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开学摸底测试题_第1页
高一生物开学摸底测试题_第2页
高一生物开学摸底测试题_第3页
高一生物开学摸底测试题_第4页
高一生物开学摸底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北京80中生物开学考试一.选择题.下列物质与功能对应有误的是A.糖蛋白:识别与保护 B.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C.纤维素:植物细胞能源物质 D.胰岛素受体:向细胞内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中的结构及其功能,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和功能相统一共同维持细胞内的生命活动。【详解】A、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用于细胞间的识别与信息交流,A正确;B、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的功能,B正确;C、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能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C错误;D、胰岛素受体能和胰岛素特异性结合,向细胞内传递信息,D正确。故选Co.图表示膜之间的融合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为处A.此过程可以表示胞吐过程B.融合过程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C.囊泡与高尔基体之间可以发生D.融合过程需要特定的物质帮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详解】A、胞吐过程也是膜之间的融合过程,故图示过程可以表示胞吐过程,A正确:B、膜之间的融合过程体现膜的流动性,B错误:C、囊泡与高尔基体膜结构相同,它们之间可以发生膜之间的融合,C正确;D、由图可知膜之间的融合过程需要特定的物质帮助,D正确。故选B。3.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图字母和箭头分别表示不同淀粉酶及其作用部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二糖G淀粉酶可将淀粉完全水解C.不同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物不同D.淀粉酶均可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D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水解部位是第7个葡萄糖和第8个葡萄糖形成的糖甘键:P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水解部位是第2个葡萄糖和第3个葡萄糖形成的糖甘键;G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水解部位是第1个葡萄糖和第2个葡萄糖形成的糖昔键。【详解】用B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物为二糖(麦芽糖),A正确:用G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葡萄糖,即可将淀粉完全水解为单糖,B正确;用P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物为二糖;用G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葡萄糖:用D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物为多糖,即不同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物不同,C正确,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淀粉的水解,抑制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4.感冒患者在发热门诊治疗时,医生会根据主要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引起感冒的病毒和细菌都可以A.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将有机物分解为CO?和出0C.通过细胞分裂进行增殖 D.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1、细菌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当中。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核糖体,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当中,利用宿主原料、核糖体等进行繁殖,A错误;细胞利用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和H20,细菌虽没有线粒体,但有些好氧菌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醐,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C02和H2O,但病毒不能,B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通过细胞分裂进行增殖,C错误:无论病毒还是细菌都可以作为抗原,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5.TRAP酶为破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酶,其活性部位可与特定试剂结合呈红色。某小组研究叶黄素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细胞数(个)对照组34.16低剂量叶黄素组34.27中剂量叶黄素组32.71高剂量叶黄素组31.88A.不同剂量的叶黄素均可导致细胞死亡B.叶黄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C.可通过染色TRAP酶对破骨细胞计数D.可用有机溶剂从叶肉组织中提取叶黄素【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辩图的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题目并结合题干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低剂量的叶黄素细胞的数目比对照组多,中剂量和高剂量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细胞数目少,说明中剂量和高剂量的叶黄素能导致细胞死亡,A错误;B、叶绿体中的色素位于类囊体膜,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TRAP酶为破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酶,其活性部位可与特定试剂结合呈红色,因此可以通过染色TRAP的对破骨细胞计数,C正确;D、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D正确。故选Ao6.图为中心体复制过程示意图,其中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i、S和G2三个阶段,M代表分裂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体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B.