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七月份管理要点_第1页
棉花七月份管理要点_第2页
棉花七月份管理要点_第3页
棉花七月份管理要点_第4页
棉花七月份管理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棉花七月份管理要点7月是棉花生长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月份;又是天气变化剧烈、灾害多、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月份。多数棉田在7月初进入开花期,而到7月底,棉株90%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都已长出;棉花的根系网也在7月建成,形成对矿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高峰。7月中旬进入伏天,是棉花转化最快、最大的月份。从以上几方面看,7月份的棉花管理带有决战的性质。(一)开沟培土。有利于浇水和排水,既可防旱,又可防涝,还有利于棉田下部的通风,降低湿度,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棉田小气候的改善,对预防烂铃和倒伏、促根护根都有作用。棉田揭膜后,结合中耕松土,有条件的都要进行开沟培土,以机器和畜力为主,人工辅助。有中耕基础的可一次完成,也可分两次完成。地势低洼地块要疏通好排水沟系。(二)整枝打顶。棉花整枝的目的一是调节养分分配,二是改善群体结构,最后达到充分利用水、肥、光、气、热等资源,实现棉花高产。对营养枝(简称叶枝)的利用不要走极端,要么一个不留,要么一个不去。在密度较大、不缺苗的棉田,可基本不留叶枝,但在稀处、缺苗处、地头地边,每株留1-2个壮叶枝,可提高单株结铃数;全部保留叶枝是不可取的,至今尚未现果枝和花蕾很小的叶枝坚决于7月初去掉;叶枝较壮并已长出果枝的,可立即将叶枝打心,不能再任其生长。如伏前桃过多,将给棉株带来早衰、僵瓣、烂桃等很多弊端,所以7月初要将已开过的花全部摘掉,使棉株节省下养分,待条件适宜时再多结铃。在冀中南和鲁西北地区每亩2500-3000株的棉田,依地力和密度高低每株留13-14个果枝及时打顶,务必实现秋桃盖顶。不能怕脱落和贪多而一再推迟打顶和盲目多留果枝。种植铃重较高的品种,既求较高的亩铃数,又求较高的单铃重。不要或少要早桃、晚桃,会大大提高棉铃的整齐度。(三)抓紧化控。今年北方不少地区干旱少雨,很多棉农不敢化控。有的棉田至今尚未进行第1次化控,大部分存在化控偏晚、剂量偏小问题。由于今年5、6月气温偏高,因而造成不同程度地营养生长偏旺而生殖生长偏弱和地上部植株较大而根系较小的问题。前段部分棉田曾出现过晴天后棉株萎蔫现象,经检查,有的既非病害,又非肥害,主要是地上部生长快、植株偏大,遇高温蒸腾量大,而根系弱吸水供应不上造成的。在掌握缩节胺''看天、看地、看苗情''的施用原则上,应以''看苗情''为主,只要棉苗以正常的速度生长,就要按时化控,这就叫''主动化控”,如果在旺长后再化控,就是''被动化控”了。根据前期的化控情况和当前棉花长势,一般7月要化控2-3次,第1次在初花期,亩用缩节胺1-1.5克;第2次在盛花期,亩用药1-2克,第3次在打顶后,亩用药3-5克。由于现在棉株较大,化控时每亩要用20-25公斤水全株喷洒,把顶尖和中上部果枝尖都喷到。(四)及时供肥。棉花的施肥问题是棉花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绝不是施肥越多越高产,有时施肥不当还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根据对构成棉株的营养元素分析,亩产600多斤籽棉,并不需要太大量的营养成分,而且各营养元素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某一元素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还可能影响到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利用,所以施肥贵在平衡、合理、科学。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棉花开花结铃前一般不用追施速效氮肥,避免营养体过大或营养生长过旺;追肥宜在开花盛期(第4个果枝开花),视地力和棉株长势亩施尿素10-15公斤;底肥未施用钾肥、或钾肥用量太少的,则应尽早追施。7月的棉田追肥,施在大行中间两边棉株都能吸收利用,千万不要在小行间耩施,避免让本来衰弱的根系再受伤害,每年都有因施肥离棉株太近而造成萎蔫的。对因受除草剂或病害为害而迟发的小苗,要用1%的尿素水打孔灌棵,再不长的就要喷赤霉素。对因受旱或施磷过多营养生长过弱的棉田,要喷施尿素液使顶尖和果枝尖尽快伸开。棉花打顶以后,养分优先供应幼铃,上部果枝处于最易脱肥状态,此时追肥不仅困难,还受天旱地干的制约,应以叶面喷肥来保证棉株所需营养。叶面喷肥不仅节省肥料,肥效还快。由于大多数棉农年年重视二铵和复合肥的投入,相对而言,土壤中速效磷的欠缺程度不太严重,而棉花对磷的需求又较少,所以叶面喷肥应以氮、钾为主。尿素和硫酸钾是最佳选择,一是营养元素含量高,二是成本低,三是使用安全。喷肥浓度2%,每次亩用肥料1斤以上,避开中午喷施,一定要把棉叶背面喷湿。打顶之后要立即喷施,8-10天1次,先氮后钾,可喷到8月10日-15日。棉花追肥的原则是开花前不要过量,开花后不要脱肥。一旦脱肥则很难实现秋桃盖顶。后期足量喷施两次速效钾肥对上部多结铃、结大铃、吐肥絮非常重要,钾素是棉纤维发育不可缺的,所以施钾能提高衣分,在伏天降雨量大的年份,尤其曾积过水的棉田,喷钾更必要。棉花生产灾后管理技术七月上旬以来,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棉田普遍受涝受渍,棉苗生长发育受阻。待梅雨结束、天气转晴后,各地要及时发动棉农,突击开展棉花灾后抢管,促进棉苗及早转化生长。