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课件_第1页
立克次体课件_第2页
立克次体课件_第3页
立克次体课件_第4页
立克次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立克次体概述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十八章立克次体概述1复习思考题:我国主要立克次体病病原体有哪些?其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简述立克次体的共同特征。简述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的原理及意义。4.解释立克次体的概念。复习思考题:2分类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斑点热群柯克斯体属东方体属:恙虫病群埃立克体属巴通体属斑疹伤寒,Q热,恙虫病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分类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3共同特点①多形性,大小界于细菌和病毒之间②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③有DNA和RNA两类核酸④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寄生或储存宿主⑤大多是人兽共患病原体引起人类发热和出疹性疾病⑥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磺胺可刺激增殖)共同特点①多形性,大小界于细菌和病毒之间4生物学特性1.比细菌小,呈多形态性,在感染细胞内聚集成团,分布在胞质内,Gimenez法染色后呈红色。2.必须在真核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培养时需要C02。通常采用5-9日龄鸡胚作卵黄囊接种,普氏和莫氏立克次体能在多种单层细胞上生长繁殖。豚鼠可作立克次体的初代分离。生物学特性1.比细菌小,呈多形态性,在感染细胞内聚5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6致病机制

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高热、头痛、皮疹(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血管内毒素、磷脂酶A节肢动物叮咬或粪便病理部位:致病机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全身小血管7普氏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的病原体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普氏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8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

人虱

人虱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9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啮齿类动物是主要宿主,传播媒介是鼠蚤或鼠虱。鼠蚤叮咬人体时,常排粪于皮肤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从抓破的伤口进入人体。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啮齿10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i)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鼠

鼠蚤鼠虱鼠蚤人

鼠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i)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11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

卵成虫稚虫稚虫成虫卵鼠等幼虫

幼虫(第二代)人等恙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卵12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种类 传染源媒介昆虫主要临床表现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人人体虱发热、头痛、皮疹持久(流行性斑珍伤寒)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斑疹伤寒立克次体鼠等鼠蚤发热、头痛、皮疹持久(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虱

恙虫病立克次体鼠等恙螨局部黑色焦痂持久(恙虫热)发热、头痛、皮疹内脏损害贝纳柯克斯体家畜蜱发热、头痛一定程度(动物间)心内膜炎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13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采集:急性期血液和双份血清2、分离培养:首先接种豚鼠3、血清学试验:外斐反应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采集:急性期血液和双份血清2、分离培养14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灭虱、灭蚤、灭鼠)检查中应严防实验室污染和人体感染治疗禁用磺胺类药物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15第十八章立克次体概述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十八章立克次体概述16复习思考题:我国主要立克次体病病原体有哪些?其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简述立克次体的共同特征。简述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的原理及意义。4.解释立克次体的概念。复习思考题:17分类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斑点热群柯克斯体属东方体属:恙虫病群埃立克体属巴通体属斑疹伤寒,Q热,恙虫病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分类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18共同特点①多形性,大小界于细菌和病毒之间②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③有DNA和RNA两类核酸④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寄生或储存宿主⑤大多是人兽共患病原体引起人类发热和出疹性疾病⑥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磺胺可刺激增殖)共同特点①多形性,大小界于细菌和病毒之间19生物学特性1.比细菌小,呈多形态性,在感染细胞内聚集成团,分布在胞质内,Gimenez法染色后呈红色。2.必须在真核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培养时需要C02。通常采用5-9日龄鸡胚作卵黄囊接种,普氏和莫氏立克次体能在多种单层细胞上生长繁殖。豚鼠可作立克次体的初代分离。生物学特性1.比细菌小,呈多形态性,在感染细胞内聚20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21致病机制

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高热、头痛、皮疹(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血管内毒素、磷脂酶A节肢动物叮咬或粪便病理部位:致病机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全身小血管22普氏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的病原体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普氏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23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

人虱

人虱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24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啮齿类动物是主要宿主,传播媒介是鼠蚤或鼠虱。鼠蚤叮咬人体时,常排粪于皮肤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从抓破的伤口进入人体。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啮齿25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i)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鼠

鼠蚤鼠虱鼠蚤人

鼠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i)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26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

卵成虫稚虫稚虫成虫卵鼠等幼虫

幼虫(第二代)人等恙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卵27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种类 传染源媒介昆虫主要临床表现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人人体虱发热、头痛、皮疹持久(流行性斑珍伤寒)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斑疹伤寒立克次体鼠等鼠蚤发热、头痛、皮疹持久(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虱

恙虫病立克次体鼠等恙螨局部黑色焦痂持久(恙虫热)发热、头痛、皮疹内脏损害贝纳柯克斯体家畜蜱发热、头痛一定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