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2年初中升学考试第三模拟科学考试卷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2年初中升学考试第三模拟科学考试卷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2年初中升学考试第三模拟科学考试卷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2年初中升学考试第三模拟科学考试卷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2年初中升学考试第三模拟科学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2年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第三次模拟检

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系统由器官组成,下列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是()肺”C.肾脏D.心脏C.肾脏D.心脏.温瑞平原是由瓯江和飞云江冲积形成的,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生物作用 D.冰川作用.常见饮品pH值如下所示,小海往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最终溶液为蓝色的是A.柠檬汁pH=2.4B.雪碧A.柠檬汁pH=2.4B.雪碧pH=3.6C.纯净水pH=7.0D.苏打水pH=8.1.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500余件文物,其中半张黄金面具备受嘱目。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黄金面具依旧色泽如新,体现了黄金的哪一性质( )A.硬度大B.耐腐蚀A.硬度大B.耐腐蚀C.熔点低D.延展性.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列日常工作,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独轮车C.钓鱼竿B.开瓶器A.独轮车C.钓鱼竿B.开瓶器D.大恻刀.华为使中国的芯片技术领先世界,氮化像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已知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hiGal«UI69,721/B.钱的元素符号为GaB.钱的元素符号为GaC.钱原子的质子数为C.钱原子的质子数为31D.线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克A.移动装片C.A.移动装片C.调节光圈.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I转换成II,首先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B.调节细准焦螺旋D.转动物镜转换器.当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时,弹出的安全气囊可以有效减轻乘员的伤害,下列能正确表甲安仝带7.安全气变示人撞向气囊时,安全气囊对人头部的作用力的是( )

甲安仝带7.安全气变叁金_头部叁士头部C.叁金_头部叁士头部C..我国研发的“无水免冲生物马桶”,特点是不用一滴水,也能保持马桶干净。仅需一年更换一次生物菌,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就能将废料变成肥料。生物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手机无线充电技术逐步成熟,充电底座里的发送线圈接通交流电,从而产生变化的磁场,使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完成充电。下列实验原理与发送线圈相.金属钛是最好的人造骨材料,被称为“亲生物金属工业上常用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氯化钛冶炼金属钛,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2MgCL+Ti,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2021年11月12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吸入式新冠疫苗亮相,原理是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进入肺部,从而进入循环系统,激发免疫。疫苗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结构中的()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13.小海他利用凹角和凸角的模型作为教具,的形成,下列物质可以用丙模型表示的是(如图所示。甲、乙模型分别13.小海他利用凹角和凸角的模型作为教具,的形成,下列物质可以用丙模型表示的是(如图所示。甲、乙模型分别NaCl、MgCl2)甲 乙 丙A.CO2 B.Mg3N2C.AI2O3D.CaCChCO2吸收或释放速率的示意图,下列时刻中天竺葵中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是( )A.6时 B.10时C.14A.6时 B.10时.小华同学参观盐城海盐博物馆,看到一个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华同学想用相机拍下来回家慢慢研究,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哪种方式拍照最清晰)A.从①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B.从①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C.从②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D.从②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温州生态园三佯湿地号称“浙南威尼斯”,生态良好,动植物种类丰富。(1)湿地内种有荷花。荷花植株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可食用它的藕(茎)、莲蓬中的莲子(荷花种子)。人们用分藕的方法对荷花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2)湿地内所有生物构成o(3)荷花产生的有机物通过茎中(填一结构名称)运输至根部,供呼吸所需。17.乙硫醇(化学式为C2H5S)最一种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较远距离便可闻到该气味,家用天然气中添加该物质,可以帮助判断天然气是否泄漏。