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硕士专业课经验大结合_第1页
复旦金融硕士专业课经验大结合_第2页
复旦金融硕士专业课经验大结合_第3页
复旦金融硕士专业课经验大结合_第4页
复旦金融硕士专业课经验大结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复旦金融学综合初试经验汇总一、2013年专业课1、121分经验:说说专业课吧,打出这五个字真是充满无奈与欣慰啊。今年专业课考了121,真是感谢上帝,感谢佛祖啊。因为考前真没想过能考到120+,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复旦的专业课准备的真的是太辛苦了,个中滋味真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首先先扫个盲,2013年复旦专业课指定用书是《投资学》(第二版)刘红忠,《公司金融》朱叶,胡清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姜波克《国际金融》(第三版)。老实说这几本书写的都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国际金融体系非常好,我有很多考湖南大学以及五道口的同学也都选择这本书来进行复习。如果你是跨专业考试或者本身是金融专业出身但是底子又不太好的时候,就不要抱太高期望,因为想把这门课考的不错真的是需要实力加运气的,所以在公共课上你就要倾注很多的心血,在这里向一位今年公共课考了315的童鞋表示钦佩,你是纯爷们(开个玩笑)。我专业课是从去年的4月份开始看的,一开始也是主要看课本,进度非常慢,主要就是理解+记忆+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笔记和注释,一开始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才能把这四本书看一遍,一直到七月份我才大致把书看了两遍,在暑假中我又针对自己不太擅长的微观金融部分搭配看了罗斯的《公司理财》还有厦大张亦春教授的《金融市场学》并将相关的配套练习搭配使用,张的书感觉写的很好,对于投资学的主干知识都有涉及而且讲得很透,非常值得一看。罗斯的书就更不用说了,非常经典,课后题目也非常有针对性,值得一做。到了九月份就开始针对专业课进行强化记忆,我每天大概会花一个下午来背诵专业课,背诵的部分主要是国金还有货银,一开始非常头疼,尤其是货币银行学,因为知识点太碎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联系记忆,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到了晚上,我会抽出两个小时时间来看投资学或者公司金融。针对大块的知识点进行集中的理解,并且会搭配着以前做的习题,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二次复习。就这样大约进行了有三轮吧。就到了十二月,到了这个阶段真的是听天命尽人事了,专业课我已经不会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了,主要针对不太熟悉的章节翻看课本,还有就是针对相关的金融热点进行总结,并将其与课本相联系,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解释。以上就是我大致的专业课复习历程,也许写的较为简略,但是每一行字背后,我都付出了很多。想想从九月份开始每到下午,我都会到一个无人的角落,翻开自己总结的知识点进行背诵,真的是感觉到有付出才有收获。关于专业课,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节点,那就是找一个或者几个考入复旦的学长或者学姐对你进行指导,我去年有位直系学长,在考入复旦后将其复习的笔记以及相关的资料留给了我,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资料的宝贵,直到自己遇到了专业的复习瓶颈,才发现学长留下来的资料就像是敲门砖一样帮助了我。最终也很有幸能跟那位学长考了一样的专业课分数121。所以说,在考研的路上,一个人的信息搜集能力真的很重要,也许它并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它能在让你少走许多的弯路,能让你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其他薄弱的科目。2、专业课120分经验本来备考其他学校的,所以针对复旦大学的金融学综合的复习开始的比较晚。所以我的时间可能参考价值不大。建议大家能够尽早开始复习专业课。复旦大学得专业课就得天下,这次考研我的专业课有120分对我有非常大的帮助。