新合成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中心体C分裂期时中心体参与纺锤体形成D.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期(M)【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中心体复制过程示意图,其中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l、S和G2三个阶段,M代表分裂期,则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详解】A、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A错误;B、由图可知,新合成的每个中心粒与亲代的一个中心粒构成一个中心体,B错误;C、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C正确;D、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D错误。故选C。.如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30201003020100茎取长12率Tlm/d)A.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消耗D.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研究的是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日温为26C时,在一定范围内(5〜20℃),随着夜温的升高,茎的生长速率加快,超过该范围后,随着夜温的升高,茎的生长速率减慢。【详解】A、由图可知,日温为26℃时,夜温越低,昼夜温差越大,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减小,故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不利,A错误;B、在日温为26℃、夜温为20℃时,昼夜温差为6℃,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最大,生长速度最快,B正确: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夜晚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正确:D、分析曲线图,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一定温度范围内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正确。故选A。8.B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它能够保持DNA结构的稳定。环境中的一些致癌因素会导致细胞表面A受体的激活,进一步抑制B基因的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B基因开启 B.B基因突变导致癌变易发生C.B基因可阻止细胞异常增殖 D.A受体缺失可提高癌变机会【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B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它能够保持DNA结构的稳定,正常机体内B基因是开启的,A正确:B、B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它能够保持DNA结构的稳定,B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中DNA的结构发生改变而癌变,B正确;C、肿瘤细胞是一种异常(恶性)增殖的细胞,而B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可阻止细胞的异常增殖,C正确;D、B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细胞表面A受体的激活可进一步抑制B基因的活性,A受体缺失可促进B基因的活性,使细胞癌变的机会降低,D错误。故选D。.如图1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图2中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S蛋白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c.S蛋白可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前降解A.S蛋白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c.S蛋白可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前降解D.黏着素存在时,可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能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去。【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综合以上可知,图中②与③、①与④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故选C.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黏着素和分离酶的相关作用。研究还发现S蛋白可以抑制分离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叙述第送的是B.S蛋白促进了过程1和过程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提升学生分析图文信息,属于中档题,根据图1分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分离酶的作用下,同源染色体分离,而且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根据图2分析,一条染色体上黏着素连着两条染色单体,分离酶使得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详解】A、分离酶使得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S蛋白可以抑制分离酶的活性,而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A正确:B、过程1和过程2都存在分离酶,过程1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2表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S蛋白可以抑制分离酶的活性,S蛋白抑制了过程1和过程2,B错误;C、S蛋白可以抑制分离酶的活性,而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有分离酶存在,故S蛋白可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前降解,C正确;D、根据图1分析,黏着素存在时,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基因重组仍可发生,D正确。故选B„11.下列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及仪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一一清水、盐酸、光学显微镜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一一解离液、清水、甲基绿、光学显微镜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酵母培养液、血球计数板、光学显微镜D.