一要突击清沟理墒、爽水降渍。由于暴雨冲刷、淹水时间过长,棉田原有沟系都已淤平,已退水的棉田爽水困难,土壤水份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既不利于棉苗恢复根系活力和加快转化生长,更不利于中后期防抗雨涝灾害。因此,及早解除明涝暗渍、减轻涝灾渍害影响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要争分夺秒,排涝降渍。要突击清沟理墒,重新健全好棉田沟系,加快爽水降渍,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棉苗转化发育。二要突击清理残留地膜,加快棉田散湿。对地膜移栽的棉田,要突击清理所残留的地膜,加快棉苗根部散湿,尽快提高棉苗根际土壤的透气、透热性能,提高棉苗根系活力和吸肥能力,增强棉花生理活性,促进棉花恢复生长,加快棉苗生育进程。三要突击追施肥料,增加养分供给。水伤肥补、上喷下追、追喷结合是促进受灾棉花恢复生长的重要措施。要因灾情、苗情的不同,调整施肥策略和施肥方法,及时追施恢复肥,全面喷施叶面肥,科学追施花铃肥,确保棉花出水后不脱力、落黄轻,养分提苗接上力,恢复生长转化快。四要突击防病治虫,搭建优质群体。由于雨涝时间长,棉田湿度大,天气转晴,极易加重枯萎病、黄萎病、炭疽病、立枯病的发生,盲蝽嫁等喜湿性害虫也会加重危害。对此,要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对病害,采取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策略,努力减控发病程度,切实减轻危害。对虫害,要密切注视虫情预测预报和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用药,有效控制盲蝽嫁等害虫的发生危害,为塑造高光效株型和高质量群体提供保证。五要突击松土除草,搞好培土壅根。棉田条高垄是保肥、抗旱、排涝、降渍的有效措施。要及时松土、除草,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能,促进棉苗根系发育,加快棉花生长。要结合松土除草,在棉花开花前搞好培土壅根。要培实土,不要培虚土,形成高质量的棉田条高垄,增强棉花中后期防风防雨抗倒能力,减少烂铃。六是突击去除叶枝,优化群体结构。杂交棉密度在2000株/亩以上,要抢晴天突击去除全部的叶枝赘芽,充分发挥杂交棉个体优势,通过培育壮个体,塑造高质量的群体结构;密度不足棉田,可视密度高低,朝大行垂直方向适当选留1-2台健壮叶枝。选留的叶枝也要适时打去边心。七要因苗搞好化调,促进两长协调。化调是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抗灾的有效手段。目前棉花全面受涝受渍,使用化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灾后化调,调节养分向蕾铃输送,调节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使蕾铃及时得到充足的营养,减少蕾铃脱落,提高单株有效果节数和有效成铃数。因此,雨停后要及时全面化调一遍,对水发旺长以及有旺长趋势的棉花要适当增加化调剂量,一般亩用纯品缩节胺1.5克以上,控制旺长。八要科学进行间补种,努力增加棉田收入。要因苗因地制宜间补种,对零星死苗、缺株断垄、密度偏稀棉田,以间补种为主,可以在缺株断垄的地方间种、补种黄豆、芝麻、绿豆、小青菜、夏大白菜、毛豆和无架豇豆等矮秆作物。在城郊结合地区,可重点发展夏青菜、夏香菜、夏大白菜等叶菜类蔬菜。其它地区可重点发展秋延后茄果类蔬菜,如刀豆、豇豆、毛豆等豆类蔬菜及萝卜、黄瓜、胡萝卜、早青蒜、糯玉米等,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棉花蕾期须抓六点适当浇水由于6月中下旬我国北方地区雨量偏少,天气炎热,因此,应适当浇水,但不要浇水过多,以免引起棉花旺长,造成花蕾脱落。浇水或大雨后要及时中耕,以促使植株根系下扎。追肥促弱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6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硫酸锌1公斤、硼砂1公斤,以促使植株搭好丰产架子。施肥时,肥料应在距离植株15厘米左右处开沟深施。蕾期追肥应照顾弱小棉苗,促使弱苗升级。科学整枝整枝应采取保留叶枝的方法,待叶枝上长出2〜3个果枝时,及时打去叶枝顶尖,促其现蕾、开花、结铃。一般在6月20日前后进行一次,去掉棉株下部l〜4台果枝上4〜8个早苗,或打掉棉株下部2〜3台果技。把开花期调整到7月10日前后,不要伏前桃。促使棉花结铃峰期和棉叶的高光效能期与当地的高温、富光及丰水期同步。中耕培土土壤出现板结或浇水、下雨、雪后要及时中耕。蕾期中耕要深,深度以8〜10厘米为宜。对于有徒长趋势的棉田,中耕深度可增加到10厘米以上,以切断部分侧根,减少根群数量,控制茎叶生长。适时化控化控应掌握''少量多次,喷旺不喷壮,喷涝不喷旱,喷肥不喷瘦'的原则,以免出现药害。一般从蕾期开始共同用缩节胺化控4次,但开始日期和每次用药量都不一样,主要依据各自棉田的情况而异,第1次化控每667平方米药量从0.1〜0.5克不等;化控次数最少的3次,最多的6次。防治害虫棉花在蕾期主要发生的害虫有二代棉铃虫、棉蚜、红蜘蛛和盲椿象等。今后防治工作应对二代棉铃虫保持警惕。对二代盲椿象也必须及时发现及时用药,将迁入棉田的成虫杀灭应在产卵之前,提前作好防治工作,以免造成危害。雨季棉花控疯长治病虫1、适期化控:进入雨季后,棉株极易疯长,引起蕾铃脱落,及时用缩节胺或助壮素化控可稳定棉株生长,改善株形,多结蕾铃。方法是:雨季初期棉花初开花时,每亩用助壮素6-8毫升或缩节胺1.5-2克,加水25-28公斤喷雾。雨季中期(约7月底8月初),每亩用缩节胺3克左右,加水30-40公斤喷施。喷施缩节胺要求每株顶部和果枝顶部着药均匀,水量少,以不滴水为准。一般在下午3时以后或上午10时以前喷施,以防高温蒸发。喷后遇大雨应补喷,用量减半。