1、教科书。两个月时间。我每天用4、5个小时的时间看专业课,差不多两个月看完书做完课后习题。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配合复旦大学自己出的练习册理解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另外两本指定的刘红忠的投资学和朱叶的公司金融就很吃力了。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去买了翔高教育出的投资学和公司金融复习指南,按照复习指南上的规划来复习,一下子明朗了很多。刘红忠的书编的很难,有很多推导的部分看不懂的章就不要强求了。明白基本的原理能够文字描述就可以了,比如像价格泡沫。其他的章节习题还是要认真做。公司金融也是按照复习指南和朱叶的书一起看,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就再去查阅罗斯的公司理财的相关内容。2、翔高教育的复习题+教科书。一个月时间。教科书易忘,这一个月最好4本书一起看,看书的时候再配合翔高的复习题,查漏补缺的效果很明显!3、翔高教育的模拟、冲刺卷+金融联考题。一个月。十一和十二月我还买了翔高教育的模拟和冲刺试卷做,卷子的模拟度还是挺不错的。做卷子也给自己卡时间,复旦大学的试题需要大家写很多字,不练习考研的时间会很紧的。4、论文(这是我的秘密武器!)复旦大学431的最后两道论述题分值非常重,论述题要当论文来答。一道题从货银和国金中出,另一道从投资和公司金融里出。这两道题要考察书本知道又要紧扣当年的经济形势,所以能出的题大概能够猜的出几个方向。比如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的反常就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今年也考了。在确定了一系列可能的论述题目之后,我就用学校的数据库搜索相关学术论文,重点关注名家学者的论文观点。记下来在卷子上面体现。答题的时候先从书本上找依据,再写自己查的观点,并且辅以理论和经济时事,我想这样的论述题一定出彩。我也觉得这是我今年专业课答的不错的原因。二、2012年复旦金融硕士专业课经验1、专业课(130)经验(2012金融专硕基金管理412经验贴)写这篇日志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帮学弟学妹们少走点弯路,多一些提示。考研,特别是考名校的路真的非常艰辛,对于任何一位看过这篇经验贴的人,如果我的经历可以帮助你多获得哪怕一分,那我都会非常非常的欣慰。大致说一下我的复习流程,大三的寒假稍微翻看了些专业课的周边参考书,做英语阅读背单词。大三下主要是数学专业课英语。暑假回家复习直至11月11号才回学校看书,最后两个月在学校备战。考研论坛上有不少前辈留下的经验贴,很有参考价值。我备战期间看了一位430大神学长的经验贴,收益匪浅。他推荐了一部电影,叫做《自然法则之吸引定律》,是一部纪录片。非常励志,看完你会觉得对未来充满信心,朝气蓬勃。这位大神学长在考前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430,写下来每天可以看到。我当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412,后来觉得这个分数考复旦不够,所以把中间的1画成了只蝴蝶,将目标改成了421,实际上最后我依旧考了412。倒不是说很玄乎,只是定下目标,努力奋斗,就可以成功。我是个很有计划的人,喜欢定计划,也尽量去完成计划。我建议大家也可以这样尝试。每周一个小计划,每个月一个中长期计划。小到每天几点到几点看什么书,再到几天看完一本什么书,大到这个月完成什么任务。有计划才有完成的动力。一、学校专业的选择那么就废话少说了。我大概是大三上开始萌生考研的念头。我是个行动派,于是开始积极搜寻学校,联系学长。刚开始时我是想考财大的,也查过许多财大教授的资料,了解金融专业下各个分支专业的分数与录取情况。刚开始时看到财大动辄400+的分数我还是挺畏惧的,赶脚这完全不是正常人能考出来的分数,所以我也考虑过考华师。那时候我想,考一个好的学校一般的专业应该比考一个一般的学校好的专业要划算些,毕竟毕业以后别人问你的毕业院校,都是以985、211来归类,专业再好,应聘时别人不一定知道你这个专业的含金量,仅代表个人观点哦~后期了解的多了,也不觉得财大是多么的令人望而却步,感觉努力一番也是有希望的。这时候也听说了复旦的基金管理专业,财大都对那时候的我来说高不可攀了,更别提复旦了,可是我当时不知道怎么脑子一抽,想反正都是考那么一场试,为啥不考最好的呢,于是我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抽抽的选择了复旦。自那时起我开始联系学长了解一些关于复旦考研的准备啊还有专业课用书等等方面的消息,信息量巨大。