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MS培养基、酚红、涂布器、酒精灯【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生物基础性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不能选择盐酸,盐酸会使细胞死亡,A错误: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需要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需要使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B错误;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实验材料是酵母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C正确;D、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应该用选择培养基,D错误。故选Co12.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胸腺喀咤脱氧核昔的培养基中培养充足时间后,置于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则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第一次:每条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B.第一次:半数的染色体含有被标记的染色单体C.第二次:每条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D.第二次:半数的染色体含有被标记的染色单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其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详解】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喀咤脱氧核甘的培养基中培养充足时间后,DNA分子中都含3H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由于DNA半保留复制,这两个DNA都是1条链含3H,1条链不含3H,则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2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A、B错误;第二次分裂时:第二次分裂中期,DNA又已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结果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其中I个DNA的1条链含3H,1条链不含3H,另一个DNA的2条链都不含3H,即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C正确、D错误。故选C.果蝇的眼色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体色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XRY的雄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AAXR?的变异生殖细胞,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该变异细胞的核DNA数可能是6条B.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随非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了分离C.产生的变异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D.减数分裂过程中体色基因(A)发生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变异的发生,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基因型为AaXR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RK类型的变异细胞,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已经完成,Aa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已经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含A基因的染色体和X染色体都移向了同一极,且在减数分裂间期,基因发生了突变,由R变为r,造成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详解】A、果蝇体细胞中核DNA数有8条,该变异细胞的核DNA数为4+2=6,比体细胞少2条,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和a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错误;C、根据分析,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变异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发生了突变,红眼基因(R)突变为r,D错误。故选A«.将分裂旺盛的动物细胞阻断在G/S期交界处,更换培养液使其恢复分裂能力,从而使所有细胞的分裂同步化,之后每隔2h取样一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DNA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MAIA.用DNA合成抑制剂或秋水仙素使分裂阻断在G,/S交界处B.据图判断,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大约为22hC.细胞中DNA含量加倍的同时,染色体数量也会加倍D.据图判断,在24h时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答案】D【解析】【分析】前期:a.染色质一染色体(每条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b.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c.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a.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中央,b.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a.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两条子染色体(这样染色体数目加倍)b.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末期:a.染色体一染色质,b.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详解】秋水仙素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出现,不抑制DNA复制,故不能使分裂阻断在G/S交界处,A错误;据图分析判断,Oh和22h各细胞中DNA含量不完全一致,故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不是22h,B错误:细胞中DNA含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的S期,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两者不同时加倍,C错误;在24h时,图示出现两个峰值,由此分析判断,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D正确:故选D。15.研究者使用稳定同位素重标记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的氧,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重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组别水中"*0的比例(%)hco;(和c(V中180的比例(%)反应时间(min)释放的中180的比例(%)