2、控制肥水:进入雨季,棉株既长枝叶又增蕾结铃,对肥水的要求达一生高峰,应适时追施肥料,防止脱肥早衰。雨季雨水充足,有利于各种肥料发挥肥效,导致棉株旺长、疯长。对底肥充足,苗肥量大的棉田,应少施或不施肥料,并注意清沟沥水,严防渍涝;对棉株发育迟缓,红茎到顶,叶小色黄的棉田宜早施并加大肥料用量,如尿素用量为每亩8公斤左右。另外,若发生连续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应适时灌水。3、去赘芽打顶心:雨季棉株生长快,赘芽也易发生。雨停间隙应及时将赘芽抹掉。棉株长至预定株型,有预定的果枝数时,为打破和抑制顶端生长优势,减少上部无效果枝对养分的消耗,促进棉铃发育,应适时(约7月中下旬)打顶。4、防治病虫害: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否,和雨季雨量状况关系极大。干旱不利于棉铃虫卵的孵化和幼虫发育,降水多、雨量大也会阻碍其卵的孵化,尤其是暴雨对虫卵及初孵幼虫有较强的冲刷作用。若雨季降水少而均匀,则有利于棉铃虫暴发。雨季降水少、干旱严重,有利于红蜘蛛繁衍危害。雨季出现连续阴雨,棉株疯长且严重,田间排水不良,极易发生枯黄萎病,也容易出现烂铃。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应结合雨季的天气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农药。5、及时应对自然灾害:进入雨季后,干旱、涝渍、冰雹、大风等灾害极易发生,要在加强防御的基础上,对无法抗拒的灾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挽救,以减轻危害。雹灾发生后应及时灌水施肥,促进棉花尽快恢复生机,并及时整枝打顶、化控,防治病虫害。受涝灾后,及时清理、疏通排水系统,排除积水;及时中耕松土,增施速效肥,防止脱肥早衰;适时防治病虫害。五月份棉花病虫防治技术要点棉花苗期害虫化学防治要尽量放宽防治指标,保护利用天敌,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及施药量。五月中下旬当红蜘蛛有螨株率达20%,用10%蚜虱净5000倍防治;蜗牛,对于常年发生较重的田块,可在棉苗两侧用生石灰封行,或堆草垛人工捕捉,或傍晚时亩用250克6%密达点施于棉株间;地老虎,对于往年发生较重的田地,应在棉田移栽前及时清除田边杂草,或新被害株达1%时选用BT300倍灌根。棉花抗旱排涝小经验1、棉花遇涝。棉花涝灾一般发生在6—7月,既影响保收面积,又致使棉花滞长,对应技术则是:抢排渍涝,保住老苗。受涝棉花只要生长点没有枯死,排涝后就能恢复生长。对于老苗不应轻易翻耕。排水越早,抗灾赶本就越主动。大雨伤苗,大肥补养。涝后棉田肥料流失多,雨过天晴一要抢追速效肥料,二要增加迫肥次数和数量,667平方米增施尿素15—20千克。大量坐桃后更要增加追肥用量。松土培蔸,通气散湿。雨后棉田板结严重,抢施追肥后,要尽快松土培蔸,一可增强通透性能,二可促发新根,三可防止棉株倒伏。2、棉花遇旱。干旱使棉花生育受到抑制,极易早衰、减产。对应技术则是;(1)以水调肥,细流浸灌。(2)喷肥调温,减少脱落。每667平方米用棉花专用微肥100克加尿素400克,对清水30—40千克喷雾。一可缓和旱情,降低温度;二可补充养分,维持正常生长,三可减少蕾铃脱落5—10个百分点。根据旱情喷肥2—3次。棉苗立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分布与危害]棉苗立枯病俗称烂根病、黑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根病之一,属于世界性的病害,也是历史性的棉苗病害。在我国各棉区广泛发生,造成为害。黄河流域发病重,也是新疆棉区主要病害,长江流域发病较轻。全国各地发病率从5%至40%不等。重发生年份,某些地区发病率能超过50%,可使棉苗成片死亡,常造成缺苗断垄,病重年份甚至造成毁种。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极广,不仅为害棉花,还侵染高粱、粟、玉米、马铃薯、红麻、大豆、花生、茄子、甜菜以及林木等200余种植物,常对茄科、豆科、石竹科、苋科、十字花科作物造成很大危害。[症状识别]病原菌的侵染为害自棉籽萌动发芽即可发生。在棉苗出土前,常侵染幼根、幼芽,造成烂芽、烂种。棉苗出土后,症状首先自接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起先呈现黄褐色斑点,日渐扩大,最后产生凹陷内缩,严重时围绕整个幼茎继续发展,凹陷部位失水过多而成蜂腰状,最后变黑褐色腐烂,幼苗枯死,病斑部位比炭疽病低。立枯病死苗后干枯,很易从土中拔出,这是该病的主要特征。有时子叶被病菌侵染,出现不规则黄褐色斑,最后病斑破裂穿孔,子叶脱落。真叶一般不为病菌侵染,仅由于失水发生青枯。在受害棉苗和周围土壤中常有菌丝粘附。多雨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仍能受害。受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后,露出里面的木质纤维,严重时折断而死,有时发病部位呈瘤状。[病原菌]棉苗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主要营寄生生活,但在土壤中有很强的腐生生活能力。菌丝可在土中自由扩展,并随水扩散。当外界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时,菌丝体可形成菌核,菌核细胞可萌发多次,繁殖迅速。菌核的存活期长,在土壤中可存活几个月至几年。病菌的生长温度幅度较宽,0—40摄氏度都可生长,以17-28度为最适,但致病温度为16-25度。病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2、3年或更长,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只能存活4—6个月,耐酸碱性强,湿度适宜的土壤更适合菌体生长。