我应该算是比较执着的,一旦认定了目标就会努力拼搏的那种人。复习到后期,特别是招生简章出来的时候,复旦的保研比例大幅提升,招生人数锐减,我老妈总是动摇我让我考财大好像能容易些似的。。。换学校是件危险的事情,由于自主命题各个学校的考试风格不一样,比如说复旦重理论考试多主观题12张白纸一发任你发挥,而财大是重实务多客观题选择计算一大堆,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风格也是挺重要的,我就比较能写不喜欢计算,所以复旦的出卷风格才是我的菜哈~在此提醒一句,慎重选择目标院校专业,一旦选定必全力以赴不得动摇,对自己要有信心,对自己要狠,人都是逼出来的嘛。专业课是我此番考研中最为得意的一门了,可以说达到了逆转乾坤的功效。专业课我花的时间最多。大三寒假就开始看看相关的参考书,比如厦大的《金融市场学》,南开的《国际金融》,积累点专业知识。

从大三下开始,我就开始看专业课的指定教材,每天三四十页的看。《货币银行学》最简单没啥要动脑筋的,就要记的东西多,《投资学》虽然刘红忠的那本堪称天书的博士论文集也让我望而却步,但是厦大张亦春的书非常浅显易懂,刘红忠的书把课后习题做了,把书中的文字部分看了以防名词解释,推导咯各种公式了都不会考到的~姜波克的《国际金融》写的非常好,但是模型比较多,比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变化很大,需要花不少时间仔细研究一下,一遍看不懂两遍三遍也就差不多了。我最讨厌的是《公司金融》,无税MM模型有税MM模型还有股利政策看的我吐血,计算题神马的也不会做,直到10月份才勉强看懂吧。。。不能不说财务管理真不是我的菜。。。课后习题都做了,淘宝有卖答案的。翔高出了本MF金融习题指南,我11月份才开始做,就做了公司金融部分,感觉挺难的,但也弄懂了很多计算,感觉还是有必要做一下的。

专业课我报了金程的提高冲刺班,从十一开始统共上了10天的课,但我感觉对我的帮助挺大的,至少给我指明了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自己整理笔记。我从10月中旬开始自己对照着书整理每本书的笔记,我比较喜欢做整理这类的事情,自己写一遍印象也深刻些。大概一个星期一本的样子,每本书大概38页A4纸的笔记,投资学少一点只有28页。整理完以后我就只看着笔记背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4本书都背了,达到看着书目录我可以讲出来任何一章的内容,没有一个名词解释可以难倒我,因为书都在我心中了还怕什么。笔记背个3遍,课后习题都做过2遍,MF金融习题册做过一遍,就差不多了。统共算上看书,看笔记,专业课的每本书我都看了至少7、8遍,了熟于心,专业课你就无敌了。另外,翔高的复习指南我也买了投资学和公司金融来看,结果投资看完了,公司金融看了一半扔了看不下去实在看不懂,所以不看也罢。最后一个多月,很重要的一点是整理热点问题。复旦的专业课是这样变态的:答题卷就是12页白纸,连题号都是自己写的。。。这和财大以选择计算见长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名词解释,单选,计算,简答,论述五大题型,三个小时的时间还是非常紧的。简答两道,论述两道45分,都是要写很长的篇幅,如果事先对热点或者书本内容不熟悉这大头的分数抓不住就惨了。简答名词解释可以通过背笔记搞定,计算通过课后习题和习题册搞定,另外的论述就要靠自己整理热点了。我从11月开始拿了金程发的热点题目自己练,30分钟时间至少要写1页半的A4纸,字要好看,思路要清晰,观点要准确。事先练习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将热点整理下来写的过程就是锻炼了临场的速度,事先的思考节省了考场上思考的时间。今年论述有一道欧债危机的题目我热点里有整理自己有思考过,所以下笔完全没有停滞,就把脑子里有的都写下来好了。结果考试的时候,虽然我计算似乎两道共40分,我都算的差不多但都不确定,简答论述都洋洋洒洒写满了12页纸。离收卷还有不到10分钟的时候,我正好写完12页纸的最后一行。另外,有时间也可以看看复旦网站上一些老师的文章看看他们最新的观点,如果能融入自己答题的思路中,肯定能增色不少。专业课我想还是贵在积累。给个时间框架:

大三下学期:四门指定教材及其配套练习册(一遍)

暑假:金程的白皮书(一遍);指定教材(第二遍)

9月-10月上旬:课后习题、指定教材(第三遍)

10月中旬-11月中旬:整理各科笔记

11月中旬:整理热点专题,练笔