10.850.41450.8420.850.551100.8530.850.612250.85A.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0?可由HCO:i和C032提供HCO*和C(V中180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C.释放的02中”的比例不受光合作用反应时间影响D.释放的和水中‘七的比例接近,推测氧气来自于水【答案】B【解析】【详解】碳酸盐/碳酸氢盐相当于COz缓冲液,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O?可由HC(h和C(V提供,A项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放氧速率与HC(h和C0『中环0的比例无关,B项错误;表中数据说明释放的仇中+的比例不受光合作用反应时间影响,C项正确;释放的02中,80的比例和水中,fi0的比例接近,由此可推测氧气来自于水,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一些细胞内外的因素会使内质网功能紊乱,引起内质网应激(ERS),甚至启动细胞凋亡。Bax依囚02.55.07.5丹参二何悔(Bax依囚02.55.07.5丹参二何悔(|»g.mL>图2图I(1)在核糖体上氨基酸形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蛋白质。(2)正常情况下,内质网膜上的PERK与Bip结合后保持失活状态。但当细胞受到一定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扰乱细胞内环境,导致如图1所示内质网应激(ERS)的一系列反应。由于错误折叠蛋白质对Bip的亲和力PERK对Bip的亲和力,使PERK发生磷酸化被激活,p-PERK(磷酸化PERK)促进elF2a的磷酸化,进而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这是调节机制。在持续而严重的ERS条件下,p-eIF2a(磷酸化eIF2a)还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的合成,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提高促凋亡蛋白Bax的含量,诱导受损细胞凋亡。(3)丹参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研究人员对其有效成分丹参二菇酸的抗肿瘤作用展开实验。用丹参二菇醒处理肺癌PC9细胞24小时后测定凋亡率(如图2)。实验结果表明»为了验证丹参二菇醍对PC9细胞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影响PERK并经图1所示途径完成,请提出研究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答案】(1).加工(2).空间(3).大于(4).反馈(5).表达(6).丹参二菇醍促进肺癌PC9细胞凋亡:浓度越高促进凋亡效果越好(7).研究思路:用丹参二菇醍处理肺癌PC9细胞,检测处理后与未经处理的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含量。预测结果:与未处理细胞相比,处理后细胞内的p-PERK、p-eIF2a、有关转录因子、Bax含量增多,BCL-2含量减少【解析】【分析】本题需要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题干及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分析题图:内质网应激蛋白(BiP)与折叠错误的蛋白结合,使PERK发生磷酸化被激活,p-PERK(磷酸化PERK)促进elF2a的磷酸化,进而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这是反馈调节机制。在持续而严重的ERS条件下,p-eIF2a(磷酸化eIF2a)还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的合成,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提高促凋亡蛋白Bax的含量,诱导受损细胞凋亡。【详解】(1)在核糖体上形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分析图1:内质网应激蛋白(BiP)与折叠错误的蛋白或未折叠的蛋白结合,所以错误折叠蛋白质对Bip的亲和力大于PERK对Bip的亲和力,使PERK发生磷酸化被激活,p-PERK(磷酸化PERK)促进eIF2a的磷酸化,进而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属于反馈调节机制。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在持续而严重的ERS条件下,p-eIF2a(磷酸化eIF2a)还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的合成,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提高促凋亡蛋白Bax的含量,诱导受损细胞凋亡。(3)分析图2可看出: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丹参二菇醒)与对照组(不添加丹参二菇醍)相比,细胞凋亡率高,表明丹参二菇醍促进肺癌PC9细胞凋亡:浓度越高促进凋亡效果越好。若要验证丹参二菇酶对PC9细胞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影响PERK并经图1所示途径完成,研究思路是:用丹参二菇醍处理肺癌PC9细胞,检测处理后与未经处理的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含量。若丹参二菇醍对PC9细胞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影响PERK并经图1所示途径完成,结果应为与未处理细胞相比,处理后细胞内的p-PERK、p-eIF2a、有关转录因子、Bax含量增多,抗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减少。【点睛】结合(2)中题干信息,分析图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牙周病是最常见的炎症性口腔疾病,易造成牙齿松动和脱落。牙周膜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在牙周组织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牙龈吓咻单胞菌(P)是牙周致病菌之一,为研究P菌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下列实验。(1)取人体新鲜牙周膜组织块,用处理制成细胞悬液,置于含的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获得4〜10代牙周膜细胞。(2)取牙周膜细胞加入P菌后共培养,电镜观察发现P菌能侵入牙周膜细胞并在细胞内存活。