5—10厘米的土层中是其分布的密集区。[侵染循环]立枯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土壤、农作物的病残体和肥料等。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腐生越冬。翌年,病菌在萌动的棉籽和幼苗根部分泌物的刺激下开始萌发,可以直接侵入或从自然孔口及伤口侵入寄主。侵入的菌丝在棉苗上扩展很快,侵入十几个小时就出现症状,两三天后就可造成死苗。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棉苗出土的1个月内,如果土壤温度持续在摄氏15度左右,甚至遇到寒流或低温多雨,就会严重发病。病组织上的菌丝可以向四周扩散,继续侵染周围的棉苗,所以常见数株成片或成段的病苗。若收花前低温多雨,棉铃受害,病菌还可侵入种子内部,成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来源。留在田间的病残体,产生菌核以度过不良环境条件,成为以后的病菌来源。[病害消长规律]气候和土壤环境是立枯病流行为害的两个制约和决定因素。立枯病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棉苗根病,在北方和新疆等内陆棉区,春季多低温,容易发病。在南方棉区,若播种后天气时晴时雨,则立枯病可成为棉苗的主要病害。过早播种,由于地温低,出苗慢,病菌侵染时间长,棉苗抵抗能力弱,容易发病。施肥也可影响病害的发生和为害,偏施氮肥则病害较重;向土壤中增施秸秆、绿肥等有机质可减轻发病,因为有效碳能刺激根外及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增加拮抗作用,对丝核菌的繁殖与侵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多年连作棉田,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菌,病害会逐年加重。棉花与玉米、麦类等轮作能有效地减轻病害;如前作为甜菜、红麻等则发病很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质粘重的棉田发病较重。[防治对策]棉苗立枯病的发生发展,与棉苗生长强弱、病菌数量多少及播后棉苗所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棉苗出土后,当两片子叶展开,第一片真叶刚出现的阶段,是棉苗生育最弱的时期。这时子叶内贮存的养分已消耗殆尽,而真叶的光合作用还很弱,因此抗逆力最差,一旦遇上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阴雨、低温等,来自种子、土壤、病残体及肥料的病菌就会侵害棉苗。当前还没有抗棉苗立枯病的棉花品种,所以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坚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一方面用人为的方法消毒杀菌,以减少病菌的数量;一方面采用各种农业措施,造成有利于棉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培育壮苗,提高棉苗抗病性。倒茬轮作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降低苗期发病率。育苗移栽的苗床土要每年更换,最好用种植禾谷类作物田的土壤,并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保证棉苗在苗床内茁壮生长。秋季进行深耕,将棉田带菌残枝落叶翻入土壤下层,耕地前施足底肥;实行冬灌保墒,进行春灌的不要临播前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冬灌比春灌病情指数可减少10—17;地势低洼棉田要有排水措施;播前要将地整平整细;易发病地在5厘米地温稳定在15度以上再播种。加强苗期管理,出苗显行后即开始中耕,雨后及时中耕,以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如棉苗已开始发病,唯一的办法是贴近薄膜加深中耕,使土壤通气、散墒、增温,促使病苗尽快长出新根,棉苗长出3—4片真叶,茎部逐渐木质化,可抵抗病菌侵染;如已有死苗,可在死苗处喷灌0.1%的高锰酸钾水,减少病菌传播;注意早间苗,并及时拔除病苗,降低传染;底肥施足磷钾肥,及时治虫,促进壮苗早发。注意不要过早揭去地膜掠墒,否则夜间低温不利于缓解病情。精选棉种;使用种衣剂包衣或药剂处理棉种;药剂消毒苗床或土壤。(中国农技协棉委会顾问刘春台)棉苗生长与气象条件从出苗到现蕾是棉花一生中的幼年时期,又称为苗期,其间大约持续40—50天,这一阶段以营养生长为主,着重扎根、长茎、长叶。由于叶嫩苗弱,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精心培育,方能促使棉苗茁壮成长。棉苗出土后,两片子叶很快平展转绿,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供给幼苗生长。第一片真叶出现的早晚与气温高低关系很密切。一般出苗后气温在18°C时,约10—12天长出第一片真叶;气温为14C时,约需20天以上;气温在25C时只要5—7天。苗期怕低温、土壤含水量过大、光照不足和土壤板结不透气。苗期的适宜温度为20〜30C,低于15C棉苗停止生长,若温度下降到接近0C时就会发生冻害,时间过长,易导致死苗。特别是在两片子叶夹一片真叶的''三叶期”,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就会大量死苗。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55〜70%,适当低一些,利于根系下扎伸长,提高抗旱能力。