(1)乙硫醇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中的O(2)乙硫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同学们,天宫课堂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水球。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变成固态的“冰球”。(1)《液桥》实验说明分子间有。(2)《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手摸“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如图,科学家研究发现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放到某溶液中能产生电流,这种装置称为原电池。如果将锌片和铜片插入某溶液组成一个电路,经过检测有电流产生。(1)该实验过程中主要的能量转化过程为。

(2)小海观察到铜片的表面产生了气泡,他用另外的金属代替锌片和铜片,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表。根据信息,推测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 。组0Zn不卜CuZn]:一AgA-,-BC三-B111现象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锌表面没有气泡银片表面产生气泡,锌表面没有气泡B片表面产生气泡,A片表面没有气泡C片表面产生气泡,B片表面没有气泡20. 2022年1月15日中午12点10分前后,在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了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爆发,被称为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为了区分火山爆发的级别大小。美国学者提出了火山爆发指数:(VolcanicExplosivityIndex,简称VE1),它通过对喷发物体积、火山云高度等观测数据确定,用来衡量火山爆发的强烈程度。火山也从VEI-1到VE1-8共分为8个等级。ms(T*)等级VEI-1VEI-2VEI-3VEI-4VE1-5VEI-6VEI-7VEI-8喷发体积/km30.00001-0.0010.001-0.010.01-0.10.1-11-1010-100100-1000大于1000喷发0.1〜11~53-1510-2520-35大于30大于40大于50

柱的高度/km(1)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高度至少达到25公里的高空,请你分析它达到级。(2)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此次火山喷发会影响飞机飞行吗?请你结合右图来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小海做自然界中“冬季排碱”模拟实验,他首先配制了40℃的碳酸钠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至4C,其操作过程如下图:图1图1(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2)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3)用图2装置回收丙烧杯中的固体,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该如何操作O.温州某儿童游乐园的充气堡,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220伏,电动机的电阻为20欧姆,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安。(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甲 乙(i)电动机工作时,其线圈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式改变内能。(2)为了实现充气堡内气压过大时电动机会自动断电的功能,需要在电路图甲中的A或B位置串联一个合适的压敏电阻。现有两种类型的压敏电阻Ri和R2,其电阻大小随堡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选择合适的电阻以及在图甲中应串联的位置 。(3)电动机正常工作10秒时转化得到的机械能为焦。.下图是市面出售的居家自测新冠抗原试剂盒,内有检测试纸。其测试原理是特制抗体的胶体颗粒与新冠病毒蛋白结合,可在检测区显红色,如果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蛋白则不显红色,检测时质控区未显红色则是无效检测,流程如下:(1)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例如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的毒株,这种现象属于O(2)若新冠感染者进行检测,则检测区和质控区的显色情况分别是o(3)目前我国正在推广新冠试剂盒自测。下列观点支持使用试剂盒自测的有(可多选)。A.自我检测,易出现瞒报或不报的情况B.采样时,样本中病毒含量较低,无法正常显色C.自测用时短,成本低,适合居家隔离初筛

D.感染者去特定场所做核酸检测易造成病毒扩散E.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可达95%以上,已经达到推广标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7⑴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有专家指出,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口腔中唾液溶菌酶的含量,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为验证该说法,小海进行了如下实验:没常,清的小没常,清的小(9片言国熔界圣①取一定量的菌粉和琼脂块,温水溶解后,倒入若干个培养皿中,形成完全相同的固体含菌培养基;②召集50名健康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温水漱口后,采集每位志愿者唾液5mL;③取50片大小相同的小圆片,分别在不同唾液中浸湿相同时间后,再置于含菌培养基中(如图);④将培养基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24小时,测量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面积大小,取平均值,记录如下表;⑤每天重复上述实验。注:志愿者每天14点后,进行两小时强度相同的运动,唾液中除唾液溶菌酶,其他物质不具有杀菌效果。