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如下图:.OS.O.OS.ONI103J01 . - - - . .12 5 4 5 6 7HH(X)Pifi侵袭后牙周腰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P菌感染人牙周膜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牙周膜细胞(填“发生”或“未发生”)明显的增殖改变。(3)体外诱导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过程中会形成矿化结节。为了研究P菌对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者利用被P菌感染的牙周膜细胞进行矿化诱导处理,分别于7d、14d、21d染色检测牙周膜细胞矿化情况,结果如下图:A14 * - A21A7 . , . .(A:对照组:B:实验组;7、14、21表示天数:黑点表示矿化结节)①正常牙周膜细胞能不断分化为骨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等多种细胞,这是基因 的结果。②对照组的处理是.③研究发现,成骨分化与一种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有关,P菌感染人牙周膜细胞后,该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由此推测,Runx2的作用是。【答案】 (1).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2).5%C02 (3).未发生 (4).选择性表达 (5).对未被P菌感染的牙周膜细胞进行矿化诱导处理 (6).诱导牙周膜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解析】【分析】本题实验研究P菌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根据曲线信息可知,实验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相差不大:根据图示观察牙周膜细胞矿化情况可知,对照组的矿化比实验组的严重,说明P菌感染人牙周膜细胞后,可以抑制成骨分化。【详解】(1)取人体新鲜牙周膜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置于含5%CO2的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获得4〜10代牙周膜细胞。(2)实验结果显示:P菌感染人牙周膜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牙周膜细胞细胞增殖活性变化不大,故其未发生明显的增殖改变。(3)①正常牙周膜细胞能不断分化为骨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等多种细胞,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②根据对照实验的相关原则,对照组的处理是对未被P菌感染的牙周膜细胞进行矿化诱导处理。③研究发现,成骨分化与一种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有关,P菌感染人牙周膜细胞后,成骨分化被抑制,而该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由此推测,Runx2的作用是诱导牙周膜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点睛】根据对照实验的相关原则,分析曲线信息和图示信息是解题关键。曲线图中两曲线接近说明自变量的处理对因变量并没有很大的影响。.结肠干细胞异常增殖会引发结肠癌,过度肥胖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无W蛋白 W柔白(1)结肠干细胞通过细胞,实现肠道细胞的持续更新。W蛋白(一种信号分子)调控结肠干细胞增殖的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可知,无W蛋白时,细胞质中的A蛋白与p-cat蛋白结合,使之磷酸化,导致降解,T基因无法转录,不利于结肠干细胞增殖。过度肥胖会使W蛋白过度表达,大量W蛋白与结肠干细胞膜上 蛋白结合,抑制蛋白激酶的作用,使p-cat蛋白经进入细胞核,激活T基因转录,最终导致结肠干细胞,形成癌细胞。A蛋白的合成受A基因控制。据图分析,A基因和T基因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分别属于 基因。a.原癌、原癌 b.原癌、抑癌 c.抑癌、抑癌 d.抑癌、原癌有人认为,维生素D通过上图所示机制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结肠癌的发生。为此,研究者用—饮食分别饲喂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从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分别测定各组小鼠,从而证实上述假设。【答案】(1).分裂分化(2).磷酸化(W蛋白)受体(3).核孔(4).增殖失去控制(或“无限增殖”)(5).d(6).低脂、高脂、高脂+维生素D(7).细胞核内的B-cat蛋白量(或“T基因表达量”)(8).结肠癌发生率(或“肿瘤体积”)【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者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及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思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分析题图:无W蛋白时,细胞质中的A蛋白与p-cat蛋白结合,使B-cat蛋白在蛋白激酶作用下被磷酸化,导致p-cat蛋白降解,T基因无法转录,不利于结肠干细胞增殖。有W蛋白时,W蛋白与结肠干细胞膜上的(W蛋白)受体结合,抑制蛋白激酶的作用,使B-cat蛋白经核孔进入细胞核,激活T基因转录,最终导致结肠干细胞增殖失去控制(或“无限增殖”),形成癌细胞。【详解】(1)结肠干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实现肠道细胞的持续更新。(2)据图可知,无W蛋白时,细胞质中的A蛋白与p-cat蛋白结合,使p-cat蛋白在蛋白激酶作用下被磷酸化,导致供cat蛋白降解,T基因无法转录,不利于结肠干细胞增殖。W蛋白与结肠干细胞膜上的(W蛋白)受体结合,抑制蛋白激酶的作用,使B-cat蛋白经核孔进入细胞核,激活T基因转录,最终导致结肠干细胞增殖失去控制,形成癌细胞。(3)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基因控制合成的A蛋白能抑制T基因的表达,因此A基因是抑癌基因,T基因是原癌基因。故选d。(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维生素D是否能通过上图所示机制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结肠癌的发生。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性原则,用低脂、高脂、高脂+维生素D饮食分别饲喂三组野生型小鼠,其中低脂、高脂组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从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细想核内的p-cat蛋白量(或“T基因表达量”)、结肠癌发生率(或“肿瘤体积”),从而证实上述假设。【点睛】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无限增殖、接触抑制现象丧失、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易于被凝集素凝集、贴壁性下降、细胞骨架结构紊乱、产生新的膜抗原、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19.