如果低于50%就会受旱,影响棉苗生长,植株小,发育慢,导致果枝数和蕾铃数减少。苗期棉花根系的生长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一般地温以18—24C为宜。因此,苗期要尽量提高地温,力争不低于18C,这样幼苗的根系就能扎得深,发得开,吸收水肥能力也就强;反之,则幼苗根系发得慢、扎得浅,吸收水、肥能力也弱,在多雨的情况下,就会大量烂根死苗。棉苗对光的敏感性很强,要有足够的光照才能壮苗、早发、增枝、现蕾。在两熟套种的棉田里,如果棉苗被荫蔽,光照不足,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而且会助长幼苗争光上长,耗费大量养料,以致地下部分处于''饥饿”状态,根系发育不良,出现''弱苗、细苗、高脚苗"。可见,防止棉苗拥挤,改善套种棉田的光照条件,是十分重要的。棉花大面积已经出苗苗床管理进入关键阶段今年棉花播种期间天气好,光照足,目前大面积棉花已经全苗,进入苗床管理阶段。具体要抓好以下几点:1、齐苗后每10平方米苗床用''早发一号”3毫升加水0.6公斤喷雾,8-10天后再喷1次,以防高脚苗,培育大壮苗。2、齐苗后选晴好天气晒床散湿,同时喷药防病。3、对少数缺水少肥的干僵棉苗及时补肥、补水,在上午9时前先通风再揭膜补水,用尿素加稀粪水浇施,待干后撒干细土,再盖膜保温。对因缺水不出苗的苗床要采取抽钵洇水的方法补水保温。4、调节床温。在2叶1心前采取只通风不揭膜的管理方法,保温促长,加快出叶速度。上午通风,下午关闭通风口,保持夜间床温。5、加固棚架,修补棚膜,增强保温效果。6、及时间苗定苗。对1钵2粒的或''1-2-1”播种的苗床,齐苗后及时定苗,改善床内通透条件。7、建好苗床水系,防止旱涝急转。另外要做好炼苗备栽工作。套栽棉移栽前5-7天按''先日揭夜盖,逐步揭膜”的程序进行炼苗;麦后棉推广搬钵蹲苗技术,时间掌握在栽前10-15天,搬钵后要及时补肥、补水、补土、覆膜保温,控上促下,以防僵苗。炼苗期间如遇寒流或阴雨仍要盖膜,防止伤苗损钵,坚持苗不离床,膜不离田。棉花播后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1、墒情不足棉花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土壤墒情,对墒情差、有落干可能的棉田,可在种子沟边开沟浇小水;无水浇条件的棉田,可在幼苗出土前镇压提墒。2、播后遇雨棉花播种后遇雨,地面易板结起壳,雨后应及时划锄松土,破除板结,以助苗出土。若覆土过厚,则应扒土救苗;扒出的幼苗经不住太阳强光的照射,扒苗时要注意在幼苗上部保留少量湿土。3、出苗不全棉花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现漏播或烂种、烂芽,及早进行催芽补种;发现缺株断行,立即移苗补栽。棉苗出现一片真叶前,采用芽苗移栽,出现真叶后采用带土移栽。不论采用哪种移栽方法,都要尽量少浇水,以缩短缓苗时间。为防止大苗欺小苗,移栽的棉苗应占有较大空间。4、遭遇低温天气棉花播种出苗期间,往往天气多变,一旦遇到低温天气,要及时划锄增温,或顺垄撒施草木灰,以提高棉苗周围的土壤温度。必要时,可用25%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棉苗,防止病害蔓延。棉花秋后的高产管理目前棉花已经进入结铃盛期和始絮期。需要大量的肥水供应,也是虫害较多的时期。通过最近对宿松县、望江县和安庆郊区的棉花大田调查,发现棉花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目前棉花生产存在不少问题,如:缺硼、缺钾普遍,部分棉田棉桃过少,棉蓟马为害有加重趋势,肥料结构不合理等。棉花秋后肥水管理:目标是''嫩过8月”,秋桃盖顶不早衰。8月是棉花大量结铃的时期,平均每天开1朵花,两天左右结一个棉铃。是一生中需肥水最多的时期。1、普施盖顶肥:一般亩离20-40斤。具体用量看棉花前期结铃多少和长势而定。前期结铃多,棉花有早衰迹象的多施,前期结铃少,贪青旺长的少施。一般在雨后或抗旱后撒施于地沟即可。2、打顶后的化控:打顶后7天左右亩用缩节3-5克或25%助壮素12-20毫升。促进养分向棉花的蕾、花、铃输送,减少养分消耗,减少蕾铃脱落,也可有效减少赘芽发生。3、多次超常量施用叶面肥。在立秋至秋分40多天内,每隔5-7天,喷一次叶面肥。每亩最少2桶水,每桶水可以兑尿素半斤加磷酸二氢钾二两,于下午四五点以后用小孔喷头喷雾,最好是汽油机喷雾。此项技术可以亩增籽棉100斤以上。4、遇旱应及时抗旱。抗旱不能等雨。高产棉田浇水时间要坚持到9月中下旬。5、及时去除下部老叶、赘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桃。秋后病虫害的防治:1、目前主要虫害:以棉蓟马、棉铃虫、斜纹夜蛾、红蜘蛛、蚜虫为常见害虫,林果较多的地方有褐带卷叶蛾,蔬菜多的地方有烟粉虱。对于刺吸式害虫,如棉蓟马、蚜虫、烟粉虱等,建议用大厂生产的20%含量的啶虫咪或毗虫啉防治。对于棉铃虫和夜蛾类的害虫幼虫,建议用质量好的含有氟铃脉类药剂防治。2、结铃期的病害预防:一是预防秋雨连绵情况下的枯萎病第二高峰。二是预防造成烂铃的棉铃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红腐病、红粉病和黑果病。遇到秋雨连绵这种情况时,应及时用冠菌清、甲基托布津、碘制剂、高锰酸钾等药剂喷淋预防。并及时排除积水、整理下部老叶,或推株并垄。摘自:《安徽科技报》怎样防治棉花烂铃防治烂铃是提高棉絮品质和棉花产量的重要环节。烂铃是栽培管理、棉株生育、气候、病虫等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利的气候条件(如连续秋雨)对烂铃的多少有一定关系,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棉花自身的生育状况。尤其是棉株长势过旺,叶片肥大,隐蔽严重,光照条件差,植株含氮含水量高,组织疏松,铃壳厚,开裂慢,抗病虫能力弱,往往导致大量烂铃。