时间第一天(基础值)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圆纸片周围清晰区平均面积/cm?Sis2S3s4(1)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如何选择志愿者 (2)实验室采用的是煮沸后冷却至37℃的水,其目的是o(3)若实验结果显示S2、S3、S4均比,大,小海认为已经验证了专家的说法。但老师认为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唾液溶菌酶的增加是由于运动导致的。请简述该实验方案«.脱氧剂可用于食品保鲜,通过吸收包装袋内的氧气达到脱氧效果,从而延缓食品变质。现有A、B两种不同的脱氧剂,为比较两者脱氧效果,小海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KUMA.①连接装置;②检查气密性;③在甲、乙锥形瓶内分别装入等量的脱氧剂A、B,塞上瓶塞,进行实验;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液滴位置。时间/小时012481624364872液滴位置00.3().80.60.5-0.8-2-2.6-2.6-2.6(1)写出步骤②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2)实验共用时72小时,请你写出缩短实验时间的改进方法:o(写出两点)(3)脱氧效果包括脱氧速度和脱氧的最大值。请结合实验结果,为一果类食品选择一种合适的脱氧剂,并说明理由:».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中,电阻丝A、B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丝A、C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A的长度大于C。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用电阻丝A、B进行实验,N点固定,M点是金属丝上可以左右移动的点,MN两点间距离用X表示。在实验过程中,用电压表测出MN两点间的电压,将电压U随距离X的变化关系画出如丙所示的实线。(1)闭合开关,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读数为0(2)在实验过程中,电压表读数U随NM间距离X的变化如丙所示的实线oab,我们可得出电阻丝A比电阻丝B的阻值大,请根据丙图写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3)图丙中,a点表示滑片移到两电阻丝的交接处,若将电阻丝A更换成长度比它短的电阻丝c重新进行实验,则a点可能会向图中①②③④哪个方向移动:。27.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在了解这一知识后,项目化学习小组想通过实验,验证土壤微生物是否真的可以分解有机物,他利用如下的药品和器材开展了实验。药品和器材:茶叶、无纺布(选气性较好)、土壤、温度可调定的恒温箱、烘干箱、电子秤、大烧杯。(1)各学习小组都完成了上述实验后,发现有机物分解的速率不相同,请你对这一现象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一个科学问题:。(2)请你写出该实验的步骤。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29、30题6分,第31题7分,第32题8分,第33题11分,共44分).’"调定点学说”是看释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一种学说,如图1:类似于恒温器的原理,人体调定点一般为37℃,当体温偏离调定点(37C)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使其恢复至调定点附近。如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致热源会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热。国1 图2(1)体温上升过程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O(2)根据图1分析,人体参与体温调定的系统有o(写出两个)(3)图2为体温上升期和高温持续期两个阶段的曲线图,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请结合图像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升高及浑身发冷的原因: .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杂质硫酸钾,小海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加稍过量的

BaCh溶液,过滤加稍过量的NaKCh溶液过滤加稍过里的盐酸氯化钠

晶体(1)固体A是。(填化学式)(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若将溶液C蒸发结晶,能否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说明理由是.“雪如意”全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跳台滑雪作为冬奥会上极具观赏性的项目。跳台滑雪的基本技术分为5个部分:助滑、起跳、空中飞行、着陆、滑行至终止区。滑雪运动员的成绩有多项评分依据,其中两项为空中飞行距离及5个技术是否顺利完成。资料1: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赛道表面雪的厚度需达到6-8米。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滑雪时,运动员踏着滑雪板压在雪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资料2:滑雪过程中,运动员沿着助滑道前进时,两腿尽量深蹲,上体前倾成流线型姿势,助滑后,在起跳的瞬间用力一蹬伸展身体,调整好姿势在空中飞行,飞行至项端时身体与滑板构成上表面凸起的流线型,如图乙所示。资料3:运动员着陆时,要让滑雪板的板后跟略领先于板前端着地,落地后,调整好姿势继续滑行到终止区,动作才算完成。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赛道的设置以及滑雪运动员的5个基本技术蕴含的科学知识作出说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最大亮点无疑是那个破冰而出的“冰立方如图甲,冰立方质量达400.4吨,高14.25米,它底部是由链条、钢丝绳,导轨组成的多级升降结构,能把“冰立方”从深度10米的地仓里快速托到地面,之后升降结构会迅速回落到地仓。冰