11月中旬--考前:做MF金融习题册、背笔记、背热点大致就写这么多吧。。。感觉自己很罗嗦,不知道能不能给你们带来帮助。考研的路艰辛而漫长,中途我有几次心理崩溃到不想看书,但还是咬咬牙挺过来了。坚持就是胜利呀!听批专业课考卷的老师说,有一半的卷子是空白或者不知所云,只有一半的卷子可以看出来是认真复习了的。所以如果你认真准备了,你的对手不会很多,而且你也是一个强大的战士~加油!!!写一个目标分数贴眼皮底下天天看,告诉自己一定能行哦!2、专业课经验我本科的专业就是金融,应该说和很多跨专业考金融的人相比,我在专业课上花的时间比较少。2010年是金融联考的最后一年,取消联考后,复旦自主命题,不确定和不透明因素增多了许多,因此,我选择了金程。八月份时,我来到上海,和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尽管我是科班出身,但还是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最重要的是,金程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结交了许多研友,也掌握了即时信息,为我节省了查询考研讯息的时间和不便。我在二战初期是走了许多弯路的,开始时由于心理阴影本打算放弃金融,改考上财的经济学,所以我看了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后来当得知复旦金融的考试科目基本和联考科目维持原样时,对于金融的爱好还是让我决定冒险放手一博,那段时间又把复旦金融的指定书目看了一遍,后来专业硕士的出现一度让我特别纠结,经过反复权衡后,我选择了金融专硕,这完全是一个未知的事物。专硕只考四门功课,《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投资学》还有《公司金融》,复旦的考试大纲不同于国家的大纲,书本也都是指定复旦自己老师的书,这其中的《投资学》是很难得一本书,被称为一本“硕博士论文集”,里面有许多未来人生或许不会再见到的数学符号,我在投资学的复习上还是以厦门大学出版的郑振龙和张亦春的那本《金融市场学》为主,同时也把刘红忠的《投资学》大致看了两遍,后来的考试证明了,刘红忠的《投资学》虽然很恶心,但是一定要看,今年考试中在名词解释里有两个名词——大宗交易机制和正反馈投资策略,以及在简答题中有一道“简述正反馈投资策略对股市泡沫的影响机制”,这几道题都是出自这本《投资学》,假如没仔细看过这本书的话,恐怕这几道题很难回答上来,其实这也反映了复旦专业课出题的随机性,因为是题库制,所以题目没有什么重难点之分,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被抽到,这也需要我们复习时更仔细更全面。《公司金融》也是专硕考试独有的考试科目,占的分值比重也是蛮大的,我除了看指定的朱叶的《公司金融》外,还看了ROSS的《公司理财》以及CPA考试的指定书目《财务成本管理》,个人感觉ROSS的那本书虽然是经典教材,但似乎并不适合应试,而且由于是翻译过来的,所以很多地方看的会很别扭,比较推荐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考一下《财务成本管理》这本书,当然,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只要能把朱叶那本书认认真真看明白了,应付考试也是没有问题的。《货币银行学》没有什么可说的,非常简单的一门课,主要是些识记的东西,没太有什么技术含量。《国际金融》是非常难的一门课,难在它的综合性上,考察你对宏观金融的把握能力,最常出论述题,论述题也是最能反映一个人金融素质的题型,这也是为什么复旦的考题那么爱出文字性的论述简答题,而不是计算题。个人认为在复习国际金融这门课时,除了对书本上的理论烂熟于心外,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去解释现实,并且多看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或论文,都会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至于做题的话,因为复旦自主命题才第一年,没有太多题目可以借鉴,我在复习时,主要还是做了历年的金融联考真题,以及复旦经综有关国际金融部分的题,其实这些题目和最后的考题都不太贴近,但多做一些题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3、专业课经验我考了118,据说应该是个还不错的成绩。于是我想多说一点关于专业课的东西。复旦的专业课考试,关键在于它的广度,金融专硕的深度其实真的不咋地,考的虽然称不上什么思维体系,但是至少也是你对金融的理解,所以个人的思想很重要,平时多看看新闻什么的是没有坏处的。更何况,复试还考察时事。金融专硕考的哪四本书我就不过多赘述了。我先说说我的复习方法,我分三轮复习。第一轮就是依次看四本书,结合习题一起看。我大概从八月份到十一月份吧。第一轮从不懂到懂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不能急,要尽量留足时间,尤其是国际金融和投资学,一定要有耐心。公司金融其实也蛮烦的。