伙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有书面合伙协议;(三)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四)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合伙人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需要评估作价的,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也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合伙人以劳务出资的,其评估办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并在合伙协议中载明。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有限合伙人不能用劳务出资。 普通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普通合伙”字样。有限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字样。有限合伙企业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合伙人设立;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有限合伙企业至少应当有一个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应当解散;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普通合伙人的,转为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未按期足额缴纳的,应当承担补缴义务,并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登记事项中应当载明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认缴的出资数额。例题:有限合伙企业中,( )。A•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字样B•有限合伙企业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合伙人设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转为普通合伙企业D•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普通合伙人的,转为普通合伙企业E•有限合伙企业登记事项中应当载明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认缴的出资数额答案:ABDE解析: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应当解散。(三) 合伙协议成立合伙必须有合伙协议。所谓合伙协议,是指合伙人就共同出资、共同经营以达到共同的经济目的的协议。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普通合伙的合伙协议应当载明下列事项:①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②合伙目的和合伙经营范围;③合伙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④合伙人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⑤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方式;⑥合伙事务的执行;⑦入伙与退伙;⑧争议解决办法;⑨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⑩违约责任。”有限合伙的合伙协议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应当载明下列事项:①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②执行事务合伙人应具备的条件和选择程序;③执行事务合伙人权限与违约处理办法;④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除名条件和更换程序;⑤有限合伙人入伙、退伙的条件、程序以及相关责任;⑥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相互转变程序。合伙协议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 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修改或者补充合伙协议,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事项,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例题:下列关于合伙协议,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立合伙可以没有合伙协议B•合伙协议,是指合伙人就共同出资、共同经营以达到共同的经济目的的协议C.合伙协议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D.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答案:A解析:成立合伙必须有合伙协议。(四) 合伙财产合伙财产指合伙人为经营共同事业所构成的一切财物、权利和利益,它由各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向合伙投入的财产和合伙经营过程当中积累起来的财产两部分构成。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均为合伙企业的财产。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不得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私自转移或者处分合伙企业财产的,合伙企业不得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时,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时,应当通知其他合伙人。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合伙人以外的人依法受让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的,经修改合伙协议即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依照《合伙企业法》和修改后的合伙协议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其行为无效,由此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由行为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例题:下列关于合伙财产,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合伙财产指合伙人为经营共同事业所构成的一切财物、权利和利益,它由各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向合伙投入的财产和合伙经营过程当中积累起来的财产两部分构成B•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不得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时,可以不通知其他合伙人D.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答案:C解析: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时,应当通知其他合伙人。(五)合伙的经营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 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事务。其他合伙人不再执行合伙事务。 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有权监督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的下列事项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①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②改变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③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④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⑤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⑥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⑦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普通合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或者有限合伙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普通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外,普通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有限合伙人可以同本有限合伙企业进行交易;也可以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有限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 执行事务合伙人可以要求在合伙协议中确定执行事务的报酬及报酬提取方式。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人的下列行为,不视为执行合伙事务:①参与决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③参与选择承办有限合伙企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④获取经审计的有限合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⑤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查阅有限合伙企业财务会计账簿等财务资料;⑥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有责任的合伙人主张权利或者提起诉讼;⑦执行事务合伙人怠于行使权利时,督促其行使权利或者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⑧依法为本企业提供担保。(六) 合伙的债务合伙的债务,指合伙关系存续期间合伙以全体合伙人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债务。合伙债务产生的原因是合伙行为;承担债务的主体是合伙组织;履行债务的担保或者说承担债务的责任财产是合伙的共有财产以及每个普通合伙人的个人财产。对合伙的债务,合伙人应当按照其出资比例或者合伙协议的约定,以其个人财产承担清偿责任。这里的清偿责任,有限合伙人承担的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承担的则是无限责任,也即普通合伙人的责任财产范围包括其全部个人财产。在对外关系上,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全体普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即每个普通合伙人都有义务清偿合伙的全部债务,不受合伙人对合伙的出资比例或者合伙协议约定的债务承担份额的限制。债权人可以对全体普通合伙人当中的任一个、任几个同时或者先后提出履行全部或者一部债务的请求。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的,该有限合伙人对该笔交易承担与普通合伙人同样的责任。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合伙人的这一项代位求偿权,使合伙人之间发生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外部的连带之债转化成为内部的按份之债。有限合伙人未经授权以有限合伙企业名义与他人进行交易,给有限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该有限合伙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例题:甲、乙合伙经营一个建材店,并为之起字号“天天建材商行” 。甲提供资金,乙提供房屋门面。后来甲在为该商行采购建材时欠丙一笔款项。丙向法院起诉,应以 ( )为被告。A•天天建材商行 B•甲或乙 C.甲 D•甲和乙答案:A解析:合伙债务产生的原因是合伙行为;承担债务的主体是合伙组织。(七) 入伙与退伙1.入伙新合伙人入伙,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订立入伙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