立方对地的压强为2.6x10*帕。冰立方上升时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上升的最大速度为0.28米秒。图甲(1)图乙的OA过程中,升降结构对冰立方的支持力F冰立方的重力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冰立方的底面积为nr1。(3)在图乙的AB过程中,底下的升降结构对冰立方做功的功率是多少?.研究性小组开展了《温室效应研究》的课题。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烧、甲烷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引起,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照在我们的上空,如图甲所示,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出现地球增温的现象。物质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温窒效应指数h2o10.1CO20.031ch42x10430(1)在图乙实验中,控制温度计初温相同,得到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2)小海同学用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如图丙所示,他取6g鸡蛋壳(鸡蛋壳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平均四次分别加入烧杯中,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求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25252525产生气体的总质量m2n2.2(3)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量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大气中水蒸汽和甲烷哪种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大,说明理由:。.使用普通密度计测量时需要较多待测液体。我校科学项目化学习小组进行思考与实验,制作出只需少量待测液体就能直接测量其密度大小的多种液体密度仪。项目一:利用圆柱形塑料管制作“液体密度仪”步骤1:取一质量为2克的空心圆柱形塑料管,其底面积为lcm2,高为10厘米。在距离底部5厘米处的左侧管壁上做一标记M,右侧壁上每隔0.5厘米高度均标上反映液体密度的刻度线。步骤2:如图甲所示,将塑料管放入水中,往管内倒入适量的已知密度大小的液体,直至塑料管壁上的M处与管外的水面相平;步骤3:取出塑料管,在管内液面对应的刻度上标定密度值。按上述方法依次标出各刻度线对应的密度值。步骤4:测量时,按步骤2往管内倒入待测液体,读取液面对应的刻度即为该液体的密度。结合实验步骤,完成下列问题(i)根据制作原理,该液体密度计的刻度值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2)为提升该液体密度仪测量的精确度,在不更换塑料管及不改变刻度间距的前提下,请你提出一项改进措施:o(3)项目二:利用力一电转换制作“液体密度仪”其原理如图乙所示,0是一个能在滑杆上自由移动的滑块,滑片P与轻质杆0D均固定连接在滑块。上;弹簧上方固定竖直悬挂,下端的挂钩固定在杆上C处,弹簧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且OC:CD=1:4o桶中无液体时,滑片P指向A处,测量时,将待测液体加满小桶,弹簧拉力增加,滑块向下移动,待滑块稳定后闭合开关S,就能从已标注相应密度值的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待测液体密度。电源电压Uo恒为6伏,定值电阻Ro的阻值为20欧,电压表量程为0~3伏,最小刻度值为0.1伏。均匀的电阻丝AB的阻值为10欧,长度为20厘米。小桶的容积为lOcn?。(不计摩擦和杆、桶的质量)。X/AA020.8当电压表示数为0.5伏时,待测液体密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图丁中的M点表示该密度仪能测量的最大密度值的液体,在制作过程中,小海

同学将原来的定值电阻Ro更换成阻值为5欧的定值电阻,请在图丁的坐标系中用N点表示更换电阻后所能测的最大密度值的液体。♦UM ►P(gcmJ)答案解析部分.【答案】C【知识点】器官和系统【解析H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组成。【解答】A、胃属于循环系统的器官,不属于泌尿系统A不符合题意;B、肺属于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B不符合题意;C、肾脏属于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C符合题意;D、血液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构成,心脏就像一台机器的发动机,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心脏的跳动,所以心脏属于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答案】B【知识点】地形的类型【解析】【分析】内力和外力因素是引起地壳变化的原因,外力因素包括流水、冰川、风力、生物等。【解答】江河的入海口往往形成冲积平原是由流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形成的,所以温瑞平原的主要外力因素是流水,B选项正确。故选B。.【答案】D【知识点】pH值的测量及方法【解析】【分析】紫色石蕊溶液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解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碱溶液pH值大于7.故选D。.【答案】B【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黄金活动性很差,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耐腐蚀。【解答】在金属获得顺序表中,金的活动性排在最后一位,很难和其他物质比如氧气反应。非常耐腐蚀。故选B。.【答案】C【知识点】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解答】A.使用独轮车时,车轮为支点,重力为阻力,作用在重心上,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A不合题意;B.使用开瓶器时,它与瓶盖上表面的接触点为支点,阻力作用在瓶盖下面,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B不合题意;C.使用钓鱼竿时,靠近胸口的手所在的位置为支点,动力作用在鱼竿的中间,而阻力作用在鱼竿的顶端,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D.使用大恻刀时,刀片顶端的转轴为支点,阻力作用在刀口中间,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D不合题意。故选C。.