选用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且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处理10天后,得到相关数据平均值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光照强度(Lux)呼吸速率(CO2gmolm*2-sd)净光合速率(CO2|imolm-2-s-1)叶绿素a含量(mggD第1组20014101.6第2组40014291.3第3组60014351(1)由实验结果可知,光照强度对某植物的都会造成影响。(2)叶绿素a分布于叶绿体,实验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降低,叶绿素a的含量(3)植物的呼吸速率须在 的环境中测定。植物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这些CO2以方式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引起环境中气体组成的变化。当光照强度增大时,植物的呼吸速率。(4)如果24小时中,条件下将第1组处理的植株置于小时光照条件下,植株就可以正常生长。如果将第2组植株置于第1组条件下,短时间内植物内C5的含量会,净光合速率将(选填“低于”“等于”“高于")20nmolm-2-s-',原因是.【答案】 (1).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含量(2).类囊体膜上(3).升高(4).黑暗(无光;光照强度为OLux)(5).线粒体基质(6).自由扩散(7).不变(8).大于14小时(9).下降(10).低于(11).因为1组时叶绿素含量低【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光照强度从200升高到600,细胞呼吸强度不变,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叶绿素a含量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少,因此在弱光条件下植物可能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而适应弱光环境。【详解】(1)分析图表,由实验结果可知,光照强度对某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都会造成影响。(2)叶绿素a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实验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降低,叶绿素a的含量升高。(3)植物的呼吸速率须在黑暗的环境中测定,因为在光照下时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CCh,无法准确测定环境中的CCh,植物有氧呼吸产生CO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CO2是气体,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这些CO2以自由扩散方式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引起环境中气体组成的变化。当光照强度增大时,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变。(4)第1组处理的植株黑暗下呼吸速率是14,光照下净光合速率是10,若植株可以正常生长,则一天24小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要大于0即有有机物的积累,假设需要光照X小时则10X=14义(24-X),X为14,故将第1组处理的植株置于14小时光照条件下,植株就可以正常生长。如果将第2组植株置于第1组条件下,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生成的还原氢和ATP减少,短时间内植物内C5的含量会下降,净光合速率将低于20nmol-m2sL原因是因为其叶绿素a含量低于L6mg,因而其利用光能的能力较弱,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其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原第1组植物。同时,其呼吸速率与原第1组植物相同。所以,其净光合速率小于原第1组植物对应的20nmol-m2sL【点睛】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暗反应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并为暗反应提供ADP、Pi,从而保证光反应的顺利进行;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20.科学家通过滇蓝尾蝶嵋前肢部分切除实验研究动物细胞的再生能力,以及肌肉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过程,研究结果如图,回答问题:(1)将螺嫄麻醉消毒后切除部分右前肢。3天后,伤口相邻的组织细胞依赖细胞膜具有的特点,通过变形运动移向伤口形成多层创面表皮细胞进而封闭伤口。(2)术后7天,巨噬细胞分泌某种蛋白酶,使创面表皮下方的肌肉细胞。之后肌肉细胞逐渐失去原有的特征差别,该过程可以称为.继而这些细胞进行最终完成断肢的再生。(3)研究发现,肢体再生过程中,创面表皮细胞可分泌某种生长因子,与肌肉细胞表面的结合,使细胞中的Gi-Cdk蛋白活性升高,使Rb蛋白高度磷酸化而失活,从而获得有活性的 蛋白,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最终激活S-Cdk和G/S-Cdk蛋白,促使细胞进入S期,进行,促使已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4)综合分析,图中激活的 蛋白可对细胞周期调控过程进行调节。【答案】(1).流动性(2).彼此分散 (3).脱分化(4).再分化(5).受体(6).E2F(7).(DNA的合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8).Gi/S-Cdk,S-Cdk,E2F【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识记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概念,掌握有丝分裂间期的各时期的物质变化,并结合题图信息准确答题。【详解】(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伤口相邻的组织细胞依赖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通过变形运动移向伤口形成多层创面表皮细胞进而封闭伤口。(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以利用胰蛋白酶使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因此巨噬细胞分泌某种蛋白酶,使创面表皮下方的肌肉细胞彼此分散,之后肌肉细胞逐渐失去原有的特征差别,该过程可以称为脱分化。继而,这些细胞进行再分化最终完成断肢的再生。(3)信息分子一般会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分析图解可知,肢体再生过程中,创面表皮细胞可分泌某种生长因子,与肌肉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细胞中的Gi-Cdk蛋白活性升高,使Rb蛋白高度磷酸化而失活,从而获得有活性的E2F蛋白,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最终激活S-Cdk和G/S-Cdk蛋白,促使细胞进入S期,进行(DNA的合成)DNA的复制和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