所以防治烂铃,必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药剂防治,促使棉花早发、稳长、不贪青,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一、掌握好花铃期的肥水管理要切实做到看天、看地、看苗合理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铃肥,及时抗旱(特别是严格掌握后期追肥和抗旱),使肥效在花铃期得到充分利用,既保证棉花早结桃、多结桃、结大桃,又能使棉花进入始絮阶段叶色退淡,有利于早熟、优质、高产。二、做好清沟和扶正棉株工作清沟和扶正倒伏棉株,保证排水畅通,降低田间湿度,努力减轻暴雨和秋雨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减少烂铃的重要措施。三、及时整枝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促进早熟。特别是长势过旺的田块,还要开好''天窗'',保证通风透光。四、加强病虫防治虫害造成伤口,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因此要加强防病治虫工作,消灭棉田虫害。五、注意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基数,减轻烂铃。棉花吐絮期田间管理吐絮期是指开始吐絮至枯霜来临,生育结束的一段较长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开始吐絮,持续70-80天。棉花进入吐絮期,营养生长逐渐衰退,以生殖生长为主,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显著减少,一般不易发生徒长,但易出现早衰,在北方为了保证棉株的正常生育,争取秋桃发育良好,仍需要供应一定的养分和水分。吐絮期的管理,一般棉田要防止早衰,丰产棉田要防止晚熟、促进早熟。1、坚持浇水、补肥初絮期只有少部分棉铃吐絮,大部分棉铃正在充实,还有一些幼铃正值膨大体积,这是增结秋桃,增加铃重,品质提高的关键时期。若遇旱一定要坚持浇水,浇水方法以小水沟灌为宜。浇水时间不宜过晚,以免造成贪青晚熟。如显出脱肥可喷1%的尿素溶液和0.5%的过磷酸钙溶液。2、合理整枝,促早熟,防烂铃棉田进入吐絮期仍需要继续做好打老叶、剪空枝,打旁心等整枝工作。特别对于后期长势比较旺,贪青晚熟的棉田,更应抓紧进行。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有机养料集中供给已结的棉铃,使之提早成熟吐絮,且可以减少烂铃。3、及时采摘老熟桃若在初絮阶段阴雨连绵,早发棉田会出现烂铃,为减少损失,可以把铃期40天以上的棉桃提前摘出,用0.5%-1%浓渡的乙烯利源液喷洒或浸泡后晾晒,就可以得到正常吐絮铃。4、及时采收保证质量棉铃开裂后5-7天应及时采收,间隔时间过长,在日光照射下,会使纤维氧化变脆,强力受到影响,品质下降。收花要做到:''五分"、''四净"、''两不收"。''五分"即不同品种分开,留种及一般株分开,霜前霜后分收,好花与疆瓣花分收。正常成熟与剥出的青桃分收。''四净”即将棉株上的花收净,铃壳内的瓤摘净,落在地上的拾净,棉絮上的叶屑杂物去净。''两不收”即没有完全成熟的花不要急着收。棉絮上有露水的暂时不能收,每次收花能严格做到上述要求,则既可保证丰产丰收,又可提高棉花品级,在上述各过程中要严防''三丝”的混入。节水聚水型覆膜栽培技术当前我国覆膜技术,多采用起垄弧形覆膜或平覆,因而都存在着阻雨的副作用。若改为"山"字形垄沟凹穴覆膜或"m"字形垄沟覆膜,除仍保留通常覆膜的优点外,又增加了聚水、节水功能。据实验,采用此法,一般单株作物根际受水量是实际降雨量的5--10倍,特别是"山”字形垄沟,连露水和地气也有从膜的内外滴向作物根部。采用此垄形覆膜,可基本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遇特旱担水浇地也方便省水,若抽水采用垄上沟浇可节水一倍以上。这种垄形既防旱又防涝,在不加大投入的情况,下,可使种植者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操作方法是:(一)起垄(1)”山”形垄型(三峰双沟形),中峰弧形,边峰钝尖形。先按25厘米深挖沟起垄,在垄上两侧各挖一条15厘米深的种植沟,沟内挖8厘米深的大中小底定植穴。(2)"m"字形垄型(双峰单沟形),横切面像m字,方法与山字形基本相同,此垄形宜将作物种在峰上。垄宽、峰沟(行)距、穴(株)距,根据作物品种而定。高茎作物以南北向为宜。(二)覆膜选用白色薄地膜,计算好宽度,铺膜时边铺边用土块将膜压信,后将两边贴垄坡外沿用土压实。为防杂草,可在覆膜前根据所种作物种类喷施相应的除草剂。用这种垄形即使不覆膜,也能起聚水节水作用。(三)种植先在要种(定)植点膜上用利刀打十字孔,最好是营养钵育苗移栽,栽后浇水,待水渗完后,在孔上压封口压膜土;点播时将种子或种块按要求深度进入覆土;峰上或峰坡种植,在作物下沟中膜上扎些渗水小孔即可。花生中后期巧管理花生高产要求中期不徒长,后期不早衰,在田间管理上应抓好以下措施;水肥齐攻促花齐花生开花下针期对水肥的需要量逐渐增多,应注意及时追肥灌水,补充营养和排除干旱。当田间叶片出现在中午萎蔫,日落尚能恢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小水沟灌润浇的方法,增加土壤湿度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开花下针,若浇水后叶片浅黄失绿,可每亩追施硫酸钱5-10公斤或尿素2.5—5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磷酸钾5-7.5公斤,若叶片过浓密则不宜追施氮肥此外,在开花下针期叶面喷施硼,钼.锌等微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微肥的喷施浓度为;硼砂0.2—0.3%钼酸铵0.1%、硫酸锌0.2%。