【答案】D【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信息通常包括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等信息。【解答】钱有金字旁,是金属元素。钱的元素符号为Ga,绿原子的质子数为31。ABC对。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故选D。.【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题。【解答】首先分析题干中给出的图示,I图所示四个番茄细胞中,通过右上角那个放大的细胞,可以判断是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观察的结果。但由于四个番茄细胞中,右上角的番茄细胞并没有在视野中央,而n图却在视野中央,故在换用高倍镜前需要将要观察的右上角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因此需要将装片向右上角移动,这样物像移入视野中央;故首先需要进行的操作是移动装片。故选Ao.【答案】C【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对安全气囊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当人撞向气囊时,人对气囊的作用力水平向左,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安全气囊对人头部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其相反,即方向为水平向右,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解答】生物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故选C。.【答案】B【知识点】电磁感应【解析】【分析】根据“充电底座里的发送线圈接通交流电,从而产生变化的磁场,使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完成充电”可知,无线充电的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当条形磁铁的N极与S极靠近时相互吸引,描述的是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故A不合题意;B.导体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符合题意;C.闭合开关后,缠绕有线圈的铁钉能够吸引大头针,这说明电流的磁效应,故C不合题意;D.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D不合题意。故选B。.【答案】A【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化合反应:A+B=AB(多变一)分解反应:AB=A+B(一变多)置换反应:A+BC=B+AC(单+化=新单+新化)复分解反应:AB+CD=AD+CB(化+化=新化+新化)【解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选Ao.【答案】B【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一主动脉一各级动脉一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

管网一各级静脉一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静脉注射,药物经血液循环,首先汇集到上

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一肺动脉T肺部毛细血管一肺静脉一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解答】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进入肺部,从而进入循环系统,可知从该疫苗首先参与肺循环,右心室一肺动脉一肺部毛细血管一肺静脉一左心房。首先进入心脏结构中的左心房。故选Ao.【答案】C【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解析】【分析】根据离子的种类和个数判断出属于哪种模型。【解答】丙模型中共有两种离子,一种离子数量有3个,一种离子数量为2个,有尖角凸出的为阴离子,即丙中有3个阴离子。故选Co.【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利用银边天竺葵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实验。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银边天竺葵的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解答】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白天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图中6-18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故在18时的时候有机物积累最多。故选D。.【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解答】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展品反射的光线很少,要想拍摄出清晰的展品图片,需要用闪光灯;玻璃罩上表面很平,当从①位置用闪光灯拍摄时,光线因发生镜面反射而沿垂直方向反射回去,照相机发生逆光无法得到清晰的图片,所以只能从②处斜向下拍。故选C。.【答案】(1)营养繁殖(2)群落(3)筛管【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繁殖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生殖。植物常用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营养繁殖,即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进行繁殖的方式。(2)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3)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解答】(1)人们用分藕的方法对荷花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2)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湿地内所有生物构成群落。(3)荷花产生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筛管运输至根部,供呼吸所需。.