国际金融最好能全部弄懂,因为也不知道会不会考什么很难的模型什么的,至少要理解,然后很有可能考试的时候一问三不知。整本国金核心就是汇率,理论重点在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投资学如果觉得难可以先看金融市场营销学,而且投资学不必完全懂,比如一些证明什么的,太难了实在没有必要。就像什么贝尔曼方程,我学过早就忘光了,当时也没时间去重新学了就直接忽略了。但是公式还是要背的,期权公式还是很重要的。投资学这本书的取舍真的很重要。我记得我的小册子里面,摘了很多行为金融的东西,当初我还是觉得很重要的这一部分。然后公司金融,朱叶的书,不是我说。。。编的真的不好。别说思路了,习题质量就根本不行。所以我推荐看罗斯第七版的习题解答,对理解公司金融有很大的帮助。公司金融是一本很麻烦书,因为各种公式,各种需要理解,还有各种需要背的!而且占比很大!所以要下重本。吃透整本书。货币银行学就不说了,就是看和背,越细越好。然后是第二轮,精读四本书。这时候大概是7-10天一本书吧。因为我时间比较紧。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建议是半个月到三周一本书是最好不过了。这一轮,我开始有本小册子,把自己觉得重要的或者说重点记录下来,尽量抽时间多看看。巩固重点。这很重要,我觉得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加深记忆,要是真考到了会很赚。比如这次考试第一个名词解释。第八条款国。很多人一看就慌了,完全不知道什么东西。但是我笔记里就有记,虽然不是直接记的第八条款国。但是我看多了自己的笔记,自然对第八条款有所了解。所以就能写出来。。。最后是第三轮。我大概花了一周多吧。大致掠览,然后总结专题。我那时候大概做了十个左右的专题吧,针对的是大题目。因为我觉得要是自己撞上一个大题目是自己整理过的,我就发了,虽然可惜最后没有撞上。但是我觉得做专题对自己知识的梳理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也建议大家做一下,因为撞上你就发了。然后具体时间规划什么的也在小本子上。很多东西都在小本子上。所以感觉现在写也写不全。2011年复旦金融硕士专业课经验专业课的话,看宏观绝对不会白费,因为宏观跟货银和国金都有不少联系。公司金融,朱叶那本个人觉得写得不是太好,很多地方解释太少,包括一些符号用的也非常别扭,如果看着有困难,可以参考一下罗斯的公司理财,那本书真的很经典。还有同学用了CPA的书,有实力的同学可以试试看。但是朱叶那本的课后题一定要做,上一年就有考课后题,不过没有答案,自己得仔细想想。货银,主要就是内容庞杂,以记忆为主吧,印象中考题里很少有直接考货银的大题(以前联考也是)。国金,那本参考书还是有些难度的,国金的内容比较绕人,而且不容易记住,比如不同模型的坐标轴会不停的换,有些模型要分很多种情况讨论,所以国金必须要真正理解,不能死记硬背。投资学那本刘红忠的教材的确是晦涩难懂,不过从以前联考,到最近这一次MF的试卷,都没有用到复杂的模型,连BS模型的题都没有,这次考了两题关于正反馈投资策略的题,貌似出现在星号的章节,大家可以找找看,应该算是很冷门的知识点了,这次大家专业分数都比较低主要就是因为这个点没几个人看到过。所以大家看书还是得注意,尤其那些可以用文字叙述的知识点。另外就是以前金融联考的题还是要做的,今年的选择题就全部出自于2004年左右的金融联考真题。大题方面,一般不会机械地问你XX理论和XX理论的异同点,MF的考试应该还是会突出应用特点的,都会让你结合我国现状来谈。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选择性接受,MF考试刚推行一年,出题风格什么的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明年说不定还会有较大变动,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以不变应万变,扎扎实实的复习每一门课和每一个知识点,平时关注时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加以分析和解释。国际金融新编这本教材我觉得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尤其是中间有一块基于中国国情的汇率理论,我觉得灰常有特色,答论述题还是很有用的。当然国金的理论诸多,还是需要多花时间的,一般论述题有一道会是关于国金的,多用一些理论,可以体现经济学素养。投资学应重点关注计算,需熟记公式,当然那些经典的投资学理论必须深入把握。计算题要多练多算。上面说过的厦大的教材练计算题很合适。货币银行学难度不会太大,内容比较多,货币理论是重点。貌似考的比重也较少。总得来说,指定书目吃透是基础,基础要打得牢,才可以应付复旦“全面“的出题风格。而对付”重点突出’的风格,自然要下工夫了,这可能也会是制胜的点。