可根据需要单独喷施或混合喷施,一般要喷施两次。中耕培土迎果针花生培土有增温、防涝。促进果针入土结荚和荚果发育的作用,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盛花期结合最后一次中耕进行,培土高度5—7厘米,以不埋压分枝为限,达到土松垄胖,10天后进行第2次培土,培土高度8—12厘米。控棵增果保稳长结荚期是花生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需肥水的高峰期,水肥不足会影响植株生育进程和荚果饱满。但土壤肥力基础好和花针期肥水猛攻,也能引起植株徒长而过早封行,造成田间郁闭,叶面积下降,果针高吊而针多不实和果多不饱。因此,在始花后30—50天,主茎高达35—40厘米第一对侧枝8—10节平均长度大于10厘米时,应及时叶面喷施B9等化学调控剂,以控上促下,确保茎枝稳长促进结果。一般每亩用0.1%和。B9溶液50公斤,均匀喷施于花生上部叶片上。叶面喷施保顶叶在结荚期以后,花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茎叶主要营养入不敷出,茎枝基部叶片逐渐脱落,至收获前,每条茎枝只有4—6片顶叶,是维持全株活力,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为了增强叶片活力和延长功能期,应从结果后期开始喷施叶面肥,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每次每亩用尿素5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加水50公斤稀释后均匀喷施。及时排灌增饱果在饱果成熟期,植株耗水量锐减,根系吸水能力减弱,如果此时秋雨过多而排水不良,就会引起根系腐烂,茎枝枯衰,饱果率降低和土壤空气窒息而发生烂果病。因此,要注意及时疏通沟渠,排除积水,消除渍害。另外,此期植株耗水量虽少,但遇到干旱,根系易衰败,引起顶叶脱落,茎枝也随即衰退,造成减产。因此,仍要及时进行沟灌润浇饱果水,以保根,保叶,维持叶片活力,提高饱果率,确保高产,稳产。防治病虫保丰收花生中后期主要有叶斑病,锈病,棉铃虫,蚜虫,蛴螬等病虫害。应加强防治。对叶斑病,始花期要根据病情,每隔10—15天喷一次药,连喷3—4次;对锈病,当见到病株时开始用药,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绿乳铜乳油30%绿得保乳油500—600倍液。对于虫害,应立足治早治小,减轻危害。如何防治大白菜“干烧心”大白菜干烧心也称夹皮烂,是大白菜的一种较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它不仅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入窖贮藏后也容易受细菌侵染,引起腐烂。大白菜多于莲座期和包心期开始发病,受害叶片多在叶球中部,往往隔几层健壮叶片出现一片病叶。它的典型症状是:外叶生长正常,剥开球叶后可看到部分叶片从叶缘处变白、变黄、变干,叶肉呈干纸状,病健组织区分明显,一、发生原因:1、气候条件。大白菜生育期的降水,尤其是莲座期的降水量,既影响空气湿度,又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及土壤溶液浓度的变化,在大白菜苗期及莲座期,降雨量适当或灌溉条件好的地块干烧心发病轻,反之,降水少,灌溉条件差的较干旱的田快,则发病较重。2、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盐碱化程度高的地块发病重,因为土壤含盐量高对植株吸收钙有抑制作用。3、氮肥施用。大量地施用氮素肥料,土壤又很干燥时,一方面会增加土壤溶液浓度,另一方面也因为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被抑制,部分铵态氮被根直接吸收,因而对钙的吸收产生不良影响而引起干烧心病。二、防治措施:为了避免大白菜干烧心的发生,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除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期播种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1、合理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及少量的尿素,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同时要选择土地平整,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尽量不选地势低洼的盐碱地。浇水均匀,水质无污染,酸性土壤应增施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2、合理浇水。大白菜生育期水分供应要均匀,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宜实行小水灌溉,使土壤不干不涝,灌溉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板结,改善土壤结构,阻止盐碱上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田间受涝损伤根系,妨碍吸收。尤其是莲座期应注意土壤湿度的变化。雨水多的年份要适当中耕、排水。3、适当补钙。叶面喷施钙素肥料,既能促进大白菜生长、改善品质,又能有效地防止大白菜干烧心”的发生。通常自大白菜莲座期开始,每7至10天向心叶喷洒0.7%氯化钙和50ppm萘乙酸混合液或1%的过磷酸钙溶液50公斤。施用时注意集中向心叶喷洒,连喷3-5次。4、补充锰肥。