【答案】(1)有机物(2)24:5【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化合物分成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2)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元素原子总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解答】(1)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乙硫醇(化学式为C2H5S),故其为有机化合物。(2)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2x2):65x1;=24;5.【答案】(1)作用力(引力)(2)液体球凝固时放热【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凝固与凝固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解答;(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时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时向外放热。【解答】(1)《液桥》实验说明分子间有作用力(引力)。(2)《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手摸“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液体球凝固时放热。.【答案】(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A、B、C【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干电池内部由其他能量转化为电能。(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活动性强弱。【解答】(1)该实验过程中主要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锌表面没有气泡,说明活动性差的金属表面会有气泡产生。由实验现象可得B比A活动性差。C比B活动性差。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为A、B、Co.【答案】(1)5或5以上(2)有影响火山灰已经进入了平流层,甚至可能穿透平流层。【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信息分析解答。(2)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解答】(1)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高度至少达到25公里的高空,从表格中可知,它达到5或5以上级。(2)飞机在平流层飞行,平流层高度为12km-50km,火山灰喷发柱的高度能达到平流层,故此次火山喷发会影响飞机飞行,因为有影响火山灰已经进入了平流层,甚至可能穿透平流层。.【答案】(1)搅拌后,不能继续溶解(2)a>b(3)熄灭酒精灯,玻璃棒继续搅拌,直至晶体完全析出【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2)根据杯底如果有剩余溶质,则溶液饱和。【解答】(1)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杯底有物质剩余,则甲溶液已饱和。(2)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丙图中有更多的碱。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贝ija>bo(3)蒸发仅剩少许液体时,该熄灭酒精灯,玻璃棒继续搅拌,直至晶体完全析出。22.【答案】(1)做功R2;A3600【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①热传递,即能量的转移;②做功,即能量的转化;(2)根据图片,结合控制电路的变化分析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即可。(3)首先根据W=UIt计算出消耗的电能,再根据Q=FRt计算出电动机产生的热量,最后根据W机卡W-Q计算转化成的机械能。【解答】(1)电动机工作时,其线圈温度升高,即电能转化为热能,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内能。(2)当电动机断开时,衔铁向上弹开,此时电磁铁的磁性变弱,即通过电流变小,而与电磁铁串联部分的电阻变大,因此这个电阻应该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故选R?,应该接在A的位置。(3)电动机消耗的电能:W=UIt=220Vx2Ax10s=4400J;电动机产生的热量:Q=I2Rt=(2A)2x20Qx10s=800J;则转化成的机械能:W«lM=W-Q=4400J-800J=3600Jo23•【答案】(1)变异(2)红色红色C、D、E【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遗传和变异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分析解答。(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解答。(3)根据检测盒的特点解答。【解答】(1)变异就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有不相似的表现。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例如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的毒株,这种现象属于变异。(2)特制抗体的胶体颗粒与新冠病毒蛋白结合,可在检测区显红色,检测时质控区显红色是有效检测,若新冠感染者进行检测,则检测区和质控区的显色情况分别是红色,红色。(3)A:自我检测,易出现瞒报不报,不符合题意。B:采样时,样本中病毒含量较低,无法正常显色,不符合题意。C:自测用时短,成本低,适合居家隔离初筛,符合题意。D:感染者去特定场所做核酸检测易造成病毒扩散,符合题意。E: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可达95%以上,已经达到推广标准,符合题意。故选CDEo.【答案】(1)应选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性别比例均衡的志愿者(2)酶的活性在37℃的时最强(3)将50名志愿者停止运动,重复上述实验【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实验原理:浸有不同唾液的圆纸片有清晰区,清晰区没有细菌生长,这是因为圆纸块上的唾液以环形扩散到外面,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清晰区面积越大,显示唾液越能有效地对抗细菌。