四、答题技巧小谈很多考完复旦专业课的同学或许有这样的想法,我明明都会回答的,为什么分数就那么低?这涉及到怎么答得问题,涉及到到底会不会答题的问题。复旦专业课都是主观题,不会答,那是糟糕了,一道20分30分,死翘翘了;会答,也不见得就是答得好的,得分也未必高,所以分数浮动是很大的。不要以为自己有话可说,写了点东西上去就会拿高分,关键是你写得,改卷老师是不是能够看到很高的经济学素养,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啊。首先,答题的时候,你要把相关的概念解释清楚,假设是一个普通人在看,而不是一个教授看,也能看得懂。二,要会运用各种理论,专业术语来回答问题。三,在回答的时候,学会用画图等工具让问题形象化。四,要记得联系实际,体现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最好独到有建设性,当然这需要平时比较深厚的积累了,难度较大,我的修为也不够,哈哈。总得来说,一定要想尽办法体现自己的经济学素养才是王道。关于专业课辅导班没有上过的飘过,但是看过之前金&程的白皮书,以前翔&高的复习指南。各有自己的特色,不是为翔&高说话,但是就复习指南而言,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当然,辅导班一个都没上过,没有发言权,仅对两本书做下评论。现在金&程已经不出金融学硕的白皮书了,以前联考的白皮书,内容还是比较全面,基础的,适合打基础的人用。翔&高的复习指南我觉得还是可以,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历年真题来编的,尤其是政治经济学部分,我还是蛮喜欢的。用作后期的归纳总结还是可以的。和学长聊天记录重要内容摘要:先不要着急看指定教材,先看一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上面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是前几章,特别是效用论这一块,后面的博弈论什么的浏览一下就行,不用太熟;然后看一看袁志刚的《宏观经济学》,宏观主要也是前几章,要弄懂IS-LM模型和AD-AS模型,这些任务你要争取在一个月内完成,也就是说,到4月底,你就要有足够的经济学基础了。你会计基础怎么样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能不能分清?公司金融需要会计基础。从四月底,开始看指定教材,先开货币银行和投资学。投资学你一开始不要看刘红忠的,你看滋维博迪的。货币银行学过一遍后就开国际金融,投资学看得差不多了就开公司金融。一般而言,专业课的教材,要精读而不能泛读!也就是说要吃透里面的东西,很多同学想要先把教材快速通读一遍,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总的来说上来就要精读,只有以下内容适合通读:货币银行学第一章除了货币本位制以外其它内容是可以“通读”、“快速翻阅”的;第二章内容除了利率决定理论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外也是可以“通读”和“快速翻阅”的,但利率决定理论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两个五星级重点!第三章也可通读。第五章第一节也可通读。其它内容必须精读。其它三科(国金、投资、公司金融,除了刘红忠教材的部分内容,以后我会告诉你是哪些)也必须全部精读。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这两科的复习方法是:过一章教材、过一章习题指南、过一章金程白皮书。而不能试图先过教材,再去过习题指南或白皮书,因为等你过一遍教材以后,前面的内容就忘了,不如第一次扎扎实实碾压过去,做到尽量熟练,把忘记的内容降到最低,但忘这个东西还是在所难免,忘会伴随你的整个复习历程,需要你不断重复去看前面的东西才能克服。《国际金融新编》要看第三版,只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巴拉萨-萨缪尔森定理这两部分内容看第四版,也就是说,指定教材第四版只是你的一本辅助教材,而你需要一本第三版教材作为你的主要课本。教材可在网上买到,但是习题集不一定有的,相应地,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需要第二版,第三版教材和第二版习题指南已经绝版了,市面上买不到,淘宝上挂出来的第三版那些商家我都问了,基本上都没货,我给你一个资料名录,里面的所有资料,只要是你报我们的班,都包括在内,如果你最终不报我们的班,你可以购买相应的资料,还有一些资料是可以完全无偿赠送的,即使你不报我们的班,在策略上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