可于莲座期用0.1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1%的硫酸锰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与钙素混合喷施。5、注意茬口选择。在种植大白菜时,应避免与吸钙量大的甘蓝、番茄等作物连作。如果在番茄结果期发现脐腐病严重时,说明该地区缺钙严重,秋茬最好不要种植大白菜。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冬霞2007年小麦播种期及冬前病虫草害发生和防治技术意见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做好小麦播种期及苗期病虫草害防治,能有效控制小麦多种病虫为害,也是保证小麦苗全、苗壮,夺取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根据我县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小麦播种期主要防治对象为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吸浆虫,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叶枯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及麦田杂草。一、小麦播种期及冬前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从挖土调查结果看,今年我县农田地下害虫虫口密度较前几年下降。县植保站和测报点8月中旬对玉米、花生、大豆、棉花四种主要作物田共挖土79m2,总虫数187头,蛴螬、蝼蛄、金针虫分别占70.1%、8.6%、21.4%,平均每亩1578.8头,分别较2006年、2005年减53.2%、62.7%。其中蛴螬平均每亩1106头,分别较2006年、2005年减60.6%、69.3%;蝼蛄平均每亩135.1头,较2006年增19.3%,较2005年减2.8%;金针虫平均每亩337.7头,分别较2006年、2005年减25.4%、31.5%。蛴螬、蝼蛄、金针虫最高亩密度分别为3335头、400.2头、1111.7头。在四种不同作物茬口中,花生田蛴螬虫口密度最大,其次为玉米、大豆、棉花田,平均每亩虫量分别为1619.9头、1048.1头、958.8头、762.3头;大豆田蝼蛄虫口密度最大,其次为玉米、花生、棉花田,平均每亩虫量分别为166.8头、158.8头、127.0头、95.3头;玉米田金针虫虫口密度最大,其次为棉花、大豆、花生田,平均每亩虫量分别为444.7头、381.1头、333.5头、190.6头。蛴螬、蝼蛄、金针虫达防治指标田块占调查田块分别为52.6%、57.9%、5.3%。小麦吸浆虫在我县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近年来每年都有因吸浆虫危害而严重减产的典型;县植保站和测报点8月下旬在白道口镇李营村发生区挖土调查15样方(10x10x20cm),其中有虫10样方,占66.7%,有虫样方平均2.4头,最多1样方5头。另外,小麦全蚀病在我县枣村乡、小铺乡已发生,小麦纹枯病、叶枯病等土传和种传病害在我县也连年严重发生,土壤中菌源量大,麦种带菌率高,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麦田杂草在小麦播种后墒情好的情况下,杂草萌发出土盛期一般在播种后15〜20天,出土率在95%以上,此时杂草草龄小,抗药性弱,喷药防效好,对后茬安全,是防除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二、防治指标蛴螬1000头/亩;金针虫1000头/亩;蝼蛄100头/亩;小麦吸浆虫2头/样方;杂草50株/平方米。三、防治建议针对今年小麦播种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建议各乡镇政府及广大干群要切实加强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因地制宜,因病虫而异,分类指导,综合防治。㈠加强农业防治选择抗、耐病虫小麦良种,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种植;秋耕时做到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开展人工捕杀地下害虫,并彻底清除作物残茬和田边杂草,减少病虫基数;施用经高温堆沤、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水平和气候条件,在适播期内做到业主Q精里、足墒下种,促进麦苗早发,培育壮苗,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㈡强化化学防治土壤处理:对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并重或单独重发区,要进行药剂土壤处理,亩用3%宜农杀或3%地害清颗粒剂2〜2.5公斤,也可用4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对小麦全蚀病严重发生田还要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2.5公斤撒施,病区施药量可适量增加。病虫混发田用上述两种药剂混合使用。药剂拌种:对全县所有麦田,在小麦播种前均要进行药剂拌种。播种前采用杀虫、杀菌剂混合拌种或种衣剂包衣,杀虫剂可选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等;杀菌剂可选立克秀、适乐时、敌萎丹、全蚀净等。任选一种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对非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