【解答】(1)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如何选择志愿者:应选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性别比例均衡的志愿者。(2)实验室采用的是煮沸后冷却至37'C的水,其目的是:酶的活性在37C的时最强。(3)若实验结果显示S2、S3、S4均比Si大,小博认为已经验证了专家的说法。但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唾液溶茵酚的增加是由于运动导致的,应设置对照组,比如待这50名健康志愿者停止运动几天后,重复上述实验,但过程中不进行运动。.【答案】(1)用手捂住甲瓶,液滴向右运动,放手后,液滴重新回到原来地方;用手捂住乙瓶,液滴向左运动,放手后,液滴重新回到原来地方(2)水浴加热、增加脱氧剂质量、换用更小的锥形瓶等(3)脱氧剂A36小时后,液滴向左移到到距离最大值,说明脱氧效果最佳【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容器内压强越大,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解答】(1)步骤②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用手捂住甲瓶,液滴向右运动,放手后,液滴重新回到原来地方;用手捂住乙瓶,液滴向左运动,放手后,液滴重新回到原来地方。(2)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可以分析得出缩短实验时间的改进方法:水浴加热、增加脱氧剂质量、换用更小的锥形瓶等。(3)如图所示,液滴位置为正时,说明脱氧剂B吸收效果好,液滴位置为负时,说明脱氧剂A吸收效果好,根据表格数据:36小时后,液滴向左移到到距离最大值,说明脱氧效果最佳。故选脱氧剂A。.【答案】(1)0.5Aoa段对应的电压大于ab段对应的电压⑶①【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据此根据图丙确定两个电阻分担电压的大小即可:(3)根据影响电阻因素的变化,确定电阻丝A换成C后这个部分电阻的变化,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分析电阻丝B分担电压的变化即可。【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读数为0.5A。(2)根据图丙可知,oa段表示电阻丝B分担的电压,ab段表示电阻丝A分担的电压,则前者分担的电压大于后者。在串联电路中,电压表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则电阻丝B的电阻比A的电阻大,则:支持该结论的证据就是:oa段对应的电压大于ab段对应的电压。(3)根据题意可知,电阻丝B的阻值不变,而电阻丝A换成C后,由于C的长度小于A,因此C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可知,当MN的长度为Xi时,电阻丝B分担的电压肯定大于U”即a向上移动,故选①。.【答案】(1)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步骤一:取适量的茶叶和土壤均分成等量的A、B两份,A土壤和茶叶用烘干箱烘干后放入A烧杯,B土壤和茶叶不做处理放入B烧杯。步骤二:将无纺布盖住烧杯口并扎紧,再用电子秤分别称出A、B烧杯的总质量,记录数据。步骤三:将A、B烧杯同时放入恒温箱,每天早、中、晚定时调节恒温箱的温度来模拟环境温度变化。步骤四:几天后,再将烧杯取出,取下无纺布观察茶叶变化并用电子秤称量A、B烧杯的质量。通过观察茶叶的变化和烧杯质量的变化,可得出“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结论。【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分解者的概念、作用。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解答】(1)根据“发现有机物分解的速率不相同”,可以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一个科学问题: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结合题干和实验探究的设计,实验步骤为:步骤一:取适量的茶叶和土壤均分成等量的A、B两份,A土壤和茶叶用烘干箱烘干后放入A烧杯,B土壤和茶叶不做处理放入B烧杯。步骤二:将无纺布盖住烧杯口并扎紧,再用电子秤分别称出A、B烧杯的总质量,记录数据。步骤三:将A、B烧杯同时放入恒温箱,每天早、中、晚定时调节恒温箱的温度来模拟环境温度变化。步骤四:几天后,再将烧杯取出,取下无纺布观察茶叶变化并用电子秤称量A、B烧杯的质量。通过观察茶叶的变化和烧杯质量的变化,可得出“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结论。28.【答案】(1)糖类(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3)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致热源会引起体温调定点升到37℃以上(如39℃)。而低于调定点的温度会刺激冷觉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一方面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另一方面行风传至下丘脑再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同时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使体温升高,最终使体温恢复至调定点(39℃)附近。【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体温调节,并以信息题的形式结合发烧的调定点机制综合考察。.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而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所以物质氧化分解的同时,蕴藏其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主要用于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人体体温。人体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的能源物质是主要是糖类。.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可以接受寒冷或炎热刺激产生兴奋,后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再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体温的稳定。识记体温调节和过程并能据此分析调定点学说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解答】(1)人体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的能源物质是主要是糖类,体温上升过程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2)根据图1分析,人体参与体温调定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3)根据图2分析,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主要原因: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致热源会引起体温调定点升到37c以上(如39℃)。而低于调定点的温度会刺激冷觉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一方面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另一方面行风传至下丘脑再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同时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使体温升高,最终使体温恢复至调定点(39℃)附近。29.【答案】(1)BaSO4(2)BaCL+Na2cO3=BaCO31+2NaCl(3)钾离子没有除去【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有沉淀水或者气体产生。(2)书写方程式注意配平方程式和打沉淀符号。(3)结晶法包括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解答】(1)粗盐水中有少量杂质硫酸钾和BaCL反应得到BaSO4沉淀,K2sO4+BaCL=BaSO41+2KCl,固体A是BaSCh»(2)溶液A中溶质有NaCl,KC1和BaCh,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b+Na2co3=BaCChl+2NaCl„(3)溶液B中溶质有NaCl,KC1和Na2co3,加入稍过量的盐酸,溶液C中溶质有NaCl,KC1和HC1,将溶液C蒸发结晶,钾离子没有除去,混杂在氯化钠中,所以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30•【答案】①助滑段弧形赛道落差大,能很好的利用运动员身体的重力势能,使运动员获得足够大的起跳速度②着陆段赛道落差和弧度小相对较小;而且赛道上雪厚度大、雪内有很多的小孔,内有空气。运动员着陆时,都能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对运动员身体的伤害。③滑雪过程中,运动负沿看助有道前进时,两腿尽量深蹲,上体前倾成流线型姿势,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起跳速度。④飞行至项端时身体与滑板构成上表面凸起的流线型,能减小阻力,身体上表面凸起,空气流速大于下表面,形成向上的压力差,能获得向上的升力。⑤着陆时,让滑雪板的板后跟先着地,身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前滑行,利用板摩擦力减速,落地的稳定性好。【知识点】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即高度差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落下时转化成的动能越大,起跳速度越大;②大雪本身疏松多孔,则它的厚度越大,对运动员的缓冲作用越好,可以保护运动员不受伤害;③物体的迎风面积越小,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小;④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身体的流线型对产生升力的影响;⑤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分析解答。31.【答案】(1)大于(2)154(3)对冰立方做的功W=Gh=4.004xl06Nx(10m-lm)=3.6036x107J;对冰立方做功的功率:p=—=3.6036x10/=9009x105”。t 44s—4s【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当物体受到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受到的合

力为零时,加速停止,此时速度最大;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2)首先根据F=G=mg计算出冰立方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S=(计算出冰立方的底面

积。(3)首先根据W=Gh计算出对冰立方做的功,再根据P 计算出做功的功率。【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OA过程中冰立方做加速运动,即它受到的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就是F-G>0,那么升降机构对冰立方的支持力F大于重力G。(2)冰立方对地面的压力F=G=mg=400.4x103kgx10N/kg=4.004x106N;冰立方的底面积:5=f=4.004xl()6/V=1547n2;P2.6xlO4Pa(3)对冰立方做的功W=Gh=4Q04xl()6Nx(10m-lm)=3.6036x107J;7对冰立方做功的功率:p=叱=3.6036x10J=9Oggx1()5卬。t44s-4s32.【答案】(1)盛有甲烷气体的锥形瓶温度高(2)根据表格分析,第二次盐酸反应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克。设稀盐酸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12+H2O+CO2T73 44X 2g7344x=3.32g稀盐酸的质量分数:X100%=6.64%(3)甲烷温室效应指数是水蒸气的300倍【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大气的温度【解析】【分析】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等气体;所以实验中要测温度,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要与空气作对比,比较谁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来分析采取的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再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1)图乙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为甲烷,它与空气形成对比;在图乙实验中,控制温度计初温相同,得到盛有甲烷气体的锥形瓶温度高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